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政府行为范式探析

2015-04-10周茂春

关键词:欠发达乡镇农产品

周茂春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政府行为范式探析

周茂春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我国农村乡镇市场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蕴含巨大消费潜力,但目前农村乡镇市场发展乏力。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现状实际,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乡镇市场低效的制约因素,基于基层政府行为视角,提出新时期拓展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活力的对策措施。

欠发达地区;乡镇市场;政府行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发展,而二元体制的障碍使城乡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城乡市场发展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拉大。201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202 462亿元,而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仅31 918亿元,两者比例差距高达6.34∶1[1],城乡市场消费的差距使农村市场在地区性差异化上表现明显,农村市场建设进程缓慢,其中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市场表现突出。受不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信息交换、文化素质影响,农村乡镇市场疲软。农村乡镇市场的规范发展、确立离不开公信力较强的乡镇政府的指导,应采取有效的行为范式完善农村乡镇市场,这对振兴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乡镇市场发展态势

(1)蕴藏消费潜力,但消费力低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取消农业税和各项惠农政策的推行,农村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农民在乡镇市场的购买力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农民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却直线上涨,相反农副产品价格涨幅不大,农民整体的消费水平不高。再者,农村市场售后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消费及售后服务比较差,导致农村乡镇市场的购买力流向了城市,影响了农村乡镇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力度。

(2)消费结构改善,但消费理念保守。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用于生存资料的食品消费需求明显降低,发展型和享受型等边际消费倾向趋于强烈,部分农村居民还跨入了小康型消费行列,消费结构进一步持续优化。但是,对年人均收入2 000~3 000元的转型农民而言,他们还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期,对市场预期把握不准,对未来稳定的预期收入持怀疑慎重态度,加之受勤俭节约等传统储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还比较传统,在“吃、穿、行、娱”上趋向保守,这造成了农村居民在农村市场的边际消费较低。

(3)消费层次趋异,但内生性消费不足。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收入较高、思维灵活的农村居民正逐渐趋向“口碑”“品牌”等内涵消费。农民的消费层次趋于新的变化——汽车消费、电脑消费、金融消费和旅游产品等的消费正悄然走俏农村市场。但农村乡镇市场发育程度严重不足,尤其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市场基础设施迟缓滞后,甚至有的还停留在原始集市贸易阶段,适合农产品加工和存贮、农业生产和运输等较先进的品种较少,使得农民自主性选择和自主消费项目少,农村乡镇市场内生性消费增长不足,涉及农村市场的新的消费网络、消费市场(如金融)、消费产品等项目没有真正形成,抑制了农村乡镇市场的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低效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市场设施简陋制约着农村乡镇市场建设步伐。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长时期停滞不前,也导致了农村市场的破、旧、差的现象。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乡镇市场设施简陋,很多是搭盖着石棉瓦的简易交易场所,有的仅仅停留在占道、棚台式经营的低层次上,甚至是露天市场,有的农村市场出入口还设在交通干道上,车辆出入造成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交易效率。同时,乡镇市场在信息服务、供求设施、交通、通讯、金融、仓储、加工、保鲜等设备设施方面十分薄弱,市场功能单一。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乡镇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限制了农村乡镇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有效推进。

(2)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阻碍了农民市场权益的有效维护。目前农户多属分散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农户不可能直接参与较大型的规范化的市场交易,而真正参与交易的主体又不完全代表农民的利益。这种现状主要呈现出能真正代表农民实际利益的、把农户和市场有机连接在一起的、维护农民市场权益的、有共同利益体的专业合作组织的严重不足,放大了农村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2]104。一些乡镇基层政府多看重大中城市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对市场管理多表现在税收的征取、卫生的打扫等上面,忽视本地农村市场在产品质量、市场交易、规范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开拓。农民销售、购买、售后维权困难,对大件农用、家用消费品的购买大多前往城市市场,导致乡镇市场没能成为农民自己的实际消费场所,这种现状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建设进程,也阻碍了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

(3)信息流通不对称阻碍农村乡镇市场的繁荣稳定。农村乡镇市场没有有效建立起新媒体信息网络(如互联网、户外联网彩屏),未能建立起覆盖全国、具有分析处理功能和较强时效性的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导致农产品市场信息弱化和不对称。一家一户的农民参与市场流通不仅增加了平均交易成本,而且由于农民本身在信息、素质、经营能力和经验方面的限制,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乡镇市场不仅信息不流通,而且有时还出现信息失真,对广大农户的生产行为起了误导作用。农业生产本身相对分散、信息不灵、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对其生产经营的被动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出现“重节约、轻消费”的消费观念,这进一步影响着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影响着农村乡镇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三、农村乡镇市场改革下的政府行为对策范式

