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问题探讨

2015-04-10崔玉华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实践人才

崔玉华

摘 要:知识产权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激增。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知识产权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实践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探讨了目前有关实践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实践

知识产权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知识,通晓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从事与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核心,与之相适应,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寻找到与之相配套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本质与核心集中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上,那么就要做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章,有效实现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过程的递进转化,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实践、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现状分析

(一)集中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目前,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认知实习、知识产权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9项,共计43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学时为946,占总学时的比例为27.2%,学分为43,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9%。但是,除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时间较长外,其他的环节时间只有一周,短短的一周,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说,是有点力不从心的,这就需要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加大实践的比重。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3+1”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第四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里进行实习并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完成答辩。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强化专业、注重实践、增强能力、提升素质、顺利就业”。

通过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利于:第一,加深学生对行业的了解。第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教师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能够加强教师与社会的联系,有助于产学研的结合。第三,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并且毕业论文、设计与社会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第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3+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也会积极参与进来,有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体系设置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较为丰富、完整,课程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行业为背景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三个子模块);遵循整体优化、适用化的原则对平台和模块内的课程内容进行精选、重组和更新;坚持“公共课适用、基础课够用、专业课实用”原则,增加选修课,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与专业特色形成的同时,也为实践教学预留了充足的学时。

但因为是新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供借鉴,目前的课程设置是从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借鉴、结合专家的建议,摸索设置的,能否完全适应学生及社会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对策研究

(一)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进一步调整理论课与实践的时间分配,根据学生、实习单位目前的一些反馈,在现行“3+1”做法下,前“3”中,一些实习只有短短的1周,无法达到实习的目的,应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建议延长到3周左右。

(二)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办学水平。实践教学对教学投入有更高的要求,在经费和专项基金上必须要有必要的保证,目前,正准备投入资金购买部分教学软件,让学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配套的法学实务软件来熟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法律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法律职业素养,同时也可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1)社会调查是通过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社会调查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用第一手的材料验证所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激发勇于探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双师教学。对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理论部分由我院教师授课,实践部分聘请行业专家授课。以《刑法》课为例,刑法的基本理论、犯罪的构成等理论知识由我院老师授课,但同时也需要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刑法分则中具体的一些罪名,什么情况下能构成此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在哪里,则有行业专家授课较为合适,因为课堂上老师举的例子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而实践中一个具体的犯罪事实,往往有很多的情节参杂其中,由行业专家授课则可全面解析该犯罪事实,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分析案情时全面把握。(3)完全实践教学。对于一些程序性课程,可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审判、实地听审等方式,把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到实践中。案例分析方式,可以把相关的理论穿插到案例分析中,在分析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模拟审判方式,直接给学生一到二个真实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角色出发,准备相应的法律文书、证据等材料,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地听审方式,带领学生到法院参加旁听,感受实际生活中法院审判的氛围,听审结束后要对整个听审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并讲解其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也可采用几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来讲授课程。

以《民事诉讼法》为例,给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有关的原则、制度、诉、证据、特殊情况的处理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均可涉及,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完整的把有关诉讼程序进行演绎,在程序进行过程中,给学生分析每一个步骤应该怎么做、做什么、谁来做,甚至可以邀请业内人士参加和点评。这样完成一个案例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到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提高了,也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秀. 官产学研合作视野下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

[2] 杨德桥.理工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实践人才
人才云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