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记忆与青春怀旧:大陆青春片叙事模式研究

2015-04-10魏晓莉

视听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青春片大陆符号

□魏晓莉

集体记忆与青春怀旧:大陆青春片叙事模式研究

□魏晓莉

结合电影市场上热门的大陆青春片来研究大陆青春片的模式化叙事,利用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法,从固定的情节惯例、固定的人物设定以及大陆青春片对青春梦想的权衡和对现实的反思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叙事模式,发现大陆青春片现存的问题,并探寻如何使其更好地发展。

集记忆;青春;怀旧;叙事模式

近年来,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以青少年校园生活或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的青春电影正迅速走红。无论草根追梦的微电影《老男孩》,对爱情懵懂的《致青春》,还是缅怀青春的《匆匆那年》,都因洋溢的怀旧热情与观众产生“共鸣”。“怀旧”已是这类青春片的主题,其叙事规律也有迹可循。

一、固定情节惯例

(一)青春之成长

青春必然伴随着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各种困惑与迷茫,青春片则着力表现这种成长的经历与成熟后的改变。如《青春派》《全城高考》,它们或以高考为语境,或是直面高考,讲述与高考有关的青春故事。如《致青春》里的郑微,大学时活泼调皮,在经历了爱情的挫折和伤害后,蜕变成职场上成熟稳重、严肃谨慎的白领丽人,由青春时死缠烂打地追求陈孝正的豪爽与无拘束到走出社会对爱情的深刻领悟和理解,这就是关于成长主题的表达。同样,在《匆匆那年》里,男主角由大学时的叛逆骄傲到步入社会后更加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影片《走出非洲》同样存在“获得与发现自我”的情节,这些都是成长的表现。

(二)青春之爱情

在青春片中,少男少女们往往拥有着情比金坚的友情和刻骨难忘的爱情。具体到情节,从怦然心动的瞬间到心照不宣的默契,再到坚定动情的表白和甜蜜的爱恋,但最后往往都逃脱不了分手的结局。《匆匆那年》中方茴和陈寻的爱情始于高中校园,终结在大学校园里另外一个女孩沈晓棠的介入和各种阴差阳错的际遇;在《致青春》中,青春爱情落败的原因是陈孝正选择了去美国公派留学;而《同桌的你》里的爱情也是结束于男女主人公中美两国的距离,但更多些命运捉弄的意味。这些都是穿插在成长主题中的爱情故事,爱情主题在这类青春片中主要充当的是一种基本的情感依照。

(三)青春之友情

在《匆匆那年》中,相对爱情,同学友情更多些许暖色,陈寻、方茴、赵烨、乔燃、林嘉茉、苏凯的相互陪伴与携手共进让年轻受众们唏嘘不已。尽管在那场大学时期五人重聚大排档的戏中,他们的友情因为物是人非的爱情而分崩离析,但在现实时空赵烨婚礼中他们的再度聚首,以及在对给苏凯戴绿帽子的银行行长的集体暴打中重新找了回来。同样,《致青春》和《同桌的你》中,同窗情谊也都是通过多年后的再聚首而展露无遗。

二、固定的人物型式设定

(一)普通的“我”

大部分青春片里都有一个普通的平凡的角色,他们不是影片的主角,他们长相一般,成绩一般,家庭也一般,他们代表了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那个“我”,即绝大部分观众。这样一个普通的“我”,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很容易产生共鸣。如《匆匆那年》中的林嘉沫,她开朗活泼,简单直率,使观众在观影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时代》中的林萧,其角色定位也是一个平凡简单、各方面都普通的女生。这些人物设定符合大部分受众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受众在观影时能产生最大程度的认同感。

(二)“男神”和“女神”

“男神”和“女神”或是青春片中普通的“我”所关注、仰望的对象,或是“我”想要追求的人,亦或是“我”想要成为的人。如《致青春》中气质清新脱俗、温柔知性的阮莞,代表了传统男性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匆匆那年》里聪明调皮的阳光大男孩陈寻,是个有个性的优质男学霸,外形高大帅气。不论是阮莞还是陈寻,他们都代表着青春期的美好理想。然而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必然会随青春一起尘封,但却为青春注入了一抹多彩的光亮。

