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让新闻“眼睛”又明又亮
——浅析新闻标题语言锤炼和修辞方式

2015-04-10苑小丽

视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本体比喻

□苑小丽

论如何让新闻“眼睛”又明又亮
——浅析新闻标题语言锤炼和修辞方式

□苑小丽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作为报纸上处于“第一印象”地位的标题,是新闻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是新闻的缩影和事实的骨髓。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新闻标题语言的锤炼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式入手,力争使新闻标题准确、鲜明、生动、简洁。

一、新闻标题中语言使用的注意方面

(一)在概括内容时,要力求简洁凝练

要抓住读者,就要对大量的新闻事实进行认真、艰苦的提炼,去粗存精,省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不必要的议论,以显示出标题的概括力。例如“‘移民城’编织安家梦”(人民日报2011.1.24),这篇文章说深圳多举措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标题集中凝练,新颖活泼,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二)在选取角度时,要力求突出特质

角度,即指新闻事实的横断面,也就是引导读者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着眼点。新闻标题要不同凡响,也有一个在哪里着眼、何处落笔的问题。不讲究角度的选择,标题就难以摆脱平庸、肤浅的圈子。因此,要力避就事论事的手法,而应发掘并选择个性鲜明的实质处下笔突破,才能使标题具有新颖感。例如“扔垃圾时,先动脑筋后动手”(钱江晚报2010.1.8),文章讲的是把垃圾分门别类,丢进不同的垃圾桶,通过一个看似微小的动作,为国家节约大量资源。看到标题就让读者有要继续看下去的欲望,想要弄明白如何进行分门别类扔垃圾,令人想一探究竟。

(三)在遣词造句时,要力求能具有和谐的美感

新闻标题语言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参差错落的长短句的结合体,但如果能适当考虑对称一点,就能使内容表达更饱满酣畅,但这并不是说,非得把标题打扮得华丽一些,装进一定的框架里不可,而是要在恰如其分反映新闻事实的前提下,精心遣词造句,使标题优美动听。例如“北川的清明:悲伤祭奠,昂然向前”(浙江日报2009.4.3),标题展示出一幅汶川地震后清明的悲伤画面,标题利落、简洁,醒人耳目,震动人的心灵,激发人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四)在语气的把握上,要力求显示感情的力量

标题中包含着真实而自然的感情,是作者与读者心心相印、亲切交流的重要途径。当然,标题中贯注感情,并不是简单地点缀一些“情”字和充满激情的叹词,也不是要以感情代替科学概括,过多地让作者站出来表露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地标出情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例如“蒙冤坐牢11年,他终于无罪释放”(今日早报2010.5.13),标题中“终于”一词,看似可有可无,实则分量不轻,它字不虚发,如黄钟大吕,启人思索。如果去掉了这一词,就很难显示出感情的力量。因为“终于”凝聚着这样的潜台词:赵作海无罪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标题语气强烈,给人印象深刻。

(五)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要力求不拘一格

要制作出精美而新颖的标题,就得借助多种表现手法,显示出标题语言的丰富性。例如“长三角民间艺术家将云集镇江用“手上功夫”演绎《白蛇传》故事”(镇江日报2009.9.9),标题采用比喻手法,不落俗套,而且蕴含内秀,能引人入胜。

要制作出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的新闻标题,就要求采编者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学修养,注重修辞方式,使标题具有动人的魅力。

二、新闻标题中修辞方式的运用

(一)鲜活的比喻运用

比喻是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描绘说明不熟悉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比喻这种辞格是运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一种。新闻标题中运用确切的比喻,往往能够概括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给人以更多想象的余地。标题中运用比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明喻式。它的构成是甲事物像乙事物。如“‘农业和乡镇工业犹如母子’——费孝通教授考察苏南农村经济后谈观感”(新华日报1984.6.21)。

2.暗喻式。它的基本格式是甲事物是乙事物,如“勤俭是半个‘财神爷’”(青海日报1987.3.13),“博尔特还是那道闪电”(浙江日报2010.7.18),这些都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的,表意十分明显。

