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的金融体系支撑研究
2015-04-10吴庆春
吴庆春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泉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的金融体系支撑研究
吴庆春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泉州的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对泉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而其中的金融体系支撑问题将是重中之重。本文从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入手,探讨了泉州金融体系对“二次创业”的支撑问题,从一个侧面论述了泉州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并着重分析了泉州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此来探讨泉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金融应如何提升,来适应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需求。
二次创业;金融体系;支撑
引言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2013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2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121美元)。泉州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各类民营企业13万家,主要以民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其GDP连续多年居福建省首位,目前,泉州的GDP大概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泉州的实体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泉州市开始面临一系列的瓶颈,特别是金融发展的滞后,给泉州的实体发展带来一定的滞后效应。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泉州于2012年1月30日启动了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而金融对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的支撑问题更应该引起思考。
一、泉州市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
(一)对“二次创业”的认识
“二次创业”作为概念来讲,有着丰富的、深刻的科学内涵,其理论主要由我国经济学者陈世清首创。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二次创业”。“二次创业”在微观层次上就是用知识运营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带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二次创业”在宏观层面上就是使知识产业成长为龙头产业。综上所述,“二次创业”宏观层面的内涵是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是微观层次的外延扩展。而作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正是“二次创业”的一般规律在民营企业中的具体表现[1]。
“二次创业”的本质,是让形成于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信息产业和形成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知识产业同传统的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统一,这种统一以知识产业为中心,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成为生产和生活的主导要素,人们逐步以最少的实物、能量和资源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高于生存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二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次创业对自然资源掠夺,二次创业求对自然资源做有效的循环开发。因此,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二次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次创业,是由低层向高层的经营活动转移,二次创业则是用高层的经营活动来统驭低层的经营活动。总的来讲,“二次创业”,使知识产业成为龙头,通过对人类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传统产业——按生态原则重新改造,使得人与环境互相协同,二次创业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1]。
某一地方的企业在一次创业之后,自身已有了较强的实力,按照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没有进行变革,那么一定会衰亡。要想继续发展,只有对企业重新改造,才能让企业在一个新的阶段重新发展。“二次创业”,就是在企业“一次创业”取得高速增长之后,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本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所进行的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蜕变。企业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二次创业”[1]。
(二)泉州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
2012年1月30日,泉州市召开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正式开启了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序幕。为支持泉州市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进一步扶植泉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福建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十大扶持措施,即《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1.支持泉州市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进一步赋予泉州市更大的项目核准权限;3.促进泉州市各类开发区扩区提升;4.实施土地配套扶持政策;5.支持泉州市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6.加大对泉州市民营企业金融扶持力度;7.扶持泉州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8.加强用工服务;9.支持和鼓励泉州市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10.创新泉州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这十条措施,支持的力度很大。为了配合省政府的文件,泉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从细节下进一步支持泉州的民营经济。泉州市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分别予以奖励。2.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每年安排2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新设现代服务业企业,对新引进总部企业、本地总部企业新设营销中心和市域外总部企业在我市新设子公司等,进行资助和奖励。3.培育企业成长梯队。对年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且总部在我市的企业,或在我市纳税首次达5亿元以上的企业,授予“泉州市功勋企业”称号;对上市企业新募资金投资我市实体经济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我市企业,对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对新引进或新投资10亿元以上民营生产性项目等,分别进行奖励。4.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泉州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配套奖励100万元和奖励50万元。5.建设一流人才队伍。五年培训万名骨干企业家和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泉就业创业;扶持建立各类产业培训中心等。
研究发现,省政府对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上,只有第五条和第六条和金融有关,而市政府主要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对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进行支持,在金融方面的措施比较少,这一方面说明在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对金融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也说明泉州的金融环境还不够完善,与其实体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于是,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的金融发展应该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问题,而要研究金融体系的发展则必先找出泉州金融的发展问题。
二、泉州金融的发展问题
