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书语言研究与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
——以《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为例

2015-04-10马启俊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工具书庄子成语

马启俊(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专书语言研究与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
——以《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为例

马启俊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摘要:专书语言研究,对成语类工具书条目选择、词义解释、语用辨析、书证列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庄子》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献,源自《庄子》的成语有6OO余条,是汉语成语类工具书收录词条和引用书证的重要来源。对《庄子》的专书语言研究,有利于各种汉语成语类工具书处理与《庄子》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在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方面有得有失,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专书语言研究成果,推动成语类工具书编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专书;语言研究;成语;工具书;《中国成语大辞典》;《庄子》

成语类工具书在成语选收条目、解释词义、列举书证等方面都离不开大量的专书语言研究成果,因此专书语言研究对编写、修订成语类工具书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参照《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利用《庄子》专书研究成果的具体情况,探讨专书研究与成语类工具书编写的关系,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探讨成语类工具书改进的方向和发展的路径。

《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以下简称《大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由王力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王力先生在《序言》中说:“《中国成语大辞典》是一部大型的语文辞书,收成语18 000余条,可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本书编者是几家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注意推敲词语的解释,在收词方面也掌握从严收录的原则。这些做法,我认为都是可取的。”[1]1该《大辞典》的《出版说明》中也说道:“新一版《中国成语大辞典》是成语类辞典的先驱和典范,是在数十万资料卡片基础上的原创,由众多专家学者合作编写而成,由语言学界前辈王力先生题签并作序言,出版后广受欢迎,首膺国家级辞书大奖殊荣,三饮全国优秀畅销书美誉……新一版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充分利用《四库全书》、《国学宝典》等各类大型书籍数据库及自建、合建的语料库;吸收多年来成语语汇研究的成果……补充了一部分颇有查检价值的成语……补充了不少语源……因而,新一版在科学性与权威性上更进了一步,在品质与实用上有了很大提高,可以给中等及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读者带来较大的便利与帮助。”[1]这是我们选择《大辞典》作为成语类工具书研究首选对象的原因。

《庄子》是战国晚期的道家哲学著作,其语言已从此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古奥质朴趋向浪漫雄奇,生动新颖,富有表现力,感染了历代读者。因此《庄子》的许多绝妙好辞和精彩片段不断地被后世引用,并逐渐改造演化,最终形成了后来的一些成语,《庄子》也成为产生汉语成语数量最多的秦汉著作之一。经我们对《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新汉语成语词典》(征溶、冠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中国典故大辞典》(辛夷、成志伟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中华成语熟语辞海》(唐枢主编,学苑出版社,1995)、《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大辞典》等10余种成语类工具书进行综合调查,源自《庄子》的成语有619条(不计重复的)。“《庄子》全书共有65 180个字,即形成619条成语,其数量之丰,比例之高,完全可以和以出成语著称的《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著作相媲美。”[2]

源自《庄子》的成语,数量庞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技巧高超,表达效果独特。因此得到了长期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汉语的表现能力,而且丰富了汉语的语汇系统。作为重要的成语语源和书证来源,《庄子》及其专书语言研究成果对《大辞典》的编写影响很大。该辞典在编写过程中,不仅收录了360余条源自《庄子》的成语,而且吸收了自古及今对《庄子》训诂和研究的成果,提高了该辞典的编纂质量;但是在利用成果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为《庄子》的解读和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利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一、《大辞典》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提高了编纂质量

