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5-04-10刘晓利林立强卢国华孙宏伟
刘晓利 林立强 卢国华 孙宏伟
①中国.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 276000 E-mail:psycholiuxl@163.com ②临沂市人民医院 ③山东潍坊医学院 △通讯作者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体验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和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1]。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如何能够成功应对、积极适应?这正是积极心理学中复原力研究的内容。复原力(Resilience)是缓和或调节不利条件对个体影响的多维结构和动态过程[2]。其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精神病理学[3]。目前,国内对复原力的探讨研究也日趋深入。已有研究表明,复原力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症状,增加其主观幸福感,缓冲应激带来的消极影响[4];高复原力的个体更乐观,积极应对分数更高,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5]。应对方式(内部资源)和社会支持(外部资源)是个体重要的保护性因素。以往对于复原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3 个变量之间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分析[6]、回归分析,或者是混杂其它变量的分析[7-8]。对于复原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3 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呢?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尝试对复原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700人,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四年级,文理兼顾。有效问卷646 份(92.3%)。其中,男生262人,女生377人,缺失值7人;一年级160人(24.8%),二年级181人(28.0%),三年级148人(22.9%),四年级157人(24.3%)。
1.2 方法
1.2.1 亚洲复原力量表 由刘小利修订[9],该量表共19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点评分(从1 =完全不同意到5 =完全同意),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复原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包括3 个维度:自我可塑性、情绪管制和灵活应对。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65,分半系数为0.836,重测信度为0.894(P <0.001)[9]。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9,分半系数为0.838。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编制并修订,共10 个条目,有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 个维度[10]。本研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条目进行了改动:将第3 题“邻居”改为“邻舍”,将第4 题“同事”改为“同学”,将第6 题去掉“儿女”,“夫妻”改为“恋人(夫妻)”,将第7、8 题增加了“父母”、“老师”,将“配偶”改为“恋人(配偶)”、“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科隆巴赫α 系数是0.574。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由解亚宁编制,共20 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11],每个条目从0(不采用)到3(经常采用)4 级评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科隆巴赫α 系数是0.721。
1.3 统计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6.0 和AMOS 7.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1。采用SPSS 16.0,对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应对方式各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 相关分析。由表1可见,除灵活应对与支持利用度的相关不显著外,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与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消极应对的相关系数均很低(|r|≤0.112),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消极应对的相关不显著。
2.2 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三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在本研究中,由于消极应对与复原力、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很小,因此只考察积极应对与复原力、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根据温忠麟等的研究[12],以及表1中的相关分析结果,对积极应对、复原力、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对于3 个变量谁是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还不确定,本研究根据侯杰泰建议的模型建立策略[13],依次将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作为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6 个模型)。根据温忠麟等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14],采用SPSS 16.0,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结果为标准化解。表2是社会支持以积极应对为中介作用于复原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表1 复原力、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r)
表2 社会支持(s)以积极应对(c)为中介作用于复原力(r)的中介效应检验(M1)
由表2可见,社会支持部分以积极应对为中介作用于复原力,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15,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04 × 0.482/0.234 =62.62%。
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其它5 个模型的中介效应均成立,均为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026、0.046,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20%、8.96%。复原力的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11、0.054,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5.64%、17.92%。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13,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4.16%。
采用AMOS 7.0 对以上6 个模型,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模型估计。根据Joreskog 等和Medsker 等的建议,采用χ2/df、GFI、NFI、IFI、TLI、CFI 和RMSEA 指数,各指数的拟合标准分别为:χ2/df 应小于等于5;GFI、NFI、IFI、TLI、CFI 应大于0.90,越接近1 越好;RMSEA 应小于0.08,越接近0 越好。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M1-M6 6 个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好,而且拟合指数均一致,因此,本研究将6 个模型整合为一个模型,得到了模型M7,M7 的各拟合指数如表3所示,模型M7 对数据拟合良好,并且其路径系数在各模型中均为最优。模型M7 路径见图1。
图1 复原力、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之间的关系路径
表3 复原力、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之间关系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
3 讨 论
3.1 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15]。复原力可促使大学生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应付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应激事件;并使个体发展出健康的应对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并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反过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使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将有助于个体成功应对应激情境,并迅速恢复到健康状态。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表明个体获得支持性资源,将更有助于成功应对各种问题和事件。
3.2 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三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中介作用分析表明,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 个变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关系,任何一个变量均为其它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其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大为62.62%,其次是复原力,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5.64%,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小,最大为8.96%。本研究结果验证了Kumpfer 的复原力框架理论[16]的一部分,即外部环境(危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与内部复原力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可导致复原力产生。应对方式(内部资源)和社会支持(外部资源)是个体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复原力是一种帮助个体更好适应环境的能力[17]。当面对应激事件时,大学生的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 个因素都对个体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管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都能促使个体积极适应周围的环境,并获得良好的结果。Kumpfer 发现,内部复原力因子(Internal resiliency factors)包括如下的内部特征[16]:①认知方面的,如学业能力、人际反省技能、谋划能力和创造性;②情绪方面的,如情绪管理技能、幽默感、保持自尊的能力、幸福感;③精神方面的,生活中有梦想和目标、有信仰、自信、悦纳自我、持之以恒;④行为、社会能力方面的,如人际交往技能、问题解决技能、沟通技能、同伴拒绝技能;⑤身体方面的,如良好的身体状况、良好的健康保持技能、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吸引力等。以此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复原力,以及应对问题能力、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等,将更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雷璇,闫瑞红,张澜.复原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压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33-235
[2]Chang W C,Lim L L.Resilience and well-being in an Asian context-Singapore[J].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2007,8(1):47-69
[3]Masten A S.Resilience in developing systems:Progress and promise as the fourth wave rises[J].Dev and Psychopathol,2007,19:921-930
[4]刘小利.大学生复原力与心理应激、心理健康的关系[D].潍坊:潍坊医学院,2010
[5]Michelle D,Marc A P.Resilience in adolescents:Protective role of social support,coping strategies,self- esteem,and social activities on experience of stress and depression[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9,28(3):343-363
[6]滕沁,张宁.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35-836
[7]滕沁,张宁.自尊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30-1331
[8]徐阳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及其保护因素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9]刘小利,卢国华.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24-25
[10]汪向冬,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2-83,332-334
[11]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2]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3]侯杰泰,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及分析策略[J].心理学探新,1999,69(19):54-59
[1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5]杨彩霞,符永川,王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复原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65-1067
[16]Kumpfer K L.Factors and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The resilience framework.IN:Glantz MD& Johnson JL(Eds.).Resiliency and development:Positive life adaptations[J].NY:Kluwer Academic,1999:179-224
[17]但俊辰.大学生复原力与适应状况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6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