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毓修—从图书馆馆长到图书馆学家

2015-04-10赵元斌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藏书楼图书馆学藏书

赵元斌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孙毓修—从图书馆馆长到图书馆学家

赵元斌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孙毓修先生在我国出版界可谓无人不知。然而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除了出版家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图书馆馆长和一名不折不扣的图书馆学家,不但在实践中将涵芬楼打造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理论上也开创性地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专著,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毓修 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学家

孙毓修先生字星如,号留庵,清同治初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喜好读书、买书、藏书,他“出赴郡县试,辄就书棚,择所善者,倾囊购之”*孙毓修《戊己丛稿.买书记》,转引自:柳和城 .孙毓修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光绪二十一年,孙毓修应县试,即中秀才,并于同年开始了他在江阴南菁书院的学习生涯。在书院学习期间,孙毓修曾接受严格的传统学术训练,古文基础扎实,国学根基牢固。光绪二十四年,孙毓修结束在南菁书院近三年的学业,但他始终好学若饥,后曾跟从外国牧师学习英文和各种西学,也曾跟随缪荃孙学习版本目录学。孙毓修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后被聘为编译所高级编辑。期间,孙毓修出版了大量儿童文学读物,编译了众多欧美文学专著,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家,然而除了作为一名出版家外,孙毓修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商务印书馆图书馆馆长,曾一度主持涵芬楼的管务,并撰写出中国图书馆学第一部专著《图书馆》,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图书馆学家。孙毓修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事业曾一度达到巅峰,他兢兢业业,直到晚年,积劳致疾,但仍带病坚持工作,在学术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商务印书馆广为人知的《涵芬楼秘笈》就是孙老在与病痛的抗争中完成的。1923年元月,孙毓修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2岁。如果把孙毓修的一生仅仅置于图书馆领域去研究,可谓有实践,有理论,可以说完成了从一位图书馆馆长到一名图书馆学家的转变。

1 涵芬楼——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规模、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藏书楼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近代以来的图书馆所代替,但其历史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涵芬楼作为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华伟大文明的重要载体,实可谓中国藏书史上的一大创举[1]。

涵芬楼的创立可远溯到1904年。当时正值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张元济主持编译所工作,在古籍编纂工作中,常常因找不到好的善本而苦恼,为了满足编译工作的需要,他着手搜购图书,并专门设立了一个用于收藏古籍善本的藏书楼,直到孙毓修进入商务印书馆后,该藏书楼才完成了向近代图书馆的过渡。孙毓修曾多次行走在南京路上看到英国人创办的“上海图书馆”,而自己国家却没有时,总会抒发感慨,于是萌生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公共图书馆的念头[2]。在创办图书馆这一观念上,他与张元济有着共同的热情,很自然成为张元济的得力助手,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藏书楼的规模越来越大,到1908年所收藏的图书和报刊已经很多,正式成立图书馆,聘请孙毓修主持[3]。关于图书馆的名称问题,孙毓修曾写道:“岁在戊申,上海商务印书馆购得绍兴徐氏、太仓顾氏、长洲蒋氏之书,设图书馆于其编译所,即世所称涵芬楼者也。”*孙毓修《戊己丛稿.买书记》,转引自:柳和城 .孙毓修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说得就是因善本增多,需要管理,“设图书馆,名为‘涵芬楼’”。

2 图书馆馆长孙毓修

孙毓修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并主持涵芬楼的馆务。张元济“征毓修为之典签”*孙毓修《戊己丛稿.买书记》,转引自:柳和城 .孙毓修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名义上已经肯定了孙毓修图书馆馆长的身份,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个称谓,但孙毓修对于涵芬楼的管理可谓沥尽了心血,他这位馆长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2.1 重视书刊的采购与收藏

孙毓修十分重视涵芬楼书刊的采购与收藏工作。在书刊采购方面,他以其出众的版本鉴别能力为涵芬楼购得了大量古籍善本。谢菊曾《涵芬楼往事》曾云:“孙字星如,国学湛深,又从江阴缪艺风(筱珊)游,精于版本之学,英文亦有根基。涵芬楼图书馆创立时,曾主持馆务,协助张菊生搜罗海内古籍精本和孤本,出力不少。”[4]说得即是孙毓修在涵芬楼时,协助张元济主持古籍的采购工作,涵芬楼所藏中华善本多为真本,这与孙毓修慎重采购、严格把关是分不开的[5]。对于图书收藏方面,孙毓修主张把图书馆和藏书楼加以区分比较,并且充分发挥图书馆之于藏书楼的优势,合理组织藏书,涵芬楼从一家藏书楼发展到一所图书馆,所藏书籍的种类也就从古籍发展到有图有书[6]。

