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论文质量保障措施初探
2015-04-10赵耀
赵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编辑杂志社,北京100120)
学术期刊论文质量保障措施初探
赵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编辑杂志社,北京100120)
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办刊环境日益严峻,确保学术期刊内容质量是确保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的理念得到广大学术期刊编辑的普遍认同,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术期刊质量保障措施应从把好稿源关把好专家评审关把好初审关把好法律关等方面着手.
学术期刊;论文质量;保障措施
学术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们通过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知识创新研究成果,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办刊环境日益严峻,确保学术期刊内容质量是确保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的理念得到广大学术期刊编辑的普遍认同。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术期刊论文质量保障措施做一初探。
一、处理好约稿和投稿的关系,把好稿源关
学术期刊获取稿源主要有约稿和投稿两个途径。约稿就是学术期刊编辑主动邀请目标作者为其写稿,拟写文章题目和内容一般由学术期刊事先确定,有时对于一些知名专家,题目和内容可由其自作决定,因为在目前优质稿源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能顺利邀请到那些名家、大家来写稿,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约稿稿件是学术期刊树立品牌的有力支撑,它在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稿件质量的同时,能够迅速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投稿一般数量多,内容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编辑认真初审,从中挑选出那些适合刊物定位的、质量有保证的文章进入审稿流程。通过投稿,学术期刊可以发现许多有发展前景的潜在作者。
由于约稿作为学术期刊提升自身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有效性已被众多学术期刊的实践所印证,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很容易形成约稿数量越多,对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品牌提升效果就越大的惯性思维。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这一认识自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片面性。约稿多,有可能演绎成滥约稿,因此未必精品就多,因为精品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酝酿和撰写,而期刊每期的用稿量一般都多达几十篇,周期一般长则两至三个月,短则一月,甚至更短,每个常规周期内都必须完成几十篇之多的约稿量,难免滥竽充数;再说约稿多,势必会压缩投稿的通道,甚至堵绝了投稿的途径,近则稿源萎缩,远则断绝来稿后备力量。为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合理处理约稿与作者来稿在学术期刊用稿比例上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一方面,约稿应以扩大刊物影响力为目标。在跟踪前沿,认真分析、全面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对学科发展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约稿,确保约来的稿件成为学界研究人员关注和学习的对象,成为学术研究的标杆和导向,从而吸引学界的关注,产生重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筛选投稿应以为刊物培养未来的作者为目标。投稿作者的身份可能是硕士研究生、教师,或者工作单位不是名校名机构,但只要其研究成果质量高,就能够借助刊物提供的平台,逐渐从学界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界新人的,成为未来约稿的对象,这样积累下来就会有很多投稿作者变为约稿作者,为刊物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作者群体基础。
如何兼顾约稿和投稿,关键在于确定好约稿和投稿使用数量的比例。由于学术期刊的类别多,其版面、风格定位各不相同,因此这一比例需要结合刊物自身实际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来稿数量多,但质量不高,则应当强化约稿,并且尽量向名家、大家约稿,扩大刊物影响,吸引学界的注意力,这样循序渐进进行下去就会提高关注度,吸引优质稿源。当投稿内容质量提升后,可以适当减少约稿的刊用数量,防止因过多使用约稿而导致投稿刊用比例不高,影响作者投稿而使投稿量萎缩的情况的出现。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刊物的主打栏目应尽量使用约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策划意图的实现。学术期刊对重点栏目、主打栏目进行策划是学术期刊提升品牌效应的重要举措。在策划时,学术期刊一般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而选取的目标作者则会是该角度(领域)的知名学者,而且学术期刊编辑对这些作者的基本情况会相对熟悉,例如其研究水平、写作能力、写作热情等。这些工作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约稿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质保量完成。
二、建立审稿专家库,健全审稿制度,把好专家评审关
审稿专家库的建设为构成学科知识结构分布的合理性,在各个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找到对口的审稿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建立审稿专家库,学术期刊编辑首先应当确定专家库入选专家标准,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充分掌握自身刊物所涉专业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科研发展动态,包括这些领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难点和热点是什么,哪些专家学者是该领域的领军任务,等等。在确定好大氛围后,在具体构建审稿专家库时还必须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审稿专家。既要选择那些有声望和学术造诣的知名学者构成审稿专家库的核心力量,同时也要发掘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特别是那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掌握着最新的学术动态,做出突出贡献,且富有创新精神,有较高学术水平,热心学术传播事业的中青年学者。将这两类专家学者按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取长补短,增强学术活力,从而确保学术期刊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当初始审稿专家库形成后,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根据已选专家处理稿件的具体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判断,比如审稿是否按要求按时完成稿件审理工作,审稿意见是否有说服力,审稿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且公平公正,等等,以次为依据不断淘汰不称职的审稿专家,补充新的审稿专家。
在确保审稿专家库建设的同时,学术期刊还应建立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审稿制度。目前,双向匿名审稿制被大多数学术期刊所采取。双向匿名审稿制是国际上高水平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一个通例。其具体内容就是由学术期刊编辑部将稿件隐去作者姓名、职务、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中亦尽量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然后送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审稿、评价、修订。在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下,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这样将有助于对论文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术质量、保证学术公平。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审稿专家对自己研究领域中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情况比较熟悉,或者作者在文中经常自引文献,有时即使采取了双向匿名审稿也很难做到真正的保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尽量避免将稿件送给那些能够容易猜出作者身份的专家,比如其同事、老师,等等。同时,编辑应将文中涉及作者信息的所有项目删除,包括基金项目等,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实现这一目标,完善的审稿专家库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处理好稿件内容,把好初审关
