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创作素材的拍摄与使用技巧

2015-04-10秦一贝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相片画家摄影

秦一贝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绘画创作素材的拍摄与使用技巧

秦一贝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摄影技术为绘画创作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绘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明确绘画创作所需要的摄影素材有哪些具体要求.通过分析绘画创作中关于摄影素材的问题,提出素材采集与素材使用的一些方法.包括拍摄的技巧与素材的打印等,希望可以促进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合作力度.

绘画创作;摄影;创作素材;相机

摄影术的发明曾经撼动过无数画家的心理,当时曾有人预言绘画将被摄影取代。然而经过两百多年的历史证实,绘画并没有因为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在艺术舞台上消失,并且借鉴摄影艺术而获得了创新和发展。

其实,摄影术发明之前,很多画家如达芬奇、伦勃朗、维米尔等,已使用“暗箱”来辅助观测对象,研究形体关系与空间透视。“暗箱”实际上就是摄影原理中的针孔成像。摄影术发明之后,柯罗、毕加索、索罗亚等画家则熟练地掌握着摄影术,自己所需要的创作素材基本上是摄影获得的。时至今日,每个画家都知晓摄影对于绘画的意义,相机也成为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摄影既然对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画家就应该重视摄影的各类技艺,审视素材的采集方式,从而提高绘画的创作能力。

一、绘画创作对摄影的依赖

虽然当今还有少数画家,坚持所谓的传统、追求所谓的纯粹,创作只通过写生或主观构想而不使用相片,但普通的绘画工作者,不得不承认,当今的绘画创作对于摄影术具有相当的依赖,而且这种依赖还会随着多元化的创作风格而与日俱增。

摄影术的发明,归结于科技的进步,一如罗兰·巴尔特所言:“画家的“暗箱”仅仅是摄影产生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化学上的发现。”[1]摄影所具有的科技含量,为绘画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观测手段与记录方法。

(一)创作素材采集的便捷性

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创作仰赖于大量的速写、素描与色彩创作小稿,用以记录并构思画面的构图、素描关系、场景空间、色调以及人物形象与动态等关键因素,要求画家具备熟练高超的绘画技艺,并且这类素材的采集,容易受到环境、时间、对象甚至画家自身绘画技能与速度的限制。例如室外作画时突遇恶劣气候,作画时间延长使光线甚至季节发生了变化,自然环境发生了变迁,没有充足的时间记录偶遇的景色与人物,模特发生了某种变故等。摄影则可以解决采集素材时所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这让画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便捷地采集素材,甚至不是创作考察的旅程,也可能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一些创作素材。

数码摄影年代,摄影的这种便捷性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写生”与“创作考察”活动中,相机与绘画工具已经具有了同层次的重要性,在有的画家看来,相机甚至更为重要。

(二)记录对象的准确性与持久性

通过摄影采集的创作素材,就其准确性而言,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造型与色彩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准确性,可以增强画面内容与对象之间的绘画还原度;其二,细节丰富,可以为画家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而摄影的相片,尤其是现在的电子文件,相对而言,利于保存,多年以后,画家还可以根据它的素材进行创作。

因此,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作的效率,升华了画面内容与画面品质。

二、使用摄影图片创作的弊端

摄影素材带给画家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画家因没有彻底掌握摄影技巧或者错误使用摄影素材,使得自己积累久远的观察方法与绘画习惯被消蚀,作品表现技巧和美感缺乏,从而使画家对自己的画面产生疑惑,甚至失去自信。原本是提高创作效率的工具怎么变成了障碍,主要是因为这样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一)画面色彩问题

色彩是画面的灵魂,即便造型能力有限,色彩依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画面的基本效果。使用摄影图片,导致画面色彩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动观察。画家根据照片绘制时,会逐渐失去主观的色彩调整能力与想象力,容易对素材产生一种“跟随”的心理。长期被动的“抄袭”,会导致色彩修养的退步与色彩感受力及敏锐度的下降。而且照片的色彩又不同于肉眼所观察的真实色彩,照片的尺幅大小会形成边框效果,画家描绘特定区域色彩时,无法像现场写生那样概括地观察并对比周围环境,容易形成局域性色彩的“脱调”以及纯度和灰度的失真等问题。

