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五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研究述评

2015-04-10单培勇高居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单培勇 高居家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近十五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研究述评

单培勇 高居家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呈现的动态与特征是:中华民族复兴内涵形成代表性观点,但仍需科学界定概念的逻辑结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点一致,但仍需总结与升华;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成果较多,但仍需拓展深化;中华民族复兴总体目标认识基本一致,但仍需加大力度研究目标要素问题;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动力基本形成共识,但仍需进一步实践性确证。此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质、主要维度、国际含义、国际影响、社会心理、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主体文明素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

中华民族复兴;研究成果;述评;学术发展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访问美国期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63的重大战略目标。自2000年以来,学术界紧紧围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命题,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其研究意义更加凸现。因此,对学术界相关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其研究动态与特点,找出其薄弱环节,对于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形成代表性观点,但仍需科学界定概念的逻辑结构

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学术界从各自的研究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代表性观点,是从历史与现实意义上界定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有学者提出,中华民族复兴内涵有历史、文化、文明之根源,“中国的复兴是有根的复兴,有历史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2],因而中华民族复兴是根植于历史之中的伟大现实运动。正如刘家俊所认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多次从不同的视角,精辟地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内涵,即其实现过程的必然联系性,是与中国共产党肩负着的庄严历史使命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遍能动性,将会在其实践中更加广泛地发挥愈来愈大的指导和凝聚作用;其文明形态的创新协调性,将是全面创新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整体;其实现条件的多重环节性,是一定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等三大历史任务,是其基础环节、内部环节、外部环节的有机统一[3]。这一代表性观点,认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既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与文明观念,又是伟大的现实运动,高度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华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中华民族复兴实现过程与创造社会文明实现过程的统一。

第二种代表性观点,是从历史主体意义上界定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董希品对这一代表性观点的阐释较为系统,有着独到见解。他从主体要素分析的角度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不仅是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自觉创业活动。作为历史主体的创业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包含着许多基本要素,即利益主体、伦理主体、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实力主体。作为历史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是要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建立举世瞩目、永垂青史的历史功业[4]。这一代表性观点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中华民族作为创业主体所要创建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强调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体现了新现代性的价值内涵。

第三种代表性观点,是从文化、文明复兴与对人类文明贡献意义上界定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政治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我们要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庄锡福、庄树宗进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历史逻辑与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逻辑相辅相成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唯一一个数千年传承不坠的古老文明重新回到世界文明中心甚至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进程。”[6]石仲泉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7]这一代表性观点,从文化强国、民族复兴自信、文明贡献等三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强调文化文明复兴、文明贡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价值目标。

还有学者从现代化意义上界定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认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要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建立起与中国相称的国际地位,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8]。 可以说,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是人与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复兴内涵所提出的见解,从不同的视域揭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质,但仍需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概念逻辑结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学理依据。

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点一致但仍需总结与升华

追溯历史,孙中山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进行了探索。正如刘源俊所认为,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肇建民国的贡献,更应重新检视孙文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从而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发出有价值的启示[9]。“五四”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改造国民性,希望通过塑造新的国民人格来提升中华民族素质, 促进振兴中华民族伟大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10]。但由于近代思想家们的局限性,他们提出的民族复兴之路均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与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艰辛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伟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过程中形成的。

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认识统一,观点一致。这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对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斗争史的深刻总结和升华”[11]。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唯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学者们围绕这一共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阐释与总结。

首先,从历史意义上论证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有学者认为,从“历史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在于有一个能承担历史使命的政党,关键在于创新,途径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从实践验证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探索过程。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高度为民族复兴大业作出了理论和实践贡献。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60年的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在取得不断的进步”[14]。正如黄蓉生所认为,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15]

其次,从当代改革开放意义上论证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全面基础,进一步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6]。赵曜也认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本世纪中叶必将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世纪内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7]。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8]10因此,从学理与实践意义上,在其创新性与目标性相统一的实践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路径深化研究与总结,仍是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三、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成果较多但仍需拓展深化

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挖掘与研究较为充分,对近代思想家尤其是对党的几代领导核心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首先,关于研究近代思想家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方面的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复兴观念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点燃了民族复兴之火。在“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已初步形成,并较为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价值追求,是现当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源头。可以说,“民族复兴理念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崛起’的时代任务;它既照应历史又指向未来,具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既立足中国又胸怀世界,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同时,这一理念得到了炎黄子孙的高度认同”[19]。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代思想家们的民族复兴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取向的不同见解,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其次,关于研究党的几代领导核心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方面的成果。学者们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中,为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阶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学者们认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毛泽东,认真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刻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如韩梅在《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探析》一文中所认为:“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科学地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历史进程、正确道路、社会力量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在20世纪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发展经济, 使国家富强起来,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一些研究者认为,邓小平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没,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正如邓小平所提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21]357。 实践证明,“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之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根本途径;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制了具体宏图。邓小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设计师”[22]。他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始终不渝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23]。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形成了科学、进步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4]他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贡献还在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航道”[25]。

学者们对江泽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研究较为系统而丰富。有学者认为,江泽民从不同的视角,多次阐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涵,在我党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理论特色。正如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具有丰富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其要点是: 在我党历史上首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内涵作出概括;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21世纪中叶最终实现;特别强调、反复论述民族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精神支柱的作用”[26]。也有学者认为,江泽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思想,即战略目标: 实施新三步走战略;根本条件: 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根本道路: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 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根本条件: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民族条件: 加强民族团结, 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其主要理论特点表现为继承性、理论性、实践性、独创性[27]。还有学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这些独特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充分说明,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成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了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走向的高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

