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环境治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2015-04-10张彩玲裴秋月
张彩玲,裴秋月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哲学与法学】
英国环境治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张彩玲,裴秋月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为英国创造了巨额的经济利润。但这种纯粹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发展方式也让英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水、空气等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生存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面对生态环境危机,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举措: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多元化的政策措施,推广节能环保的文化理念,从最初的碎片化、无计划的治理方式逐步建成系统化、有计划的综合治理机制。经过持续性的治理,现在的英国又恢复了往昔的自然风光,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和谐发展。学习借鉴英国环境治理经验,对增强我国环境治理能力,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确保实现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环境危机;依法治理;环保责任
从18世纪到19世纪,在工业革命这100年的时间里,英国凭借着先进的工业技术以及国内外丰富的能源,创造了巨额的经济利润,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工业革命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强大动力,然而在这种没有约束的纯粹逐利的目标驱动下的经济增长,也让英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伦敦大雾”事件的爆发、泰晤士河的污染等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威胁英国居民的生命健康,也抑制英国的工业化进程。面对生态危机,英国政府能够痛定思痛,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经过系统的治理,现在的英国宛若生态花园,自然美景随处可见,此外英国的生态产业已经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已然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典范。
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晚,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国家工业化水平,满足国民物质生活所需,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对于环境问题,提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这也一直是工业化国家以前的一般做法。随着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生态问题近年来不断爆发。作为后发工业国家的优势之一就是不必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老路,汲取它们的有益经验,避免重导覆辙。美丽中国的建设就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生态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之路,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取得生态建设的最佳效果。
一、英国环境危机的表现
(一)空气污染严重
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标志着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作坊的开始,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然而机器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燃料是煤炭,这就导致煤炭的消耗大幅上升,而技术落后不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又进一步加重了其对空气的污染。但空气质量的下降最初并没有受到英国政府足够的重视,环境的恶化都被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所掩盖。直到1952年,由于燃煤所造成的粉尘、有毒气体凝聚在城市空气中已久,再加上接连几天沉寂无风,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造成当时正在举办牛展的350头牛中52头牛中毒。随后人也开始出现不适反映,许多人出现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仅4天时间里,四千名呼吸系统病患无法救治,大约十万居民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心脏病、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二)水体污染严重
泰晤士河,素有英国母亲河之称,给予英伦独有的文化风情。在工业革命前是一条物产极为丰富的大河,鱼虾盛产,其中以特产鲑鱼和牡蛎而闻名,大河两岸树木成荫,花朵绽放,以其宁静恬淡的田园风光而被人们所赞颂。然而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美景,取而代之的是到处林立的工厂和向河中排放着污水和废水的管道,泰晤士河水变得肮脏浑浊不堪、物种锐减、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甚至迫使在河边的议会大厦需要在窗上挂一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来阻挡臭气。1878年,一艘英国游艇在泰晤士河上沉没,640人遇难,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遇难者不是溺水而失去生命,却是泰晤士河中的毒水所致。虽然政府迫于压力,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设备很快就毫无作为。
(三)城市卫生环境恶劣
工业化促使大批的农民来到城市,而政府没能及时加强相应设施建设,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再加上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乡村,他们缺乏卫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导致在英国大规模的“城市病”爆发。据记载,曼彻斯特议会街,30栋楼房才设置一个厕所,平均380人用一个。在居民住所内,人和家畜同住,人们依旧养猪、乱倒生活污水和垃圾。在城市的街道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更加重了对河流和沟渠的污染,腐烂和恶臭加剧了污浊空气对居民健康的危险性。恶劣的卫生状况已经严重危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位于工业区的居民平均寿命仅为三十多岁,位于郊区的居民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只有五十岁。
二、英国治理环境危机的对策
(一)法律层面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危机成为英国的首要举措,现行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是《清洁空气法》和《制碱工厂法》。其中《清洁空气法》包括1956年的《清洁空气法》和1968年经修改后的《清洁空气法》,首次通过法律法规限制个人、企业排放废气,其特点就是它规定具体、执行简便。1956年颁布的《制碱工厂法》主要是对企业的制作工艺进行法律上的规定,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英国政府还在1926年颁布《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1930年《道路交通法》、1946年《曼彻斯特市法》、1952年《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1973年《机动车辆(制造和使用)规则》、1974年颁布《控制公害法》、1989年《烟雾污染管制法》、1990年的《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烟雾探测器法》。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汽车拥有者增加迅速,很快交通污染就成为空气质量下降重要因素,90年代,英国政府颁布条例规定英国只能出售备有催化器的新车;另外,凡在伦敦运行车辆需每三年例行检测。1995年的《环境法》意图通过跨部门合作以降低一氧化氮等污染物排放。此外,《1989年电力法》《2002年可再生能源义务(英格兰和威尔士)法令》《能源法》(2004)、《能源挑战:2006年能源回顾报告》《2007年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法令》等,标示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治理环境污染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形成。2008年《气候变化法》的生效,意味着英国成为首位以法律形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从而确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政策层面
