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分支
——绍兴“越社”成立始末
2015-04-10佘德余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南社分支
——绍兴“越社”成立始末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成立,以提倡发扬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的一个文学团体。在其影响下,绍兴成立了“越社”,成为其在浙江的分支机构,与南社遥相呼应,社员数以百计,一时名流如周豫才、范爱农、宋琳皆与焉。他们出版《越社丛刊》,创办《越铎日报》,在绍兴光复前后,为稳定社会秩序、“监督行政、促进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
越社;越社宗旨;《越社丛刊》;《越铎日报》
越社是辛亥革命前南社革命文学团体在浙江的分支机构,它是最早受南社影响而出现的文学革命社团。当时孙中山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逐渐高涨时期,也是陶成章、徐锡麟、秋瑾、蔡元培等领导的光复会,配合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断取得胜利,同时也付出巨大代价的时期。徐锡麟、秋瑾、马宗汉等光复会领导人相继被清政府杀害;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创建的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成立后影响逐渐扩大,越社、辽社、广南社、淮南社等南社分支也相继成立。
一、绍兴“越社”成立的背景
1905年春,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借绍兴古贡院预仓空屋数间,创立“大通师范学堂”,以合法办学名义暗中进行武装革命,培训金华、台州、处州、绍兴等地会党骨干,内设体操专修科,并将寄存于府学堂的枪弹尽数移往大通师范学堂,学生皆为光复会会员。1906年,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相继往日本留学,学习有关军事技术,学堂事务委托曹钦熙、竺绍康襄办。1906年底秋瑾回国,接任并主持学堂事务,组织培训光复军。1907年,秋瑾与徐锡麟密商于6月举行皖浙起义, 7月徐锡麟在安庆武装起义失败被害;不久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害,大通学堂被查封。皖浙起义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趋于低潮,大批光复会成员受到清政府的通缉。于是一部分光复会员出走南洋、日本,一部分逃亡沪上。
1907年底,秋瑾遇难,遗骸由绍兴善堂草草收殓,稾葬于府山西北麓张神殿背后,凄凉野祭,鬼雄难安。徐自华、陈去病等秋瑾生前好友为营葬秋瑾于西湖一事积极奔波。1908年2月,陈去病受聘于浙江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期间,会同徐自华等加紧筹划营葬秋瑾,组织“秋社”追悼等事宜;又在教学之余,奔走联络原大通学堂师生,组织匡社,积蓄革命力量,据宋紫佩《二十年来之回首》记载:“二十岁秋案发生,大通被抄,予幸而获免,是年府校更新,遂复入府校,得遇陈去病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先生为同盟会会员,固革命之先觉也。屡受熏育陶冶,而予之民族思想遂大炽。因与先生联络越中同志,合前大通同学,结为匡社(寓继承秋志,匡社中华之意),蓄意排满。同盟会诸子,亦频相往来,颇引以为同志焉”。[1]同年7月,正值秋瑾就义一周年之际,陈去病与徐自华等数人欲借西湖凤林寺秘密追悼秋瑾,不料事泄,遭到清政府阻挠并追缉,陈去病避祸去粤,匡社活动几乎停顿。
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宣告成立,出席南社第一次雅集有17人,绍兴籍文士诸宗元、胡颖之参加,此时两人都在江苏巡抚瑞澂衙门内担任秘书。南社与同盟会、光复会遥相呼应,逐渐群集了海内外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鼓吹反清,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宋紫佩原与陈去病有师生之谊,故陈去病函招其加入南社。1911年春,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毕业的宋紫佩,主讲浙江第五中学理化讲席,“时革命思潮,贯注于人之脑海,而吾越尤为甚。予因征集匡社同志,另设越社遥与南社相呼应,社员以数百计,一时名流如周豫才、陈子英、范爱农、李宗裕等诸君子皆与焉”。[1]鲁迅在回忆绍兴光复前来家的朋友中有“南社中的想到绍兴来组织越社的人”之说,这人就是宋紫佩。《鲁迅年谱》[2]载:“在南社的影响下,陈去病等人在绍兴发起成立越社……实际宗旨与南社类似。鲁迅曾参加该社筹备工作。”还有鲁迅在1911年4月12日致许寿裳信中说:“迩又拟立一社集资刊越先正著述,次第流布,已得同志数人,亦是蚊子负山之业,然此蚊不自量之勇,亦尚可嘉。”此即后来之“越社”。可见,鲁迅也是“越社”的倡导者之一。宋紫佩与鲁迅一起组织“越社”,由宋紫佩出面请陈去病为“越社”作叙。陈去病在《越社叙》中肯定人可胜天,希望南社由越而闽而粤,不断发展壮大。
