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新模式探索

2015-04-10李志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馆社区服务文献

李志杰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新模式探索

李志杰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服务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新服务理念,探索适合的服务模式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 社区服务 电子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满足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成为众多文化机构研究的主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服务方面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一些院校图书馆开始进行社区服务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时间、空间、观念等限制,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在服务方式、服务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文献资源,开拓新的社区服务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优势

1.丰富的馆藏为社区服务提供文献基础

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基础,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绝大多数高校文献购置经费充足,可以根据学校学科设置、专业特色,引进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源。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以专业文献为主、兼顾学生各方面素质教育、系统全面的馆藏体系,尤其是大量电子资源的引进,更是满足了读者远距离无纸化阅读的需求,适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而这一点是其他小型图书馆无法相比的,在满足各类人群阅读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方面独具优势。

2.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为社区服务提供硬件条件

依托高校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在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发展程度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各种功能构成统一的整体。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加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引进和自建各类数据库,下载网络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开发,为社区服务在数字化、信息化领域深入开展,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3.专业的工作人员为社区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的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96%以上的工作人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近几年硕士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数量正逐年增长。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具备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文献信息知识,而且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文献信息建设、整合、咨询、查阅、传递方面能够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具备成为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人才基础。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辟社区服务新模式

1.基于RSS技术的特色数字资源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极具优势,但由于图书馆对社区全开放的困难以及这些数字资源较强的专业性,对读者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社区读者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存在很大困难。RSS技术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首先,由高校图书馆专业检索人员根据社区读者的需求,对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按照读者阅读方向,建立若干个专题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就是一个spssL文件,用户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所需的信息进行订阅。这些专题数据库是根据读者调查情况制订的,有别于图书馆专业性数据库,更贴合社区读者需要而且不需要读者具有很高的专业检索水平,符合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趋势。

除此之外,RSS技术还可以广泛用于个人信息、图书馆公告、新书通报、馆藏文献推送等,社区读者可以随时了解图书馆动态。对读者而言更加便捷,是一种主动推送跟踪的服务模式,服务的领域更加宽阔。

2.新媒体技术下的信息服务模式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为前提,依靠互联网、无线通信设备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它涵盖了微信、微博、博客、智能手机以及一系列数字化媒体,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

新媒体将多种技术结合于一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为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传统管理方式,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渠道,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也从单向的文献借阅、信息咨询向多角度多维的服务方式转变,服务模式正在不断创新。

首先,移动信息服务模式越来越普遍。用户通过各种便捷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如利用手机短信、网页浏览、发表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用户可以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全面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查询下载相关信息等。将移动图书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社区读者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暂不能完全对外开放所产生的需求问题,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多网联合信息服务模式渐趋兴起。高校图书馆要想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能力,就要走合作共享道路,构建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多网络联合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手机、电视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电视进入到图书馆中,根据需要进行查询阅读。三网融合实现了不同类型信息服务供应商的跨部门合作,可以满足更多社会人群的信息服务需求,这种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扩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基于升级原有现代化管理系统的服务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已经实现计算机网络集成化管理,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的使用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公共检索等办公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图书馆内部日常的工作,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服务延伸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添加功能,通过计算机三级网络实现联机检索、馆际互借、在线阅读和资源共享,这就为高校图书馆拓宽社区服务提供了技术可能。

升级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模仿总分馆的工作原理,增加主分馆功能、预借功能。在同一套系统中可以设立一个主管、多个分馆,在主馆服务器端进行分馆的配置,并在分馆的电脑上安装客户端,这样就可以实现分馆读者的自主借阅。

这一技术原理中虽将高校图书馆作为总馆,社区设立分馆,但分馆与普遍意义的社区图书馆不同,它是高校图书馆在社区设立的一个小型资料室。由高校图书馆根据社区读者借阅要求、阅读喜好定期配送图书。它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完全可以设在社区街道办事处内。社区读者既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借还图书馆所提供的位于分馆的图书,也可以发出预约申请,由高校图书馆将所预约的图书统一送到社区资料室。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将系统延伸到居民家中,使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共建公共文化体系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何为社区服务,没有一个统一模式,需要各高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在现有技术条件、资源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更好地挖掘社区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1]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5-47.

[2]王利.新媒体与图书馆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2(4): 58-59.

[3]袁莉.社会网络与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 2010(3):53-54.

[4]海胜利.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与公共图书馆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50-53.

[5]王姝,魏群义,沈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54(17):74-77.

[6]邬雅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5(3):156-157.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G258

猜你喜欢

分馆社区服务文献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