(1)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拓展农村乡镇市场消费环境。农村乡镇市场因人口及市场规模的实际限制不是建得越大越多越好,市场建设既要考虑农产品资源和流通状况,也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一致。各级政府部门要确立自己的服务型政府行为范式,对农产品市场建设要给予充分支持,乡镇政府出资以建设农村初级市场交易场所为主,或在现有的农村基础市场上进行改造与完善。乡镇部门建立起直接为市场服务的洽谈接待、信息咨询、物资寄存、车辆租赁、食宿服务等配套设施,促进农产品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和演进。有条件的乡镇还要根据市场需要积极发展农村金融、邮政、储存、运输、娱乐、售后维修管理等配套设施与服务,保证需求旺盛的消费品能顺利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以创造良好的交易条件与交易环境。

(2)积极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范畴,激发农村乡镇市场消费潜能。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与地域性,因自然灾害、市场竞争的影响,自发运行的农产品市场具有“天生”的不稳定性,农民收入提升风险大增。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增长保障范畴,激发农民农村乡镇市场的消费潜能。首先,继续保持并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开拓我国农村乡镇市场,如继续对种粮农民实施“直补”政策,增加对重大农机具补贴和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对主要农资产品进行价格杠杆保护[3]114,以调动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收入的积极性。其次,有效落实农民收入保障体系。如政府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真正将收入困难、有重大疾患、受自然灾害影响等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范围;整合乡-县-市-省四级医疗机构的联保统筹支付体系,解除农民异地就医支付难题;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差别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养老收入范畴不再仅仅局限在家庭、土地作物上,应侧重在切合当地实际的土地入股、承包、租赁、规模经济作物种植、农家服务业等形式收入上。第三,积极发展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项目,让农村居民意识到信贷消费对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一些生产急需的设备、机械、农机的信贷消费,积极扩大农村小额信贷范围和条件,改善农民对土地产出投入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合理刺激农村市场需求。

(3)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刺激农村乡镇市场兴起。欠发达地区大额农产品销售一般是几个或几户临时凑在一起自己出售,或者坐等商贩上门在田间地头收购,缺乏较规范的、真正能代表农民利益的专业化的农产品销售合作组织。农村销售市场中,众多的代表个人利益的农民面对相对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批发商,在农产品的议价权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鉴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市场销售认知能力的缺陷,对不清楚、不懂得利用合作组织来维护合法权益的农户,可由政府牵头组织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各级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工作、活动采取非强制性干预,应主要着眼于宣传、引导、指导和维权服务,帮助农民顺利进入市场,以解决分散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增强农产品整体上的市场竞争和讨价还价能力,增加更多收入。合作组织将农民种养的重要或特色农产品按种类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处理销售,必要时承担农产品直销配送任务,将农民手中的蔬菜、水果、干果、茶叶、家禽、牲畜等异质化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集中转运、分散配送的方式直接销售给批发商、连锁经营店、超市、城内市场[4]120。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合作组织目的是帮助农民实现规模经营效益,维护农民市场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乡镇市场的兴起。

(4)整合农村乡镇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乡镇市场监管力度。高效率的生产体系需要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来支撑,农产品市场信息在农村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收费制的信息交易费用高,信息产出的排他性差。因此,应将农村乡镇农产品市场信息当作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在农村重要交通路口、乡镇场所设立电子商务公告显示牌,配合使用广播报送、电视公告、互联网络等涉农信息,建立起统一的纵横交错的农产品价格与供求信息网络系统[5]21,通过价格、供求、市场等经济信息,在农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时公布市场指导性价格与商品的供求信息,积极引导农民运用相关知识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和预测,使他们逐步成为现代农民[6]102,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同时,乡镇基层政府还需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的市场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我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有序地进行。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尤其是与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化肥、种子、农机等商品,从而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提倡平等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消费的合法权益,将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1]雷 敏.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EB/OL].[2014-01-20].http://business.sohu.com/20140120/n393812325.shtml.

[2]柯昌波.土地制度变革背景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多重维度[J].改革,2013(10):104.

[3]邱道欣.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6):114.

[4]陆益龙.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以河北定州庙会为例[J].江海学刊,2012(5):120.

[5]王 勇.流通网络组织开拓农村市场研究[J].价格月刊,2012(3):21.

[6]魏勇军.信息对称改进条件下农村市场配置效率分析——基于湖南省农业生产县级样本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4(4):102.

(责任编辑 伊人凤 校对 祁 刚)

On Government Action Paradigm in the Rural Township Market of Underdevelopment Areas

ZHOU Mao-chun

(Department of Chinese,Lincang Normal College,Lincang 677000,China)

Rural market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rural consumption level present a series of new changes in China,and contain a huge consumption potential,while the current market development in rural towns is weak.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tatus of rural township market underdeveloped areas,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inefficiencies of China′s rural township market.Based on behavior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it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vitalize the rural markets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underdevelopment;township market;government action

2014-12-1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14Z163)

周茂春(1978-),男,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06

F304.3

A

1672-9617(2015)02-0165-03

猜你喜欢

欠发达乡镇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