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职业教育的瓶颈及对策探究
2015-04-10王剑兰张成林
王剑兰,张成林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市职业教育的瓶颈及对策探究
王剑兰,张成林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市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存在亟需解决问题,如免学费政策教师待遇偏低毕业生外地就业等问题.为促进韶关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应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尽快制定本市的免学费补助政策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整合资源,科学厘定职校的数量和规模.
韶关市;职业教育;瓶颈;对策
韶关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为完成韶关“市委出题,党派调研”的课题,就“如何解决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组织本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成员和其他成员先后到韶关市第二技师学院和韶关市技师学院实地调研,到韶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座谈调研,通过电话与韶关市政协科教文卫工委、韶关市教育局及有关学校的领导进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韶关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韶关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韶关市职业教育的概况
韶关是广东省职业教育大市。据2014年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资料获悉,目前,全市共有31所职业技术院校,其中市属技工院校5所,总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总固定资产超过15亿元。2013年韶关片技工院校招生2.6万人,在校生总数达6.5万人,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市技师学院、市第二技师学院、南方技师学院为全省技工院校20强学校,市技师学院为全省教育先进单位,市第二技师学院为全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市技师学院还是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正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韶关市职业教育经过五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共培养了近20万的技能人才。2003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9%以上。职业教育已成为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企业人力资源提升和优化配置的“孵化器”,企业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主要工作特色亮点有:
(一)省市共建,推进技工教育发展
韶关市政府与广东省人社厅签订了省市共建“粤北现代技工教育基地”备忘录,同时出台了《韶关市加快推进省市共建粤北现代化技工教育基地工作意见》等政策。为推动项目落实,省市两级政府先后投入4.3亿元新建了市技师学院暨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投入0.8亿元新建了省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省市属技工院校投入近2亿元购置了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和新建了教学设施,有力提升了技工院校综合办学实力[1]。
(二)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办人民满意教育
省委、省政府2008年实施“双转移”战略以来,韶关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2万人,其中技工院校承担了70%左右的培训量,不仅保证了培训质量,而且确保了资金安全,在全省21个地级市当中,韶关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6年进入优秀行列的地级市。韶关市高度重视本地新成长劳动力的培养教育工作,市属技工院校本市生源占80%以上,为教育创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省委、省政府2002年实施“智力扶贫”以来,韶关市共对15 629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费培训,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100%,有力促进了扶贫“双到”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提升了劳动者就业素质,促进了劳动者稳定就业,对韶关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校企双制办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韶关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 “校园对接产业园”工程,全市各技校常设的68个专业均与市场有效对接,特别是2012年以来,各技工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韶关市莞韶产业转移园432家企业,与技工院校达成合作意向110家,签订合作协议25家,开办“校企双制班”、“冠名班”的专业11个,培养学生2 000多人。目前全市50万产业工人中,技术工人达到15万人,占比达到30%,仅次于珠三角9市,位居山区市前列。
(四)加强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岗位练兵热潮
近年来,韶关市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及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仅2012年共完成了21个职业 (工种)35个组别的竞赛活动,带动了全市相关行业10万多人的岗位练兵,选出71名选手参加省和国家20个职业(工种)的决赛均获得历史性好成绩,位居省内先进地市行列,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出名次,拿奖项”总体要求。成功举办“技行天下”2012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韶关选拔赛、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韶关市初选赛等多项全市性技能大赛,“技行天下”等节目被省级电视台连续播报,充分展示了我市技工教育成果,提升了蓝领工人的职业地位,“读技校、好就业”成为社会共识。
二、韶关市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免学费政策问题
2012年10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2013年3月,广东省财政厅、发改委、教育厅和人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意见》(粤财教〔2013〕54号)。“实施意见”对扩大免学费政策范围、财政补助政策、免学费补助标准、免学费补助分担比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配套改革措施、有关工作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就业素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施意见”中的补助对象扩大了4倍,这对于生源占80%以上是本市农村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是一项利好政策,社会各界、家长、学生对这一政策十分欢迎,百姓报读热情高涨,有不少在外务工多年的劳动力重新回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但新政策自2012年秋季学期执行后,直接导致了市属技工院校教育收费大幅减少,由于省、市补贴标准偏低,免费生越多,学校资金缺口越大,招生工作面临不招生无法生存,招生越多亏损越大的两难困境,给各职业院校的正常运转造成极大的困难。
1.市属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生存难、发展难的困境
根据粤财教〔2013〕54号文件规定,对地方的补助标准仅为2 500元/生/年,其中30%由地方财政分担。根据粤价〔2008〕150号规定,技工院校学费标准为:技工类一般工种为3 500元,高耗材工种为4 300元,每培养一名学生所需平均成本在4 000元以上,每招一名学生就会产生1 500元以上的资金缺口。新政策执行以后,5所市属公办技工院校,符合全日制正式学籍免学费条件的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15 641人,因执行“免学费”新政策导致减少学费收入总额达到3 389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地方财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山区财政无法承受。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各大企业竞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作为先进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它所需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应跟上企业发展甚至超前于企业发展,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实施免学费的政策,学校收入大幅减少,教学投入日益困难,新的教学设备、设施无法及时更新,学校无力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