1.经济政策
1998年,英国推出对经济困难家庭购买环保原料给予百分之五增值税减免机制。为了促进大型企业、部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创新节能减排技术。2001年,提出气候变化税,主要为工商业、公共部门部门缴纳,协议规定能完成政府所规定的减排量的企业就可获百分之八十的税收减免。此后,政府又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让企业以直接、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碳排放交易,以达到预定减排目标,企业也获得经济效益。对于居民,政府允许个人通过可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进行能源购买和旅行消费。为了能够推动和加强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合作与落实,2006年,英国成立了节能信托公司,它是由政府设立,以推广家庭节能减排措施为主的私人公司,通过企业融资居民能够申请400到2 500英镑来购买太阳能光电池等小型科技产品,以提高家庭使用环保能源的积极性。
2.交通政策
1998年,英国工党发表《交通运输的新政策纲领——为了每一个人的利益》提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体化运输,对交通运输网络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以实现交通运输高效发展。在《2000—2010年英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10年运输计划》中进一步细化现有交通政策,根据交通现况制定相应政策提高效率。2009年,提出对汽车、火车、航运和海运等多个运输方式的整合,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的低碳公共交通。近几年,自行车这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在英国迅速兴起,统计显示仅伦敦每天就有55万人选择这种交通工具,同时地铁、火车、航空公司还为自行车运输提供便利。伦敦市还计划开通自行车高速公路,实行自行车租赁等。在英国贝丁顿生态区,设有发达公共交通系统,另外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充电站。对于需乘私家车外出的住户,当地政府规定出快车道为承载人数两人以上的住户提供便利。
3.其他领域政策
建筑领域:为了减少房屋能源浪费,英国制定可持续住宅评估规范标准,根据建筑物能源利用率、水利用效率、材料使用等方面分为不同等级,英国宣布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评级。英国规定自2016年起,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为了推广太阳能计划,政府对备有太阳能电池板的用户进行补助,而这些能源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清洁的电能。垃圾处理领域:以尽可能回收运用、节省处理成本为目标,伦敦采用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将不同种类废弃物放入各色垃圾桶中,有毒废弃物投入红桶、医用垃圾投入黄桶、家用废弃物投入黑桶,在伦敦市的垃圾收集点就有几百处,还有专门到酒吧收集瓶罐的收集车。为促进垃圾减量化,英国采取以容积、重量缴费,以此约束人们随意制造垃圾。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英国政府先后在全国50万个垃圾箱上装有监测居民垃圾产生情况的芯片,对于扔掉垃圾超过限量的居民必须交付额外费用,而对于只倾倒少量垃圾的家庭,政府则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此促进不可回收垃圾的减量化。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英国政府会对实行垃圾回收处理的各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从事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免税的支持。
(三)文化教育层面
英国政府,一方面借助媒体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使环保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成为英国民众的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倡导政府公共部门、团体、国民积极响应环保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中都有所体现,从小就培养儿童节约、环保的意识。对于现在的英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节能、环保的理念都已经落实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对于个人而言:英国人崇尚健康、环保的食物。尽管购买有机蔬菜意味着需要消费者付出更多的费用,然而人们还是宁愿多付费也会选择有机食物;对于肉类选择,英国人不吃野味,这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在衣物的选择上英国人倡导以简单舒适为原则,并不过分追求名牌,甚至会到二手商店购买二手服装和物品。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应该担负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在英国受到广泛支持。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为股东利益负责,也意味着它还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环保就是其中之一。英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通过参与更多的社会公益事业,扩大了企业的各种经营范围、开拓了企业发展渠道,给企业自身发展也带来利益。在英国很多企业获得利润后,都会把部分资金用来回馈社会用于环境治理,而且很多知名大企业都会及时将自己履行环保责任方面的鉴定报告公之于众。
三、英国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一)实施国家依法治理
从英国环境治理的历程不难发现法律体系的完备、系统是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首先,英国立法部门能够根据环境治理状况,根据新情况及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地修正以适应新变化,以此实现法律、法规涉及各领域,确保环保工作有法可依。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加强立法的完备性,对于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应及时出台新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滞后法规应立即矫正,以免抑制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其次,英国的各项环境法律法规彼此衔接、有序互补,充分体现出英国环境治理的计划性。英国无论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还是其它环境问题,其相关法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颁布各种配套法律法规以确保环境立法的有效实施。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要加强协调性,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性、系统性。环境保护强调整体性,只有各级法律规范协调一致,才能实现通过立法强制减少能源浪费的目标。再次,英国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从最初的以惩治实然的严重污染行为为目标转为预防型立法,这就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危害、降低了环境治理成本。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改变更多强调末端惩治的立法理念,转而向事前防范转变,这才能真正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达到效果。此外,英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完备且具有可操作性,它将各部门的权责义务以法律条文加以明确,在处罚上采取经济、惩役等多种手段,确保法律法规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应该完善当前法律法规中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以法律赋予相应机构应有的权力,同时也以法律追究其执法不力的责任。