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5-04-10祝春梅宋治非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考试思政

祝春梅 宋治非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构建高校“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几点思考

祝春梅 宋治非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智商和情商方面,特别是情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升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我们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政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思政课”考评方式的构建和实施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思政课”;复合型;考评

一、关于重构“思政课”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目前“思政课”教学现状。作为“思政课”教师,课堂是教师的阵地和战场,我们不能丢弃和放弃这个阵地,但事实是我们已经在教学中一定程度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唾沫横飞,甚至自我陶醉,但是讲台下学生趴在桌面一片,说话嗡嗡一片,手机闪烁一片的情景屡禁不止,教师讲的欢,没有听众,没有倾听者,讲失去了意义。原因如下:第一,“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敬业的,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但也有部分教师不安心工作,对学生疏于管理。第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也都是想尽各种方法试图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但是效果甚微,教师很尴尬,于是减少了与学生的互动,演变成“教本位”,教师教了,学不学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第三,由于一些学校的领导思想意识中存在着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说的好听,但是实际对“思政课”认为可有可无,造成教师敷衍,学生追求不挂科就万事大吉了。第四,学生本身认为教师讲的内容往往都比较“高大上”,离自己比较远,另外自己想学习什么知识上网查就行了,还有老师讲的内容多数考试都不涉及,所以不听课变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常态。第五,文理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不同,听课的态度不同,效果也不同,理科学生觉得高深,文科学生觉得肤浅,再学没有意义。第六,“思政课”课程不同,但是内容有重复,学生反感,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根本的一点在于,从“思政课”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和实现“管、教、学、考”一体化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探索“复合型”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非常必要。

(二)“思政课”现行考评体系的优缺点。“思政课”现行考评方式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称之为过程考核。即学生的成绩有一个比例构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席分数,一部分是作业分数,一部分是期末试卷或者是结课布置写作论文,这三部分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学生的成绩,这种类型的考评方式优点是比例权重学校和教师自己确定,简单、灵活、易行,学生也乐于接受,缺点是无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作业和论文自创内容少或没有,抄写或找人代写的情况比较常见,考评最终流于了形式。第二种称之为结果考核。这是最传统的考评方式,就是沿袭一堂课、一张嘴,一支笔、一张卷和一个分的“五个一”方式,就是教师在一个课堂讲,学生一支笔记笔记,期末学生答一份卷子,最后老师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给出一个分数。这种考评方式优点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往往就是考试要考的,因此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比较多,觉得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多。缺点是考试学生照笔记抄,抄的好,成绩就高一些,抄的不好,成绩就低一些,考完试笔记纸张满天飞,为了考试而考试。第三种称之为“理论+实践”考核,就是把“思政课”成绩分布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考核成绩,大约占比为三分之二,一部分是实践考核成绩,大约占比为三分之一。有的学校把这部分成绩考核的权限交到二级学院辅导员、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及副书记手里,而有的学校实践分数的权限还是在思政课教师手里,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是往往形成二级学院和“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沟通,学生实践机会很少,覆盖面小,考核最终流于形式。

(三)重构“思政课”考评体系的必要性。“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战场。作为工作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来说必须坚守这个阵地,不断探究“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去发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并寻求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以其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并能够顺畅运行的考评体系和机制,是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思政课”考评体系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随着“思政课”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来不断增添新的内涵,因此,进一步研究“思政课”评估体系的构建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二、关于构建“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内涵的思考

(一)构建“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出发点。“思政课”评估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它是大学教育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一环,必须重视对“思政课”评估体系的构建,以期实现大学教育功能。

1.能够实现由单纯的课程评估向课程评估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方向发展,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能够实现由让“学生学”向“我要学”方向发展,体现大学生在学习面前的平等性、公平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3.能够实现由单一的课堂内评估向课堂内和课堂外评估一体化、多元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并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构件。“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有两大模块,六个体系组成,即“考+评”组成两大模块,“考”包括“自考+学生考+教师考”三个部分“评”包括“自评+学生评+教师评”两大模块六个体系共同构成“复合型”考评机制。这种考评方法的实施需要在考试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来完成,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

(三)“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建立的优势。第一,实现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即学生自己也要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评价综合起来。这样的评价结果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会比较强。第二,实现考试方法改革。学生在学习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前,需要申报考核等级,每一门“思政课”教师上课之前把评价等级和标准制定出来供学生选择,教师按照学生申请评价等级进行量化考核,成绩没有公布之前,学生可以自由申请更改评价等级,教师需要制定每个等级的标准和细则,如涉及理论知识、出席、实践及课堂表现等内容。文科和理科学生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是否相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第三,实现教学相长。这种考核目的是由“你来评”向“我要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荣誉感。孤立想要差等和差评的同学,使之思想发生改变。学生之间互评,依据是学生之间相互比较了解,这个可以采用学生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互写评语作为课程成绩一部分来操作,这样可以达到学生互相监督,取长补短之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三、关于构建“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途径的思考

(一)得力于高校“思政课”考评方式亟待改革。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教学的中心是以学生为本,那么考试的中心也一定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考试的目的也是考试的保障。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致力于“思政课”考评方式的改革,这是一个契机。因此,学校领导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也为“思政课”复合型考评方式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得力于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与日俱增,这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我们打破惯常的固有思维,拥有新思想,探寻新方法。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要有理性判断和选择,要正确取舍,教会学生甄别什么可学、什么可用,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完成考评任务。增强学生的感知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寓教于乐的考评内容和方式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及情商,复合型考评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三)得力于全员育人,优势互补。高等教育是一个全员育人的系统工程,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全员育人的目的是发挥不同教育教学队伍的特色,达到优势互补。“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建立需要借助其他教育力量,如辅导员队伍,教学管理队伍等教育教学力量共同完成对每一个学生的量化考评,达到考评的真正目的。

“思政课”复合型考评体系的构建还处在一个构想阶段,希望创造条件得以实施,发挥优势,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做贡献。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642.4

A

2095-0438(2015)09-0123-02

2015-06-20

祝春梅(1966-),女,黑龙江海伦人,绥化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

2014年度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K20140322)。

猜你喜欢

思政课考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