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2015-04-10陈文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导性教与学素质教育

陈文林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

主体性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陈文林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

主体性教学,是在积极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基础上有效推进教与学良性互动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展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是教与学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

主体性教学;主导;主体;良性互动

主体性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积极调动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基础上促进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在韶关学院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率先提出并积极实施,教学成效得到全校领导师生的充分肯定,于是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全面实施。在全校主体性教学评比中,笔者连续两年荣获思政部主体性教学优秀教师称号,教学效果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愧受荣誉之余,笔者对主体性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深刻反思,归结形成肤浅之见,以期为主体性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些许借鉴与启发。

一、主体性教学,是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

主体性教学,是教与学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积极发挥教师主导性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两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无疑能有效推动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实现。

(一)教师主导性的积极发挥,是主体性教学的引擎与关键

主体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满堂灌”,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教师讲得越少甚至一言不发越好。教学活动没有教师“教”,势必就会造成学生的盲目与无助。教师相对学生而言,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与地位毋庸置疑是无法摈弃。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定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发展的推动者。

第二,教学过程的启发与诱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的构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等内容。在这诸多环节内容中,处处少不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时时离不开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例如知识点厘清的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又如教学情境的设计,就需要老师积极主动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教学氛围去设计和选择不同的切入方式,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主体性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作用,既展示于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又展现于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既表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也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构思;不仅表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变革,也体现于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培养与充分调动;不仅凸现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引导,也表现在教学效果上的成败得失……种种情形都无不说明了教师主导性是主体性教学的引擎与关键。

(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是主体性教学的主角与核心

主体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主体角色与本位意识:教学本源的回归。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教”是手段与途径,“学”是目的与归宿。“教”不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不仅“学会”,更是“会学”,“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究其本源就是“学”。主体性教学,就是摈弃“灌输式”传统观念,回归学生主体性的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白板”,而应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主体人格,应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驾驭者。

第二,教学活动的自觉与主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2]主体角色与意识的回归,无疑成为教学活动的自觉与主动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势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能动性,释放学生创造性,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靠、等、听”,而应是积极主动的“要、追、究”,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主体性教学,不论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活动主题的确定,都是学生贯穿于全过程,都无不需要学生的积极介入和主动参与;不论教学形式的对话还是辩论,都是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不论时事沙龙还是情境模拟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衔接理论与现实,都必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角色和本位意识。

二、主体性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

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教与学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主体性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既表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凸显为教学形式的变革,既体现于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效果,也展现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客观要求。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必然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3]1997年,原国家教委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对“素质教育”作了规范性表述。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二者存在明显区别。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面向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主体性教学,既积极发挥教师主导性,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既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开展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又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身稳定的身心素质。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因此,实施主体性教学,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必将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夯实基础。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之必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这无疑为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为本,包含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教育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教育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主体。”[4]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动精神,发挥学生能动性。教师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更是为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主体性教学,通过教师主导性的积极发挥,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与力量,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之使然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学,是让学生“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5]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

叶澜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各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6]这种交往与互动,就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交往与互动,强调的是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7]通过对话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论语》中对孔子的教学记载,不正是充分展现孔子推崇为中国伟大教育家的聪明智慧吗?主体性教学,通过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诱导,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自由探索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实现二者良好的对话与交流,进而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心得与思考

近三年以来,笔者在不同专业、班级、课程中积极开展了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尝试。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欢声笑语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疲惫艰辛似乎早已烟消云散。这其中的心得与体会,细细品味,回味无穷。精心、细心、用心,既算作是主体性教学的些许思考与总结,也是主体性教学再次起航扬帆的一种鞭策与动力。

第一,精心,侧重于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设计,这是主体性教学实施的前提基础乃至影响主体性教学成效的关键。既结合各个不同班级的专业知识背景,又与教材大纲和课程内容相衔接;既倡导学生自由选择和个性发挥,又与授课老师的精心设计相符合;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有发挥不同专业背景的特长和不同主题所适合的教学形式。例如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确定了“从中国流行歌曲的演变谈改革开放”、“从音乐理论发展历史看中国文化的演变”等主题;又如法律专业的学生采用某种对话式或辩论式的教学形式;再如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出情境模拟的教学设计……这些都无不体现出主体性教学的精心准备。

第二,细心,侧重于中期过程阶段,主要表现在每组主题确定后的PPT课件制作及其最终确定。从主题的思路与结构、内容、PPT课件的一些基本制作要求及其技巧,甚至包括字词句的准确表述和标点符号等等方面,通过面对面、电话等途径,运用QQ、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授课老师对每组发来的PPT课件进行反复多次地详细审阅并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最终形成课件的确定版本。这其中的过程环节,无不体现出审阅的细心,沟通交流的细心,反复多次、不厌其烦的细心。

第三,用心,侧重于后期阶段,主要体现在主体性教学活动的点评与总结。既要结合本组成员的点评,也要参照其他组成员的评价;既要基于相同的主题和不同的教学形式予以总结,也要基于不同的主题和相同的教学形式总结;既要对主题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补充论述,也要对主题的设计包括PPT的一些制作技巧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既包括对每个班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总结,也要对授课老师主体性教学改革进行反省、思考及其总结。无论哪个方面的总结,都离不开教师的用心对待,也无不体现出主体性教学的用心思考与总结。

主体性教学,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展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二者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精心、细心、用心,涵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既蕴含了主体性教学所必需的教学理念与要求,也是笔者主体性教学实践的粗浅心得与体会。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9.

[2]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6.

[3]李岚清.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J].人民教育,1996(5):5-9.

[4]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1):4-6.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14-11-0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 200412/4672.html.

[6]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3.

[7]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5.

Study on the Idea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ivity Teaching

CHEN Wen-li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Subjectivity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ode effectively promot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base of actively playing teachers’leading role and fully mobiliz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It establishes the human-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actively use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and fully demonstrates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forms.It is the harmony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tity,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and also is the main stre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subjectivity teaching;lead;subject;benign interaction

G642.0

A

1007-5348(2015)03-0164-04

(责任编辑:薄言)

2015-01-23

陈文林(1977-),男,安徽宿松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导性教与学素质教育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