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4-10王凡一
□王凡一
(吉林省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507)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凡一
(吉林省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507)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就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并一度成为国际农业生产的楷模和借鉴的对象。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过人之处,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我国农业这两方面的角度而展开,进行对实现我国农业飞跃的问题进行周密的总结和探讨。
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化;烟草种植业
本文DOI编码: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8.010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自然环境本身是农业的重要依赖,我国部分地区环境的缺失本身对当地农业经济实现了相当作用的钳制,随之而来的便是造成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的不容乐观的现状。生产结构的单一、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以及硬性设施的缺乏使得当地农业更趋向于原始化作业,而与现代农业的风格相去甚远。
1.2产业链的不完善
一些县区以烟草业、玉米、水稻为主打产业,并辅之以蔬果、禽蛋、花卉等相关产业的合力构建,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化的农业生产体系,也与农业生产本身具备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与要求不谋而合。但是各种主打产业的发展大多以单一化的经营为主,产业之间不具备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关系,所以对农业商业网点的构成带来困难。在加强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经营混合农业的方面,部分县区农业做得还不是十分到位,需要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1]。
1.3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复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对于西南地区,交通闭塞,经济交流不很频繁,自古便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说法,所以在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崛起较快的中部地区的交流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自身农业技术本身很落后,这种局面又造成了新兴技术和知识理念难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与普及,即便输入进去,由于数量的有限又难以惠及所有农户指导生产。
2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1基础设施的完善。面对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如欲得以妥善的解决,首先就要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做起。由于我国农业量变发展有余而质变飞跃不足,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就要首先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开始做起,主要环节包括恢复自然环境、普及社会治安、促进产业化经营、加大资金补贴与技术扶持等。
2.1.2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主要体现在振兴农业的务虚方面,而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务实层面,还要大力加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配套设施建设。这种实施过程可以适度借鉴建国以来的合作化经营理念,以土地入股为主要方式进行设施的配套和结构作业的优化。
2.2完善农业产业化
2.2.1产业链的扩大。面临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的不够,当地政府需要加大技术和资金上的补贴,有力促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农民自身更要更新观念,加强农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混合农业,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观念为先导。
2.2.2上游企业的引入。产业化的完善和扩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也不是单纯依靠为当地农民洗脑就能够得以解决的问题[2]。在很大情况下,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够,很大层次上在于对外交流渠道的闭塞。所以必要条件下适度引进或支持一些上游企业在当地的稳固发展,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更为便利的帮助。
2.3多方面推广农业技术
2.3.1新型技术的推广。技术的落后也是构成农业难以质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环保理念、政策支持以及市场调节等措施业已实施的基础上,施以必要的技术推广,一样不能省略与忽视。
2.3.2政策对新技术和设施的补贴。新技术的推广在当地小农思想烟雾缭绕的氛围中必然会出现步履维艰的尴尬窘境,这就依然需要政治手段和政治服务职能的介入,通过政策扶持的手段把新技术设备和设施引入农业生产的体系当中。大凡经济社会领域,经济起到的通常是基础作用,而政治往往居于关键位置[3]。
结论:新农村的建设虽然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各个方面为具体性与综合性的要求,但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在国家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口号的第一要义等不同社会背景和时代主流的影响,处于新农村建设体系核心中并对其他几项要求处于支配和决定作用的,仍旧是生产发展,农业经济也不例外。
[1]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04-7026(2015)08-0015-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A
王凡一,1983年生,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