在处罚力度上,不仅加大经济惩罚力度,而且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者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英国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要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法律保障还需要其它政策的齐抓共管,因此英国政府在经济、交通、以及其它领域都颁布各种政策以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最初为英国所创,其核心思想为尽可能用较少能源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全新模式,它强调经济与环保相互促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出台大量经济政策以完善低碳要素市场。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强化市场和财税的正向激励力度对环境治理的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让企业、个人都能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以融资、补助等激励措施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增强环境治理方面的税收制度,一方面通过税收促进企业、个人实现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将所征收的环境税用于环境治理工作,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当汽车尾气成为英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后,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推广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拥有者人数增多,汽车尾气问题同样也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也应该整合各种交通资源、优化结构布局以及改进基础设施,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为人们提供更多可选择途径,不仅缓解交通压力而且促进节能、减排。英国的节能、环保工作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就是它不仅强调节能的材料应用,而且强调能源转化,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我国的建筑应该加强环保标准的测评,根据地方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新能源,让人们尽享低碳、环保的宜居环境。英国的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机制让英国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废弃物处理。我国人口众多,所消耗的垃圾必然就多,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难以持续,必须建立新的废弃物管理机制,加强对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等各方面的有效管控。
(三)提高公民环保责任意识
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就决定它是一项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全民参与的工程,而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英国的环境治理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经济增长、环境友好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动态平衡,这与英国积极加强环保教育文化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责任意识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是企业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结果。英国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所崇尚的节俭、实用的理念,对于奢侈品消费位于世界第一而人均GDP却落后的我国来说值得深思。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该通过媒体、各级教育机构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环境危机现状,营造崇尚理性、环保消费生活的新风尚,改变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奢侈浪费的错误思想。在我国环境保护被人们认为是环保部门的工作,环境出现问题就只是将责任归为政府不作为,公民对于自身的责任、参与意识认识不足。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既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政府及环保组织应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环保活动,强化全体国民的环保参与意识,让人们在参与中自觉加强环境保护责任,自觉抵制个人、企业的浪费现象和对环境有害的不文明行为。此外,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来促进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促进企业把自身的发展、品牌的建立与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既能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又开创了自身发展新机遇。
结语
英国环境治理的经验告诉我们环境治理不是单纯凭借技术手段改进就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的复杂工程,它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完备的法律法规、多元化的政策措施、先进的环保文化理念为一体的治理机制,才能实现确保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持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保障,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在立法规范、政策措施、文化理念方面的不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进有效机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让我国摆脱环境危机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所造成的掣肘,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开创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新格局,实现国家民族的持久健康发展,让环境良好的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早日实现,让人民追求的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生活的愿望早日实现。
[1]禹洋.伦敦的雾是怎样散去的[J].中国中小企业,2014(3):64-66.
[2]许建飞.20世纪英国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以治理伦敦烟雾污染为例[J].财经政法资讯,2014(1):51.
[3]周小玲.零能耗的贝丁顿生态社区[N].中华建筑报,2013-07-23(12).
[4]王曦.对英伦建筑可持续性的思考[N].中华建筑报,2013-05-21(10).
[5]王亚宏.伦敦:从“雾都”到生态之城[N].经济参考报,2013-01-31(5).
[6]逄辰生.伦敦市垃圾处理状况[J].节能与环保,2004(1):51-54.
[7]乔刚,王婷婷.再循环理念引领英国固废处理[N].中国环境报,2013-09-23(8).
[8]韩小荣.论查尔斯·汉迪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J].前沿,2013(17):55-57.
[9]肖宏宇.英国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保护[N].学习时报,2013-04-22(9).
[10]McGillivray,Bell.Enviromental Law:the Law and Policy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0.
[11]普雷斯科特.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英国在行动[J].环境保护,2007(11):75.
【责任编辑曹萌】
D693.09
A
1674-5450(2015)03-0039-04
2015-02-14
张彩玲,女,山东青岛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