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

2015-04-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斯诺动员

张 倩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

张 倩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在宣传条件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仍积极展开宣传工作,为抗战的胜利和自身力量的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民众动员方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对外宣传工作三方面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传;宣传策略

史料记载,我国东汉末年已将“宣”“传”两字合用,西晋史学家陈寿(233年~297年)在《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中写道:“先生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 “propaganda”在英语的词根中表示植物栽种、接木,有强行传播的含义。1622年,罗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创立了“信仰宣传委员会”(Congregation for Propagating the Faith),简称为 Propaganda,即现代社会通用的“宣传”一词的起源,意思是通过传教士在世界各地使用当地或本土文字、语言符号等来传播教义。在18世纪下半叶,美国爆发反殖民主义革命,法国同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宣传一词被广泛运用。

在长达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条件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仍积极展开宣传工作,为抗战的胜利和自身力量的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也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通过民众动员的方式展开宣传工作

从亚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以民众动员的宣传方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社会动员,是指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的过程”[1]184。宣传工作如果要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必须采取正确的动员方法,也是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中国共产党在二战中国战场上广泛发动和组织民众齐心协力抵御侵略,担负着实现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重任。纵观近代战事,树立民心、巩固军心,破坏和打击侵略国国民和军队的精神,促使其政治和军事加速失败, 是战时宣传工作的重点,在整个战略布局上功不可没。所以,让群众准确了解中日战争的前景和性质,坚定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抗战能否胜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采取符合当时局势和时代特征的宣传方法,形成独有且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才能为抗战胜利奠定宣传基调和社会基础[2]1-10。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组织系统下创建了较为完善和成功的民众动员体系。在抗战时期,边区民众动员的基本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一系统内既可以是被动员的对象,也可以动员他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爆发后根据形势的需要利用政权组织网络和党组织把边区的广大民众都统一了起来, 采取各种方法利用乡村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种方式逐渐成为中共广泛采用的民众组织方式。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动员工作在抗战时期经历了从逐步发展到渐渐成熟的过程。刘少奇在1938年的《民众运动讲话大纲》是民众动员组织问题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指出了民众动员组织的原则及组织方式。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会、妇救会、工会、抗日儿童团等成为广泛的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组织, 每个组织分工明确,各有工作重点[3]210-214。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采取的最重要的宣传方式是通过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的胜利信心,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朱德认为,在抗战时期,动员农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人民的深切的民族意识”。 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各种宣传组织来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如宣传队、动员宣传团等, 使宣传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舆论上掀起一股强有力的抗日浪潮,印发抗日传单等抗日宣传品,并在抗日前线进行宣讲,对于强化民族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揭露日本残暴的侵略罪行、使民众积极投身到抗战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外舆论环境十分复杂,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共产党一直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主张团结一切力量抗战并且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策略也随着不同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宣传对象而发生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实行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共中央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求 “抗日的全国团结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坚固的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初步确定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的宣传方针和政策[4]4-7,为中共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两党在1937年9月再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中共中央为抵抗外敌入侵,不管国际和国内形势如何复杂多变,一直坚持团结抗战、抗战到底,始终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用一切宣传鼓动方法,号召全国人民以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忍受一切牺牲,誓与日寇抗战到底。”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始终坚持团结、进步的原则,与之相反,国民党则一直反共并且消极抗战,不断制造国共之间的争端,使各种冲突不断升级。国民党采用各种手段对共产党进行打压,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取消其番号[5]74-76。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身份向新华社记者揭露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真相。周恩来则愤慨地题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既揭露了国民党的暴行,又使中共获得了国内外舆论的理解和同情,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为国共关系的缓和以及蒋介石以后的妥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共在这一时期围绕着一党专政还是成立联合政府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朱德在内战即将暴发之际分别向蒋介石、胡宗南发电抗议。在《质问国民党》一文中,毛泽东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挑起内战、勾结日伪的图谋。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家对此予以强烈谴责。社会各界爱国民主人士纷纷集会并发表声明,一致对国民党的各种卑劣行径进行声讨和批判。阴谋败露后,蒋介石迫于压力下令停止进攻陕甘宁边区[6]40-51。