“越社”的成立时间当在1911年阳历的3-4月间。据宋紫佩《二十年来之回首》文中提到的是1911年春夏,鲁迅给许寿裳信的时间也是1911年4月12日,陈去病所撰《越社叙》最初发表在1911年6月26日出版的《南社丛刻》第四辑,标志此时“越社”已经成立。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第一集载有《越社丛刊》第二次修改《章程》,注明是“辛亥十一月十二日”,据此推定“越社”成立并通过《章程》应在半年之前,因为《章程》规定“越社”夏冬二季各活动一次。
二、“越社”的主要成员
据宋紫佩《二十年来之回首》文中所载:“予因征集匡社同志,另设越社,遥与南社相呼应,社员以数百计”云云,可见“越社”人数之多,其中主要有:
宋紫佩(1887-1952)名琳,原字子培,绍兴县人。曾从徐锡麟游而入大通学堂学习,1907年皖浙起义失败,大通学堂抄没后,遂入绍兴府中学堂学习。时陈去病受聘该校任教,由陈去病介绍加入同盟会,并一起组织匡社,后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学习,与任教该校的鲁迅先生熟识,由陈去病推荐加入了南社。1910年毕业后,受聘于山会师范学堂任教,次年接受鲁迅邀请,担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务兼庶务,在此期间共同创办了“越社”和《越铎日报》《天觉报》,1911年9月17日参加了于上海愚园举办的南社的第五次雅集活动。1913年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经鲁迅先生介绍,到北京图书馆任职,与鲁迅先生关系密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绍兴城关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南京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学习,1901年毕业后,官费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再学文。1908年加入光复会,1909年回国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0年7月任教绍兴府中学堂兼监学,期间与宋紫佩创办“越社”。辛亥革命后,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又共同筹办《越铎日报》。鲁迅以黄棘为笔名在该刊的《发刊词》中提出:“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复神驰白水,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对封建专制的顽固性具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他认为“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正有赖于报刊新闻的奋发有为,“立新报,就商同胞,举文宣意,希冀治化”。[3]寄希望通过报刊的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唤醒民众,抉翼共和的强烈愿望。民国元年(1912)2月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南京教育部部员,后迁北京,出任教育司第一科长。
王文浩(1892-1953)字铎中,绍兴城关人。在绍兴府中学堂读书时组织学生自治团体“校友会”,并参加“越社”。1911年6月绍兴光复后,在鲁迅、陈子英和孙德卿等支持下筹办《越铎日报》,历任绍兴自治会委员、“越社”董事、诗巢壬社成员等职。解放后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绍兴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陈子英(1880-1950)名浚,字子英,绍兴县东浦人。早年与徐锡麟志趣相投,参加光复会,并参与筹办“热诚学堂”“大通学堂”。1905年冬与徐锡麟同受萧山巨富许仲卿资助向清政府捐官,以图进行反清活动。1907年徐锡麟率先进行皖浙起义事败被杀,陈子英受牵连逃亡日本。1910年与鲁迅同时任职于绍兴府中学堂,参加“越社”。翌年,与鲁迅等参加欢迎王金发革命军进驻绍兴等光复活动,支持创办《越铎日报》。后出任绍兴丝绸银行行长、县参议员、东浦镇镇长。1950年病殁于上海。