第一方面,《大辞典》所收源自《庄子》的成语相比而言有很大的增加,多达360余条,在我们所查阅的汉语成语类工具书中是收录最多的。用《新汉语成语词典》与之相比,就可以发现,《大辞典》比20年前出版的《新汉语成语词典》增加了120多条源自《庄子》的成语。如:屏气凝神、不落言筌、餐风吸露、大愚不灵、道在屎溺、德配天地、德全如醉、动中窽要、二缶钟惑、发硎新试、方生方死、废然而反、姑射神人、鼓盆之戚、鼓腹含哺、吉祥止止、监市履狶、进退中绳、尻轮神马、枯形灰心、枯鱼涸辙、枯鱼之肆、款启寡闻、款学寡闻、劳而无功、累瓦结绳、六通四辟、卤莽灭裂、梦里蝴蝶、莫逆之友、莫逆之契、木形灰心、目击道存、鹏程万里、胼手胝足、强凫变鹤、日诵五车、绳墨之言、视而不见、视死如生、寿陵匍匐、随者唱喁、探囊胠箧、推舟于陆、望尘莫及、畏影避迹、蚊力负山、瓮里醯鸡、无始无终、息黥补劓、喜怒无常、夏虫疑冰、夏虫朝菌、效颦学步、心在魏阙、熊经鸟伸、虚往实归、虚舟飘瓦、萱花椿树、窈窈冥冥、以强凌弱、以筌为鱼、以珠弹雀、饮河满腹、执而不化、至矣尽矣、庄周梦蝶等。

第二方面,《大辞典》对词条的来源认定和词义解释更为准确,纠正了过去一些工具书和研究论著中的错误。

其一,对牛弹琴[1]265:《新汉语成语词典》引用《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又引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汉牟融《理惑论》:“正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但是《大辞典》未引《庄子》材料,而是以汉牟融的《理惑论》为首见例,又引用《建中靖国续灯录·吾山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说明《大辞典》认为该成语既不直接源自《庄子》,也与《庄子》不相关。

其二,蒿目时艰[1]417:《大辞典》对“蒿目”的解释是“极目远望”。对整条成语的解释是“形容对世事忧虑不安”。这些解释都是有依据的,《汉语大字典》依据清末俞樾平议解释为“远望”[3],《辞海》亦云:“极目远望……后称对世事忧虑不安为‘蒿目时艰',本此。”[4]而曹础基的《庄子浅注》解释说:“蒿目,忧愁的眼光,意犹愁眉苦脸。”[5]122显然是不准确的。

第三方面,《大辞典》引用《庄子》古代训诂资料丰富,有助于编者正确解释和读者正确理解相关词条。

其一,见弹求鸮[1]503:引用了清王先谦集解“崔云:时夜、司夜,谓鸡”,以解释所引书证《庄子·齐物论》中的“见卵而求时夜”。

其二,剑头一吷[1]507:转引了唐陆德明释文所引司马彪的话:“剑首,谓剑环头小孔也。吷,吷然如风过。”

其三,傥来之物[1]1054:引用了唐成玄英疏:“傥者,意外忽来。”

其四,虚与委蛇[1]1238:引用了唐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

第四方面,《大辞典》充分利用语料库,吸收成语语汇研究成果,勤于搜求书证,补充语料,使绝大多数源自《庄子》的成语都有在后世运用的书证,少则一条,多则三至五条,书证也有古有今,可以充分证明其所做的编写安排和词义解释。

其一,虫臂鼠肝[1]158:共引用了三条书证: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诗自解》云:“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亦作“鼠肝虫臂”。宋陆游《成都岁莫始微寒小酌遣兴》诗:“鼠肝虫臂元无择,遇酒犹能罄一欢。”金元好问《食榆荚》诗:“鼠肝虫臂万化途,神奇腐朽相推迁。”

其二,一日千里[1]1310:先后引用了《史记·秦本纪》、《汉书·陈胜项籍传》、《后汉书·马援传》、《后汉书·王允传》、宋苏辙《上皇帝书》、近代梁启超《外资输入问题》六条书证(内容略去)。