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尊重作者的行文风格的同时,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充分的依据和把握的意见。对于需要修改或退稿的稿件,编辑应当细致地告诉作者文章需要修改或不予采用的原因。例如:缺乏创新性,在写作之前未进行充分的调研,不了解自己论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突破点,导致文章选取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定位不合理。论证不足,将论文写成科研报告或者工作进展报告的节选,缺乏论证体系;或是将论文写成文献综述,没有突出自己的独有研究成果,只有“综”没有“述”;或是文章仅仅提出一个假设,很新颖,很创新,但没有给予充分论证;或是文章图表过多,但缺乏相应的分析文字,太过模式化和示意化了。文章标题与内容不符,文章题目涵盖范围过大,内容无法支撑;题目偏离了论文论述的重点,不能合理地总结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内容混乱,论述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章节结构混乱。文章冗长,定义过多,像教科书。图标编号与正文表述不一致,等等。通过专业的答复,让作者心服口服,感觉到修改或退稿是编辑部经过认真审读而做出的谨慎的决定。同时,编辑还应肯定文章中的可取之处,给作者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鼓励作者创做出更好的文章,让作者感觉到这家学术期刊的编辑有水平、负责任,保持再次为其写稿的积极性。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问题,目前许多学术期刊以“重合百分比”为标准,设置上限,对超出上限的稿件即予以淘汰。一般认为相似度>30%的稿件有抄袭嫌疑,而>50%的稿件有全篇抄袭的嫌疑;所以,相似度在30%~50%范围内的稿件会被重点排查,而相似度<30%的稿件容易被直接通过,>50%的稿件又容易被直接拒稿[2]。文字重合百分比对于编辑判断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以文字重合率作为判别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确实存在检测结果不超标但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超标但并没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这就需要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前者,编辑要判断稿件是否是采取逐句逐字改写的方式抄袭他人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方式,文章全文重合率不超过编辑部的上限但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否超标,是否存在将外文文献内容翻译成中文后直接在文章中大量使用,等等。对于后者,学术期刊编辑要判断稿件引用的内容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一些文献学类稿件、综述类稿件等引用以前相关研究文献会出现高文字重合率,对这类稿件学术期刊编辑就不能简单地以高文字重合率而判定其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
四、注重著作权保护,做好保密审查,把好法律关
学术期刊编辑对稿件进行署名权审查和保密审查,是确保学术期刊内容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署名权审查
依照《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稿件作者拥有署名权。学术期刊编辑监督、指导、帮助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这是学术期刊编辑维护作者合法权益,同时维护学术期刊自身权益的重要举措。编辑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必须认真核实作者署名情况,必须确认稿件上的署名是否涵盖了所有著作权人,署名作者是否均出于自愿,等等。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认真对待。
一是学生投稿与老师共同署名的问题。在实践中,学术期刊编辑经常会发现一些院校学生投稿稿件出现作者老师的姓名,有时放在第一位,有时放在第二位,而该学者一般在所属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就有可能存在学生希望通过此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稿件被录用的概率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要与该学者沟通予以确认,同时要求其提供同意署名的书面材料。
二是涉及研究课题成果的文章署名问题。有的稿件标注了其是某某研究课题的成果,对此,编辑必须对论文中的基金项目情况进行核实,包括核实作者是否是该课题组的成员,稿件内容是否属于课题研究的一部分,该部分研究是否是作者独立完成或主要完成,等等。研究课题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课题组共同完成,出于投稿人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特别容易发生少署或漏署著作权人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求作者提供该课题组做出的关于文章署名意见的书面材料。
三是署名变更问题。有的作者在得知自己的稿件被录用后,向编辑部提出增加作者、减少作者、更改作者署名顺序等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认真对待,严格审查,不可轻易做出增加、减少、更改顺序等决定。必须请作者就上述修改提供书面材料说明理由、做出解释,同时要求作者提供更改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认可材料。
(二)保密审查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对于保密审查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很多学术期刊编辑部高度重视对学术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一些学术期刊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术论文保密审查流程和规范。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应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稿件作者是否存在为了尽早刊发学术论文,而忽视了有关的保密规定,再没有对学术论文中不宜公开的研究成果做保密处理的情况下就贸然公开发表;二是为了保持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质量,忽略了保密问题,没有将研究成果中的关键内容、核心数据等进行技术处理;三是引用了内部资料甚至涉密文献等,但没有意识到违反了保密法律法规。
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在审稿过程中准确发现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学习并掌握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系统地学习保密知识,学习保密审查案例,合理掌握学术交流和保密要求的平衡点,从而提高自身识别学术论文中是否存在涉密内容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要做出正确判断,对于存在涉密问题的学术论文,必须要求作者出具单位的书面意见材料。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把好稿源关、专家评审关、初审关、法律关,才能从根本和源头上切实保障学术期刊论文质量。
[1]张金贤,杨红婕,马静.浅论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85-186.
[2]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J].编辑学报,2009(6):544-546.
Study on Measures to Insure Academic Journal Paper Quality
ZHAO Yao
(Higher Education Press,China Editorial Journal,Beijing 100120,China)
In the current media merging environment,producing academic journa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The philosophy that securing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s is a basic key to make sure academic journals survive and develop earns acknowledgment from most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and becomes a fundamental principal.The academic journal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can be started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securing the manuscript source,securing expert review,securing the first review and securing the law and regulation.
academic journal;paper quality;assurance measures
G237.5
A
1007-5348(2015)09-0098-04
2015-07-02
赵耀(1970-),男,北京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编辑杂志社高级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实践。
(责任编辑: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