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无障碍环境探析

2015-04-10张竹赢绥化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绥化152000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图书馆

张竹赢(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00)

高校图书馆无障碍环境探析

张竹赢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残疾大学生成为高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很多高等院校忽视了图书馆无障碍环境这一对残疾大学生实施知识援助的重要前提。文章剖析无障碍环境滞后的原因,指出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无障碍建筑环境,认为加强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等是无障碍环境得以实现的关键。

高校图书馆;残疾大学生;无障碍建筑

随着我国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的健全,教育体制的完善,残疾人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残疾大学生在高校招生中占有了很大比例。图书馆作为高校形象的窗口,虽然外观设计上美轮美奂,但随着大学生类型的多元化,建筑设施和信息交流上却显露出诸多缺憾,根本无法满足残疾大学生的对文献信息的特殊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彰显高校教育公平和人文关怀的关键。

一、无障碍环境的界定

无障碍设计这一理念是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争取权力与尊严为开端,在民权争取过程中使残疾人获得生存平等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丹麦人N.E.Bank-Mikkelsen也提出了:“主张身心障碍者应和一般人一样在社区过普通人的生活,使这些身心障碍者回归社会主流,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之后,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相继出台志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便利的政策和法律。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一理念应运而生,旨在创建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1]

二、高等院校无障碍环境现状

我国关于无障碍环境政策的出台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滞后,1989年的《方便身心障碍者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提出。公共图书馆要进行无障碍建筑建设或对其原有建筑进行无障碍化改建,该规范一经提出,许多城市就为残疾人提供了服务场所。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了残疾人享有接受教育与服务的权利。2008年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5条和43条分别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该保障法强调了一些软件方面的政策,突出了为残疾人服务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提出了残疾学生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高图书馆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无障碍的物质环境和信息交流环境是职责范围之中的。虽然部分高校,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实现了聋人教育与国际接轨,但是还有绝大多数高校由于之前并不招收残疾大学生,所以没有把无障碍纳入设计范畴,残疾大学生只能克服生理上的不足,和健康学生一样去攀登室外楼梯,更无法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为残疾大学提供的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信息都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

三、无障碍环境滞后原因剖析

(一)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我国关于高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尚不健全,只是规定了残疾人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和公共图书馆应为残疾人服务,没有高校图书馆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服务的相关规定,使高校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缺少法律依据,导致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信息交流都无法实现无障碍,使残疾大学生无法获得和健康大学生平等的学习权利,使高校图书馆丧失了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功效。

(二)对无障碍物质环境设计的错误认识。

1.思维定势的错误。由于残疾大学生只占高校的很小比例,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领导者、设计者几乎不去考虑残疾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实际情况,认为图书馆是为绝大多数身体健康学生服务的,忽视了无障碍物理环境对少数残疾大学生的知识援助功能。

2.设计理念的错误。“环境是为健全人创设的”这个缺少人文关怀的思维定式成为了很多设计师坚守不破的理念,缺少统筹全局的思想和人文理念。把建筑形式当作设计的关键,为了少数人破坏了图书馆建筑富有艺术性的格局得不偿失,忽略了最重要的功能性;认为无障碍环境设计比正常建筑花费精力,会占据较大的立体空间,会耗费更多工程资金。

(三)忽视信息无障碍建设。很多高校领导者都把健康大学生作为唯一服务对象,没有意识到信息无障碍建设对残疾大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忽略了信息无障碍建设,无法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人性化的阅读平台。

四、高校图书馆实现无障碍环境的措施

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19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力。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2]。这条规定,诠释了残疾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应享有和普通大学生同等待遇的权利。

(一)保障残疾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全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残疾大学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的基础,只有在规章制度健全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为残疾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关于残疾大学生平等获取信息的权益。为了避免对残疾大学生持有偏见和歧视,享受到和健康大学生同等的学习权力,高校图书馆要公平的服务于每一个残疾大学生,不能因为残疾大学生的身体原因,就审查、类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

