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思考

2015-04-10宋现山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苏州215104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编辑素养数字出版媒体融合

宋现山(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思考

宋现山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新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产生了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环境,生存环境的改变迫使学术期刊开始探索数字出版的发展道路。面对观念、体制、技术和市场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学术期刊编辑也在思考转型。数字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在基本素养、语言文字和策划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技术和信息素养、市场营销和媒体整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深入数字出版企业实践等方式弥补不足,以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学术期刊;编辑素养;转型;媒体融合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的中心环节,决定着期刊的质量。[1]84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一流的编辑队伍是期刊发展的保证。学术期刊是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是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和出版环境的剧变,转型升级在所难免。在这种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适应新的环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考虑转型,而该向哪些方面转型、如何转型是每个期刊编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转型时代背景

当前,学术期刊的出版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出版方式发展迅速,编辑部体制改革正在酝酿之中,媒体融合正在激烈碰撞,消费者的需求向多元发展,等等。这些变化正推动着学术期刊向新的道路发展,期刊编辑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对新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好转型的准备。

(一)技术推动

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科学技术是推动期刊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版产业随之也进入了快速变革的时期。不断更新的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出版形式,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2]数字出版与传统的纸质期刊出版具有很大的区别。直观来看,纸质期刊出版的内容呈现在纸上,而数字出版的内容是数字化的,呈现的形式则比较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网络等设备和技术才能够实现。从传播方式来看,数字出版的传播依靠网络,传播更加快捷、高效,并且互动性更好。此外,相当多的年青人越来越习惯于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多地参与数字传播,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要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学术期刊必须学会适应和利用各种出版形态,使之为自己服务。这些特征都说明了数字出版将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方向,这也就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了解和熟悉各种新的出版方式,思考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二)体制改革

在传统的出版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不是走市场这一发展之路,绝大多数是依靠主办单位的财政支持得以发展。少数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虽然不依靠财政支持,但却是以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和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走市场的道路。当前,编辑部体制改革正在酝酿之中,“十二五”开局之年,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中国期刊业“小” “散” “滥”的结构特点,期望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实现报刊转型和升级,推动报刊业又快又好发展,增强报刊的出版传播能力。[3]虽然这一《办法》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被搁浅,但是期刊改革不可避免。学术期刊是否会被推向市场虽然仍不明确,但是传统的体制势必被打破,在这种趋势下,期刊编辑也必须考虑转型。

(三)需求驱动

社会发展以及文化需求是出版更新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记录和保存信息,人类发明了纸张、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为了跨越时空进行交流,人类发明了移动通信和实时互动的网络载体。[4]3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文化需求和发展将会促使出版业发生革命性的突变。当前,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研究者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专业图书和学术期刊是提供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在时效性上远不及学术期刊,因此,研究者对学术期刊的需求更大。此外,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遇到专业问题,对于专业知识需求明显增加。获取专业知识,人们的首选方式就是网络查阅。在此驱动下,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全媒体出版、微出版等多种出版形式相继出现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知识的学术期刊如何做好不同的出版形式,也需要期刊编辑去了解和把握媒体融合、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知识。

数字出版大势所趋,每一位期刊编辑对此都有清晰的认识。然而,我国的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传统的纸质期刊如何向数字期刊转变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期刊编辑如何转型也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供学习,需要学术期刊编辑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摸索。

二、转型方向研究

数字出版对从事期刊出版工作的编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便是外部的出版环境剧变倒逼编辑思考转型。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学术期刊的编辑应该增强转型的意识,做好转型的思想准备,明确转型的方向。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向哪些方面转型,通过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辑的素质研究

1.基本素养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更加注重编辑的综合素养,对编辑的要求更高。传统出版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编辑素养,在数字出版环境中仍然需要我们重视。传统出版环境中,编辑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学术素养十分重要。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政治素养体现为编辑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对于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政治思想动向有较高的认知和辨析能力,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悉和准确把握,并能在实践中认真执行。编辑的道德素养比较宽泛,可以笼统地归结为一句话: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1]95学术期刊属于精神文化产品,其使用价值具有两面性:对社会的思想意识发生有益的积极影响,属于正面社会效用;对社会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影响,则属于负面社会效用。[5]学术期刊的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对于每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用。学术期刊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从事这一工作的编辑也必须具有很好的学术素养。编辑的学术素养在工作中体现为对每一篇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分析判断上,这种分析判断能力是编辑的学识、经验、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这三个方面是每一位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传统出版环境中,还是在数字出版环境中都不可或缺。

2.技术素养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必然具有传统出版形式所没有的新功能。要呈现出来这些新功能,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技术素养。数字期刊要想实现其使用价值,被大众传播和阅读,需要经过整理创作、制作设计、传播和阅读几个过程,而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难以开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活动;二是双向或者多向的跨媒体融合,缺少多种媒体理论和实践的编辑人员也将难以应对跨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4]4数字出版工作的两个显著特点决定了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既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媒体融合的理论和实践。

3.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数据正在急剧增长,呈现出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实效高的特点,在这种特点下,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信息感知能力,具备获取、收集、分析、辨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学术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以独立的数字化特征在网络中被检索和利用,刊与刊、期与期、栏目组织与策划、期刊风格等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在数据库中对题名、作者、关键词等的查询与利用[6],这也就需要编辑具有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的能力。

(二)编辑技能研究

1.策划能力

编辑的策划能力反映编辑对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市场营销意识和主体意识等。[1]91编辑策划以选题策划和栏目策划为主,也包括营销策划和宣传策划等。比如,栏目策划能够彰显一份期刊的特色,甚至可能成为一份期刊的名片。选题策划讲求“时所需、理所至”,符合时代课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可脱离实践,凭空杜撰,否则就会失去选题的生命力。[7]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具备收集、处理信息,把握和判断市场等多种因素。