其三,朝三暮四[1]1441:先后引用了梁刘勰《灭惑论》、《旧唐书·皇甫镈传》、元杨暹《西游记》、鲁迅《坟·灯下漫笔》四条书证(内容略去)。

二、《大辞典》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尚存在不足

第一方面,《大辞典》收录词条还不够全面,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成语未能收入。如有一些源自《庄子》的成语,其他成语类工具书收录了,而《大辞典》却未收,初步统计有250余条。其中仅《新汉语成语词典》收录而《大辞典》未收的就有80余条。如:哀莫大于心死、安室利处、葆力之士、抱德炀和、抱瓮出灌、抱柱之信、碧血红心、冰解雪释、不分畛域、不敢当、不上不下、不生不灭、不为祸始、鹑居鷇食、鹑居鷇饮、从容不迫、存而勿论、存而不议、惮赫千里、斗升之水、短绠汲深、怫然作色、改容易貌、汗流至踵、濠梁之上、号天而哭、华封之祝、环堵之室、荒唐之言、恢恢有余、祸重于地、六合之内、蛮触相争、满谷满坑、木鸡养到、钳口不言、权衡轻重、群蚁附膻、人人得而诛之、日出而作、山木自寇、使蚊负山、损之又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万变不离其宗、望洋而叹、望洋兴嗟、尾生抱柱、尾生桥下、蜗角虚名、无何有之乡、夏虫不可语冰、心服口服、虚骄恃气、鼹腹易盈、一枝之栖、以沫相濡、溢美溢恶、游刃有余、愈况每下、辙鲋之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不知其二、柱下期信等。

第二方面,《大辞典》对一些成语的意义解释有欠准确,有一些已经得到的共识被忽视,一些被学者纠正的错误解释仍然在延续。有些《庄子》的训诂资料很重要,很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但是《大辞典》却未加以重视和引用。

其一,白驹过隙[1]18:《大辞典》对“白驹过隙”的解释是“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这当然是可取的。但是其解释“白驹”为“白色骏马,喻指太阳”,这就杂糅了《庄子》的训诂材料而致误。唐成玄英疏:“白驹,骏马也,亦言日也。”唐陆德明释文亦云:“白驹,或云日也。”可见白驹或指骏马,或指太阳,是分开的,不能说白驹喻指太阳。“白驹”喻指太阳,也有些曲折难解,不够浅显易懂[6]。《大辞典》在解释“白驹空谷”[1]18时又说:“白驹:白色幼马,比喻贤能者。”同样有些晦涩。

其二,苞苴竿牍[1]37:《大辞典》释“苞苴”为“蒲包,指行贿的礼物。竿牍:书信,指请托信。带着礼物、书信去拜访人。指行贿请托。”但是联系上下文,这样的解释太过拘泥、狭隘。《庄子浅注》云:“古人把鱼肉之类送给别人时,常用茅苇等叶子裹着或者垫着。互相问候多用竹简尺牍。这些都是匹夫关心的琐碎小事。裹叫苞,藉(垫着)叫苴。竿,通简。”[5]477这样的解释就很准确,可惜《大辞典》未加采纳。

其三,骈拇枝指[1]782:《大辞典》:“骈拇:脚上的拇趾与第二趾相连。”实际上“拇”也可以指手指,所以此解释不够完整。《庄子浅注》云:“拇,拇指,手或脚的大指。骈拇,拇指与第二指连生。”[5]119这样解释就很准确。

其四,求马唐肆[1]862:《大辞典》认为“唐肆”是“市集,非停马之处”。这是延续了《庄子》古注的错误训释。如清郭庆藩注云:“唐肆,非停马处也,言求向者之有,不可复得也。”[7]成疏云:“唐肆非停马之处也,向者见马,市道而行,今时覆寻,马已过去。”[7]既然唐肆非停马之处,谁又会去那里“求马”呢?即使求之而不可复得,亦属正常,如何能拿来比喻并批评“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这种行为呢?再看唐陆德明释文曰:“司马本作广肆,云:广庭也,求马于市肆广庭,非其所也。”[7]《说文》:“唐,大言也。”大言即空话,《论衡·正说》:“唐之为言荡荡也。”“荒唐之言”即广大、空无边际之言,与“无端崖之辞”同。故“唐”又引申为“广大”、“空”,为形容词。因此,“唐肆”即空肆,为偏正词组,而非联合词组。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注曰:“唐肆:‘唐',空(朱骏声说,见马其昶《庄子故》所引)。‘肆',市(成《疏》)。唐肆,空市场。”[8]537该书译为:“就象在空市场上寻求马一样。”[8]538《庄子浅注》亦云:“唐,‘荒唐'之‘唐',空。肆,市场。句谓市场已空,还去求马,必然落空。”[5]305孙雍长注译《庄子》亦云:“唐肆,空市。”[9]这些研究和解释都是正确的,求马于空肆正与“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相应,可以为喻[10]。