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霭农,亦作爱农,绍兴县皇甫庄人。清末生员,1905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冬,绍兴府中学堂毕业后,随徐锡麟夫妇、陈伯平留学日本。1907年徐锡麟皖浙起义殉难后,两江总督端方密电驻日使臣杨枢严密监视,范爱农处境十分困难,叔父不愿继续资助,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国,在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不久辞职。1911年11月,王金发主政绍兴,任命鲁迅为山会师范学堂监督,范爱农任监学,期间加入“越社”。1912年鲁迅离绍北上后,范也被排挤。7月,与绍兴《民兴日报》社友小皋埠看戏,归途中不慎落水去世。
孙德卿(1866-1932)原名秉彝,字长生,外号大王,绍兴县孙端人。1904年留学日本,与陶成章、鲁迅熟识,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回国后,资助徐锡麟创办绍兴大通学堂,聘任庶务。又与秋瑾等创办孙端小学、竞成女学。1907年徐锡麟、秋瑾皖浙起义失败被害后,遭清政府逮捕,后具保就医获释,参与“越社”,绍兴光复后出任民团局副局长。民国元年(1912)陶成章被刺后,于东湖创办陶社,出任社长,在城区创办成章小学,与鲁迅等筹办《越铎日报》。民国三年(1914)出资于孙端组织孙端剧社。民国五年,孙中山视察绍兴,陪同至孙端参观,孙中山亲题“大同”横幅赠之。在孙端开办稻谷良种试验场,出资重修孙端大桥等公益事业。民国二十一年卒于家。
魏戫(1859-1927)字铁珊,号匏公,绍兴县人。光绪举人,工书法,尤擅魏碑,兼工诗词声律,通胡琴、琵琶、筝等乐器和昆、徽、弋、黄等戏曲,善武术,尤精壁虎功。著有《魏铁珊陈肖芝遗集》。
马鹤琴(1887-1952)名斯藏,绍兴孙端吴融人。浙江法政学堂毕业,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先任《越铎日报》编辑,主编画刊,后任同仁小学、绍兴职业学校校长。民国十九年(1930)设立绍兴律师事务所,连任两届律师事务所长。二十四年任绍兴县志委员会委员,参加龙山诗巢壬社,著有《萼清诗草》。
赵汉卿(1889-1950)名建藩,字叔屏,号汉卿,绍兴临浦(今属萧山市)人。早年参加光复会,与陶成章关系密切。民国元年(1912)参与创办《越铎日报》,陶成章遇刺后参与发起筹办成章女校,并为校董。民国十六年(1927)四·一二事变后,因反蒋被捕,蔡元培、邵力子出面保释,从此脱离政界,在上海银行任职。1950年病卒。《越社丛刊》第一辑诗录有其《吊友》《秋感》两首诗。
周建人(1888-1984)字乔峰,绍兴城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会稽县学堂学习,三十一年毕业。次年任绍兴僧立小学教师、校长。辛亥革命时,参加“越社”,与兄鲁迅一起组织学生武装演说队上街宣传。民国元年后任绍兴水神庙小学校长,明道女校、成章女校教员。
李鸿梁(1894-1971)字孝友,号老鸿,祖籍湖南,清光绪年间随父定居绍兴会稽。15岁考入绍兴府中学堂,师从鲁迅。1911年加入“越社”,《越铎日报》创刊后,经常在该报发表书画作品,民国四年(1951)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厦门集美学校。十二年回归绍兴,历任省立绍兴第五中学、省立第五师范美术教师。60年代初退休,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专事国画创作,著有《粉笔画法》《普通乐理》《图画理论教材》等。
李宗裕(1887-1931)字仲侃,号霞卿,会稽县横路村(今绍兴市柯桥)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绍兴东湖通艺学堂读书。宣统二年(1910)考入绍兴府中学堂,师从鲁迅,读书期间加入革命文学团体“越社”,追随陈去病、鲁迅、宋紫佩积极从事光复绍兴的活动,参与《越铎日报》工作为编辑。《越铎日报》社分裂后,李宗裕与马可兴、范爱农、郁稚青等退出,另办《民兴日报》,后又参与宋紫佩创办的《天觉报》编辑工作。