2.语言文字能力

当好编辑的前提是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1]92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但影响出版物的质量,也会关系到社会应用语言文字的质量。当前,学术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其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主要问题之一。很多作者,特别是一些年轻作者,不但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甚至自己的思想意图也表达不出来。面对这一类的稿件,编辑需要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表达效果。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处理水平,是做不好编辑工作的。

3.市场营销能力

对期刊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也是期刊编辑不可或缺的能力。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物的传播方式,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现在获取学术文章主要是从专业网站下载电子版,阅读也是在电脑上进行,消费者几乎不再购买纸质期刊。现在购买纸质学术期刊的主体除了作者之外,主要是各高校图书馆和从事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的企业,但是这一部分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他们购买纸质期刊的目的也多是为了制作数字内容。学术期刊市场发生变化,需要编辑重新了解市场,开发新的营销方式。由此可知,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4.媒体整合能力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媒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数字出版不是一种单纯的载体样式或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内容资源的整合方式。[8]各种传媒在发展中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更多的情况是在交融中共同发展。如影视文化活动促成图书的畅销;报刊文章整合成电子出版物等。媒体的交融发展依赖于编辑出版人员的交融与合作,数字出版需要交融多方面的专业人员,是一种多工种技术人员的协作。这也就要求编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满足跨媒体出版的需要。

三、转型方式

出版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数字出版面临的危机不是“资本”的制约,而是“人才”的制约。缺乏“复合型人才”是制约数字出版实现成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缺乏有效的培养模式注定了我国数字出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转型的角度来说,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了解和研究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索编辑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是编辑适应数字出版的有效方式。[9]

对学术期刊编辑来说,语言文字能力、策划能力和基本素养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功,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数字出版时代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若要完全跟上数字出版的需要,则要在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市场营销和媒体整合方面加以着重培养。无论是在传统出版环境中,还是在数字出版环境中,编辑素养尽管都对市场营销能力提出了要求,但在传统的学术期刊市场,这一能力一直是被忽略的,原因是学术期刊重学术性,轻营利性,而且学术期刊主要依赖主办单位提供资金,没有发行销售压力。

开展数字期刊出版需要技术、信息和媒体做支撑,缺少这三个方面就谈不上数字出版。掌握相应的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体整合能力是学术期刊编辑转型中的主要难点,也是影响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学术期刊正处于向数字期刊转型的初始阶段,急需要数字出版人才,而相应人才的匮乏,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进行转型来引补。提升素养、提高技能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编辑根据自己的不足,采取不同的措施,努力学习、提高。

(一)自学

学术期刊编辑要有自觉的学习意识,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极其繁杂的工作中,很多编辑“一身两任”,甚至“一身多任”,感觉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对于这一问题,老编辑总结的经验和体会,给了我们诸多方法上的指导。比如,见缝插针法,即在繁杂的工作中做学习的有心人,摸准编辑工作有张有弛的规律,然后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刻苦钻研,提升自己;还有以用导学法,即在工作中坚持以用而学,学用结合的原则,围绕工作需要展开学习,这一方法对于编辑掌握各种应用技术非常实用。此外,还有体察理会法、温故知新法、博览群书和日积月累法,等等。[10]

(二)参加继续教育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在职编辑应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2 天(或72学时)。[11]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向培训机构提出培训内容的建议,比如,针对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提议增加技术讲解、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并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直到掌握。此外,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参加网络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到专门的教育机构或教学基地进行专门训练,如印刷学校、各大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千龙研究所等。

(三)参加培训和实践

学术会议和知识讲座一般具有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能够为编辑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最前沿的学术热点,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所以,学术期刊编辑要主动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知识讲座。提高数字出版技能的更有效方式就是深入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些传媒企业,比如新华网、千龙网等,已经建立了教学和实习基地并与期刊社和高校合作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学术期刊编辑可以申请到此类一线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数字出版的各项技能。

此外,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也离不开期刊社的鼓励和支持,假如期刊社不重视,单靠编辑自身的努力,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期刊社可以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比如资金支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及讲座,建立健全待遇保障体系、薪酬激励体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韦金良.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及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1-20(4).

[3]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8-03(2).

[4]陈生明.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方毅华.编辑学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2.

[6]《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大数据概念简介及与学术期刊的联系[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26.

[7]宋现山.“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影响力与进一步发展分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0(5):28-30.

[8]麦尚文,陈佳芝.数字期刊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编辑,2010 (5):44-47.

[9]刘志新.高校文科学报改制转企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38-140.

[10]王忠双.论编辑自学[J].编辑之友,1998(5):34-35.

[11]杨淑珍,徐状.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学术素养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1,23(5):451-452.

(责任编辑:时 新)

Reflections on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Change in the Era of Digital Publishing

SONG Xian-sha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The 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produced digital publishing, and has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publish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so academic journals has begu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digital publishing. Facing many uncertaint factors, such as concept, structure, technology, markets, and so on,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are also thinking of chang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have the advantages in basic literacy, language skills and planning capacity, but they also have disadvantages in technology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the ability of media integration.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can make use of self-study,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internship in digital publishing business, and so on to change weaknesses, an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Key words:digital publishing;academic journal;editor’s quality;change;media integration

作者简介:宋现山(1981—),男,山东临沂人,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出版理论。

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课题(2014SZDQ13);江苏省期刊协会研究课题(2014JSQKB027);江苏省期刊协会研究课题(2014JSQKB017)

收稿日期:2015-09-10

文章编号:1008-7931(2015)05-0083-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38

猜你喜欢

编辑素养数字出版媒体融合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电视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