第三方面,《大辞典》所收源自《庄子》的成语有的书证偏晚,没有体现出本来是源自《庄子》的;还有的成语被错误地认为是源自他书,因此不举《庄子》书证。

其一,大同小异[1]205:以《三国志》为首见例,没有《庄子》书证。

其二,附赘悬疣[1]340:以《文心雕龙》为首见例,以《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作为“附赘县疣”的出处。实际上“县”是“悬”的古字,“附赘悬疣”是由“附赘县疣”发展而来的。

其三,孤雏腐鼠[1]383:以《后汉书》为首见例,未提《庄子》。

其四,目牛游刃[1]739:出自《庄子》“庖丁解牛”的典故,但是《大辞典》的首见例为《太平广记》,却没有提及《庄子》,这是明显的错误。

其五,蜗角虚名[1]1144、蝇利蜗名、蜗名蝇利[1]1368,蝇头蜗角[1]1369:皆明显与《庄子》“蛮触相争”的典故相关,《大辞典》却未提及与《庄子》的关系。

其六,曳尾泥涂[1]1285:《大辞典》以苏辙诗《和子瞻濠州七绝·逍遥堂》为首见例,未说明源自《庄子》,仅在最后提到“参见‘曳尾涂中'”。

其七,直木先伐[1]1464:《大辞典》以《逸周书》的“直木必伐”为首见例,以《庄子·山木》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为第二例,本末倒置,显然不妥。

第四方面,《大辞典》有的成语虽然指明源自《庄子》,并引用了《庄子》原文,但是缺乏后世的用例,显得内容单薄,书证不足,发展不明。如以下成语就是如此:冁然而笑[1]126、大本大宗[1]196、诡衔窃辔[1]402、画地而趋[1]447、绳墨之言[1]964、随者唱喁[1]1036、推舟于陆[1]1101、须眉交白[1]1236。

三、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的研究成果,为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了借鉴

针对《大辞典》利用《庄子》专书语言研究成果的情况,我们需要借鉴其成绩,改正其不足,更好地利用目前已有的各种专书语言研究成果,为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和修订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点,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者、出版者要高度关注各种专书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论著,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成语类工具书。

第二点,读者和学者要积极为成语类工具书的编写者和出版者提供准确的成语出处、释义、用法、书证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编写出版和及时修订更新相关的成语类工具书。

第三点,成语类工具书的出版部门要严格把关,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积极主动地吸收相关专书语言研究成果,认真编纂、修订和出版更为优秀的成语词典,满足社会对该类工具书的需求,更好地传承、发扬成语这一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遗产,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编辑室.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马启俊.《庄子》词汇研究[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220.

[3]李格非.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1488.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88.

[5]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马启俊.源自《庄子》的成语误用辨正三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2):40-44.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710.

[8]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庄子.庄子[M].孙雍长,注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268.

[10]马启俊.《庄子》疑难词语考辨四则[J].滁州学院学报,2008(6):5-6,19.

(责任编辑:宁原)

中图分类号: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O44-O4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庄子》的民俗学新论”(SK2015A555);皖西学院2013年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语言学教学团队”(2013td05)

[作者简介]马启俊(1965-),男,安徽金寨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训诂学和民间文学。

0n Language Study of a Specific Book and the Writing of Phrasal Books: A Case Study of the Usag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Zhuangzi

MA Qi-jun
(Co11ege of Cu1ture and Media,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Anhui,China)

Abstract:Study on the 1anguage of a sPecific book has great imPortance on choosing entry,exP1aining meaning,discriminating usage and 1isting Provident of idiom books. Zhuangzi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book. Idiom Parses from this book have a number of more than 600,which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hinese idiom books. The study of 1anguage of Zhuangzi wi11 he1P on the study of other Chinese idiom books and other issues of Zhuangzi. Chinese idioms dictionary(new edition)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using the research resu1ts of Zhuangzi,which offers exPerience and direction to better using the research resu1ts on a sPecific book and the writing of Phrasa1 books.

Key words:sPecific book;1anguage study;idioms;reference book;Chinese idioms dictionary; Zhuangzi

猜你喜欢

工具书庄子成语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拼成语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猜成语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工具书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