泉州金融的发展问题从总体上可概括为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地方性金融机构偏少、金融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三个问题从总体上暴露了泉州金融的发展瓶颈及其在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的有效支撑问题。
(一)金融生态环境不佳[2]
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次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的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自然、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地理、文化、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面,其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因素,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次的金融环境,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社会诚信状况、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银行企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指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狭义的。
从微观层面来看,泉州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主要体现在[3]:1.金融产业的规模偏小,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很长时间以来,泉州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泉州GDP的比重都在5%以下,其增长率比国内规模相当的其他城市要低很多。例如2013年全年泉州整体金融的增加值为221.8亿元,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3%。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泉州金融产业的主体,泉州市只有10家法人银行,无其他业态法人机构,基金、证券、信托、期货等新型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2.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通。泉州的融资结构属于银行主导型,如2013年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占行业比重多达98. 6%,泉州的融资几乎全靠银行。这种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结构,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同时容易导致风险向银行过度集中并产生周期性波动。与此同时,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格局,使得银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整体竞争力偏弱。另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等资本市场发展迟缓,企业的融资高度依赖银行等间接融资,加大了银行的风险。由于泉州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完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基金信托融资等方式较少,这限制了企业的直接融资。例如2013年整个泉州市新增银行贷款574.5亿元,而企业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额仅为26.3亿元为年度新增银行贷款的4.51%。3.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融合程度较低。2012年,泉州市全年GDP是厦门市的1.69倍,但银行存款余额仅为为厦门市的77.3%,贷款余额为厦门市的86.1%,金融相关率(存款余额与GDP之比)仅为0.991,这才相当于福建省平均水平的78.1%,才相当于厦门的51.2%。4.金融配套设施薄弱,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引力不足。金融的征信服务体系建设主体不够明确,信息采集、信息使用规范及信息监管不够科学。同时缺乏统一的征信平台,金融研究机构、信息分析机构等高端服务缺乏,金融产业的吸引力不足,城市金融产业层次不高,这些均有待改进。
(二)地方性金融机构偏少
泉州四大国有银行高度垄断,挤占地方性银行市场份额。当前泉州的信贷市场是典型的资金供给机构数量少、市场准入条件高的寡头市场。国有四大行依然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地方性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仅占有16%,相差悬殊并使得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困难,导致了贷款规模扩张难度大,规模小。
各种银行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不明确。无论何种类型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都争抢收益较大的客户,这使得优质的大企业容易拥有较大规模的资金,资金来源丰富。而在规模劣势、网点劣势和固有资本的约束下,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无法有效的同大银行竞争,这由于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因此贷款难度增加。
基础设施贷款及消费性贷款比重增加,挤占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从宏观角度看,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泉州外向型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慢慢显露。与此同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日趋增强,对市政、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并增加对居民的消费领域贷款,同时对国债和金融债券的投资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逐渐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这使得泉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可用信贷资金大大降低。
地方性金融机构类型单一,服务创新不足。泉州地方性金融机构有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很少,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严重滞后,这使得泉州本地的金融机构较为单一,服务创新不足。这影响了泉州金融效率的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二、金融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三、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无法被有效降低和分担。因此,大力发展地方性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同时发展大量的贷款零售商,并在金融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和金融风险的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4]。
(三)金融人才缺乏
金融人才的缺乏,是泉州金融改革发展的一大缺陷。泉州金融改革要想获得成功,泉州的金融要想发挥其对“二次创业”的支撑,本身就对金融人才有着高度的需求,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的加入,更是泉州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没有足够多的金融人才,就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到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然而,首先,泉州作为国内较发达的准二线城市,与在国内同级别的城市相比,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没有任何优势,就是和省内的福州、厦门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劣势,更遑论京、沪、深等国内一线城市。可以说,金融人才是金融机构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合格的或高端的金融人才,不可能有合格的和高质量的金融机构,因此金融体系也将不够完善。其次,泉州地方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泉州金融体系的需要。最后,泉州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造成本地金融人才的流失,而同时对外地金融人才的引力也不足,双重作用叠加,使得金融人才大量缺乏,而这成为制约泉州金融体系创新和金融改革的一大瓶颈,对“二次创业”的支撑效应也将大大降低。因此,泉州政府培育好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政策上制定有利吸引金融人才的措施。
三、金融体系对泉州“二次创业”的支撑研究
根据前面对泉州金融发展问题的剖析和对“二次创业”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使得泉州金融对泉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地方金融本身必须发展。这其中牵涉到政府、企业、高校等的密切配合。从总体上看,必须做到:
(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1.培育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主体结构。(1)政府制定政策吸引大型金融机构来泉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引进符合条件的港、澳、台、侨金融企业,增加资金和资本供给,满足民营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金融需求。同时,培育大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竞争机制,并使金融服务同步发展,降低融资的市场价格。(2)政府扶持更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泉州民营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融资需求。鼓励泉州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扶植准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地方性金融机构,同时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中介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以此来加强对“二次创业”的支撑。(3)政府设立非营利公益性的金融中介机构,注重长短期效益结合,规避资本逐利的短期负面效应。成立由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奖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泉州市财政出资探索设立市级再担保公司,培育再担保市场,并促进担保市场的良性发展。
2.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产业层次。(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将制度规范化。以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关于市场主体、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中介服务等制度体系,坚持简化审批、透明公开的原则,使得泉州金融支撑“二次创业”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阶段。(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创立综合信用体系。支对外金融交流与人才培训合作,鼓励海内外高级金融人才来泉工作,引进和培育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创建综合信用体系,创立泉州民间的金融信息发布共享系统、借贷登记系统、泉州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推行财政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奖励政策。对总部设在泉州的金融中介机构给予一次性的奖励和新增信贷投放奖励及购房、购地补贴,对相关高端人才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所得税奖励。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作泉州民营企业金融调控资金和风险担保金[3]。
(二)进一步增强金融对泉州“二次创业”的支撑。金融改革与发展支持泉州“二次创业”,其本质是金融支持泉州的“实体经济”,这也是泉州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二次创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实体经济”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泉州的金融体系面临不小的挑战。金融发展与改革一旦产生问题,很可能成为资本涉足小贷公司、产业基金的掩护,这对金融、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对“二次创业”的支撑极为不利。因此,泉州的金融发展要紧紧围绕“二次创业”这个核心,服务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改革与发展,打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通道,服务支柱产业,为“二次创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金融服务“二次创业”之路[5]。
(三)加快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泉州金融对“二次创业”的支撑关键在于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此,泉州金融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金融人才。当前,泉州“二次创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远远不能被满足。所以,一方面,泉州本地高校要加大对金融专业的培育,加大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同时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二次创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泉州地方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金融人才引进力度,为金融发展和“二次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以上两方面必须同步进行,否则,金融人才的短缺将成为泉州金融服务“二次创业”的瓶颈。
四、结语
泉州的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既是政府划时代的战略部署,又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在面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二次创业”不应只是口号的问题,而应落实到行动上。而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中的金融体系支撑对“二次创业”显得尤为重要,泉州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要取得成功,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塑造,对金融体系的提升,对金融机构的培植,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等等问题均需引起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这要求泉州的地方政府、泉州的民营企业、泉州的高校紧密的配合,总之,泉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金融体系对“二次创业”的支撑是其中的核心。
[1]陈世清.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靳婧.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泉州民营经济发展[J].科技资讯,2007(6):193.
[3]黄木生,郑朝伟.抓住金改契机,助推泉州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J].时代金融,2014(27):34-35.
[4]陈曦.大力培育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提升金融服务泉州经济发展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108.
[5]姚月清.剖析泉州金融改革——动因、现状与方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4):25-26.
On the Support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Quanzhou's"Second Undertaking"
Wu Qingchun
(Chen Shouren Schoo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Quanzhou Teachers'College,Quanzhou Fujian 362000)
Quanzhou's"second undertaking"is vital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ofQuanzhou's economy,so priority should be paid to the financial supporting system.Starting from the"second undertaking"of private economy,the present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roblem regarding the"second undertaking"in Quanzhou's financial supporting system,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zhou'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real economy.It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Quanzhou's finance and their respective solutions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theway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ystem tomeet the needs of the"second undertaking"of private economy.
"second undertaking";financial system;support
F832.7
A
1008-293X(2015)02-0089-05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2.018
(责任编辑 林东明)
2015-02-24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二次创业’中的金融体系支撑研究”(2014H09)成果。
吴庆春(1981-),男,福建晋江人,硕士,讲师,泉州师范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经济与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