2.无障碍获取信息资源的权益。电子资源的无障碍建设虽然耗资巨大、难度重重,但却是残疾大学生获取图书馆馆藏信息和网络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易访问性的特征,使残疾学生自如获取网络课程、浏览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上的其他信息。

3.使用无障碍设施的权益。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学生对于图书馆公共设施的要求大相径庭,针对肢体障碍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让残疾大学生自由平等地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树立无障碍环境观念。

1.无障碍物质环境观念。高校图书馆是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的,残疾大学生是读者的重要组成,建设无障碍环境以适应读者的多元化是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的建造者必须正视现实情况,树立无障碍物质环境观念,从基础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既要满足正常大学生对物质环境的需求又要照顾到残疾大学生的特殊需求。

2.信息无障碍观念。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信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根据残疾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对本馆馆藏信息、网络信息等进行加工,使残疾大学生能够和健康大学生一样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方便、快捷地在网络上查询、阅读、下载数字信息。信息无障碍理念是保证残疾大学生平等自由地享受阅读快乐的必要条件。

(三)无障碍环境的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及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其中第三个就是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高校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是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要兼顾不同的读者群,高校图书馆应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到工作重点,对现有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残疾大学生可以借助无障碍设施,舒适安全地实现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1.坡道和走道。入口处应铺设摩擦力较大、平坦的直线型轮椅坡道;两侧应设扶手,栏杆下面要安装安全挡台。走道一侧的地面设盲道。走道转弯处的阳角设计为弧墙面或切角墙面,在走道和转弯处的一侧设置标有文字和盲文的导盲路牌。

2.门。应选用用自动门或平开门。如果门扇为向内开启,应有凹室,门内和门槛应呈斜面,门扇只能装透明玻璃和横执把手。

3.卫生间。卫生间铺设平整防滑的地面材料。厕位以轮椅可以自由进出为空间尺度,在侧位,洗手池、小便器周围部位设置可以承受身体重量的安全抓杆,在隔板处安装挂物钩,安装紧急呼叫按钮。

4.电梯。轿厢以轮椅大小规格为准,设低矮扶手和按钮及紧急电话。电梯应有点字标识,设置提示层数、轿厢运行方向及电梯抵达的语音播报系统。

5.标识牌。图书馆入口处设置标有文字的图书馆分布示意图;在电梯口、楼梯口设置楼层索引,借阅室、多媒体阅览室等处设立含有言简意赅说明的标识牌。

(四)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到工作计划中,利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的顺利实现,为残疾大学生提供现代化设备为载体的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1.增加残障辅助产品的种类。高校图书馆应重视辅助产品在教育中的作用,听觉类辅助产品可以让盲障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速度和渠道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书写类辅助工具对于肢体残疾和脑瘫等口语表达和书写有困难的大学生获取文献信息也是很关键的。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交流就有必要增加盲用听觉类、口语表达等辅助产品的种类,例如,读屏软件、便携式助视器、交际版等。

2.增加无障碍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应通过采购,独自研发,对外引进等方式,增加馆藏数字资源,馆藏的数字化是确保文献利用率提高的根本,例如,DAISY书和口述影像。另外,还要加大文化学习、法律咨询和休闲娱乐等多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并且创建网络信息导航。

3.确保无障碍网络的实现。网络成为残疾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平台,网站的无障碍使残疾大学生能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取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在线资源和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通过电话、电视网络,把数字资源传递给残疾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可以注册独立账号,利用网络和多种电子移动设备,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阅读、查询及下载自己所需的数字资源。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0cbblC9irYLGyyCgEu n2OQDLQxumebUcEigQGpPqmni-E2kvVrPvBdquw8FzEFqtB biy99-RyGyWtZ31G03i.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通知[EB/OL].[2009-10-10].http://www.edu.cn/200206 10/3058180.shtml.

[3]张芷.新世纪数字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258.9

A

2095-0438(2015)11-0144-03

2015-08-10

张竹赢(1970-),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无障碍环境。

2015年黑龙江绥化学院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视障大学生阅读需求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R1502014)。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图书馆
图书馆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去图书馆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