2.2 编定涵芬楼最初善本书目

随着涵芬楼书籍的日益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内部书籍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书籍的编定目录问题便应运而生。孙毓修早年曾跟随缪荃孙学习过版本目录学,具有扎实的目录学功底,他在张元济的大力支持下,主持编定了涵芬楼第一部古籍图书目录-《涵芬楼藏书目录》。《涵芬楼藏书目录》是一个系列,具体分为志书目录(地方志)、旧书目录(古籍)和新书目录(现代刊印)三部分,其中,旧书目录又分为初编、续编、再续编、三编[7],孙毓修所编定的这部古籍目录便是《涵芬楼藏书目录》旧书目录中的初编,同时也是涵芬楼第一部古籍目录[8]。该目录把涵芬楼所藏古籍分为经、史、子、集、丛书部五个大类,即在中国古代目录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丛书部这一大类,其内容明确,体例完备,从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孙毓修为涵芬楼编写目录的良苦用心。

2.3 订立涵芬楼图书管理制度

涵芬楼在成立初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图书借阅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内部管理混乱,丢书现象很是常见,张元济便应请孙毓修进行整顿、查究[9]。孙毓修在其所制定的《涵芬楼藏书目录》的开卷有一份《借阅图书规则》,该规则条文的制定大都较为细致完备,条款层次分明,以下为涵芬楼《借阅图书规则》*《借阅图书规则》,转引自:柳和城 .孙毓修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馆图书现只备公司同人借阅,由编译所监管。

二、借阅者可查照目录所载名称、册数、号数,用借书单,按格填写。由窗口交管理员检取,切勿入内自行抽阅。

三、以后续置图书未及编入目录者,由管理员随时通告并造片目,以类纳入柜中,以备检查。

四、检阅片目,宜按照次序。归还原位,切勿随手插放,致有紊乱。

五、馆中图书,区为八门,开列如左:

天字 旧书

地字 教科书及教科参考书

元字 东文书

黄字 英文书

宇字 日报、杂志、章程

宙字 地图、挂图、杂画

洪字 照片、明信片

荒字 碑帖

六、馆中所储精本,为目录所不载者,除由总编译长特别认可外,概不借阅。其欲借阅寄存图书者,须先得原主或所托人之允许。

七、借阅时刻,除编译所假期停止外,每日自午前八时半起,十二时止;午后一时起,五时止,略比编译所中早起迟散,籍便同人公余之际,从容浏览。

八、管理员凭单借书。归还时应取还原单,自行销毁。如将所借图书先还若干(专指一单上所借图书而言),管理员先于单上注明,俟全数缴齐,方能将原单交还本人。

九、借阅图书未能遽还者,上半年以暑假为期,下半年以年假为期。如本人有事远离,务当先行检还,以便他人借阅。

十、如遗失借阅图书,应照时价赔偿。如系难得之书,由总编译长临时另定办法。至翻阅之际,或偶勘得误处,或欲发抒己见,只可另缮片纸,夹入书内,切勿任意涂抹。

综上可以看出,《借阅图书规则》对于图书的借阅对象、借阅方式、借阅时限以及赔偿制度等借阅事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借阅条款设定内容较为详备,可操作性强,在当时能够制定出如此相对完备的借阅规则,对于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馆来说实属不易,足以看出孙毓修等人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上所投入的用心与精力。

3 从实践到理论——图书馆学家孙毓修

并不是每一位图书馆馆长都能成为一名图书馆学家,一位优秀的馆长可能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但却并不一定具备把图书馆实践经验转化为图书馆学理论思想的观念,孙毓修先生却完美地结合了图书馆实践经验与理论思想。不但在实践中将涵芬楼打造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理论上也开创性地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专著。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图书馆学家。

中国在清末产生公共图书馆,但当时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学[10]。随着维新思想的推动,加快了西学东进的步伐,国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学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国人认识。为了学习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方法,一些西方图书馆学文献被翻译成中文,国外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走进中国的藏书楼和国人的意识。但由于我国传统文献的自身特点、传统分类法的固有观念和传统藏书楼思想的限制,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很难完好地被应用到我国的藏书机构。受到清末维新思想的影响,孙毓修深刻认识到了图书馆学的重要性。他积极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在经营涵芬楼的同时,利用自己扎实的文献理论知识和对我国传统藏书楼的深刻认识,创新性地将国外图书馆学思想和方法与我国传统藏书楼管理相结合,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图书馆学理论专著—《图书馆》。该著作的问世,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3.1 明确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及功用

