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咸阳地区为例
2015-04-10贺红涛
贺红涛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是指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方经过长久积淀,具有代表性的可资利用的优秀内容和形式[1]。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从形式上分为物质性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源。物质性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特色民居、民族服饰、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性文化资源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习俗、节庆等。历史课是高职五年制大专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初等教育(文)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历史课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泛,其教学内容和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关联密切。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历史课教学内容没有把握职业性和地域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普通高中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痕迹,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学生课堂互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偏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很不紧密,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职院校历史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区域物质性文化资源
1.帝王妃嫔陵墓、历史古迹、革命遗址
现有的中职历史幼教专业历史内容古代部分是按照专题体例编排的。其中有一课是《重要的文物和古迹》,众所周知“关中自古帝王州”,咸阳作为关中的“白菜心”,历来为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厚重的历史积淀给予咸阳这片古老的土地更多的神秘和凝重。从周朝的“大学”辟雍遗址,到中国最早高速公路秦直道遗址;从西汉景帝的阳陵,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咸阳地区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阳陵是西汉盛世的开创者——景帝刘启的陵墓,位于今咸阳秦都区肖家村乡张家湾村,是咸阳原上九个帝陵中最东的一座,因位于当时的弋阳县内,所以叫“阳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茂陵不仅在西汉陵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也最长,有霍去病等的陪葬墓,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刻像群的主像,为国宝级文物。距离茂陵不远,还有苏武、杨贵妃等古代名人墓。苏武牧羊的故事千古传颂,他客居异域19载,心存汉社稷,九死而不悔。千百年来被人们当作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赞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2]。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首《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杨贵妃香消玉殒被安葬在今天咸阳市兴平西12.5公里的马嵬坡,历代游人至此多留下吟咏题刻,至今每日游客络绎不绝。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该陵的周围又有大量的陪葬墓,如李勣、李靖,魏征等大臣的陵墓,“昭陵六骏”闻名天下,昭陵现存碑石,是唐初书法的荟萃。尤为难得的是乾陵,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而乾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陵二帝的陵墓,又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未被盗掘的陵墓。他的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的壁画也享有盛名,艺术价值极高。
咸阳革命文物也俯拾皆是。很多著名共产党人如邓小平、聂荣臻、徐海东等都在咸阳泾阳、淳化一带从事过革命活动。三原县有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遗址、大革命时期的渭北农民协会遗址、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办事处等,泾阳有云阳农民协会旧址、抗战时期的安吴青训班旧址、八路军总政治部旧址、淳化有马栏关中分区机关旧址等。另外还有一些解放战争重要战役如爷台山战役、扶眉战役、毕原战役等遗址。
⒉丰富的地方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
咸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举世罕见,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是中国出土较早的壁画,咸阳博物馆是在明代孔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该馆以展出秦汉文物为重点,共有六个陈列室,陈列面积800多平方米,许多文物为稀世珍宝,为研究秦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中医医史博物馆坐落在位于咸阳市的陕西中医学院内,该馆珍藏了许多宝贵的医史文物与文献,成为我国有影响的医史博物馆之一,该馆分为四个陈列室,馆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国医药发展史,近年来引起国内外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3.一些著名的古刹佛寺
咸阳古寺古塔佛教建筑较多,古塔几乎覆盖辖区各县。彬县大佛寺因大佛窟而得名,位于彬县城西10公里处的泾河南岸。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彬县大佛寺是陕西省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是当时佛窟营造风格的代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阳县的崇文塔,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1年),是我国最高砖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崇文塔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今科技建设景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是我国地理坐标的起点和基准点,目前,亚洲多数国家在测绘工作中都使用着我国的大地原点。位于泾阳县张家山的秦代郑国渠首遗址,可称为“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武功的后稷教稼台被誉为“中华农业发源地”。
利用本地区非物质性文化资源
1.挖掘应用本地区的名人资源
人物教学是历史课教学重要的内容,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英雄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在某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或造成重大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咸阳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很多青史留名的咸阳人一直以来都作为常规教学内容。比如中职历史课古代历史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补充的三国时魏国发明家马钧、东汉著名外交家班超、著名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近代著名改革家宋伯鲁和刘古愚等史上咸阳籍名人的史实或知识。近现代部分,可适当补充国民党元老著名民主人士于右任、著名戏剧家范紫东、著名外交家王炳南、著名抗日英雄仵德厚、著名文学家雷抒雁、阎刚等咸阳籍名人的史实或知识。这些补充的知识虽然不多,却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区域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
咸阳近现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影响全国的教育家。宋伯鲁、刘古愚、于右任、吴宓等是其中翘楚。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关学思想,同时对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思想自由”的态度,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成功人生对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宋伯鲁(1853-1932年),字子纯,号芝洞,又号芝田,少年时聪明好学,苦读经史,后入太学,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第二年登进士弟,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刘古愚(1843-1903年)名光芬,字焕堂,号古愚,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于右任的老师,他主张教育救国,重视学用结合,将算学列为必修课程。其弟子于右任不但是著名政治家,又是慷慨解囊、热衷教育的大教育家,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就是先生斥资兴办。吴宓(1894-1978年),字雨僧,又作雨生,咸阳泾阳人,早年求学宏道学堂,创办《陕西杂志》,1910年考入清华学堂,1917年留学美国,先在弗吉尼亚大学,后入哈佛大学,与陈寅恪、汤用彤一起,被称为“哈佛三杰”,他博古通今、学贯东西,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界属大师级人物,培养了钱钟书、李健吾、曹禺等一大批顶尖人才。
3.代表性的戏曲剧种、民间艺术
秦腔、皮影戏、碗碗腔等戏曲,鼓乐、社火、泥塑、剪纸等民间工艺,在咸阳地区广为盛行。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咸阳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它对咸阳人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咸阳牛拉鼓以其气势磅礴,雄浑沉郁被誉为“威风锣鼓”,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咸阳牛拉鼓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秦代,“作为战鼓而用,后来便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盛行于民间传统的社火中”[3]。咸阳旬邑县人库淑兰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剪花娘子”。1996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这些学生身边的文化资源,经过授课教师合理采用,对于学生结合家乡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加深理解课本知识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4.历代名人吟咏咸阳的佳作
历史名人吟诵咸阳诗篇很多,唐代诗人王维那首名篇《渭城曲》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历代诗人咏咸阳》就是由当代咸阳人王芳闻等编修的一部很全面的大部头力作,是一部历代诗人咏诵咸阳的集大成者。全书体例恢宏,规模巨大,收录了从周秦到近现代如李白、杜甫、陆游、陶渊明、于右任、郭沫若等578位诗人1248首涉及咸阳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人性、人物的诗歌,全方位、多角度艺术地再现了古都咸阳的历史风貌和发展历程,该书实用性很强,教师备课时可以参考使用。
5.民风、民俗和民间传说
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咸阳以黄土文化为特征的民俗风情极具特色,以礼泉、秦都、兴平、乾县、旬邑等为代表的县域风情,各具千秋。《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第九节内容是《宗教和风俗节令》,就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地域性,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学生们熟知的社会文化现象讲解。
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高职师范专业课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生气,缺乏时代感和地域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共鸣,职业院校历史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大胆应用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对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最好擢其精要、细化到原有大的体系当中去,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反而影响学生视野的开阔,影响教学效果。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班固:《汉书(卷五十四)》,中华书局,2000。
[3]陕西省旅游教材编审委员会:《陕西导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第34-4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