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男性家庭伦理角色冲突的反思
2015-04-10刘英
刘 英
(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
·家庭问题专题研究·
对当代中国男性家庭伦理角色冲突的反思
刘 英
(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
男女两性作为构成家庭的主要成员在家庭中分别承担着各种重要的伦理角色。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男女两性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影响,也促使了当代中国家庭中男女角色的新型转变。伴随着女性角色的现代转型,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冲突也越发明显。性别伦理角色、代际伦理角色等都对男性的家庭责任与角色扮演带来了新的挑战,还未适应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男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家庭伦理角色的冲突。
家庭伦理;角色冲突;父位缺失;性别平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男女两性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影响,也促使了当代中国家庭中男女角色的新型转变。对这种转变,以往的文章更多的是关注女性在家庭中面临的角色冲突,而从性别学发展的研究趋势来看,男女两性在家庭中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因而,伴随着女性角色的现代转型,男性的角色冲突必然也会愈益明显。本文试图从当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入手对中国男性的几个主要家庭角色存在的冲突问题作一分析与思考。
男人一生要扮演的基本角色主要包括公领域角色与私领域角色,其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这是男人在家庭私生活领域中所扮演的三大基本角色;另一方面,作为当代职业化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大多数男人也要扮演对他而言极其重要的职场角色及社会公民角色等。在当代男人需要扮演的主要社会角色中,他们遭遇着如下几方面的尖锐冲突。
一、职场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公私领域的伦理冲突
亲子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很快红遍全国,屡屡创下国内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此节目之所以会火爆,根本原因在于它为我们点出了现代中国社会家庭亲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问题,即中国当下的男人们将过多精力放在了赚钱与对事业成功的追求上,却忽视了甚至是无意于和家庭成员在精神生活层面作沟通,从而无法实现亲子的相互理解与良性互动。并且,此节目也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社会关切,即对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权社会家庭结构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对“父位缺失”的家庭亲子结构进行重新检视。
此现象根源之一在于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夫贵妇荣等传统观念所导致的社会刻板的评价体系深刻地影响着男人。其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作为男权社会性别权力结构优势权利占有者的男性主观上不愿意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人的观念和文化制度的变更与人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相比较具有惰性与滞后性。再加上当代商品主义催生的物质主义及消费主义的社会特点造成人们在生活方面由攀比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趋势及与其相伴而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下,社会中的大多数男人都只好奔命于职场的打拼,并挖空心思地掘金,而获取最大名利又一向是中国男人传统的成功标准,被这种价值观绑架的男人便无暇顾及与家人的精神沟通与共处了。同时,与中国传统男权机制下“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相配套的思想是:社会认为母亲应对孩子的抚育工作负主要责任,父亲在孩子面前一般只要扮演父权的威严角色便可以,很少能够意识到父亲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2013年,天津市妇联、市网上家长学校等部门和单位针对该市千余个中青年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六成以上被访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以母亲为主,父亲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存在不同程度的父爱缺失。其中,工作忙和做不好成为‘70后’、‘80后’父亲们‘淡出家教’的两大主因。”①父爱缺失症导致中国男孩女性化的成长危机。当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父位缺失”现象会造成儿童“父爱缺乏综合症”。因而,父亲在家庭亲子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在当下中国社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普遍的认同。
美国“爱家协会”创始人杜布森博士在他的《培育男孩》一书中,在“不可或缺的父亲”一章里强调父亲是孩子成长的榜样,而且重申传统观念里男人在家庭中应当承担起的“供应者”“保护者”“领导者”“精神领袖”4个角色的职责。然而当代中国的父亲极少数能够在这四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因而,他们也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培养起“作为一个男人,将来需要在一个家庭里承担起这些职责”的意识。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认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出现了堪忧的“阴盛阳衰”趋势。
当然,客观地说,当下中国还是有不少男性已经意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社会沿袭而来的公私领域角色扮演的性别固化模式,不仅让女性长期处于公领域排斥之外的压抑状态,同时也使得男性遭遇了其在私领域中角色的尴尬。如今的男性养家糊口者,即使没有在经济滑坡时遭遇失业或是跳槽,也面临着诸多社会职场中的竞争压力。到目前为止,国内性别社会学领域关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研究主要都围绕着女性所面临的抉择和挑战来展开,因为女性作为“养家糊口者”的角色日益突出,而这往往和人们长期以来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发生冲突,遭遇了女性主义学者的强烈抗议。然而,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男性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养家糊口者的角色。但是,事情真的一直都是,或者说,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吗?家庭生活研究专家孔茨(Stephanie Coontz)研究发现,男性挣钱养家的模式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孔茨认为,男性在传统就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已经成为历史,没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没有大学文凭的员工的实际工资已经下降。即使是对中产阶级而言,上升的房价和大学学费也使单一收入家庭更加难以培养出从事中产阶级工作的孩子。
