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2015-04-10王云秀徐长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专业学位硕士

王云秀 徐长林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王云秀 徐长林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方式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教学管理以及学生对现行培养模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一、调查

(一)调查对像与方法。本文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在校及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72份,有效问卷7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满意的占据7.14%,比较满意的占76.19%,不满意的占16.65%。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不是十分满意,认为培养模式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革。

2.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调查情况。

(1)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情况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4.79%,基本合理的占78.57%,不合理的占16.65%。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有它的缺限和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于不断修订和创新。

(2)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学位学分要求是否合理的调查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教育硕士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占28学分,教育实习占8学分。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认为课程学分制要求很高的占7.14%,较高的占38.1%,合理的占54.7%,认为课程学分较低或很低的没有。这说明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位课程学分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分要求太高,难度偏大。

(3)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面的宽度情况调查。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课程知识面很宽的占4.76%,课程知识面较宽的占38.1%,课程知识面一般的占42.86%,认为课程知识面较窄的占4.76%,知识面很窄的占9.52%。这就说明课程设置在课程知识面方面有待拓宽。

(4)对课程知识的前沿性的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7.14%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很强,28.57%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较强,45.23%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一般,认为课程知识前沿性较弱或很弱的分别占到14.29%和4.76%,这反映出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有待加强。

(5)对所在学校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中的重复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译课程内容重复性很高的占11.9%,较高的占30.95%,较少的占52.38%,没有重复的占4.76%。这说明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与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性。

3.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教学情况调查。

(1)所在专业研究生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了解到:选译“讲授式”的占64.29%,选择“启发式”的占11.9%,选择“讨论式”的占7.14%,选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16.67%。这就反映出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所占比重较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重较小。

(2)安排教学内容应注意哪些方面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选题,选择“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的占92.85%,选译“理论教学”的占9.52%,选译“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80. 95,选择“多安排一些学术讲座”占38.1%。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安排上能考虑它的实用性、前沿性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导师制度情况调查。

(1)所接受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选译“双导师制”的占2.38%,选择“导师指导小组”的占21.43%。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单一导师制”,少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导师指导小组”和“双导师制”。

(2)学生喜欢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这说明选择“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人数在增加,但还有1/3的人习惯接受“单一导师制”。

(3)导师与学生讨论学习及学位论文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频率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每周交流一次”的占21.43%,“两周交流一次”的占23.81%,“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11.9%。这说明导师跟学生每月交流一次的比较多,但还有部分导师很少跟学生联系交流,导师指导学生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5.有关教学管理情况调查。

(1)所在学科是否存在合并上课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择“存在,两门以上”的占38.1%,选择“存在,一门”的占9.52%,选择“没有”的占52.38%。这说明不少学科存在合并上课情况。

(2)农村教育硕士能否采取比较灵活的弹性学制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告诉我们,92.85%的学生选择“可以”,选择“不可以”的点3.38%,选择“不清楚”的占4.7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赞成采用弹性学制。

(3)是否有必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情况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16.67%,认为“有必要”的占57.14%,认为“没必要”的占26. 69%。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把“在期刊上发学术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一个条件,这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

(4)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培养环节应该加强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项选择。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反映出,选择“基础理论”的占21.43%,选择“校外实践研究”的占78.57%,选择“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的分别占35.7%、47.62%和23.8%。这说明学生很想加强的培养环节是“校外实践研究”,其次是“学术报告”。

二、启示和建议

本课题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情况是真实可靠的。通过调查我们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了事实依据。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目前培养模式“满意”的占7.14%,“不满意”的占16.67%,这说明学生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立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扩大农村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从访谈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西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可以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太小,每年招生人数在10-20不等,这对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而显得庞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说,由于其招生规模太小,这对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搞提高的影响并不大,也不可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溥弱的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面向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放宽农村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不局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入学,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也可报考。教育部可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植。这样才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农村教育硕士在农村教师中的比例,对农村教育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到真正提高作用。

(二)改革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根据调查情况我们了解到,认为目前课程设置“很合理的”的只有4.79%,“不合理的”有16.67%。这说明课程设置有它的不合理性,特别是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而且政治理论课和教育理论课在本科阶段已学过了,有重复性开课情况。这就有必要对目前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在课型上课程设置要区别于学术型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减少理论性课程,并增加开发新的适合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理论教育为基础,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技能课。如开设一些技能大赛,模拟上课,评课等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从实践型目标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多开设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力求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为目的。

(三)建立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度。从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学生实际接受“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接受“双导师制”的占2.38%;但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说明更多学生希望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由于高校导师缺乏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所以针对农村教育硕士导师指导方式应以“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指导方式,即安排高校教师同时再配备一位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教师共同担任农村教育硕士的导师。在导师指导制度上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四)导师指导方式应多样化,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导师的指导方式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师的指导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可把多种指导方式融合在一起。从导师指导学生见面的频率调查情况来看,“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 86%,“很少交流”的占11.9%。这说明有些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或干脆撒手不管,对学生指导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导师遴选时要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杜绝那些毫无责任心的教师混入导师队伍中来。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知识前沿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占64.29%,采用“启发式”的占11.9%,采用“讨论式”的占7. 14%,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讲授式”,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讲授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开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研讨会和实际教学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次,从“安排教学内容应注重哪些方面”情况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首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别占92.85%和80.95%。这就告诉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更要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那种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轻经验的指导思想应摒弃。教学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实践型课程,如“听课”“观摩教学”“说课训练”“中小学校长讲座”等等。

(六)深化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相互协调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方式,以适应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各培养单位应建立健全旨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创造性地探索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以形成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管理格局。如在学制上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弹性学制,在排课时不能安排与学术型合并上课,在学生毕业资格上应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等等。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642

A

2095-0438(2015)09-0125-03

2015-04-19

王云秀(1964-),女,苗族,广西资源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GY2013027)。

猜你喜欢

导师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