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5-04-10张凤武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发展

张凤武苗 苗

(1.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张凤武1苗 苗2

(1.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美国是世界精英的摇篮,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从政府、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社会力量五方面分析总结出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三个方面启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美国;人才培养;应用型

美国经济的全球龙头地位离不开强大的教育支持。20世纪初期形成的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雏形,发展为今天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历程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通过对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展过程的研究,总结分析出了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转型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但以技术应用型为主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在教学方式刻板、课程相对混乱、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直到二战前,各主要本科大学通过开展荣誉计划、提倡个别指导、建立主修制度、推行通识教育等方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局部性的调整。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建立促进了政府和私人基金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同时,《退伍军人就业法》和《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使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加,入学率显著提高,此时,应用型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首次出现“滞涨”,造成市场需求剧变,失业人口骤增,特别是四年制的本科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人们开始对本科教育失去信心,并倾向于学习专门技能;同时,空前高涨的社会运动导致美国内政混乱,为此,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整合知识结构谋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迎合社会需求。此时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经济为主。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经济开始回暖,为重振国际影响力,相应调整了内政和外交政策,将高等教育置于新的境地;第三次产业革命使信息服务业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美国各类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为此,美国力求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关系,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及加强国际教育等方式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此时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进入了横向拓宽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知识为主的现代经济迅速发展,“高效组织”已经成为新型社会经济追求的标准,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化的工作岗位、迅速更替的职业使高效技能型人才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层矛盾更加突出。此时美国又发起了一项名为“School-to-Work"(简称STW)的改革项目,这项改革把产学合作置于核心地位,并以法律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这使美国的产学合作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促进了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1]。

从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看,人才培养始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但在学生个体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观念逐渐由STW(从学校到工作过渡)向STC(从学校到生涯)转变,STC理念将应用性教育的关注点移到学生个体上,注重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发展到今天,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较为成熟。

二、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经验分析

(一)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20世纪初形成的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款框架,发展成今天成熟的培养模式,离不开美国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例如,1862年林肯签署的《莫瑞尔土地赠予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法案规定联邦和州政府有权向大学捐赠土地,鼓励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1890年的《莫瑞尔第二法案》给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两部法案促进了美国大学数量的增长。1950年签署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规定:大学以竞争原则获得基础研究活动的资助,体现了大学和科学界的意愿。1962颁布的《莫雷尔法案》及后续补充,促进了“赠地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开起了美国政府在经济上支持高等教育的篇章。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设立专向基金、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方法支持应用型本科教育。

(二)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美国有崇尚“实用主义”哲学理念的传统,同样,在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理念中,“实用主义”一直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2]。查尔斯·范海斯校长正是本着这种思想,1904年对威斯康星大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并把实现服务社会和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咨询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到20世纪中叶,该大学坚持强化自身的社会职能,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提供地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象牙塔构架。二战后,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美国社会急需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漫长的四年制本科培养却无法满足,为迎合社会需求,美国并没有盲目的重设专业,单纯追求专业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而是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发展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发展到今天,美国高校与社会已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实用为主。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而且课程安排中专业课和实践课占有较大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其中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最具代表性,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专业设置以实用为主并注重学科间的互补,强调培养学生的高科技创业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如何创立高科技公司、如何利用新科技开发新产品等。课程安排为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后续进行专业方向的培养、专业课实践训练,不断为硅谷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四)教学模式灵活机动。开放式课堂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典型,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黑板和讲台不是教师的专属权利,教和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在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下,老师培养并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灵活的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授课效果良好。

还有,坚持以学生自我实现为考核标准。例如美国伯克利大学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没有指定题目,没有条框限制,以达到学生的自我实现的目的。学生可以自行选题取材,可以脑洞大开,只要论证合理,符合逻辑,便可获得优秀。因此,学生作业往往观点新颖,思维视角新奇,极富创造性。不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尝试,包括失败的尝试,以形成独立发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特征的人才[3]。

(五)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发挥企业的关键作用。由于美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特点,美国历史上出现的每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的积极参与[4]。首先,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企业有足够经济实力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美国企业迫切需求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企业不得不积极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界关心并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更加高涨,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三、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加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为应对特殊时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同企业、科研院所应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创新成果实用化、产业化。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所和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区,政府发挥推动作用,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经费。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资热情,但是与美国相比,无论是合作模式、资金投入,还是创新成果的转化,都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创新系统以高校、科研机构为载体,并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我国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均可视为通识课,主要包括政治、英语、体育和军训、通识教育选修课等,理工科大学还包括自然科学类课程,如数理化等。但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教育仅完成了基本任务,以修学分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很少注重学生的内涵培养,长此以往,通识课程将形同虚设。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并非是培养博古通今的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而是培养作为现代文明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涵养[5]。迅速发展的经济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内涵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因此,我们要完善通识教育,开设各类学科选修课,优化选学制度,改进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与学位挂钩,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富有内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此外,专业课程应注重实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应注重实用性,非实用性专业理论为课后自学;增加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课程比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方式,向以学生自学为主兼以教师辅导转变,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结合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立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在高校经济转型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盲目照搬,中美两国的国体不同,教育体制上存在根本性差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本科教育泾渭分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因此,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抓住人才培养周期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立足国情,着眼未来,不断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王媛.当代美国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杜才平.美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3]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国外高等教育育,2010(5).

[4]李晓菁.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简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5]林顺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流变与课程改革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

[责任编辑 王占峰]

Revelation of American App 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Zhang Fengwu1Miao Miao2

(1.Suihua 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 152000; 2.School of Manage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Harbin 150022)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cradle of the world's elite.The advanced training model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worth learn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from the government,training objectives,professional and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 and social forces in five areas.It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and aspects of the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from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course system and cultivation way revelation.

United States;talent training;application type***第35卷第9期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月

G642

A

2095-0438(2015)09-0001-03

2015-05-22

张凤武(1963-),男,黑龙江鸡西人,绥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科技进步理论,可持续发展管理,国际贸易,高等教育。苗苗(1987-),女,黑龙江龙江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Vol.35 No.9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Sept.2015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发展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