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美学视域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探析

2015-04-10李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英美美学文学

李伟

日常生活美学视域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探析

李伟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和学生兴趣缺失的现象,从大学生的学业需求、情感需求出发,本文分析了将日常生活美学融入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可行性,并依据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构建日常生活美学与英美文学契合点的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接受性,培养其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培育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

日常生活美学 英美文学教学 教学策略 审美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数十年来,英美文学课在提高培养大学生的语言技能、审美意识、鉴赏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外语学科边缘化、英语教学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看重语言的工具性,但轻视外语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学课时量不断削减;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缺乏兴趣。这一现象引起了吴瑾瑾、丁兆国、彭晓燕、范晴、梁玉莹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新的理论方法,推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日常生活美学是指“西方美学中后现代以来的一种超越艺术美学来重新定义美学的理论话语,它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重新筑构美学体系”[1],主要从沃尔夫冈·韦尔施、迈克·费瑟斯通、让·鲍德里亚、理查德·舒斯特曼、卡提亚·曼德卡等的言说中体现出来。美国著名美学家、人文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说:审美,作为“具有人类价值的东西,必须以某种方式满足人在应付他的环境世界中的机体需要,增进机体的生命和发展。”[2]美学家张法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在于日常事物的美学外观,也不仅在于日常事物内部的组织方式和结构方式,而在于人的经验……无论在生活之中,还是在艺术之中,都因这经验的流动而成美,都因为美而提升了人的经验感和生命感。在这一意义上,生活即艺术即经验即美。”[3]陶东风认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导致了文学艺术以及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4]因此,我们要有和当代现实对话的愿望。鉴于当前高校英美文学课被边缘化、学生兴趣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将日常生活美学理论引入英美文学课教学,强化英美文学与当代大学生学业需求、心理情感需求等之间的密切联系,激活英美文学课堂。

日常生活美学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融入日常生活美学,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日常生活美学融入英美文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

在文学课的课堂提问设计中,既要紧密联系文学课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情感需求。英语专业学生有提高语言技能、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业需求,因此,教师在讲授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和代表性作家时,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讲解浪漫派诗歌,如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时,可提问学生以下问题来培养其审美能力:Why do people sometimes fail to appreciate nature's beauty andwonders? Wordsworth believed that nature and human intuition impart a kind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not found in books and formal education. Do you agree?在讲解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时,既要肯定“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对文学的审美性质的推崇,又要批判性思考其某些过激或有失公允的观点,教师可问题::Wilde say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moral or an immoral book. Books are well written, or badly written. That is all”Do you agree? Why or why not?

教师应充分考虑90后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提高交际能力、领导能力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凸显英美文学与中国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讲授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时,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How do you describe your ideal lover? How does Portia compare to the men around her? Is Bassanio a worthy husband for her? What Portia would have done if the wrong man had selected the right casket? 在在讲解史诗《贝奥武普》、传奇《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What makes an eloquent speaker? What makes a hero/knight? What makes a good king/political leader? What makes a good CEO?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欢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欧美、中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在讲授狄更斯《雾都孤儿》时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慈善、社会福利问题,可提问如下::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ld labor and juvenile crime ?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harity? What can we do to promote volunteer work?

2.将日常生活美学融入英美文学作品主题阐释

自然生态意识和消费主义批判是英美文学的两大主题,笔者将以此为例阐释如何将日生活美学渗透进文学课教学。在讲解浪漫派诗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What is nature?What kind of inspirations can we learn from nature? How can human being maintai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Why are natural resources excessively exploited and the earth severely polluted?美国作家德莱赛的《嘉莉妹妹》、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代表性作品。作为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物质生活问题,教师应引导其理性地思考这一问题。关于《嘉莉妹妹》,可提问:Why does Hurstwood fail? Why does Carrie succeed? Can any moral lessons be drawn from either of their fates? Why or why not? How do you define success and happiness? Does success mean happiness?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可提问:How do you understand Gatsby's“greatness”? Is Daisy a material girl? Does she deserve Gatsby’s love?

3.将日常生活美学融入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二是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日常生活美学启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拓展活动时,务求既符合教学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应把文学相关音频、视频和图片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时,教师可提到耶鲁大学始建于这一时期的1701年,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向学生播放这两所大学的招生宣传片,激发学生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国梦。

关于把英美文学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读书报告、节日庆典、暑期赴美实习等特色活动,使文学课成为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技能和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教师可向学生布置课外讨论话题:英美文学与我们的个人生活有何关系?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举办圣诞游艺晚会、万圣节化装舞会、感恩节宴会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做诚实、正直、善良的公民。英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赴英美等国参加暑期实习,丰富人生阅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概言之,高等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外语专业是沟通中外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平台。英美文学课程是帮助我国大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培养鉴赏能力、审美意识、批判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美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文学课边缘化、工具化的问题,激活英美文学文化与我国90后大学生生活、情感需求之间密切联系,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1]张法.西方理论对日常生活美学的三种态度[J].中州学刊, 2012(1):17.

[2]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4.

[3]张法.西方日常生活型美学:产生,要点,争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2(1):104-105.

[4]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1):31.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陕西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ZK1045);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JK1022)。

猜你喜欢

英美美学文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纯白美学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妆”饰美学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