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党内规矩、制度的建立与启示

2015-04-10贾丽云李彦青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柏坡规矩时期

贾丽云, 李彦青

(1.石家庄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西柏坡时期党内规矩、制度的建立与启示

贾丽云1, 李彦青2

(1.石家庄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严峻形势下,形成了规矩意识,制定并颁布了系列规矩和制度,其制度条文具体、有章可循,监督、检查、落实到位。这启示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性教育,增强纪律意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坚持问责制,将规矩和制度落到实处。

西柏坡;中国共产党;规矩;制度;执行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势力不断壮大,并围绕政党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为了预防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四种“情绪”,特别强调廉政勤政建设。此阶段,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和“赶考”精神,并在培育廉政勤政理念、建立廉政勤政制度、规范廉政勤政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约束全党行为的规章制度,不但为党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今天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丰富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制度文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西柏坡时期逐步形成了党内规矩意识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革命形势。自延安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在党内和军队内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党中央认为,这些问题对贯彻中央政策特别是对整体把握战略全局和科学决策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围绕军事斗争这一中心工作建立党内规矩、制度,以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

西柏坡时期特别是大决战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从国际上看,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美苏对立的格局基本形成,其对华政策严重影响中国的政局;从国内看,因长年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与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形成了强烈反差,为了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对决已在所难免。而当时共产党内、军内仍然存在着诸如自由主义、地方主义、游击主义思想,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一方面,党的领导人不厌其烦地讲解制定规矩、制度的原因以及违反规矩、制度的危害,比如,为了使全党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阐述了为什么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详细分析了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危害[1]1264-1266;另一方面,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列宁的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2],并在各种场合多次教育全党同志,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西柏坡时期,为了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了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纠正党和军队各级领导机关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一是重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二是开展土改教育和诉苦教育;三是结合土改开展“三查三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思想、组织、作风)和“三大民主运动”(政治、经济、军事民主运动)。这些制度强有力地推动了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保障。

二、西柏坡时期党内规矩、制度的建立

西柏坡时期,中央在不断强调纪律,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制度意识的同时,更注重党内规矩、制度的建立。

(一)制定“三项制度”

1948年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会议制定了“三项制度”。

1.请示报告制度

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文中,明确要求从当年起,各中央局和分局要定期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综合报告。之后,中央多次重申严格执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性[3]。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党内指示、《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应向中央报告的事项》、《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组织部门业务与报告请示制度的通知》等。上述种种不但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使军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解放全中国起到推动作用。

2.党委制制度

1948年9月2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决定中既强调了健全党委制的重要性,又明确要求各部门凡重要问题须经委员会充分讨论做出明确决定后方可执行,不能由个人说了算;规定了会议时间不易过长、过多、过细;为保证会议质量,防止会议流于形式,实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完美结合,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复杂问题和有意见分歧的重要问题必须有人商谈[1]1340-1341。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党内自以为是、个人决断的家长制作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而保证了党的集体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制度

“九月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决议”要求党的各级委员必须遵照党章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相关事宜,比如选举和补选党的各级委员会以及重要决议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后方可执行。[4]350-355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全党认识大有裨益。

(二)颁布“新闻制度”

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新闻事业。西柏坡时期,更是加大了新闻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新闻工作的指导,积极培养和储备新闻人才,壮大新闻工作队伍。比如,通过整合新闻力量,扩大宣传区域和宣传效果,合并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成立华北总分社;合并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出版新的《人民日报》;创刊《新石门日报》(现《石家庄日报》);快速发展《工人日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人民邮电报》。[5]145-146面对日益庞大的新闻队伍,需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管理。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改进和加强新闻工作,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会上,刘少奇不但对新闻报道提出了“真实、全面、深刻、精彩”的要求,而且提出党的新闻媒体是联系群众的“桥梁”,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捍卫新闻真实性[6]。

1948年6月,毛泽东为转发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一年来办报情况给中宣部的报告写了批语,强调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宣传工作,明确制定了负责人看大样制度,要求中央局(分局)及区党委(省委)创办的报纸,出版前要由一个有经验、懂政策的同志把关。[7]101此外,还规定了对读者答复制度、内容与中央政策和指示不符报告中央批准制度以及出版审查制度。如1948年8月毛泽东专门在《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特别加入了一条内容:“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并不得在宣传中将中央和受中央委托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任务的机关(即各中央局、分局、军委分会和前委会)处于平列的地位。”[7]127这些批示和规定,严格了党报党刊的新闻宣传纪律,确保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来进行。

(三)出台“六条规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了“六条规定”: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7]97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前定下的规矩。这一规矩,是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民主精神的高度凝结和概括,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和发展,它对于健全党的政治生活、统一全党步调具有重要意义。

(四)印发“进城守则”

1948年6月,随着一批城市的解放,中央军委就转发了《东北野战军入城纪律守则》,认为这八条守则“比较扼要,对内外注意事项都包括在内,各地可参考采用”[4]200。为了迎接全面解放,完成政权交接,194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转移时颁布了《机关、部队转移前后应该遵守的事项》,对转移前、转移中及进城后的纪律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提出了进入城市后“四不”“五要”“三讲究”的要求。[8]此规定不但印发传达到中直机关各单位,并且要求每位进城同志都要严格遵守。

此外,为了使党的一系列规矩、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中央、地方、军队还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军委作战部制定了《军委一局作战室机要规则》,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统一全军关防的规定》《关于各级首长带衔公章的规定》。[5]76这些规矩、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三、西柏坡时期党内规矩、制度的执行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规矩、制度的建立,更注重规矩、制度的执行。

