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5-04-10梅春英

关键词:价值观念中华文化受众

梅春英 黎 丽

(滨州医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264003)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梅春英 黎 丽

(滨州医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264003)

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有: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缺乏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载体;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克服这些困境,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内容;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发展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加强文化自觉、自信。

中华文化;文化“走出去”;价值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传统常常被看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上升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1]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现实所迫,大势所趋。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遭到了其他国家的误解。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以消除误解,增进认同。近年来,中华文化在加快步伐走向世界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之困境

1.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所以,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宣传它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中国文化现状及“走出去”困局》中分析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崛起,但是在文化上却处于守势。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人的思维本身已经西方化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西方人看来是在做“出口转内销”的努力……缺少一套“核心价值观念”,也缺少一套可以和其他文化分享的“共享价值”。[2]英国历史上惟一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经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中国向外输出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些说法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

有些学者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一般来说,表层文化是多变的,中层文化比较稳固,深层文化持久。[3]目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传播内容上主要还是侧重于表层文化,如语言文字、饮食、服饰文化等,还有部分中层文化,如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等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在目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是像熊猫、中国结、中国功夫、茶叶、瓷器等中国符号。这些浅层次的文化对于让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也很重要,它有利于国外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华文化,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这些还仅仅是形而不是神。中华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的输出却不尽如人意,如果文化深层的思想观念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很容易让外国人觉得中华文化不过如此,认为中国没有文化,或者只有表层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影响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影响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而且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谐共处,近期目标应该是宣传自己,消除误解,传递具有亲和力的中国形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上根据海外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主观性很强,总是强调“你应该知道什么”“我想让你知道什么”,很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这种思维惯性,使我们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导致内容单一化、普遍化,忽视了受众人数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从而有不同层次的社会和心理需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经常树立典型人物,大篇幅地报道一些英雄人物在灾难面前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抢救他人的财产和生命,这样的内容在国内能够被大众接受,发挥榜样的作用,但是在西方国家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这违背了西方人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受众对中华文化不同层次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深入分析海外受众的特点,单纯以正面宣传为主,导致中华文化传播的信息量少,吸引力差,说教色彩浓厚,传播效果差。而且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形成的新文化走出去的程度还不够。我们走出去的文化产品也大都取材于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产品很少。

2.缺乏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载体

文化内核的输出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这些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文化产品。美国通过好莱坞大片宣传其自由文化;韩国通过大量的韩剧在东亚文化圈内传播其文化,韩国把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向外传播,韩国可以说是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比较好的国家,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生活中;日本通过动漫传播本国的文化精神,实现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结合,在动漫中代表西方文明的先进工具和场景不时出现,而代表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和忠贞不二更是贯穿于始终。尽管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却比较落后。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花木兰”的故事,投资拍成动画电影成功抢占中国文化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创意产业近乎空白。中国缺乏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影像、音像、书籍、动漫等)。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西方文明的拙劣模仿和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漠视,这样的文化产品在国内都难以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更遑论让外国观众认可,缺乏创造性的文化产品担当不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

3.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自己首先要明白,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到底在哪里。但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对这些并不是很清楚,这也是我们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之一。著名作家王蒙认为文化自觉与自信包含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洞悉和热爱,也包含着对于文化传统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把传统和现代紧密相结合。[4]文化自觉和自信还包含着对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建设和宣传。我们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历史和充满屈辱的近代历史,这就导致在民众中形成了“骄傲自大”和“盲目自卑”两种极端的文化心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在救亡图存的环境下,我们往往以一种极端的批判方式来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主张学习西方。尤其是“文革”一场浩劫让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了人们的文化自卑和屈辱感。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加强了文化价值观念的输出,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在与国际接轨的浪潮声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曾感慨:世界上对自己传统文化抛弃最多的就是中国。[5]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本身已经相当西化了,我们越来越读不懂我们的传统了。如果我们本身对自己的文化都缺乏一种文化自觉,都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又怎么能够让国外的受众认同并进而接受我们的文化呢。

二、中华文化“走出去”困境之突破

1.加强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内容

中国在经济上崛起以后,我们意识到了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中华文化要走出去,但是中华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的哪些方面需要走出去以及走出去之后如何融入世界的主流文化并对其产生影响,国内的学界却没有达成共识。在许多国家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现在还只是处于普及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基础知识的浅层次,缺乏更高层次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播。综观世界各文化强国,在文化对外输出的过程中都有意识地加强了本国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无论是出口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还是出口商品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都会传递出本国的文化内核,如美国的自由文化、法国的浪漫文化、德国的严谨文化等。[6]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应该是宣传我们文化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观念,只有当中华文化使海外受众获得价值观念上的认同,中华文化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才会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真正目的。核心价值观念应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既要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要展现出时代特色,宣扬我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且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仁、义、礼、孝、恕、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时代特色和面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传输,有利于外国人正确地认识中国,消除抵触情绪,破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