2.省财政补助标准偏低,地方及学校无力承担
国家和省的新政策规定实行免学费政策后,公办学校不得再收费。在省、市分担标准上:一是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省市分担标准为2 500元/ 生/年,分担比例为省70%、市30%;二是全日制正式学籍三年级学生,省按2 500元的70%分担,余下部分由市分担;三是分担后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齐 (按平均学费4 000元计算,不足部分约1 800 元/生/年)。此比例没有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承受能力,特别是技工院校的高耗材工种和第三学年的补助标准严重偏低,学校无力垫付,造成办学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每年补助资金拨付滞后,学校资金垫付压力大,双重重压下造成经费缺口进一步加大,学校正常运转十分困难,直接影响到教师工资及离退休老教师待遇正常发放。目前部分学校已出现工资拖欠,已批准的绩效工资更无法全面落实,如市第二技师学院。
3.办学成本不断增加,难以维持正常教学开支
据调查测算,目前高耗材工种每生每学年培养成本达到6 887元,一般工种每生每学年培养成本也达到4 939元,可见2008年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已属偏低,如果免学费标准仅维持在2 500 元/生/年,不仅与物价部门2008年制定的标准相差大,与实际成本相差更大,学校将难以生存。另外,在标准制定上省市也不一致,根据粤财教〔2013〕54号文件规定,省财政对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补助标准为3 500元/生/年,高耗材专业达到4 300元/生/年,而对地方的补助标准仅为2 500元/生/年。省属中职、技校均实行生均拨款政策,如南方技师学院除免学费按3 500元/生/年补足外,还按4 300元/ 生/年核拨生均经费,财政供给充足;而韶关市技工院校属于财政核补、自收自支方式,所拨经费只占学校正常经费的20%,不足以支付教师工资。
(二)关于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1.人均年收入普遍较低且差距悬殊
2013年,全市5所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悬殊,如中职和机电两校在职人员收入最高相差达33 565元,退休人员待遇最高相差达25 123元。技工院校教职工收入明显偏低,以致2012年底制定的较低标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无法正常实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校三制”,教职工收入迥然。
2.师资队伍不稳定
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急需的人才招不进、引不来,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近三年,市属公办技工院校共流失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共104名。
3.教职工追求公平待遇呼声强烈
近年来,市技工院校教职工要求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呼声日益强烈,不断向业务主管部门、市人大、政协等部门反映诉求,离退休人员更是上访不断。
(三)关于毕业生外地就业的问题
近年来韶关市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有30%左右留在本地就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韶关市引进的外商(来)投资企业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提供技能人才就业的岗位不多。二是韶关市企业的工资水平较低,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有一千多元,大量毕业生为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流往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三、韶关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现代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就业是民生之本,韶关市是技工(职业)教育大市,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韶关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就业大局的稳定。根据调研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广东省有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相关免学费政策。鉴于韶关市技工院校培养的70%毕业生都流往了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韶关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没有获得人才带来的效益,而且还为人才培养付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建议广东省不分一二三年级,一律参照省属学校标准3 500元/生/年,高耗材工种4 300元/生/年的标准补差;同时调整省、市分担比例为8∶2,确保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能及时到位,维护学校的正常运作。鉴于免学费政策于2012年秋季起实行,建议广东省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已形成的资金缺口困难,对2012/2013、2013/2014学年在校学生和新招学生,按3 500元/生/年给予补齐,确保学校教师工资正常发放。2014年起按照修订后的政策给予补助。同时建议物价部门适时调整学费标准,从2014年起,一般工种调整到每学年4 500元/ 生,高耗材工种调整到每学年6 500元/生。
(二)尽快制定韶关市的免学费补助政策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
确定的免学费补助标准不应比物价部门核定的学费标准低,以免造成地区间的差距,建议参照省属技工院校的补助标准 (3 500~4 300元/生/年)制定我市的核补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粤财教[2013]54号配套改革措施明确规定:“在落实免学费政策的同时,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结合财力可能,制定本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正常运行、健康发展。”新政策实施近两年了,韶关市还没有出台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建议韶关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按核定的办学规模调整并提高财政核补经费标准。
(三)整合资源,科学厘定职校的数量和规模
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根据各种指标,检测出缺乏发展空间和发掘潜力的学校,撤销资源枯竭的职校,合并互补共赢的职校,整合现有的资源,办好数所高级名校,做大做强。根据韶关对职校生的需要量,厘定职校的数量和规模。目前职校数量过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也导致一些职校为获取生源互相争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整合调整过渡时期,应统筹规划中职和高职的招生工作,尽早建立统一的招生平台。
[1]李方静,黄思敏.全力打造“韶关技工”教育品牌[N].韶关日报,2013-12-27(A4).
The 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Education in Shaoguan
WANG Jian-lan,ZHANG Cheng-lin
(College of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the Shaoguan occupation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but there are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such as the free tuition policy,the treatment of teachers is low,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graduates of foreig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oguan occupational education,it should actively strive for superior departments to support,tuition assistance policy and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funding standards free as soon as possible;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the quantity and scale of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Shaoguan;occupation education;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s
G71
A
1007-5348(2015)09-0123-04
2015-06-27
王剑兰(1957-),女,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教育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责任编辑: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