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从 『天堂』回归 『人间』
2015-04-10马志响
马志响
让师德从 『天堂』回归 『人间』
马志响
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师德先进、模范的评选表彰、树典型等活动,还要进行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先进事迹展播、宣传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师德模范不仅要录专题片,还要让他们下乡镇基层学校进行师德巡回演讲,让良好师德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从老师们的演讲和各级宣传材料中可以发现,这些入选师德先进典型的个人事迹十分 “典型”、“突出”,令人震撼,材料悲情、悲苦,事迹高、大、上,情节却大同小异。都是讲教师一心为了孩子和工作,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牺牲了家人的幸福、牺牲了节假日等等,而后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教学成绩……细心观察这些先进事迹材料,你会发现其中的写作 “技法”。大家为了最终能在评选中获胜,为了让事迹突出 “非比寻常”,以求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泪下,有的身患绝症为了工作顾不上及时医治,不幸英年早逝;有的积劳成疾患上肝病或肾病,终身饱受病痛折磨;个别的甚至用别人的事迹 “移花接木”,事不惊人不罢休。师德演讲者更是不断煽情、声泪俱下地倾诉,有时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有他们的高尚,更感受到他们的不幸。很多教师似乎为了学生成绩可以无所不可牺牲无所不可付出,认为所带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就是师德高尚,原本平淡如水的爱,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
有的说自己如何轻伤不下火线,为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己小病不看,最终晕倒在课堂上,抢救了多少个小时才苏醒,留下了终生的病根;有的说自己为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无力照顾家庭、关爱亲人,连身患癌症的老父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丈夫住院硬是没去陪护过一回;有的说自己为了学生,不曾关怀自己的幼子,孩子生病都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孩子最终留下了终身的残疾;有的材料宣传说某某是留守儿童的守护神,自己的孩子总是顾不上照顾 (托给别人),却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有的说自己就是为某某教育而生的(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可言);某某被知名电视台采访、被媒体宣传后就成了大众男 (女) “神”……大家几乎把师德送上 “天堂”。我想说的是:师德树立的典型是人,是常人,而不是能抛却凡尘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的 “神” “圣”。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人的基本需求,其次才是教育者。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做正常人,何谈爱生奉献?何谈师德高尚?何谈其他?能置亲情于不顾,何顾其他?教师自己不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何谈尊重、热爱孩子的生命?自己没有生活、不热爱生活,如何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生活观?
在这充满 “悲伤”、 “悲情”、“悲苦”的教育事迹中,这些模范老师都成了 “神” “圣”。教师常年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造成终生遗憾,为了工作不能尽孝,为了学生成绩抛家舍子……这些事迹虽震撼着我们,却尴尬着和谐社会,这也和美好的教育事业诸多不相称。教育应是幸福的事业,应是最以人为本的事业。这里的“人”不应只是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本体。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尤其是教师,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因为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幸福的感觉带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只有教师学生都幸福了,我们的教育才是和谐美好的,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反之,试问:教师燃尽了亲情,烧尽了青春,燃尽了生命、生活,还有什么可燃的?教师职业是需要教师身心的消耗,脑力的付出,深思的操劳,情感的投入的,其压力和强度本身就是很大的,付出更是巨大的,这就更不能透支健康,透支生命,更不宜带病工作,如此不仅工作低效高耗,自己的身心也会遭受莫大的创伤,教育更不能可持续发展。现实中一些教师身心崩溃的例子已不鲜见,得不偿失啊!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哪!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广大教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爱生敬业,热爱生活,干好本职,做好教育的细节小事,在细节小事中育人,让爱如茉莉,自然而然、平淡如水才是真,在师生生命的相互辉映中收获幸福、成就,这就是最大的师德。
我们的树典型和宣传绝不能以“悲情”、 “悲伤”、 “悲苦”、 “感人”和事迹高、大、上为标杆,师德评选也绝不能以 “不食人间烟火”、抛家舍子、拼 “伤病”奉献等取胜。师德评选应让教育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幸福感,应让师德“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宜!
所以,还是让师德从 “天堂”回归 “人间”吧。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