三、对外宣传工作

在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很少,抗战时期,其在短期内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7]124-128,[8]112-132。1936年6月, 斯诺在陕北苏区对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党和红军的领导人进行了新闻采访,时间长达4个月。毛泽东向斯诺介绍了中国革命的目的, 红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中国革命的前景以及自己的一些经历等等。此外,他还访问了边区群众和红军战士。1937年10月, 斯诺根据这些新闻采访记录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此书由英国戈兰茨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在两个月内连续印行5版,而且销量在数星期内就达到了10万册以上, 供不应求。这本书影响巨大,许多中国青年读了这本书以后, 投入到了革命之中。

国民党为防止共产党发展壮大,在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后, 采取各种措施对其新闻宣传进行限制。为了应对,中共选择走出国门, 在国外进行新闻宣传。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新闻宣传事业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客观原因而发展缓慢。1938年11月6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认为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是:“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阀侵略者,加紧对外宣传,力争国外援助,实现对日制裁。”经历了长期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打哑巴仗”是要吃亏的。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经常用各种措施加强对外新闻宣传[9]28-30。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1938年春成立, 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是其主要任务之一[10]57-63。在这一时期,中共在海外的新闻稿件一部分是由进步人士撰写的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文章,另一部分则是由八路军办事处提供。面向海外华侨的《祖国通讯》《国新通讯》和英文刊物《远东公报》是由国际新闻社创办的,共有150多家来自海内外的报纸采用该社的稿件。在国统区,周恩来与中共代表团成员与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窦登、杜尔亭、费希等著名外国记者交往密切,并时常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共产党一直都积极配合并欢迎各国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11]346。从抗战爆发到1939年秋这两年时间里, 海伦·福斯特·斯诺、卡尔逊以及斯诺等人曾先后访问过延安[12]55-60。斯诺在1939年9月中旬再次访问延安, 在此期间,他对毛泽东进行了多次的访谈。毛泽东与斯诺畅谈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性质以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并准确地预见到未来形势的发展。在斯诺报道后,“毛泽东的见解在重庆引起了反响”。在报道后不久, 国民党就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封锁。斯诺的这一次访问,也成为这一时期外国记者对延安的最后一次访问。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宣传主要依靠海外新建的宣传阵地。

[1] 吴忠民.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 卢 毅.查禁与反查禁: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策略[J].抗战史料研究,2014(02).

[3] 方红姣, 周锦涛. 抗战时期国共关系与《新华日报》中的工农女性形象[J]. 求索,2006(8).

[4] 汪洪亮.“政治与军事搅在一起的战争”——抗战时期中共宣传思想工作述评[J].文史杂志,2005(06).

[5] 王助民.皖南事变后中共的舆论导向及成效[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2).

[6] 洪富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形象在大后方的塑造及国共博弈[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12).

[7] 张克明,刘景修.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华活动纪事(一) [J]. 民国档案,1998(02).

[8] 张克明,刘景修.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华活动纪事(二) [J]. 民国档案,1998(03).

[9] 王晓岚.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围绕中外记者团的斗争[J].北京党史研究,1997(04).

[10] 王晓岚, 戴建兵.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新闻宣传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3(04).

[11] 陈秀梅,褚长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中共宣传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7).

[12] 吴孟雪. 抗战期间来华美国人士对中共的认识评价及其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1995(09).

[责任编辑 郜春霞]

Analyses the Propaganda Strate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ZHANG Qian

(ShangqiuPolytechnic,Shangqiu476000,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 face of comple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paganda work, they still actively expand propaganda work in the case of propaganda are very weak,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its own strength. Since then, the propaganda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come mature step by step.

the Second World War; propaganda; Propaganda Strategy

2015-06-18

张 倩(1985-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主要从事公共关系和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D261.5

A

1671-8127(2015)04-0022-03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斯诺动员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