三、固定的场景与怀旧符号的运用

不论是大学校园还是中学校园,校园场景都反复出现在青春片里,自然还包括观众再熟悉不过的校园里的其他小场景,如教室、宿舍、餐厅、运动场、图书馆等等。对于特定校园题材的青春电影,《致青春》是比较成功的,导演试图复制一个真实化、怀旧的、让观众回忆的生活场景。如影片开头的迎新生、社团招新、男生寝室的邋遢设计等,都复制了一个观众熟悉的大学校园场景。而《中国合伙人》中的校园片段也极具符号性和年代感,偏黄的色调让校园片段呈现微醺的怀旧气息,如同一张张老照片,泛着记忆的温暖。

从场景符号来说,郁葱绿荫的校园、挥洒汗水的篮球场、明亮宽敞的教室、亲密热闹的学生宿舍等都是青春校园的经典符号。《匆匆那年》中陈寻与方茴在校医务室“定情”后,两人在校园里相互追逐,影片用一个长镜头来展现这一场景,这样很自然地给观众展示了校园里那些固定的场景——教室、楼道、教学楼、草坪等,没有一句台词却细致微妙地表现出初恋独有的敏感与青涩,并成功地勾起观众对青春的回忆。

从人物外形符号来看,齐耳短发、白衬衫、白裙子、校服、白球鞋等满溢出浓郁的校园记忆。80后青春成长的时代符号也在影片中频频出现。五人在滚轴溜冰场的群架,陈寻与方茴在跨世纪倒计时的初吻,乔燃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朵丁香花》,林嘉茉送给苏凯的塑料绳编织的手链,都将青春记忆与时代符号融合在一起。而高中毕业散伙饭上的电视直播的申奥成功,大学时大排档聚会上的电视直播的世界杯比赛,虽然与主要情节没有直接勾连,但这些怀旧符号营造了过去时空的氛围,勾起了80后观众的集体记忆。《同桌的你》中的大白兔奶糖、美国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非典”等时代符号也是异曲同工。此外,《匆匆那年》一片中,《当》《信仰》《鸭子》等青春时期的流行歌曲元素的使用,让《匆匆那年》呈现出一场符号化的青春盛宴,自然勾起电影观众的怀旧情感。

四、对大陆青春片叙事形式的思考——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大陆青春电影大多给观众呈现一种美好的人生景象,特别是《小时代》,它将90后观众儿时的童话在电影中实现,从小到大都不分离的友情,门当户对幸福甜蜜的爱情,丑小鸭变天鹅的职场传奇,拥有巨额资产的男神和女神,这些都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90后们梦寐以求的,但在电影里呈现得未免也太过简单直接。现代的大陆青春片应当为受众提供更为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大陆青春片要想冲破枷锁获得新生,就必须打破固有的商业模式,摆脱文化快餐的定位,追求创作的深度和内涵。

为了在电影市场赢得利润,国内、国外大部分青春电影都有其市场化手段,但在追逐利润的同时,青春电影也可以利用其自身题材的特殊性,挖掘其独特的内涵。如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导演借助照相馆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所,用他独特的视角给观众展示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幅幅感人画面,有隐忍平静的亲情,有含蓄的爱情,有面对生死的豁达,这些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不仅感动了韩国观众,也令受儒家文化影响至深的日本、台湾和大陆观众深深地感动。大陆青春片也有这样贴近现实的佳作,如《中国合伙人》。

“怀旧”几乎是大陆青春电影的共同特征,有《中国合伙人》中对80年代大学生活的追忆,有《致青春》里对90年代大学校园的怀念,还有《匆匆那年》对新世纪前后中学校园的唯美呈现。所有的青春片在追忆与怀旧的同时,都力图唤起观影者对逝去或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的怀念与不舍。然而这种怀旧不应该单纯地呈现出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而应当像日、韩青春电影一样,在渐远的青春里让观众看到未来的希望,看到生活中更多的光亮,让青春在走向成熟后焕发出别样的绚丽。因此,大陆青春片必须实现艺术上的提升,必须勇于走出目前封闭的、梦幻般的校园小感怀,必须敢于“冒犯”观众,在青春怀旧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到刺痛,让他们豁然开朗。期待未来青春片在文化价值观上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1.李道新.《致青春》与赵薇的“我们”[J].电影,2013(04)

2.谢舒曼.新生代电影的青春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张文明.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审美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张洋.中国青春电影发展流变论略[D].兰州大学,2011

5.聂楠.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主题与表达[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余小雄.光影中的青春书写——大陆台湾青春电影主题与叙事[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青春片大陆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符号的由来
IQ大陆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北方大陆向
变符号
冰之大陆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