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2015-04-10葛遵峰田志伟
葛遵峰+田志伟
[摘 要] 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给黑龙江省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一个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针对农民工创业文化落后、创业资金缺乏、综合素质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制约因素,黑龙江省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完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繁荣。
[关键词] 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their Hometow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E Zunfeng, TIAN Zhiwei
Abstract: Among other unfavorable factors, decl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weak enterprise investment willingness, and export obstacles have brought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is an effecti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suppor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home for starting businesses and to develop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Constraint factors include backwar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of migrant workers, shortage of startup capital, po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adequate government support. To attrac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home for business,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enhance guidance and support, create a friendly atmosphere of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service system, and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venture enterpris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create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for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in Heilongjiang.
Key words: Heilongjiang, migrant workers, start a business after returning home, development strategy
根据中国创业活动指数CPEA的分析,黑龙江的CPEA指数低于2.5,属于创业沉寂地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把握当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和探索适合省情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给黑龙江省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一个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种人口流动现象,是创业主体受到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影响而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推力
1.城市二元体制的存在。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体制下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中国特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他们与城市居民共同构成了“城市二元体制”。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不仅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且在其他方面存在更深层次的差别,享受公平的就业政策、社会权利、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卫生和子女教育等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停产、倒闭和产业的中西部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加之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的选择。
2.进城农民的认同危机。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变化过程,依然步履维艰。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中,农民从整体上说在各方面都处在弱势地位,城市社会中市民与农民虽然处于同一空间,但二者之间却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这种心理层面的分化对进城农民的负面影响显著。当农民工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城市靠拢,积极融入城市中市民生活,各种原因又造成城市的包容能力还不足以接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形成进城农民的认同危机。这种不平衡感促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来降低疏离感和提高社会地位。
(二)拉力
1.主体资源禀赋的积累。创业者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创业决策和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业者资源禀赋差异性的外在表现是创业者的差异化,创业者所具有的资源是贯穿整个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对新创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资源属性起到决定性作用。[1]返乡农民工在城市中积累打工经验,加之一定的个人积蓄、家人朋友支持及贷款等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以及社会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信息,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平均高于一代农民,更有利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知识和有意识地扩大信息渠道,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研究表明,36.9%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接受过职业培训,但上一代农民工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仅为24.2%。[2]这为返乡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智力保障。endprint
2.创业意愿的增强。如果说资金、技术和经验是返乡农民创业的保障性条件,农民工自身意愿的强烈程度则是其创业的内在动力。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市中增长见识并得到历练,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但他们在城市中依然处于很难被接纳的状态,进而萌生创业的意愿。农民工从发达沿海地区大批返乡创业,其实是对自我价值从新认识的一个过程。同时,长期外出打工无法与亲人相聚和强烈的恋土情节,使农民工倾向于回乡创业,以求得经济效益和家庭稳定的双重诉求。尤其是在在不利的经济周期中,农民工更倾向于以自身努力寻找发展机会,实现创业梦想,并抵抗下滑经济周期带来的冲击。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
(一)创业文化落后
家乡文化模式的原始烙印会深深地内化到社会成员身上。在社会整体文化上,黑龙江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价值观上倾向侧重比较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意识。特别是其中的安分求稳、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封闭自恋等文化心理严重阻断了人们开拓新市场和创新创业的勇气与动力。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但这些并没有帮助黑龙江省像江浙地区形成良好的商品经济环境,反而是求生存温饱相对容易,使人们更倾向于打工守业,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以创业为荣、自信的创业精神。
(二)创业资金缺乏
资金是创业活动的血液,创业初期的特点是投入大,收益小,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外出打工的积蓄和家庭自筹,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时资金问题。只有不到25%的农民工创立企业得到扶持贷款,但是贷款数量十分有限。[3]这些问题造成自筹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畅和创业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矛盾的困境,限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发展。
(三)创业者综合素质有限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先天”不足严重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农民工创业存在着经营管理、产品研究、技术革新、开拓市场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应对创业所遇到的考验。[4]这些素质的欠缺会导致返乡创业者在前期没有系统的创业规划,在运营中缺乏清晰的经营理念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创业者很难应对突发危机。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中,还存在创业政策不够完善,外部体制环境不顺畅,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公程序繁琐,发布创业信息滞后,返乡农民创业者难以与之对接。即使国家和地方政府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税费减免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但是还会存在行政监管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收费不透明的现象,会给小企业发展带来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工创业者的积极性。
三、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对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追赶发达地区经济,盘活黑龙江农村经济和较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必须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系统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
(一)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优良的创业氛围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黑龙江农村地区有着比较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意识,缺乏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创业文化,认为小富即安,不愿承担风险,不能宽容的看待创业失败。为了鼓励创业,提升农民工创业意愿,就要营造一个支持、助推农民工创业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创业文化,尤其宣传那些成功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事迹,打消农民工对创业的畏惧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业活动中。
(二)完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是培养创业者持续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政府-学校-社区的三点联动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发挥黑龙江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促成大学和职业学校的优势互补,大学帮助提供和设计适合农民工学习和理解的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如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市场营销等知识。职业学校发挥其技能培训的优势,为农民工创业者和所在企业的员工提供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创业企业所在的村委或社区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和创业典型进行讲座,使返乡创业者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交流学习。通过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有效解决黑龙江省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普遍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三)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问题的有利保障,从贷款、担保和信用评价的角度拓宽融资渠道是帮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的途径。首先,乡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最好能够设立专项农民工创业“种子基金”,为农民工创业者量身定制开发特色小额信贷产品。其次,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农民工可以以企业设备和房屋产权作为抵押,鼓励各级政府搭建担保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投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最后,建立适用农民工创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制度。尽快完善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将农民工个人信用管理,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支持。
总之,解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发生机制,分析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困境,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体系,改善和提升创业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繁荣。
[参 考 文 献]
[1]Morris M. Entrepreneurial intensity: sustainable advantages for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M]. Praeger,1998
[2]刘光明,宋宏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2(3):84-88
[3]张秀娥,王冰,张铮.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3):117-122
[4]程业炳,周彬,张德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1):84-88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