宋沅(1881-1962)字芷生,号华先,又号梦兰,会稽宋家店(今属绍兴市柯桥区)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取优贡,朝考二等,以县丞分发安徽补用。宣统二年(1910)考取法官,历任镇江、南汇、南京、太原等地推检官,财政部文秘工作。鲁迅编辑的《越社丛刊》“文录”中有他的《游崇效寺记》,“诗录”中有《和彬史游崇效寺规训鸡图次韵》《和彬史冬日书怀次韵》二首。
生平未详者有:
马可兴,时任《越铎日报》会计员,绍兴县人。
宋成钦,时任《越铎日报》庶务,绍兴人。
陈国惠,字仙翔,山阴人。《越社丛刊》第一辑发表《书王凝之奉天师道借鬼兵以御寇后》文和《游金陵》等多首诗。
秋复,字壬林,山阴人,《越社丛刊》第一辑发表《落花诗小序》文。
杨兆兰,字挹芳,上虞人。《越社丛刊》第一辑诗录发表《秋日杂咏》《重游冷泉亭口占》。
鲁其浚,字寄湘,会稽人,《越社丛刊》诗录有《仲秋夜坐书感》。
郁颖炯,字稚青,萧山人。《越社丛刊》诗录有《早渡》《燕》《哀南宋》《禽言》等诗。
阮恒,字久巽,会稽人。《越社丛刊》诗录有《寄友》《湖上》《客途》《夜半闻声》。
潘春波,字宅溪,缙云人,《越社丛刊》第一辑有《登快阁见陆放翁像》诗。
吴邦藩,字桂轩,山阴人。《越社丛刊》第一辑诗录有《咏古》《梦见先亲醒后泣赋》《观涨》《大水》《咏怀》等。
周开山,字仲翔,会稽人。《越社丛刊》第一辑诗录有《初夏》《山居》《春日即事》《流萤》《春夜客来》等。
雷昭性,字铁厓,蜀南人。《越社丛刊》第一辑诗录有《侨寓西湖漫兴五十韵》。
“越社”成员不仅有文化人,绍兴军警界人员也都参加,故人员超过百数。
三、“越社”宗旨、章程、刊物及活动情况
“越社”宗旨在《越社第二次修改章程》第二条标明:“本社以益智辅仁兼敦友睦任恤之风为主义,是南社分设于越的分支。凡品学优长得社友二人以上之介绍即可入社,入社者须由本社书记发给入社书,依式填送,能以著述及照片并寄尤妙。入社者应纳社金一元,岁纳常捐一元。”“社中公推总编辑一人,副编辑二人,干事三人,书记、会计各一人”。“岁逢春秋佳日,即择湖山胜地,邀同社雅集二次,岁刻丛刊两集,分诗文词三种,社友均可不时投稿,编辑部由编辑员汇选付梓,岁集出版后,各社友均分赠一册,其余作卖品”。5月26日北京《帝国日报》发表了《越社简章》。该简章由鲁迅、宋紫佩、陈去病拟订,与南社相仿,共十条并一附则。当时通讯处暂设于绍兴城大路坤记参局。“越社”有《越铎日报》,通讯处设在《越铎日报》社。“越社”曾由鲁迅主编出版过《越社丛刊》第一集,分为文录、诗录。鲁迅在此刊物上分别以周建人、周作人名义发表了《辛亥游录》和《古小说钩沉序》二文。
“越社”在绍兴光复前后活动相当活跃,是当地革命力量中的急进派。绍兴光复前,绍兴城里社会秩序混乱,宋紫佩与鲁迅取得共识,“宜先设武装演说队以镇人心,一面更集同志组织学生军队,举矛为之长。由周豫才、陈子英诸君子赞襄擘划,求统其成”,在“越社”成员组成的武装演说队上街宣传后,人心很快得到安定。接着,“越社”又派出代表赴杭请求革命军尽快进驻绍兴。1911年11月10日,“越社”社员以及府中学堂等校师生一百余人,于绍兴开元寺集会,共推鲁迅为会议主席,欢迎王金发率革命军主政绍兴。
为“监督行政,促进共和”,“越社”发起人宋紫佩、鲁迅发起共同创办《越铎日报》,该报聘请陈去病任总编辑,1912年1月3日出版,创刊号上鲁迅以黄棘为笔名发表了《〈越铎〉出世辞》,规定报纸的任务为“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鲁迅告诫人们:“桎梏顿解,卷挛尚多”,“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必须“振勇毅之精神”,继续战斗。1912年1月26日“越社”与“秋社”于大善寺联合举行秋瑾追悼大会,到会者三四千人,素车白马,十分隆重。2月《越社丛刊》第一集出版,大体仿照《南社丛刻》的体例。首列陈去病的《越社叙》,次列《越社第二次修改章程》明确宣称:“本社由南社分设于越,故以越名。”其次为《文录》和《诗录》。书末有高旭的《南社启》和《南社第四次修改条例》。上海《民声日报》于1912年2月20日发表了柳亚子高度评价“越社”和《越社丛刊》的文章:“越社为会稽宋紫佩君发起,与南社相犄角,振风骚于绝响,追几、追复之芳踪,甚盛事也。顷裒集社著述汇为《越社丛刊》,承以第一集见惠,扢雅扬风,芳馨悱恻,足以发扬大汉先声矣。自建虏兴狱,文献坠地;民国初建,弦诵未遑。得此空谷足音,快何如之耶?”[4]
四、“越社”的消亡
绍兴光复后,王金发主政绍兴之初,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的措施,如免收一年粮税;限令米商降低米价,以恤穷黎;奖励兴学,劝导实业;公祭徐锡麟、秋瑾等先烈;训练部队,准备北伐等。可是好景不长,他逐渐被封建势力所包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使他也“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5],遵循“不修怨”的古训,听信章介眉“毁家纾难”的鬼话,将已打入牢狱的“国民之蠹”章介眉平白开释。对于王金发的这些错误言行,鲁迅、陈去病、宋紫佩等发表政论文,还运用时评、打油诗、漫画等各种形式进行规劝、批评,然而王金发固执己见,使得鲁迅等和他的冲突逐渐加深,不久,鲁迅接受蔡元培邀请,出任教育部之职,离开了绍兴。
