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恩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贡献

2015-04-10杨华平

关键词:干部群众

杨华平

(长丰县委党校 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1100)



论周恩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贡献

杨华平

(长丰县委党校 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1100)

周恩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结合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需要,创造性地回答了党为什么要走群众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思想,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群众工作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历史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周恩来;群众路线;党建

作为党的领导核心之一的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党的宗旨,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结合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党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以及党的群众路线如何开展等重大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及其科学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新的历史性贡献,为当前及今后继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永葆党的活力提供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参考。

一、创造性地回答了党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问题

周恩来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没有人民党的事业将一无所有、党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和人民群众是产生党的领导、领袖的必由之路等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党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这一个根本性问题。

1.没有人民,党的事业一事无成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根本动力之源,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深知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后盾,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胜利,更没有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始终心系人民的周恩来同志曾多次强调,没有人民,脱离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成。1927年,周恩来在总结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前两次武装起义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就是党不相信群众,没有紧紧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认真总结和反思,周恩来坚信人民群众就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障,是革命事业成功的靠山。1929年,周恩来在给汪铭的指示信中谈到,党的基础日益削弱,主要是党的组织日益脱离群众,甚至与群众隔离。在此信中他进一步指出,党的组织必须在深入群众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恢复和建立起来,如果没有或超越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恢复党的工作和建立党的基础[1]21”。没有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此观点始终贯穿于周恩来同志的思想和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由优秀分子组成的,但这些优秀分子只占中国人口的少数。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中国的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中国的建设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兴旺发达。作为党的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在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群众路线的开展,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作用,积极主张“宣传民众,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起来共同担当华北的持久游击战[1]87”。1943年8月,在延安的一次欢迎会上,周恩来针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错误做法指出,要争取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没有办法呢?他回答道:“有办法!办法就出在陕甘宁边区!办法就出在中国人民身上[1]136!”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党的革命形势极大改观。周恩来认为,“这一切的成绩,是怎么得到的呢?是全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得到的[1]138!”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靠山,这个靠山就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执政面临着新的考验。周恩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强调,群众问题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是战胜困难的最大保障。他再三告诫全党:“战争也好,经济建设也好,一个根本问题是依靠人民,为着人民。我们党离开了人民,还有什么党的领导?去领导谁[2]4?”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坚信人民群众是党的靠山,是党生长、发展和壮大的不竭动力。正是我们党开拓并发展了群众路线,并长期坚持群众路线,我们的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坚如磐石,并将永葆活力、兴旺发达。

2.党的智慧从群众中来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反复教导党员干部,党的智慧和办法都是从群众中来的,要善于学习、总结和推广群众的经验。在《怎样做一名好的领导》一文中,周恩来在谈到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向群众学习以及如何从群众工作中汲取经验时指出,有些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知识不完备,实践经验缺乏,而领导的地位又不能补充这些方面,怎么办,那只有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去向人民群众请教,从群众中汲取经验,而且这点十分必要。1961年,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南、华北小组会上强调指出,“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3]314”,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就当时的全国政治形势,积极响应毛泽东的思想路线,深入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汲取群众的智慧。1962年,在《认清形势,掌握主动》讲话中,周恩来认真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认为要摆脱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困境,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寻求解决的办法,“革命战争是如此,建设也是如此”,“更多的办法还要依靠群众创造[3]408。”周恩来坚信群众更有办法,在农村,农民更勤劳勇敢,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在工厂,工人更能生产和创造,“大家来想办法,一定有出路[3]408。”

周恩来关于“智慧从群众中来”的观点很值得一些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眼中只有上级领导,思想中只有GDP,严重脱离群众,虚夸缥缈,不务实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和地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影响了党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等老一辈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观点,深入把握其精神内涵,汲取智慧,深入开展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汲取群众智慧,寻求破解发展瓶颈之策,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3.党的领导、领袖从人民中来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群众工作是培养、教育和锻炼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好实践,是培养党的领导、领袖的必由之路。在1949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1]332”,是从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来的,和广大人民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是从多少年来中国历史实践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多次强调,党的干部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生长出来的,“离开了群众,我们就会枯死[4]171!” 1966年,周恩来在北方八省市抗旱会议再次强调指出,领带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安排好旱区群众生活。没有群众,就一事无成,“党的领导、领袖是从人民中来的,不要忘掉劳动人民[5]579。”从以上周恩来的精辟论断可以得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向群众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开展党的群众工作问题

