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启示

2015-04-10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22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苏区

安 杨(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230022)

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启示

安 杨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23002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以后,新生的红色政权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围绕革命斗争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教育政策法制建设。不仅初步创建了苏维埃教育政策法律体系,建立了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管理制度,而且通过立法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工农群众的优先受教育权,在保障苏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有序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启示我们在当今进行教育政策法制建设时,既要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 ,也要注重提高教师待遇,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

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历史成就;经验启示

一、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规建设的概况

(一)中央苏区成立之前各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伊始就十分重视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在批判剥削阶级旧教育的同时着力发展工农群众的新教育事业。早在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就提出要“改良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普及”[1](P50),这是我党最早的教育纲领,也是将党的教育主张规范化的最早尝试。

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发展工农群众自己的教育文化事业对于革命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即便是在创建独立武装的艰苦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忽视教育事业的开展和教育工作的规范化。1927年9月在江西省革命委员会颁布的《行动纲领》中再次提出了“实行普及教育 ,提高革命文化”[2](P3)。与“二大宣言”相比,《行动纲领》除了提出教育纲领之外 ,还规定了实现教育主张的具体措施,体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行动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巩固和扩大。然而在中央苏区成立之前,由于各根据地处于地理上的分割状态 ,既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更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因而很难制定颁布系统的政策法律。尽管如此,各根据地仍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并在中央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了一些有关教育的政策法令 ,使根据地的教育工作有章可循。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发表宣言,规定“苏维埃政府实行免费教育,编制教材,开办报馆及各科训练班,举行识字运动,以提高群众文化程度”[2](P45),并在大会通过的《文化问题决议案》中提出了发展闽西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22条措施[2](P51-53)。1930年7月召开的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不仅提出了各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确定了教育经费的来源 ,还决定编写适合工农的教材,并制定《小学课程》和《小学组织法》。[3](P30)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教育法制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1931年9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文化问题决议案》已经明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法制建设框架,要求制定文化部所设委员会的法规 ,各种学校教育的法规,以及关于社会教育法规、教学法、教育方针、图书馆条例和一般的教育法规,并决定教育行政方案、初等教育方案、师范教育方案、初中教育方案。[4](P224)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

1931年11月“一苏大”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会议发表了《大会宣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国内革命战争的范围内,应开始实施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5]在“一苏大”通过的重要法律法规中,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对有关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立法。随后,临时中央政府又设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作为教育管理的领导机构。

在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视下,中央苏区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很快,到1934年6月有关教育的各种法规、条例、章程等先后出台。其中既有苏区各类学校的简章,也有扫盲协会、识字班、俱乐部章程;既有带纲领性、指导性的教育行政纲要,也有规范的国语教学法等。“二苏大”以后,为便于学习和实施,教育人民委员部将已经制定或批准的24个教育规章,以及《兴国乡村的教育》经验材料汇编成册,定名为《苏维埃教育法规》予以颁布。[6](P268)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标志着中央苏区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的历史阶段。

二、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的历史成就

(一)初步创建了较为完备的苏维埃教育政策法律体系

中央苏区成立以后 ,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教育人民委员部等中央机构相继成立,较为系统的立法和司法工作开始大规模地展开。经过几年的时间,仅中央苏区就制定教育法规近40项,再加上临时中央政府和地方苏维埃政府所制定的一些包含教育条款的重要法规和决议,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政策法律体系。这些政策法规不仅对苏区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基本政策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而且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重要问题也作出了详细的可操作性规定 ,使教育的重大问题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如果按照颁布主体来看,中央苏区的教育政策法律体系可以分为中央苏区和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教育政策法规,例如《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第1号训令》和《江西省第一次教育会议的决议案》等;按照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教育行政管理法规、学校教育法规、教师学生法规,例如《教育行政纲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小学教员优待条例》和《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等;按照具体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法规,例如《小学管理法大纲》和《业余补习学校的办法》等;按照具体的教育阶段划分,则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大学教育法规,例如《托儿所组织条例》《列宁初/高级小学校组织大纲》《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初/高级师范学校简章》和《苏维埃大学简章》等。由此可见,中央苏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政策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保证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日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政策法律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初步建立了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苏区政府建立之前,苏区的教育事业通常由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文化部负责。中央苏区成立之后在临时中央政府内设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瞿秋白任部长。教育人民委员部作为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职责是在教育方针及政策上领导全国学校教育(普通教育)及社会教育。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初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社会教育局、艺术局、编审局和巡视委员会六个机构。其中初等和高等教育两局协同管理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局和艺术局协同管理社会教育;编审局领导编审教材事宜;巡视委员会计划并领导巡视工作。

中央教育部组建后,各级苏维埃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教育部和教育委员会,按照《省、县、区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的规定,省、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统称为教育部 ,直接隶属于上级教育部及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同时受同级执行委员会及主席团的指导和监督。市和乡称为教育科和教育委员会,分受市和乡苏维埃领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分级负责举办教育事业和保障办学条件 ,其中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大中专学校,省教育部负责举办短期和初级师范,县教育部负责举办短期职业中学、小学教员假期训练班,县、区、乡三级共同负责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7](P776)

为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中央苏区还逐步建立了一些教育管理制度,其中较为重要的巡视检查制度、总结报告制度和会议研究制度在1934年的《教育行政纲要》中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8]中央苏区自上而下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了中央苏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日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体系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通过立法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工农群众的优先受教育权