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民族复兴的战略思想,本质上在于它从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还有学者指出,完整准确地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论述,我们必须把握三点: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历经艰辛创造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党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必须遵循的政治路线。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三是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重大现实问题[30]。

由上可以看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但与此同时,学者们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进行深化研究。

四、中华民族复兴目标:总体目标认识基本一致,但仍需加大力度研究目标要素问题

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复兴总体目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代表性观点,是从国家综合实力领先世界意义上确立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 “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指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国防实力、外交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重新回到中国曾经有过的世界领先地位”[31]。李庆英、张记合也认为,中华民族复兴至少应该包括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32]。可见,这一代表性观点是把国家综合实力领先世界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总体目标。

另一种代表性观点,是从社会全面发展意义上确立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宋维强认为,“民族复兴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33]。也有学者从中华民族复兴含义意义上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再塑造中华民族曾经具有的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地位[23]。这一代表性观点把社会全面发展、再塑中华民族辉煌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总体目标。

总的来看,除第一种代表性观点提出外交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外,两种代表性观点都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国防)等四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复兴总体目标来实现,都强调综合国力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或具有辉煌的历史地位,其观点基本一致。

但需要提出的是,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要素研究成果较少且不统一。有学者认为,首先,要实现国家领土的统一,重新壮大成为世界强国,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地位。其次,要实现文明体自身的品质改造,牢固树立开放意识、与时俱进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和重视科学技术的意识,并使这些意识完全内化为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方可永葆整个文明体的活力。再次,要发扬光大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之在经受时代的和世界的文明洗礼中重新辉煌起来[34]。杨宜勇、谭永生则提出,中华民族复兴至少应包括国力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完善、生态良好和祖国统一等五项内容[35]。显然,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要素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基本形成共识,但仍需进一步实践性确证

学者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所具备的动力条件已基本形成共识,具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文化兴衰关系民族存亡,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36]。方尚文进而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和必然结果。”[37]也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的精神动力,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另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38]。尤其是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和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39],“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40],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源动力[41]。可见,此观点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国精神”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所具备的动力条件,进而阐述了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奋进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创新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综观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其研究明显缺少实践性确证。

六、研究不足: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质、主要维度、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与此相适应的主体文明素质关系等

尽管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明显不足。

其一,在政策层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方面面已较为明确,但在本质——实质、主要维度、国际含义和国际影响等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社会心理,包括与民族复兴有关的社会认识、社会感情、社会态度等方面,[42]都需要从学术研究层面进行探讨。

其二,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只有杨宜勇、谭永生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发表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一文。他们认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复兴中华民族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从民族复兴的内涵与衡量的基本标准界定入手,提出一个包括6大评价方面、29个评价指标在内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测算,表明2005 年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指数为46.4%,2010 年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指数为62.7%。”[35]可见,亟待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为中华民族复兴实现进度提供实践标准与依据。

其三,迄今还未见到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文眀素质提高内在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需要加强研究。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复兴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新的征程要求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水平提升与中华民族复兴目标实现应是同步的。所以,研究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内在关系,探讨如何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问题, 使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鞍钢.世纪“中国梦”,伟大“三部曲”[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2-01.

[3]刘家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内涵[N].经济日报,2003-03-26.

[4]董希品.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内涵(二)[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3).

[5]辛鸣.中国梦,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N].深圳特区报,2013-03-05.

[6]庄锡福,庄树宗.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7]石仲泉.伟大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1-10.

[8]肖秀荣,王秀云.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兼谈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9]刘源俊.孙文思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1).

[10]霍海丹.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J].中共党史研究,2009(6).

[11]张卫东.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5(10).

[12]李永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J].理论学刊,2007(8).

[13]金延锋.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5).

[14]谢忠强. 从1949年到2009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路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3).

[15]黄蓉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6]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重要讲话[J].求是,2007(15).

[17]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J].社会科学战线,2009(2).

[18]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9]张可荣.“民族复兴”理念的时代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0]韩梅.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探析[J].理论界,2007(6).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杨正辉.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湖湘论坛,2004(5).

[23]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N].中国教育报,2004-08-17.

[24]秦生.邓小平中华民族民族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甘肃理论学刊,2004(4).

[25]张静如.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6]韦日平.江泽民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初探[J].党的文献,2004(2).

[27]罗任权.论江泽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J].中州学刊,2001(4).

[28]程美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复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1).

[29]鲍宗豪.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N].北京日报,2009-03-02.

[30]任海泉.继续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1-07-08.

[31]邢文利.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大连日报,2013-03-27.

[32]李庆英,张记合(整理).“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

[33]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N].光明日报,2013-02-04.

[34]许维勤.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江淮论坛,2004(4).

[35]杨宜勇,谭永生.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3).

[36]李丽霞.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6).

[37]方尚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改革与开发,2010(2).

[38]周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39]袁银传.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40]万军.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十八) [J].科学社会主义,2007(2).

[41]白林.创新精神:中华民族复兴之源动力[J].理论与改革,2008(6).

[42]杨仁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之社会心理视角论纲[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1).

【责任编辑:李安胜】

2015-07-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理论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编号:15BKS102)。

单培勇(1955—),男,河南滑县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华民族素质研究和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 高居家(1987—),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国民素质研究。

D616

A

1672-3600(2015)11-0101-06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什么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