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强化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研究

2015-04-10谢天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经费科研腐败

谢天

摘 要:近年来,高校中与科研经费相关的刑事案件屡屡发生,追根溯源,除了违法的科研工作者个人道德品质的因素之外,高校在科研相关的管理问题上存在重大管理漏洞,由于学校需要科研项目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大学的整体形象、社会经济需要高校科研项目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在科研项目的数量审批及资金审批上给予大力支持,但因为这些支持与鼓励,使得高校科研项目相关的腐败事件易隐藏行迹、迷惑审视的目光。在高校科研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对高校科研经费亦应该做好调研、管理、激励,使高校科研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关键词:科研;经费;腐败;管理;财务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们观念的更新,对高校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除了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学生就业之外,更加重要的是高校的科研能力。如果一位教授的项目能够成为省级、国家级项目甚至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对其本人及学校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成就,科研项目成功后,与企业的合作应用也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带来物质利益。科研项目的成功是双方共同追求的,但对科研项目发展的鼓励与支持程度不及对管理的监管程度,科研项目暴露出了种种乱象:

(一)经费开支混乱。一个科研课题开始实施的前提是通过课题投标,在投标过程中,很多课题为了获得投标,在投标书中偏离本身研究重点,着重描述投标人心仪的研究部分,在中标后的实际研究中,确不能按照标书中所规划的研究,使得经费的使用没有规划性,经费再实际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原标书中所计划的研究方向资金的使用额度,在偏离标书之后,往往会出现经费使用数量大大超过预算的现象,甚至在研究中随意地无理由地调剂项目经费的使用方向,这种调剂经费的行为存在挪用科研经费或占用科研经费的非法行为嫌疑;。

(二)研究过程弄虚作假。高校研究弄虚作假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一些人在获得科研经费后,对于科研项目往往开始“另辟蹊径”的钻研,舞弊行为频出,科研项目经费的舞弊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纸上谈兵杜撰研究成果、将他人研究成果改头换面拼接、让所带的学生进行研究等等,在所谓的研究结束之后,项目责任人再利用个人社会关系,伪造消费、研究行为证明,使得科研项目质量低下,科研经费浪费严重,毁坏高校科研信誉度,败坏高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往往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选择及职业道德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现有制度规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如有结余,则应将经费予以回收,但在贪欲的作用下,部分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圆满结束后结余的经费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开具虚假发票,力求达到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的数额。

(三)科研项目的结项管理缺乏足够理性。在一个科研项目转化前,最后一道关卡是高校、教育厅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审核验收,没有付出知识与汗水的研究项目理应无法通过成果审核及项目验收的,但我国高校在科研项目相关方面的管理风格“偏软”,感性人情过重,理性法理不足,对于一些披着画皮的项目往往就轻而易举的通过了验收,完成了全程管理,使得科研工作者对于最后一道关卡没有足够敬畏的态度,无法倒逼出项目工作者应当拥有的慎思、笃学的治学科研态度。

(四)项目选择存在偏差,使得经费浪费。我国有上百所高校,每年高校的科研项目林立,科研成果丰硕,但仅仅只有1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这10%横亘在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很大方面原因在于目前,高校为达到在高校综合排名上的比拼,在项目选择上往往出现脱离现实、脱离生产实际的现象,追逐“高精尖”的技术突破,最终往往因为转化价值不高、成果不具备转化条件或研究者不愿将其商业化等原因,众多项目便搁浅在实验室、研究室,使有限的资金在使用结构上出现了浪费。

二、优化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途径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种种乱象的产生有种种原因,而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入手,从理性角度约束乱象,使严谨科研,规范公正使用经费成为科研工作中的新常态,并为“高效科研”奠定环境、制度基础。

(一)着眼大局,合理配置。从整个科研大环境甚至国家科技、经济角度看,对科研的项目投标、研究、验收等环节一路大开绿灯的所谓“鼓励发展”的行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种“绿灯”只会使得高校科研项目名目繁多但水平不高且重复研究,看起来研究人员可以在这种“绿灯”下获得学术与物质上的利益,但实际会使得研究人员固步自封,提高缓慢甚至无法再科研上更进一步。在科研领域,重要的是研究项目的实用性、稀缺性和纯洁性等种种品质,这些品质,需要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还科研领域一汪清源。对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能督促研究人员培养或重拾严谨、谦虚、慎独、笃学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处事习惯。