其次,相机厂商为了丰富摄影需求而设置了完善功能,每台相机都有不同的色彩模式与饱和度的选择。如果拍摄创作素材时没有注意这些设置,将会导致“所看非所得”的色彩效果,尤其容易出现暖色或冷色的饱和度过高,从而影响判断。

再者,曝光技巧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像色彩效果,对焦测光时如果没有仔细推敲,很容易产生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素材的暗部就完全是暗的色块,画起来找不到色彩倾向;曝光过度,亮部则过亮或失去所有颜色,尤其是人物肖像,脸部等同于一片白色,照此创作,画面就会色彩失真,质感也不符合对象的本质。

(二)画面空间关系问题

这里的“空间关系”泛指绘画透视中“形体透视”与“空气透视”关系。形体透视用以解决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空气透视则研究并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度的作用[2]。摄影素材与绘画创作所要求的空间关系,从某种程度来分析,有根本性的区别。很多绘画作品没有创造出足够的空间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所使用的素材相片。光圈在F5.6、F8或F11以上时,所拍摄的对象及环境景深较深,远景的细节也会如实记录,对于摄影这固然是视觉效果的强化,为拍摄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但是从绘画的角度来分析,则应该适当控制并主观地区分前景、中景与远景。画家根据摄影素材进行绘画时,非常容易在不经意间将中景或远景里本该虚化或弱化的部分却画得过于细致,处理得比较“出跳”,比较“实”,这就与前景中的“实”产生了冲突,削弱了画面的主体内容。本该作为背景的画面信息就喧宾夺主了。

(三)视角与比例问题

这个问题多半发生在用变焦镜头进行人物素材采集,而进行的人物肖像画的创作中。在标准镜头(50 mm)与接近但视野大于标准镜头的小广角区域取景时,肉眼难以分辨由于广角视野而产生的画面变形,即便相片打印出来后也不容易察觉。创作阶段,如果紧跟相片中的形体进行塑造或使用九宫格打形,就很容易出现比例不当或变形等问题。常见的问题就是手部或者头部比例偏大或偏小,动态及躯干发生轻微变形及扭曲等。对于具象写实和古典画风的人物创作,这个问题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三、绘画素材的拍摄技巧

为了搜集素材,画家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然而画家完全按照“摄影”要求进行拍摄,其素材的视觉效果越来越接近摄影作品,创作时面临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以摄影的逻辑照本宣科地绘画必然招致绘画艺术的贬损。如何运用相机取得更适用于绘画创作的素材呢?德国著名画家格哈特·里希特的话值得借鉴,他说:“对我来说,所谓摄影不是现实的代替品,而是走向现实的必不可少的拐棍。”[3]摄影只是绘画的“拐棍”——辅助工具。

(一)单色效果

通过正确曝光采集素材的同时,可以调整相机设置,或利用后期手段,将同样的素材拍摄成黑白相片的效果,或者利用后期进行相片去色,绘画时结合黑白相片与彩色相片进行观察,反复比对。这样可以防止观察色彩时的“被动性”,并调动起画家的色彩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有利于把控整幅画面的素描关系,让画家重新赋予画面生动灵活的色彩,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色彩运用能力。

(二)光圈与感光度

为了尽可能摆脱摄影素材的影响,在采集创作素材时,应当多使用介于F1.8与F4之间的光圈值,让画面景深显得略浅一些,从而易于创作出空间感强烈的画面,使画里前景、中景与远景的虚实关系得到合理的分配。

临时抓拍或抢拍瞬间时,可以将相机的感光度,敏感性调高,不要担心高感带来的“噪点”;也不要追求特别清晰的高像素摄影素材。相片创作素材只是为画家提供一种形式的记录与画面氛围,素材的内容远比成像的清晰度重要。

(三)白平衡

在胶片相机时代,为了制造调性效果,滤镜是经常使用的摄影工具之一。现在相机有了丰富的功能设置,并有各种后期制作的软件,滤镜基本很少用了。后期制作对于画面的任何改动,都会减少素材原有的有效像素,所以拍摄绘画素材时,要习惯利用“白平衡”来表现简单的大色调效果。“白平衡”在摄影中的本质属性即是色彩的还原与色调处理,采集创作素材时如能巧用白平衡,就可以利用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整体画面起到全面渲染的作用。