3.借喻式。即正题中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有的是在副题中点出本体事物。如“莫为大学生就业设置‘拦路虎’——企业需要转变用人观念”(镇江日报2007.9.11),这里把本体和喻词隐去了,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代的关系,让人觉得鲜亮醒目。

4.倒喻式。即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并以暗喻的形式出现,中间多用破折号连接。如“‘活力桐琴’展新姿——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桐琴镇”(浙江日报2010.12.1),标题是把喻体放在前面,先声夺人的。

5.对喻式。既同时列举两个比喻句组成的平行句子。如“铸车之两轮丰鸟之双翼——看邢台工业学校深化职教改革”(河北日报2010.11.5),标题中的两句两相对称,各自成句,并紧紧相连,使其比喻的含义更丰富明朗。

在修辞方式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做标题,可以使描绘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制作标题运用比喻时,要注意挖掘其独特的个性因素,注重创新,使比喻鲜活,异彩纷呈。

(二)强劲的排比运用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一组词语一连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给人以气势贯通、一气呵成之感,使内容得到强调,感情得到加深。新闻标题中的排比,因其结构整齐、音律铿锵、语言简练、意义鲜明、便于突出所强调的内容、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气势而成为新闻标题制作的常用手段。通常用排比概括事实,阐明道理,表达感情,以强化语势,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1.借助排比叙述某种环境。如“买日历买年历写春联写“福”字支起油锅自制美味——重拾淡去的过年传统给年味找点‘俗’料”(嘉兴日报2011.1.27)标题,通过排比展示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清新自然,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2.借助排比叙述某种效果。如“平台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戏就有多精彩——‘平台建设年’构筑特色发展新优势”(嘉兴日报2011.1.24)这样的标题,或承接,或递进,短促明快,具有内在的严密性。

3.借助排比叙述某种经验做法。如“创新宣传方式搭建科普平台推进经济发展——科普日劲吹‘低碳风’”(嘉兴日报2010.9.17),标题动感强烈,排比的各项内容条理清楚,能将语意详尽地表达出来。

运用排比辞格做标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回环美和气势美。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巧妙的夸张运用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而特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夸张作为语言的艺术,在我们生活里是常用的,如气吞山河、泪如雨下、寸步难行,这些艺术的夸张与“说大话”是毫不相干的。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可以通过夸张了的鲜明形象表现难以描绘的物象,让读者借助这种夸张了的形象去理解新闻事实的主旨。运用夸张修辞方式的标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运用夸张可以显示宏大的气势。如“五岳储心胸峥嵘出刀下——记扬州浅刻、微雕艺人于祖萌”(羊城晚报1983.12.3),说主人公“五岳储心胸”,谁也不会认为是事实,但又觉得入情入理,读者易于接受。

2.运用夸张可以表现飞快的速度。如“中国女排闪电般攻下印尼队”(羊城晚报1983.11.12),标题中用“闪电”表现速度之快,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3.运用夸张可以反映人物的力量。如“力拔山兮虎展姿——祝新破全国举重记录小记”(辽宁日报1986.9.19),用“力拔山”来表现这位举重运动员的力量,夸张明显。

标题中运用夸张手法,应注意要使夸张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不似真实,胜似真实,合情理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能违背生活逻辑,漫无边际地夸大其辞。如果夸张到超过事理的一定程度,就容易损害表达的明确性。同时,标题中的夸张也要新颖,不能简单套用,如果滥用夸张,哗众取宠,猎奇造作,就会变成浮夸和笑话了。

结论

新闻标题要准确、鲜明、生动,力求简洁鲜明,出神入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标题的制作中要巧妙地运用修辞艺术,使标题精炼、简洁、通俗、生动。新闻在于发现,标题在于锤炼,只要对新闻主题不断地锤炼,不断深化认识,精选事实,巧用辞格,就一定能制作出简洁明快、鲜明生动、光彩夺目的好标题,使标题成为新闻传神的眼睛和表达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广播电视局)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本体比喻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比喻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比喻最爱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什么是比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