鲁迅离开绍兴以后不久,《越铎日报》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时任绍兴民团局的副局长与民团局局长徐叔荪阴谋劫夺“越社”机关报《越铎日报》的大权,拉拢报社编辑陈瘦蝶,把矛头对准王金发,并进行人身攻击。宋紫佩与陈去病发觉后,决定停止刊登《警告军政府》、《立早(指章介眉)先生入囹圄,致敢怒不敢言》两篇文章,孙德卿却趁宋紫佩、陈去病回家过年之际,伙同王文浩决定改组《越铎日报》,由孙德卿任总经理,陈瘦蝶任总编辑,王文浩任执事,在春节休假期间继续出刊,刊登辱骂王金发为章介眉呼冤的文章。宋紫佩、陈去病回绍后,向孙德卿提出交涉,徐叔荪多方阻挠、袒护,《越铎日报》大权终于为孙德卿等所把持。不久,宋琳在《民声日报》发表文章,揭露《越铎日报》分裂之内幕:“……出版以来,颇受欢迎。嗣拟大加扩充。……特公决呈准浙江民政司立案,移设省垣。不料甫经就绪,而张越民、王文浩二人,忽于旧历年关,照议停版,移省清帐之际,同人星散,突然乘间破窗入室。攫取簿据要件,私行出版,琳即向之争……讵二人非特不服,反号召党徒向琳抵抗……彼等势盛,当经会计员马可兴、庶务员宋成饮出于理论,竟遭殴辱……于是琳即邀同办事诸人前往绍兴,方期两相融洽,讵意张、王二人竟串同乡人,向琳等恃蛮抵抗……又捏造多人……通电各报,污琳为藉报敲诈,……故特据实上陈,伏希列入报端,无任企盼。”[6]其后,宋琳先在绍兴创办《天觉报》,陈去病即离开《越铎日报》,应邀赴杭州组织《平民日报》并任总编辑之职,宋紫佩不久即接受时任教育部教育司第一科长的鲁迅之邀去北京工作。从此“越社”也就烟消云散了。
“越社”成立于南社之后,却消亡于南社之前,活动时间仅一年有余,但它却扩大了南社在绍兴的影响,为绍兴的光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鲁迅研究资料:第10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鲁迅年谱[M].合肥:安徵人民出版社,1997.
[3]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
[4]柳亚子.越社丛刊.[N].民声日报,1912-02-20.
[5]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陈去病全集·陈去病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84.
On the Yue Branch of"the Southern Society"
She Deyu
(School of Humanities,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 312000)
The Southern Society,a literary society,was set up before the Xinhai Revolution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integrity,and advocating the anti-Qing revolution.Resonating with the Southern Society,Shaoxing established a branch named"the Yue branch"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hundreds ofmembers,among whom were such celebrities as Zhou Yucai,Fan Ainong,Song Lin,etc.They published the agency series and founded Yueduo Dail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covery of Shaoxing,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social order,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Republic.
the Yue branch;doctrine of the Yue branch;the agency series;Yueduo Daily
G127
A
1008-293X(2015)03-0013-05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3.03
(责任编辑 张玲玲)
2015-04-15
佘德余(1943-),男,浙江建德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