(四)采集组合型素材

在抓拍或摆拍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素材的整体与局部效果。例如创作多人物组画,需要采集有关一组人的素材,拍摄中除了将一组人的不同动态进行拍摄以外,还应该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多收集单个对象的样貌与姿态,这样单幅相片的清晰度就会提高,相比整幅照片中截取出来的或放大的图像更具有参考性。而且多幅同类型的素材相互组合就可以形成“活跃性”的创作,有利于素材更加切合画面调整的使用。

(五)镜头

要熟知摄影镜头的功能分类与拍摄特点,拍摄人物肖像一定要注意镜头焦段的使用,要尽量避免出现画面的轻微变形。如若发觉相片素材内容有广角变形问题,应该在起形阶段主观地调整画面内容,使视觉尽量协调。超广角或微距镜头等过于专业的摄影镜头并不适合于绘画创作的拍摄,如果不是刻意为了新锐创作,建议不宜使用此类镜头。

四、素材的后期调整与合理使用

后期的软件制作与素材的合理使用,也会对创作过程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画家除了对摄影技能进行把握外,也要对相片的修整软件与素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了解。

(一)“去色”“滤镜”“剪裁”与“标尺”

相片修整软件的功能很多,能够制作不同的视觉效果。这里只以通用软件Photoshop进行几点说明。

“去色”功能可以迅速地除去素材原有的色彩因素,让素材变成素描稿,显示出创作时黑白灰的分布。“滤镜”类似“白平衡”的拍摄效果,用以改变素材的色调。“去色”可与“滤镜”配合使用,在素材褪去色彩后,使用“滤镜”为其制作单色的调性。

使用“剪裁”功能时,尽可能地输入与之匹配的画面尺幅数据,让素材符合画幅大小比例,或者根据剪裁好的素材订制画幅。“标尺”可以省去传统九宫格的绘制,根据标尺中的数据,将标尺测量线拉入画面,用以标记画面的中线和格子,再将包含测量线的图片进行保存,再次打开或打印后,素材上就有了已经标注好的格子,有利于创作稿的起形。

(二)阅屏

有一些画家习惯利用电脑或电视屏幕 “观看”素材并进行绘画,认为屏幕大、随时可以放大局部或缩小画面,还省去了打印相片的费用。其实,对一般画家来说,阅屏是更加被动地“跟随”素材,只有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才能不受屏幕影响。屏幕里的素材不仅在空间关系与色彩上影响判断力,还会在明度上欺骗视觉,每块颜色的背后都在发光。这种被动跟随的结果将会导致画面过于“粉气”,黑白关系拉不开,画面显得“飘”,不厚重。

(三)相纸的打印与使用

首先,肉眼所见素材的色彩与相机所拍摄的色彩可能会有细微出入,电脑预览时的色彩又会与相机有所不同,打印机印出的色彩又与电脑不同,所以最后的相片,可能与拍摄时的印象完全不同。打印前要先试印或调整打印机的色准度,在电脑审阅与印制过程中及时调整画面色彩的亮度、对比度与饱和度等。

其次,相纸如果没有过塑(或贴膜),极易受潮变色。一张不过塑不装框的普通相片,如果相纸质量不够好,暴露在空旷的房间内,雨季大概一周以上即开始变色,多为向暖色转变。观察素材时这种变化也很明显,所以使用素材时要注意素材的保存,以免素材的色彩失效。

五、结论

利用摄影技巧进行绘画素材的收集与制作,已经成为绘画创作的普遍方法。绘画工作者如果能够明确摄影在绘画创作中的使用目的与方法,排除盲目性地使用,拍摄时多为绘画考虑,摄影素材就会为绘画创作提供有益的辅助作用。

[1]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赵克非,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48.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89.

[3]顾铮.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210-211.

[4]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52.

Study on Shooting and Using Techniques of Painting Materials

QIN Yi-bei
(College of Arts and Medium,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244000,Anhui,China)

In the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painting,but also bring a certain negative interference.To solve these problems,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photographic material which is needed in the painting creation.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inting creation in the photographic material,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material use.Including the shooting skills and material of print,hoping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

painting creation;photography;creation material;camera.

J219

A

1007-5348(2015)09-0094-04

2015-01-07

秦一贝(1984-),男,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责任编辑:宁原)

猜你喜欢

相片画家摄影
我没有爸爸了
酷炫小画家
黑白相片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