(一)条文具体,执行严格

西柏坡时期党制定的各项规矩、制度条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比如,毛泽东在“九月会议”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中明确规定:“中央同志要以全力来做这件事,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在全党全军克服无政府、无纪律状态。”[7]138-139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对定期请示报告作了明确规定,具体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宣传、党务等方面的中央、地方权限[4]356。再比如,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的书记“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写发综合报告的日期是单月的上旬,报告用电报发来”,各野战军首长和军区首长“每月作一次战绩报告、损耗报告和实力报告外,从今年起,每两个月要作一次政策性的综合报告和请示”[1]1264-1265。为确保报告的时效性,中央对报告的发送方式也有规定。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矩、制度,无论是谁,一旦违反党的纪律,一律按制度办事。由此可见,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取决于制度贯彻与执行的力度。

(二)有章可循,奖罚并重

一系列规矩、制度出台之后,为了教育全党同志,营造遵守规矩、制度的浓厚氛围,西柏坡时期,共产党除了对执行制度好的个人进行表扬外,还特别注意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推广。比如,毛泽东将邓小平于1948年6月6日向中央上报的关于中原局土改、整党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报告批转各地,并在给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胡乔木等人的信中谈到: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再发此类文件了[9]。

同时,对违规人员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一律严加批评,且作为反面典型向全党通报以警示全党,让全党同志充分认识不执行制度对集体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比如,1948年4月10日,中央针对山东某兵团因未向华东局和中央请示,擅自决定对所辖区域内的罪大恶极分子和其他敌方人员不加区别地一律既往不咎这一做法提出了严肃批评。中央认为,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请示报告制度以及党的“首恶者必办”之政策规定,因此责令其作出深刻反省并限期改正。[7]85-87这一处理方式,既教育了山东某兵团,也教育了全党同志。

(三)勤于督查,违者必究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下大力解决规矩、制度执行不力这一根本性问题,把问责“利剑”直指不执行制度的人,在“问责风暴”中强力推动规矩、制度的落实。一是集中检查。1948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对地方和军队各级党委执行中央指示的情况做了全面检查,对一些部队仍然存在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要求各地就此问题召开党委会议进行检讨,并把讨论结果报告中央。二是对执行不力的主要领导严格问责。西柏坡时期,中央对“一把手”破坏制度、有意干扰制度执行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并严肃处理。比如,中央针对林彪和东北局不按时向中央作综合报告的情况进行严肃批评,批驳了林彪陈述的理由,强调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决定,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经过批评教育,林彪转变了思想认识并按时按要求向中央上报东北局的综合报告。[7]125事实表明,对林彪及东北局的处理,起到了警示作用。自此,严格执行制度在全党逐渐达成共识。

四、西柏坡时期党内规矩、制度建设经验对新时期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发展历史表明,前进道路上取得的胜利,离不开制度的制定,更离不开制度的遵守与执行。西柏坡时期,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有力保障就是铁的纪律。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离不开系统而严格的制度。

(一)以党性教育为抓手,增强纪律意识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为了取得大决战的最后胜利,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全党同志的规矩、制度意识。因此,毛泽东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规矩、制度以及不遵守规矩、制度的危害,教育全党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今天,有些干部制度意识淡薄,对规矩、制度缺少敬畏之心。西柏坡经验表明,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只有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违反后会有什么后果,才能逐渐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营造一个“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浓厚氛围,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进而形成人人自觉遵守、执行党的规矩制度的良好局面。

(二)以示范引导为关键,发挥引领作用

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西柏坡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五大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党作出了榜样。比如,毛泽东发给各地的电文稿、指示、评论、文章大都自己动手,秘书只负责查找资料和誊稿。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全党形成了“报告、文稿自己动手写,不让秘书代劳”的良好风气。西柏坡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执行党的规矩、制度;坚守制度“底线”,不越“雷池”,不闯“红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当今,党员干部应该以能力和水平来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领导干部要以人格魅力和示范带动给全体党员树立遵守纪律的标杆。

(三)以监督问责为手段,把制度落到实处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监督和问责为有力抓手,从加强对具体问题的监督和问责做起。比如,严查是否按时按要求撰写、提交请示报告,没有按时提交的提出严肃批评并限期改正,做到有人检查,有人督促。西柏坡经验警示我们,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加强监督,制度才有震慑力;没有问责,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只有问责,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执行制度和纪律的自觉性。因此,当前特别要着力抓好制度的规范细化和具体落实,切实将其转化为全党的行为准则,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良好风气,彰显制度的严肃性。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王荣丽.西柏坡纪事: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37.

[3] 加强纪律性:“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环”——毛泽东和1948年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J].党的建设,2015(2):45-53.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5] 马建彬.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

[6] 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96-407.

[7]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中央档案馆.西柏坡档案:第3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1351-1356.

[9]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根据地工作的来往文电选载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九四八年六月[J].党的文献,1994(4):3-32.

责任编辑:张文革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 discipline and rules at Xibaipo

JIA Li-yun1, LI Yan-qing2

(1.Department of History,Party School of Shijiazhuang CPC Committee,Shijiazhuang,Hebei 050051,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ce,Party School of Hebei CPC Committee,Shi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At Xibaipo,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mulates sets of rules and disciplines when it faces the tough situations.Furthermore,the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efficient.All this shows that the CPC members ought to adhere to the discipline and rules at any time,with the accountability in effect.

Xibaipo;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e; system; execution

2015-08-22

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立项课题(HB15DD002)

贾丽云(1964-),女,河北沧州人,石家庄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党的建设; 李彦青(1965-),男,河北沧州人,河北省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文化学.

1009-4873(2015)05-0001-04

D26

A

猜你喜欢

西柏坡规矩时期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按规矩办”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