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困境及反思
2015-04-10陈军
◎陈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杭州310018)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困境及反思
◎陈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杭州310018)
实践性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教学中,对其内涵和实施模式认识不足。从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困境;表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融合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健康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共鸣,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把握时代脉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政策性明显,使得学生接受起来并不主动和充分,甚至还存在主观的排斥。因此,为了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提高实效性,实践教学被提上日程,成为思政课有效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中,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掌控和经验都存在着不足,因此,如何把握实践教学的分寸,合理发挥其特点优势,是思政理论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必要补充
实践性教学是西方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
实践性教学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是从2006年开始。当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
(一)实践性教学是掌握课程内容的需要
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学生中的推广与引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其突出表现是,理论的学习是主要的课程内容。
但是,理论学习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通过理论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眼前感性的社会,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捕捉人生价值和人生信念的真实感,提升思想素质和人生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需要培养大学生合格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这个教育目的的实现,不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更要有对社会实际的把握与认知,否则,就是闭门造车。远离实践,远离社会,远离生活,会失去思政课教育学习的意义和基础,把实践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二)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支撑
教育不是躲在象牙塔里自我完善、自我欣赏,而是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同样,思政课,不是让学生单纯掌握概念和原理,而是将党的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理论再好,如果缺少实践的土壤,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其价值和存在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如今,时代的发展突飞猛进,理论教学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当教师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理论时,如果没有实践的托底和有效支撑,是无法让学生相信的,甚至还会让他们觉着乏味可笑。所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检验理论是不可回避的挑战。思政课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才能使理论教学得到有效的支撑。
(三)实践性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思政课是理论教育课,以理论传输为主。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认为,理论的传输应集中在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理论教学的特点,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全盘接受。其实,这种认知,存在明显的误区,为了理论而理论,看不到思政理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将教育的理解摆在肤浅层面上,忽视了理论教学本来的意义。这种认知的狭隘,使思政课理论教学沦为被动、枯燥,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成了一种纯粹的接受,忽视了学生鲜活的探索性,隔开了感知现实的实践性,也使得思政课的教学空洞、抽象、呆板,老师为讲而讲,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学习,两者各行其道,知行分离,其结果导致了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讲大道理的印象,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性教学的困境表现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不明确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在获取、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但目前的实际表现是,一方面主要是校内社团、学生会、校园文化等校内实践教学,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形式虽然很丰富,但往往以一些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为主,思政课的实践主题成为辅助性的陪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娱乐性、趣味性上,以专业为主题的文体及艺术文化活动,往往注重时尚与表演,很难与思政课的内容相联系。另一方面,既然校内实践不理想,那么走出去的校外实践情况又怎样呢?实际情况是,即便走出去,也往往形式重于内容,参观、考察、实践流于形式,缺少主题引导,目标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无的放矢,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上这种情况说明,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缺少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从领导到教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错位,多少有些背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实践性教学制度不规范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应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安排、考评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2],但是一些院校虽然实践教学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制度缺失却仍是突出问题,还没有设立统一明确的教学要求,缺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以至于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常常因为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时断时续,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流于形式,缺少规则与规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无章可循、无据可查,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在目标设定上,缺乏规范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教师对待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把握不准,成绩的衡量缺少客观的标准;另一方面,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也模糊不清,甚至为实践而实践,放任自流,不仅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思政课的有效提升。
(三)实践性教学形式不多样
选取合适的实践教学形式,对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有着很大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看起来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校内校外,都有不同的安排。但仔细分析起来,形式上仍然缺乏多样性。比如,校内实践往往被等同于学生实践活动,类似于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在领导、师生的认识中,这与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相辅相成,没什么不好,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与课程理论相呼应的认知与提高,它不是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种课程实践,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学习与感知,虽然这些实践活动都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但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宗旨。这样看来,针对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需要不断挖掘和补充。即便是校外实践性教学,往往也只注重于一两种形式,甚至把一种形式理解为实践教学的完成,而且还会因为受到经费、场地、安全等的限制,难以开展起来。
三、改善和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对策
(一)构建体系,完善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单单是老师和学生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衔接的问题,需要教育、教学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理解,合理安排,提出规划。
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严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要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组,制定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和督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保证实践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地开展。要形成对实践教学定期评估和交流机制,探索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积极加以推广。[3]
(二)优化活动,丰富形式
实践教学的形式,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校园和社会,都有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资源与条件。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当有些实践活动受到各种原因限制时,更要用心去挖掘现有的资源和身边的材料,将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与条件结合起来,优化整合。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把握课程内容,有重点、分批次地将课程相关内容编撰成主题性实践内容,布置给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去查阅资料,找时间考察、调研,通过他自身的综合学习和体会,完成实践性学习的基础环节。为了检验成绩,教师安排课堂访谈,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和质疑,提示和开导实践者开阔思路,检验结论,达到实践性学习的效果。
其次,可以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校园实践。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学校里,如果能利用好校园资源,也可以达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目的。比如,利用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性教学,或研读经典,或骑行感受,或朗诵唱歌,将思政课的素材和内涵融入其中,形成思政课独特的实践体验。
最后,校外实践性学习可以结合本地区特点优势,选取和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比如,“概论”课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的学习,就可以利用当地相关的革命史料、历史人物、烈士纪念馆、历史遗迹等,提前安排布置,穿插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中。这样,既拉近了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感受到理论中所讲的诸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对象、意义”等,又能上升到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明白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复杂,加深对国情和历史的了解,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监管,落实保障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目前已经产生了一些有效模式,但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为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有序进行,要处理好监管和保障的环节。
对于将要开展的实践性教学,要统筹规划,提前安排,教师要对活动的目的、方式、结果、意义、效果提前评估,详细规划,对活动的过程全面监管。实践性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价。评价结果要能体现预先设计的内涵要求。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认真监管,紧密落实。考评学生时,要注重其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其思想状况和发展列入考评范围,实践性内容与理论的融合应是考评的重点。这样虽然增加了考评难度,却更加突出了监管的价值和意义,它将整个实践过程包括进来,既有对教学理论点的考核,也有实践态度的衡量,既有学习能力的把握,也有对实践素质和体会的提升,这种结合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和公正。
开展实践性教学,除了加强监管,还要落实保障。实践性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事,还涉及方方面面,没有学校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是无法开展起来的,比如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后勤保障等,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开展。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活动时,充分的保障是不可缺少的。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陈媛.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32.
[3]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71.
(责任编辑 倪玲玲)
G712
A
1671-9123(2015)01-0059-04
2015-01-16
陈军(1968-),女,吉林白山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