群众工作纷繁复杂,从何做起,怎么做,周恩来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从深入群众蹲点调研、学习群众教育群众以及倡导民主沟通协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1.深入群众,蹲点调查

党的各方面的工作一定要紧密联系群众,这是周恩来一直坚持的观点。他认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只有这样党才能得到最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各项工作。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中,周恩来针对什么是正确领导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一切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1]129。”这也是周恩来同志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一贯坚持的方式、方法,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思想。1961年,针对中南、华北等地出现的问题时周恩来强调,必须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进行系统调查,反复研究,认真核实,找出解决的办法。

1961年5月,为解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给农业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困难问题,周恩来亲自带队进行了著名的伯延调研,史称“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伯延调研,周恩来采用了多种调研新方法,特点显著,成效显著。其中最典型、最具有创新性的调研方式就是蹲点调研。一是蹲得住。周恩来在伯延一蹲就是四天,吃住都在基层,不怕脏、不嫌苦、不怕累,体现了亲民爱民的党的良好形象。二是蹲在关键点。伯延是受“左倾”影响较重的地方,也是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对党有深厚的历史感情,群众能畅所欲言,反映真实民意。三是蹲在群众中。周恩来深入走访了农机站、农户等,和老百姓唠家常,打成一片,了解到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了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周恩来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工作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很值得当今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借鉴和效仿。

2.学习群众,教育群众

周恩来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倡者,也是群众路线的主要领导者和执行者。周恩来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党应该向群众学习,教育群众,对群众负责。在《我的修养要则》一文中,周恩来提出要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和群众交朋友,“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1]12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强调,党员干部“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到实践中学。在建设时期,周恩来把学习群众和教育群众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下基层向群众学习,集中总结群众的智慧,形成决策,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实践。

当然,在向群众学习时,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对此,周恩来也给予了深刻的论述。周恩来认为,群众的思想有先进积极的,但也有消极落后的,在向群众学习时一定要正确对待群众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如何正确对待群众的缺点和不足呢?周恩来认为,要对群众进行教育,在教育群众时一定要站在群众前面,不做群众的尾巴,要采用说服引导,沟通协商,重在教育而不强迫命令,“我们以我们的思想教育大家。……这样才是一个教育的态度,领导的态度,才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态度,合作的态度[1]341-342。”周恩来的思想告诉我们,在对待群众及其错误时一定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切不可搞强迫命令,粗鲁对待。

3.倡导民主,沟通协调

发扬民主,沟通协商,既是周恩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周恩来认为,民主协商是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办法,这种办法既可以发扬民主、广集民智,又可以避免武断独行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发生,使党的决策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1948年,周恩来指出,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甚至包括错误的部分,也要向群众公开指出,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支持和拥护而成为党的力量。周恩来认为,作为领导必须要掌握这一点,不要让群众以及下级不知所措,彷徨不定,使自己由主动变成被动。《在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一文中,周恩来进一步阐述了倡导民主、沟通协商的重要性。他说,可以通过党支部,邀请党外群众参加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及干部的方法,是最健全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的实施,更有利于 “建立起党内外的民主生活,将极大地提高党的威信[1]295”。周恩来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民主和协商来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959年,周恩来在视察密云水库修建时告诉在场的县委书记,不仅要修建好水库,更要解决好五亿人的搬迁问题,要把移民的房子盖好。在周恩来的强烈要求下,1962年,库区的全部移民都搬进了新居。在治理淮河重大险情问题上,涉及的省份各自为各省的利益着想,意见不统一,治理工程难以实施。后来周恩来多次召集各地负责人汇报,听取他们各自的解决方案。最后,周恩来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方案,要求打破省界,兼顾各省利益,标本兼施,蓄泄并重,使得淮河治理工程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周恩来群众思想路线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许多如环境严重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群体性重大事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警觉与思考。我们只有迎难而上,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才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完成中国改革的任务,实现民族梦想。周恩来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拓展和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同志群众路线的思想与理论,特别是群众工作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加强民主协商与沟通,促进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力 平.开国总理周恩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On the Zhou Enlai′s Contribution to the Party′s Mass Line

YANG Hua-ping

(The Party School of Changfeng County committee of CPC,Hefei,2311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Zhou Enlai answers why our Party carries out the mass work creatively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mass work,by means of combining the concrete practice need of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which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mass line of Marxist ideas,and also provide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ur further mass work and how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es and thew Party during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Zhou Enlai;the Party′s mass line;constraction of party

2014-12-18

杨华平(1963-),男,合肥人,讲师。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20

D261

A

1672-9617(2015)02-0229-04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