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海外受众在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经济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受众对文化输出内容的接受会受到他们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国家受众的特点进行内容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得到其认同。例如,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机械“龙马”巡游表演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国人为何选择了“龙马”这一形象作为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喜欢龙, 2014年是马年,龙马精神又是中国人比较崇尚的精神,因此很容易被我们中国人接受。美国大片《功夫熊猫》也是借鉴中国元素宣传美国价值观念的成功案例,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人所熟悉的,容易被中国人接受,我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到了美国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征服的霸气。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股韩流开始席卷中国大陆,韩剧在中国大陆的流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宣传的伦理价值观和中国的价值观念一致,容易被中国大众接受。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瞄准不同文化背景中受众的共同需求,寻找不同文化的共同之处。尽管好莱坞大片是在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念,但其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正义、勇敢”等各个国家的受众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念。韩国的电影、电视剧多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这样的题材最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接受,韩剧展现的大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我们的一些所谓的大片如《英雄》《夜宴》等,其核心是王权、阴谋等,虽然可以凭借着东方奇观短期内受到海外受众的欢迎,但是难以引起海外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很难真正赢得海外市场。又如20世纪80年代获奖的一些电影《黄土地》《红高粱》等,是作为一种奇风异俗和陋习呈现给西方观众的,虽然取得了一时的效果,但不会深入到海外受众的心灵深处。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传统中国负面形象的文化糟粕占了主流,而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产品却几乎为真空。[7]这样的文化走出去,偏离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回避社会的正能量,导致国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误读,不能折服人心,达不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中华文化要想成功走出去,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内涵,有正能量。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文化走出去不是文化送出去,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就要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让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有原创性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才能真正走进国外受众的内心深处。所以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善于挖掘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利用文化上的“世界语言”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就是我们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念传播出去。

2.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发展多元化的文化载体

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载体。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称为中华文化的“道”,那么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各种文化产业、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是“器”的层面。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避免赤裸裸地向海外受众灌输中华文化中的“道”,以免引起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要善于把“道”转化为“器”,[8]也就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我们要加大文化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文化产品,把中华文化的内核嵌入到作品创作之中,并主动根据受众的文化需求进行调适。在这一点上,美国做得是比较成功的,美国文化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其他国家的受众接受其价值观念。例如通过《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等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猫和老鼠》等卡通片把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输到世界上各个国家。日本的动漫也是文化传播很成功的案例,日本动漫在世界各个国家推广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目的的文化输出。所以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借鉴美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借助于多元化的文化载体,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进入受众的大脑,成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文化自觉、自信

一个国家的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度。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文化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当今中国,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还必须冷静、辩证地看待和思考儒学的复兴。儒学的兴起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梳理。但是我们对儒学的作用不宜过于夸大,要清楚地认识到儒学并不能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等同,更不能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当代的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本国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对本国文化生命力的执着信念,知道应该如何弘扬本国文化的价值。[9]高度的文化自信既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源自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所以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把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最紧密相关的是全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走出去”才会有根可循,才有可靠的人才保障。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不仅要体现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去,要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课本、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而且要通过文艺创作使我们的人民更加自觉地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总之,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多出优秀的文化产品,又要防止外来的一些消极文化价值观念的入侵和渗透;既要推出像汉语、京剧、中国功夫、长城等文化符号,又要加强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层价值观念的输出;既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以更快的步伐更好地走向世界。

[1]谭振江.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个问题[J].理论学刊,2013(5):70-72.

[2][新]郑永年.中国文化现状及“走出去”困局[N].联合早报,2011-12-20.

[3]许嘉璐.未央续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王蒙.王蒙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8-3(1).

[5]文池.在北大听讲座:第20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6]胡春燕.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策略[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6):122-125.

[7]冯颜利.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8):76-83.

[8]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大学学报,2013(4):96-103.

[9]王希军,卓成霞.谈谈文化自信、包容、创新与走出去[J].东岳论丛,2013(3):131-134.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 Li Mei Chun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inzhou Medical College,Yantai,Shandong 264003)

Chinese culture has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but difficulties remain such as lack of the output of core values,lack of pertinence in the choice of the content,lack of cultural carrier bearing the core cultural values,andlack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To surmount these difficultie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strengthening the outputof core values,choosing the conten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ipients,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developing the diversified carriers of culture,and intensify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which ar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he "going out"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ulture;"going out"of culture;code of values;cultural self-awarenes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125

A

1008-293X(2015)03-0113-04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3.23

(责任编辑 张玲玲)

2015-04-10

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及其策略研究”(2014394)

梅春英(1977-),女,山东聊城人,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中华文化受众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