在中央苏区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党内一直存在着一种机会主义思想,认为举办教育事业就必然会影响革命胜利,从而将教育与革命对立起来。针对这一错误思想,张闻天在《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中指出:“这种巩固无产阶级思想上领导作用的教育不但不妨害革命,而且也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4](P242)这充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建立起来的自己的苏维埃政权里,一切文化教育机关都掌握在工农劳苦群众手里,因而工农群众、红军子女、工农妇女都享有优先的受教育权,并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关于保护妇女权利与建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等政策法规予以明确保障。1934年2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中则将小学教育的对象扩展为所有的儿童 ,规定“苏维埃政权下的小学教育,对于一切儿童,不分性别与成分差别,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中,首先应该保证工农子弟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9]。这说明,即便在极端困难的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也已经考虑到了所有人的平等受教育权,只是受当时的环境所限,才难以在苏区全面推广。

三、中央苏区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处理好政治与教育的关系,保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在频繁战争的艰难时期,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夺取革命胜利,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来进行的,苏区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也因此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色彩。不仅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有关教育的重要决议中突出了苏区教育的阶级性,而且在具体的教育法规中也随处可见“教育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这样的条款。应当说 ,坚定的政治性对于苏区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相对的自主性,苏区教育的政策法制建设也就更容易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其中尤以第三次“左”倾路线为最。由于当时苏区教育没有采用苏联模式,教育工作因此被认为是苏维埃政府中最薄弱的一环,为此中央苏区在1933年10月召开了中央文化教育建设大会,通过了《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的决议案》《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消灭文盲决议案》和《关于主席团分配工作调动干部的决定》四个决议案,决定实施共产主义教育方针,以及统一劳动学校制度,消灭文盲等“左”倾教育政策,会后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也多有“左”倾条文,严重脱离了苏区教育的实际,因此多未实施。[10](P328)由此可见 ,教育政策法制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政治 ,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政治,才能保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法规

中央苏区地处的赣西南和闽西地区 ,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社会发展停滞,教育基础极差。党和苏维埃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客观实际,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时,坚持从苏区的实际出发,将许多前所未有的办学形式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具体的学校设置、学习任务、修业年限、教育内容等则根据实际的环境需要来确定 ,充分体现了立法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由于苏区教育的目标更多是立足于现实的思想宣传,因此党和苏维埃政府对教育普及的重视远超过正规的渐进教育。[11](P129)例如在当时的环境下 ,推广小学教育是迅速提高苏区人民文化水平相对可行的道路,因此党和苏维埃政府先后制定了《小学管理法大纲》《小学课程教则大纲》《劳动小学校制度》《列宁初/高级小学校组织大纲》《小学教员优待条例》《小学教育训练班简章》《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等政策法规。中央苏区的小学教育也因此发展相当迅速,从村到区、乡都设有列宁小学。据“二苏大”报告统计,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设立了列宁小学3 052所,有学生89 710人,学龄儿童的多数进入小学读书,兴国儿童入学率达到60%。而同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入学儿童不足10%。[12](P171)

(三)必须尊师重教,注重提高教师待遇

师资的缺乏是中央苏区举办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在革命战争期间,中央苏区不仅生存环境恶劣,物质条件落后,教师待遇较差,而且“左”倾机会主义还经常排斥和打击知识分子。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团结旧知识分子,培养新知识分子,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3](P211)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于1934年2月制定了《小学教员优待条例》,明确规定小学教员的生活费、代耕、土地税减免、医疗等都与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同等待遇 ,此外还规定了奖励和业务培训等内容。条例对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苏区都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而从我国当前“教师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公务员”这一法律规定的落实情况来看,中央苏区当年有关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法规在今时今日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必须依法治教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

中央苏区在短短几年里制定了大量的教育政策法规,虽然由于革命形势的持续紧张和不断变化,中央苏区存在的时间不长 ,有些政策法规还来不及贯彻执行。但是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已经深刻认识到用法律手段管理苏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通过立法确立了苏区教育的总方针、总任务,而且建立起了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教育行政体系 ,为确立教育在革命战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依据与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尽管苏区的教育政策法制建设还具有某些时代和环境的局限性,部分做法并不适宜在和平建设时期完全照搬,但是苏区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旧教育框架的束缚,走上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轨道 ,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可谓功不可没。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10)[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2]江西省档案馆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皇甫束玉,宋荐戈,龚守静.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4]董源来,范程,张挚.中央苏区教育简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5]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27/content_2266970.htm. [6]彭光华,杨木生,宁群.中央苏区法制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肖红 .试述中央苏区“法制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38-40.

[9]何立波.红色政权首任教育部长瞿秋白[J].党史博览,2013,(11):22-25.

[10]王炳照 ,郭齐家,刘德华,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1]黄道炫 .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2]李小三 .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13]李小三 .让历史告诉现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许婴]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AN Yang
(CPC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Hefei Anhui 230022,China)

After the birth of the Chinese Soviet republic,the newborn red regime began to build the education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in a hard war environment which focused on the central task of revolutionary struggle.It not only created the Soviet education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and set up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management system,but also established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and the priority right to education of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hrough legislation.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rapi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Soviet area.I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today's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at we should maintain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education,make practical policies and law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treatment and manage education by legal means.

Central Soviet Area;education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historical achievements;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G529

A

1004-2237(2015)02-0005-04

10.3969/j.issn .1004-2237.2015.02.002

2015-01-15

安杨(1978-),女 ,安徽定远人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社会法。E-mail:anyang0551@163.com

猜你喜欢

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苏区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