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小学习作训练梯度,让孩子们拾阶而上
2015-04-10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缪晓芬
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缪晓芬
搭好小学习作训练梯度,让孩子们拾阶而上
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缪晓芬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目标不明、训练脱节等弊端,造成了习作教学效率较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明确习作目标梯度,注意习作内容梯度,照顾学生思维梯度,认识和把握学生言语梯度,安排好教学梯度,讲究习作评价梯度。
小学习作 训练梯度 自然衔接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纵观小学习作教学也一样混乱无序:目标不清,造成错位;要求太高,造成越位;训练脱节,造成缺位等现象不一而足。如何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让习作教与学走上正轨,就需要我们老师遵循《课标》的习作教学要求,把握好训练目标与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之间的关系,搭好阶梯让学生拾级而上,完成低、中、高年级习作的自然衔接(低年级写话也是小学习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明确习作目标梯度
高耗低效是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痛”,原因固然很多,目标不明首当其冲。目标不明,习作教学成了一笔糊涂账,各年级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清楚,训练目标达成了没有也不清楚。再加上习作教学中的“功利”、“应试”色彩仍然较浓,教师的教学还是处在迷茫之中。
《课标》中对每一个年段的习作教学虽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因语言概括笼统,没有细致的目标要求,缺乏可操作性。普通的一线教师无法真正解读,进而指导自己的习作教学。教师要么跟着阅读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要么为了应试,急功近利,专门训练考试之需;要么随着季节,依着时令来训练写作。
当前小学各学段习作训练缺位与越位现象严重。低年段以“写话”为借口,拘泥于写几句完整话的训练。特别是到二年级还鲜见写句群、段落、简单故事的训练,造成与中年段的脱节,习作(写话)处于滞后状态。而中年段不注重段式训练,细节意识薄弱,直接进入篇的泛泛练习,出现了越位现象。这些都是目标不清惹的祸。
2 注意习作内容梯度
习作内容除了遵循《课标》中的要求(第一学段写想说的话和想象的事物;第二学段写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写丰富见闻,独特感受),我们还应根据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现实生活、兴趣爱好等来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以适合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需要。以看图习作为例:
低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从学生身上选择写话内容。如上学过马路、做卫生、整理书包、长牙护牙等熟悉的话题入手,打开思路,引导说话,让他们有话可说。又如从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上出发,选择绘本拓写;根据低段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看动画片,教材中多为童话等特点,选择简单的童话故事写作;积累词语,重点训练讲完整句,进而进行连句成段、写简单故事的练习。这些训练可为中段习作打好基础,实现顺利过渡。
中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我”为圆心,以周边人们的生活为半径,习作内容扩大到同学、老师、伙伴、班级,从注重自身到关注他人。扩大视野,扩大写作的空间。侧重记叙文各种段式的训练,树立“细节意识”,着眼解决习作中“生动与具体”的问题。强化描写、叙述的能力,训练观察、整理、联想、幻想等思维能力,进而进行小篇章训练。形成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采)的写作意识。
高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关注面扩大到社会、网络、旅行、经济、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话题,通过诸如资料查询、现象观察、社会调查、专项探究、专题辩论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捕捉、思考、解决自己所关心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习作侧重篇章训练,强调“独我意识”,注重个性表达,引导抒情议论,鼓励创新。内容从自身向他人、社会延伸;从描写向联想再到抒情议论发展;从句到段进而到篇章;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组成序列,达到自然衔接过渡。
3 照顾学生思维梯度
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错发展的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习作教学与训练,要遵循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的规律,并依此展开层层深入的梯度设计。
低年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写话方面,可以顺应这一特点进行简单的童话系列写作,并鼓励学生把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在一个放松状态,使他们对写话有兴趣。
中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能够初步认识概念的本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目的性较明确,思维过程也开始变得有序,完整。这时儿童处在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
高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形态、特点、性质、功用和成因等方面概括其本质特征,借助逻辑推理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规律和因果关系,习作中适当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使用议论性语言。通过分析、推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感受,实现个性表达。
4 认识和把握学生言语梯度