不仅男人们维持他们唯一或主要经济来源的角色变得更艰难,而且他们还要被迫在养育儿女和家务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许多男士的确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但是经济上的压力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同样让他们难堪的是,由于职场压力等导致的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失使得男人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的谴责(上述亲子节目的火爆与社会的广泛影响正是社会大众心理对此现状的一种反映),可以说公领域的职场角色与家庭私领域中的父亲角色的冲突已经成为当代男人深感为难的问题之一。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反思:其实男权社会对男性社会角色的固定模式化也一样在绑架男性,使得男性无法在家庭生活中自由享受更多的生命快乐与幸福体验。
二、“为人夫”与“为人子”的代际伦理角色冲突
当下各种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热播剧中,我们发现男主人公在家庭角色中往往面临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冲突问题。这些剧本深刻地揭示出了当代中国家庭中男人的角色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为人夫”与“为人子”角色的冲突。这种冲突突出表现在其对婆媳关系的处理上,男人在婆媳关系之中往往很难做到平衡。婆媳剧已成当下中国社会最热门的家庭题材的电视剧种之一。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家庭关系中较难处理的一种关系。而当代中国男人在这层伦理关系中遭遇到的是性别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所带来的新形式的代际伦理冲突。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与生活背景下的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的关系而成为了一家人,这使得婆媳关系一经建立便有了诸多尴尬,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西方的许多国家父辈与子辈分居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回避和消解了这种矛盾。而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社会的中国,大家庭观念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城市化的流动性也使很多中国当代家庭像西方国家一样,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得以分离,但是许多新生家庭还是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孙辈出生以后,父辈重新进入新生家庭生活的情况极其普遍,从而使得生活习惯、价值理念都迥异的婆媳在这种三代同堂的家庭生活中矛盾重重。再加上中国母子关系的过分亲密化,使得中国的母子之间往往或多或少地存着恋母、恋子情结。这种情结催生出来的母爱的控制欲和来自于媳妇的男女排他性的情爱,就会使得两个女人为了得到同一个男人更多的爱和关注而本能地互相排斥与敌视,即使两人为了那个男人可以和平相处,但这种感情也较少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接纳,而更多的是出于情理和社会规范的要求。
在中国传统男权社会文化中,因为母以子贵,母亲的家庭地位由她是否能为夫家生个传宗接代的儿子为主要依据,因而,中国母亲们对儿子的爱抱有太多的期待与占有成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在中国母子关系中有很普遍的表现,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儿子们无法成功地实现对母亲的心理断乳,而且也伴随着母亲对儿子不愿放手的恋子情结的情感依赖与占有,这种感情更加剧了其与媳妇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当下的中国社会,这种婆媳伦理关系的相处模式遭遇到来自性别平等意识熏陶出来的当代媳妇们的强烈的反抗与挑战。
如今性别平等意识已经逐渐深入女性心中,对当代中国大多数女性而言不再可能接受以传统小媳妇的伦理规范来约束自己。媳妇们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与争取人格平等、尊重甚至要求家庭控制权的意识深刻地挑战着婆婆的权力,冲击着婆婆与儿子之间的情感关系。这无疑导致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婆媳大战,而在此中,作为儿子与丈夫这一双重角色扮演者的中国男性当然也便面临了更加深刻的“夹层板”的煎熬。
在婆媳关系中,连接她们之间关系的男人起着最为重要的纽带与调节作用。婆媳关系在利益上更多的是相互排斥与竞争的,然而她们都共同依赖于作为中介的男人的利益。如果男人能在婆媳这个关系网中把中介作用发挥好,则可使婆媳双方都由于依赖于与自己的情感关系而互相尊重,从而逐渐建立起和谐的间接情感关系;反之,如果错误地使婆媳之间演变成对男人情感资源的占有与抢夺关系,则会使婆媳关系恶化,导致婆媳矛盾与冲突,并且同时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点,陷入“两面受敌”的恶性循环困境。
最近几年各种家庭伦理剧往往都以婆媳之间的矛盾为主要内容,从前几年的《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到这两年的《婆婆驾到》《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婆媳的战国时代》《幸福媳妇成长记》等等,各种婆媳斗争剧充斥荧屏。可以说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特点的现代延伸,另一方面也透视出了婆媳关系在当代中国家庭生活中演变出的新矛盾与新现象。尽管我们会对其中两头受气的男人满怀同情,但也促使我们反思男性作为儿子与丈夫双重角色扮演的失利。一般情况下,每个结婚的男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融入了亲情与爱情的两个女人,她们在男人的生命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与不可代替性。婆媳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可以说是中国男人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家庭和谐文化的建构与维护在儒家传统文化的社会中不仅仅关系到一个男人、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稳与和谐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国内包括其他一些亚洲地区的国家都在积极探讨与倡导如何重建现代和谐家庭文化的社会工程。