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工资制度下公务员的非物质激励

2015-04-10苏伟琳

市场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务员

◇苏伟琳

阳光工资制度下公务员的非物质激励

◇苏伟琳

摘要:阳光工资制度为现行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从阳光工资出发,运用激励理论,借鉴新加坡公务员激励的经验,提出在阳光工资制度下对我国公务员进行非物质激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阳光工资制度;公务员;非物质激励

10.13999/j.cnki.scyj.2015.06.034

所谓阳光工资,就是将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统一核算,简单说就是实现公务员薪酬收入的弃暗投明、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一、阳光工资制度为公务员激励带来的挑战

1.金钱激励等物质激励的方式已不再被允许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有金钱奖励、工资福利等方式。阳光工资制度实行之后,取消了原来部门和单位自发的奖金和福利,拉大了不同行政级别的工资差异。据腾讯网2013年报道,在全国10多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中,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排名处于中下位次。由此可见,公务员实际收入明显降低,传统的靠金钱等物质手段激励公务员的措施已不被允许。

2.传统的非物质激励方式失效

当前我国公务员非物质激励实施过程中价值激励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对公务员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思想政治学习以及树立道德模范等方式来强化价值激励效果,然而在强调精神激励、讲奉献的制度设置中,简单的政治宣传和说教脱离了实际,树立起来的都是“高大全式”的模范,使得不少公务员把真人真事当作“吹出来的典型”,价值激励失去作用。

我国阳光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对的,可以规范公务员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单位“小金库”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公务员队伍庞大,素质参差不齐,要想真正通过阳光工资制度杜绝腐败任重而道远。

二、阳光工资制度背景下公务员非物质激励的对策建议

1.选拔高目标期望与成就期望的人

成就激励理论由美国学者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人除了生存需要之外,还有三种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友谊需要,并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这就为我们公务员选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2.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价值观念水平

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在阳光工资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奖金补贴等的取消,他们的实际收入不升反降,这也就导致了其相对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基层公务员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其价值观念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充分利用情感激励

对公务员运用情感激励手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关爱他们,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与下属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沟通,积极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另一方面,领导者自身要加强个人魅力的培养,增强自身非职位的权力和威信,从而提高对下属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利用潜能评估制度,强调公务员的自我管理与发展

潜能评估制度是新加坡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公务员激励的重要手段。潜能评估每年进行一次,方法是对公务员素质逐项评价打分,然后再综合评价。通过潜能评估得出结果以确定该公务员下次晋升时间。潜能评估的结果是保密的,只有公务员的上司知晓这种结果,根据这种结果决定对公务员的任用或晋升。部门领导也根据这种办法淘汰不称职的公务员,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实践证明,阳光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公务员队伍整体形象以及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加快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阳光工资制度对我国政府进行公务员激励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非物质激励(不否定物质激励)的一系列措施,才能保证阳光工资制度等改革措施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玲,黎雅婷.“阳光工资”制度下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10).

[2]陆耀炳.佛山地税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税务,2010 (07).

[3]“阳光工资”制度背景下基层地税员工的激励机制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2(08).

[4]陈志琴.地税系统建立目标考核激励制度的实效性分析[J].经济师,2011(08).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公务员
“三个经济”的陕港交集点何在?——我省青年公务员赴港“求解”
篮球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的十年观察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适得其反
公务员聘任制亟需配套“组合拳”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