孙毓修在《图书馆》这一专著中向国人讲述了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私家藏书,非愿力宏大……,不能兼收并蓄……,图书馆之意为公,将一切之书,无所不备……”*孙毓修《图书馆》,刊登于《教育杂志》1909年11-13期,1910年1、8-11期,后被列入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丛书第一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我国传统的“图书馆”是藏书楼。我国藏书楼数量庞大,主要是由个人或某个家族经营管理的藏书之所。书籍的购买和日常管理所发生的费用由藏书楼的所有者承担,这种私人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藏书楼的排他性。孙毓修认为具有共有性质的图书馆解决了这一问题,图书馆将众多书籍汇聚,可供给众人参阅。“预保古籍之散亡,与策新学之进境,则莫如设地方图书馆,使一方之人,皆得而阅之。”*同上图书馆不但能够有效地预防古籍的散乱、消亡,而且能够促进对于西学的传播,保证一定区域内的读者都有书可读,有效扩大了国民阅读范围。“著作之家,博览深思,以大其文。专家之士,假馆借阅,以续其德。即一艺一业之人……以慰其劳苦,长其见识……就学儿童,休业之日,亦可入馆,以书为消遣……有益于风俗社会……。”*同上图书馆对国家各方面的人都有很大的价值,大家都能各取所需,以此来提高国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而一人致之则不能,一家私之则易散,于是乃有地方图书馆之法焉……。”*同上图书馆能够发挥公众的财力和物力优势,科学、有效地维护文献的长期存在和高效实用。“……藏书之以公共之义,揭于天下者,汉唐已有之矣。”*同上孙毓修还提出藏书的公共思想意识在我国汉朝唐朝就已经有了,这更加说明办理图书馆的理论渊源。

3.2 阐述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管理方法和理念

《图书馆》这一专著并不是对国外的图书馆学理论的总结叙述,也不是对国外图书管理方法的简单描述。而是孙毓修在分析图书馆价值和功用的同时,结合我国古代藏书经验, 参考东西方办馆方法[11],完成的一部专著。《图书馆》是孙毓修有关图书馆学思想的宝贵结晶,它在保存我国传统藏书楼优势的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图书馆管理思想和方法。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孙毓修首次把西方《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中国,孙毓修细心研究国外图书馆学的分类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四库体制,提出“图书馆之意旨,既不主于保旧,则四部之外,凡异域之图籍、翻译之外篇,日刊之报章,摄影之图书,博稽广搜,皆不可遗。收藏之际,首当分科,以为区别”*同上。这种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很好地解决了我国近代以来文献数量的大量积累、文献种类的快速增加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新文化接轨造成的大量国外不同分类体系文献的海量增加等等问题。在图书管理工作上使我国传统文献和新增文献更加合理、系统地放置和保存。

3.3 开拓了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

《图书馆》这一专著在《教育杂志》上没有刊载完,也未结集出版,但它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意义却是不言自明。该专著弥补了20世纪初期中国在图书馆学理论建设方面的空白,不但是我国早期学者对图书馆进行系统论述的第一部专著,也是第一次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经验描述。孙毓修在该专著中,“针对当时图书馆理论相当滞后的现象,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图书馆建设的理论问题”[12]有效地将他的图书馆相关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语其篇第,则建置第一、购书第二、收藏第三、分类第四、编目第五、管理第六、借阅第七,是也。”*孙毓修《图书馆》,刊登于《教育杂志》1909年11-13期,1910年1.8-11期,后被列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丛书第一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虽然编目、管理、借阅三项内容并没有登载,但从整体上来说,该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其俨然已成系统。总而言之,“孙先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在1917年以前无人能及。”*《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开山之作,它开拓了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

孙毓修在实践方面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将一家出版社的藏书楼打造成一座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理论方面他将自己成功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和系统的思想理论编著成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学专著。不但影印了我国近代早期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和我国图书馆学的历史开端,也洋溢着孙毓修从一位传统藏书楼的普通管理者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近代图书馆学家的不朽历程。

〔1〕 蒋玲玲.从涵芬楼到东方图书馆[J].浙江档案,2003(06):38-39

〔2〕[5][6] 陈燮君,盛巽昌.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M].上

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9-30

〔3〕 张雪梅.试论孙毓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贡献[J].图书馆,2009(02):25-26+37

〔4〕 谢菊曾.十里洋场的侧影[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3:25-26

〔7〕 卫凯.涵芬楼藏书目录初探[J].图书馆界,2012(06):50-51+59

〔8〕〔9〕 柳和城.孙毓修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2-106

〔10〕 徐英.孙毓修及其所著《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1982(02):73-74

〔11〕 张焕.孙毓修所著《图书馆》述评[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5(03):40-43

〔12〕 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83

Sun Yuxiu-A Library Scientist from Library Director

Zhao Yuanbin

Sun Yuxiu is very famous in the publishing field. During working in the Commercial Press, he is a library director and library scientist in addition to being a published scientist. Not only did he build Han Fenlou into the modern library in practice, but also wrote China's first systematic library science theory works creatively in theory. He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brary cause in China.

Sun Yunxiu;Library ditector;Library scientist

G259.29

A

赵元斌,1988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藏书楼图书馆学藏书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