这其中,除了要对婆媳这对关系的主体开展教育与素质提升的工作以外,积极呼吁男性群体承担起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媒介作用,也是个必要而有效的举措。对于偏于感性思维与情绪化的女性,男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抱着沉着冷静、客观分析的态度,智慧、巧妙和艺术性地去预防和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婆媳双方心理上,都有一个真正希望这个男人好的心愿。因而,他的利益与幸福可以说是婆媳双方共同真心关注的,男人要恰当地利用她们的这种心理。让老妈和老婆从有利于自己(男人)喜好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往往更能够引起她们的同情与理解。比如,在关于孩子教育理念的冲突问题上,恰当的做法是在当妈的面前要尽量说妈的想法好,在媳妇面前则说媳妇有道理,顺便再带出另一方做法的可取之处,最后强调两个人的最终目标都是真心为了孙辈的健康成长,因而是不矛盾的,而不是愚蠢地在老妈面前维护媳妇,在媳妇面前维护老妈,导致两个女人醋意升级,使矛盾更加尖锐。这种聪明男人的典型尤其表现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一剧中男人的角色上。近年来,婆媳伦理剧中越来越多地塑造了这种聪明男人的角色,可以看出文学创作者本人对这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考。
三、男女性别角色意识转变给男性家庭角色带来的冲突
伴随着世界男女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两性在性别角色期待上存在着不平衡与错位。女性对男性的角色期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望变化甚少。
伴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也不再是革命的附属品,而是拥有自主、自尊、自觉的人格意识、要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然而大多数中国男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期望扮演一个救世主、一个全能的女人的依附者,或者期望扮演一个无私的革命者,让女人为其理想奉献自身。这两种性别对自身的不同期待必然无法带来和谐的两性关系。
当然不可否认,男女角色期待存在着的这种严重的非对称性,与客观上任何同质性的平等都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条件有关。发展到如今的较为成熟的性别理念也已经并不希求单一性的同质化的性别平等结果。然而,差异的平等更加复杂,其中反映出更多的矛盾现象。在传统的男女关系中,男女无论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还是在情感满足中,都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比如男主女从,男强女弱。女人是生育的工具,男人是赚钱的工具。然而到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女性参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游戏环境变了,游戏规则也便要发生改变,因而当代社会中的性别均衡要如何实现,成为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在当今社会中,男人的处境相对于传统也更加复杂了,因为男人要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传统男性的英雄角色、阳刚角色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变化了的女性的期待角色的压力。女性一方面希望男人依然很强大,为她遮风避雨,另一方面,又希望男人柔情似水,善解人意,满足她们亲密感的需要;一方面期望男人对自己体贴有加,另一方面又期望男人给她自由空间。而当代男性,也就这样被逼无奈地给自己加上了这种角色期待。女人与男人的角色期待具有互相影响与塑造的作用。可以说,今天男人性别角色的艰难,是男人和女人共同拥有的传统与现代性别意识共生与碰撞的产物。
男人的家庭角色冲突煎熬着男人,为难着男人,女权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下男人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多重角色冲突。当然这其中首先需要男人能够意识到女权运动不是简单地只为女人谋取解放的运动,更不要认为女权运动是压制男人、与男人争夺权利的运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必然诉求是一个人人得以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因而,以女权运动开始的未来性别平等运动也同时是为男性谋求自由解放的运动,男性朋友们尽可以放心大胆并积极参与进来,与女性进行心平气和的话语沟通,女性的解放必将是与两性的共同解放一起到来的。男权社会中男人要在社会中掌权,因而男人与男人之间进行着动物式的血腥虐杀的竞争游戏:关于金钱与权力的争夺,使得男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面临来自男性世界对男人自身的限制;同时,当代男人还要面临来自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女人们向他们提出的挑战,所以新时期的社会文化转型,使得怎样面对角色冲突成为当代中国男人不可逃避的必修课。
注释:
① 引自网址: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3-06/16/content_974793.htm。
On Contem porary Chinese M en’s Ethical Role Conflict w ithin Fam ily
LIU Ying
(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Men and women as themain familymembers are playing various important ethical roles respectively.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elements from economy,politics,culture,and so on,are influencing social roles ofmen and women,thus stimulate the gender roles in family to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Along with the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female roles,there arise a lot of problems about themale role conflicts in family.Gender ethical role and inter-generational ethical role have broughtnew challenges tomen’s family responsibility and role playing.Men who have notadapted to the transition,will inevitably face a variety of family ethical role conflicts.
family ethical;role conflict;parent-bit deletion;gender equality
C913.1
A
1008-6838(2015)05-0024-05
2015-07-25
刘英(1975—),女,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性别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