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样,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是实现习作教学有效、高效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
4.1要遵循言语发展规律
一年级新生的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处于出声思维时期,口头言语表达大大优于书面表达,不妨采取学生说家长代笔的形式,提前写话;二三年级独白言语开始发展起来,向无声思维过渡;四五六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逐步完善,并合乎一定的语法规则,能逐步发表见解、感受,议论性语言得到发展,书面表达能力大大优于口语表达。
4.2安排言语训练的梯度
写话、习作训练要从说到写,先说后写,由句到段,从段到篇的递进方式发展,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螺旋式发展。
低段写好一句话,不是终极目标。要通过一句话的练写,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句式,认识二素句或三素句及其写法,能在一句话中准确、完整、通顺地写好人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重要信息。还可以像前文所述,根据低段学生思维、想象力、兴趣等特点写简单的童话、绘本拓写、日记等。
中段写好一段话,一个片段。一方面就地取材,利用中段课文有许多规范的段式结构进行仿写(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连贯式、衬托式、呼应式,概括式,比较式……)。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各种情境,进行人、景、物的观察素描作文系列,游戏实验情境系列作文,提供内容,统一指导,初步掌握取材、炼材、组材等能力。写好片段,解决“生动与具体”的问题,为高段侧重篇章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高段写好篇章。有了低、中段稳固的习作基础,高段就不要回头去重温去学习,去补缺补漏。就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通过话题、同题异构等方式,训练不同的审题角度,不同的表达角度,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写好篇章,达到个性习作。享受个性化表达带来的言语体验,从而爱上习作。
5 安排好教学梯度
当前习作教学目标不清的最重要表现莫过于缺少明晰的训练序列,该“高”的却“高”不上去,该“低”的却低不下来,缺位、失位、越位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因此,按照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练习写作的学习规律,在综合考虑、统筹和整合教材内外的各种优质习作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年级习作教学的训练目标,从而生成、建构有系统、有梯度的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内容(至少教师心中要有这样的阶),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以写人习作为例。人教版教材中第一学段没有安排“写人”方面的写话。第二学段安排三篇:分别是写《一个熟悉的人》、《自我介绍》和《一个敬佩的人》。第三学段安排两篇:分别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和《一个小伙伴》。为了搭好阶梯,形成序列,我们老师对教材的安排可以做些补充和调整,注意各段的衔接,以便让学生拾阶而上。
低段可以安排围绕“人”的写话训练,自由轻松地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家人,自己熟悉的伙伴。创设情趣,让他们乐说乐写,侧重指导说,把话写完整写规范,不做其他过高过多的要求。
中段先安排“自画像”、“介绍兴趣爱好”这样单一的相对较容易入手的描写,侧重落实片段的具体化,然后进一步要求能够“以一事写一人”。三年段只要写出所写的人和他所做的事就可以了。四年段则要求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的特点或品质来。
高段写人要提高要求,要能够“以一或两件事写一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刻画人物形象,高年级的要求逐步提升,尝试运用环境衬托、侧面烘托等写作方法彰显人物特点,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要符合身份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品质。
对于小学阶段叙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其他类型的写作,也要统筹安排教学。教学要体现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虽然大多老师都没有进行大循环教学,但不同年段的老师心中要有数,要有一个框架,各年段的目标是什么,教学上要有合理安排,这样的习作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既避免年级之间的脱节,又避免训练目标的过度拔高,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6 讲究习作评价梯度
从总体上看,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但又因学段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一学段以激励写话兴趣、激发写话动机为主,第二学段昰习作的起步阶段,重在指向放胆习作、减少束缚方面;第三学段则侧重于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等方面。这样的评价目标和要求,既明确又很有梯度,为习作评价指明了方向,避免了无视学段、年级和学情,一概而论的弊端发生。
比如同样是习作片断,二、三年级的评价就不一样。二年级学生只要能做到集句成段就要给予赞赏,而三年级只有写好一段话,并运用好各种段式具体而连贯地表情达意,才能得到好评。
五、六年级同样写漫画作文,要求不一,评价也应该区别对待:五年级教材中的漫画作文《文明只差一步》,目标是引导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了解漫画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根据阅读提示把看到的想到的编成故事,进行习作。但刚接触漫画作文的五年级学生对漫画画面以外的寓意理解参差不齐,透过漫画针砭时弊的能力有限。因此可安排分层要求:可以根据画意编故事,也可以写漫画带来的启示。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漫画作文《假文盲》,其训练目标是能抓住要点观察漫画,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体会画家的用意,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六年级学写漫画的重点不在于画面内容的描述,而在于学生对漫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并将自身的看法和感受形成通畅流利的文字,这才是六年级漫画作文评价的标准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