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认识浅谈

2015-04-10陈晓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画书绘本文字

陈晓艳

绘本认识浅谈

陈晓艳

随着绘本在人们日常生活及教育中的普及,对绘本正确、全面的认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绘本的内涵界定、特点、阅读要素等三个方面,对绘本进行了基本认识的阐释,以期与广大幼儿教师、家长在起点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绘本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绘本 图文合一 版面 节奏

近几年绘本在人们生活与教育中越来越流行,受到大众的一致喜爱,但究竟应如何认识与使用绘本,在现实中还存在误区,本文将从绘本的内涵、特点、阅读要素等方面,构建对绘本的基本认识。

绘本的界定

什么是绘本?英语国家称为“Picture B ook”,中文翻译为“图画书”,日语译为“绘本”。它溯源于中国,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由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绘本不仅流行于世界,更是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不再是其最初的模样。

笼统地说,绘本就是图画书,台湾绘本领军人物郝广才说:“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1]但严格来说,绘本又不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理解的图画书,不是任何有图或者图和文字有关联的书都是绘本,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最核心的要素来探讨差异。

第一,有故事或者内容。绘本首先有要表达的主题,而且内容涉及广泛,可以说大千世界的一切都能成为绘本的内容,只是其讲究的内容呈现方式、独特的视角,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艺术享受或体验,也更贴合儿童的阅读。

第二,必须有图。绘本主要通过画面来表达思想,其画面有以下特点:(1)画面有独立的绘画作者,展示作者个人的绘画风格;(2)画面前后连贯,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一致的主题,即使没有文字的配合,也丝毫不影响读者对画面的理解;(3)画面还可单幅拆开,拆开后每幅图都是一幅美术作品;(4)画面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即绘本是在限定的画面内表达思想,更加考验作者的功底。

第三,文字。(1)绘本可以没有文字,单纯用画面来传递信息,英文将其称为“Word less Book”,即“无字书”;(2)有少量高度精炼的文字与画面配合,更多的信息由画面来传递,在《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文字是“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吗?”,而这一问句的答案在下一画面中呈现,再无须文字;(3)有时文字与画面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那是作者用反差来表现主题;(4)文字呈现方式千变万化,可单页呈现,也可融入画面中;可整段整齐排列,也可突然放大、变小、改变字体、颜色或者形状。自然,这样的文字不仅仅传递字面信息,更是用形式来表达情感、烘托气氛。

所以“现代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用这样的公式来区分带插图的书与绘本:

文+画=带插图的书(Illus tration)

文×画=绘本(Picture Book)[2]

绘本强调文与图的融合,强调文与图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表达更多文字之外、画面之外的信息,如果画面只是解释文字,没能表达文字之外的信息,那就不是绘本,而是有插图的书。

绘本的特点

1.用画面传递信息。与一般文学作品用文字传递信息不同,绘本更强调用画面来传递信息,这种方式使画面本身成为一种语言,可以被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来理解和接受。所以有学者称绘本是0岁至99岁人的共同读物。[3]

2.图文合一。绘本中的画面和文字都具有叙事功能,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相互配合、补充、提示的关系,以更充分的表达一个主题;有时也会用一种相互否定的方式来呈现,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只是作者表达主题的手段。

3.文字讲究、简练,浅显易懂。文字对绘本并不像画面一样是必需品,但并不意味着文字对绘本不重要,很多经典绘本的文字都非常讲究,极具特色。应该说,绘本在文字上的这一特点更多的不是为了服务儿童,而是用尽量平时的文字、简练的表达,给读者更多的留白,以激发更大的想象。

4.富有童趣。绘本从大的类型上看,有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文学性绘本与知识类绘本之分[4];其内容与阅读对象非常广阔,研究者与创作者都非常注重绘本主题、情节、角色、形象、画面、语言等与儿童世界的联系,而是否具备童趣也是绘本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5.独创性与开放性。绘本是作者独创的艺术品,其内容、表达方式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因此优秀的绘本往往依托作者最具灵感、最标新立异的创意建构,是一些绝不雷同,不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超越惯常思维逻辑、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5]自然,在绘本的阅读中,也不能追求统一的认识,而应强调开放的解读。松居直说,“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成人“只要认真地反复地念绘本给孩子听就好,大人应该顺着孩子的思路,不要企图左右他或对他说教,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去发现乐趣”。[6]

绘本的阅读要素

1.开放、自然的心态是绘本阅读的起点。绘本是一种文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从书籍形态看,它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紧密相连,已然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从设计的角度看,它糅合了文学、诗歌、绘画、摄影、电影、漫画、动画、平面设计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7]由此不难看出绘本的综合性与多元性,所以有研究者称,绘本“不仅是大人小孩可以同乐,而且人们从中获取的东西是难以计数的”。[8]换言之,绘本的功能与价值远非文字可以界说。所以现实中任何功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它完全违背了绘本以图达意的创作初衷,违背了其开放性的本质,是一种将绘本限定为教育材料而非艺术作品的狭隘观点。

2.绘本阅读与表达方式应由儿童确定。当前,绘本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在阅读中追求对内容的理解外,大都延伸至游戏、表演、手工、自制图书等活动,以此来考量儿童对绘本的掌握。但我们认为,阅读最重要的是孩子融入其中,获得阅读的喜悦;只有这样,绘本才会内化为儿童自己的;另外,儿童的表达有“一百种方式”,且儿童的表达有“延时”或“滞后”的现象,紧随阅读之后的“延伸活动”是成人的需求。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画面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9]可见,对绘本的阅读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被回忆、感悟和升华的东西。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3.精读绘本的画面。

(1)绘本的版面设计(Layout)。版面设计是绘本的第一步,是作者在创作前对思想表达方式的设计与思考,要思考如何将故事情节分步骤、用数量有限的画面表达出来,思考每段故事用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以及画面与画面之间如何连贯、转承、制造高潮等。

(2)绘本的节奏。故事类绘本的节奏主要有两种,一是戏剧性的版面节奏,一般针对一个流畅、情节环环相扣、不重复的故事,从版面上就体现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完整过程。另一种是音乐性版面节奏,[10]一般针对在情节上有重复性结构的故事,因此在画面设计上可以用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排列方式重复表现,使情节与画面呈现出一致的阶段性变化。[11]

(3)直白或隐藏的细节。在有些绘本的画面中,存在很多小细节,这些小细节成为画面与画面连贯的线;而有些细节与主题无关,甚至只是为了好玩,郝广才将其称为“寻找与发现的乐趣”。[12]

关于绘本,还有很多差异性认识,但作为一种阅读材料,抛开其艺术的表现形式,思考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共鸣。绘本有很多种,阅读的收获也是多样的,有的让我们释然、有的感动、有的带来快乐、有的让我们更加迷惑,其实这些都很重要,这本身就是生命的体验。

[1]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台北: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12.

[2][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79.

[3][4]夏平.绘本的界说与类别[J].编辑之友.2013,(5):103-106.

[5]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6][日]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M].刘涤昭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20-21.

[7][10]夏平.儿童故事类绘本的版面节奏探析[J].编辑之友. 2012,(5):106-108.

[8][日]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绘本之力[M].林真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5:226.

[9]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25.

[11]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32.

[12]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台北: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77.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陕西西安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092)。

猜你喜欢

图画书绘本文字
图画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神奇的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花是一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