(二)对结余经费实行奖励并形成机制。当前我国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于科研工作中对经费的节约也应当受到奖励。对于正当结余经费且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奖励:将结余经费的一部分以百分比的形式作为奖金奖励给研究团队或个人;对一个研究周期节约资金百分比最多的研究团队或个人予以特别奖励;等等。相关奖励机制能够鼓励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甚至世界一流的技术方法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未科研人员提供另一条收入途径,降低其为蝇头小利贪墨公有财产的概率。另外应对奖励予以公示,启动社会舆论监督。

(三)建立奖惩分明的严格审查制度。结项是科研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亦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以纠正不良行为、警戒违法行为。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对剽窃、弄虚作假、敷衍交差的不端学术行为进行警告、一定时间禁止进入项目申报、终身禁止项目申报、追讨研究所用经费等惩罚,严重者移交法律机关进行处理。对于通过筛选的项目成果,则采取匿名审核、社会效果对比、数据返校、团队答辩等多流程多方式进行验收、评优。对于社会效果优良、技术精尖的项目予以重奖,以推进整体科研环境更加纯净,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争取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制度引导观念,以良好的观念和行为辅助智力能力产生对社会有益的知识成果,促使高校研究人员成为有才有德的社会栋梁,形成争先创优的科学研究环境,让研究经费用在实处。

(四)在报销方面建立专门负责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报

销,实行科研经费预借报销制,其做法是根据科研进度预先借款使用,然后凭借真实业务所对应的真实票据予以核销,一旦发现虚假者则给予包括费用自付、警告等处罚措施,这样就可以给借款人形成有效的无形压力,迫使其自觉地规范使用;对于暂时未发现的舞弊行为,其责任并不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而是实行终身负责制,一旦被发现,则需要全面追责,这更是给经费使用者上了一道紧箍咒,迫使其始终坚持财务制度,用好、用实科研经费。

(五)以结项的科研项目作为评定条件。在高校中,职称评定、能力考核等的要求标准,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科研的风向标,种种考核对科研人员的名誉、物质条件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目前在科研能力考核考察的各个方面主要使用的是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和级别这两项作为评定标准,往往忽视了项目的结果。这导致了科研人员往往大量开展课题,而轻忽完成项目将课题一拖就是数月甚至数年的兼而有之。如果不改考评制度,其他制度的改进,未必会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但若将结项的科研项目作为一定的加分条件,则可以调整风向,让科研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教育科研经费也能避免闲置产生的机会成本。

(六)实行成果购买制。现行的经费制度普遍为预拨经费。该制度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也诱发了多种经费乱象的产生,因而必须探索新的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购买制度适应了目前的经济社会要求,一方面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另一方面在相对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研究、投标、遴选、购买各个环节无法藏污纳垢,让项目可以获得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由于是一次性购买该研究,能促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更加合理的使用经费。成果购买机制是针对成果预拨机制所存在的重大缺陷而作出的优异革新,成果购买机制可以有效克服科研经费低效现象、浪费现象,可以有效引导研发出更多高品质的成果。

(七)严格诚信制度。为人治学,信字当头,言而有信,立言为范,在科研工作中,诚信尤为重要。对于挪用侵占、虚报经费等失去诚信的行为,实行费用支出真实性的一票否决制。发现挪用侵占、虚报经费等上述行为即取消资格、停止项目并追讨使用资金,对于责任人所在高校,亦应当做出批评、处罚等处理,同时对高校进行信用累加制度,资金违规次数达到一定一定限额,高校则成为投标项目的减分项。捆绑式的惩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对项目责任人的监管力度,力求科研经费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

结语: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必须是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知识面,发散于想象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最终,回归实践,以实践检验其社会、科学价值。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于研究工作有保驾护航的作用,但科研成果的出产,最重要的还是依靠科研工作者知识的转化。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不能误入歧途,堕落为有才无德的社会毒瘤,应当德才兼备,处理好负责、参与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邹家骊.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2年14期

[2] 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3] 陈章兴.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漪,李扬.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杜景顺,刘丽,李丙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经费科研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