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能站在“互联网”吹起的风口

2015-04-09孙婧

商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风口领域互联网

孙婧

前几天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信拍卖会。一家位于苏州的雕刻工作室用微信群拍卖几件自己的作品,流程跟现实中的拍卖差不多,只是场所换到了虚拟世界。粗粗计算,不到两个小时的拍卖活动,一个百人微信群,给工作室带来了近十万的流水。

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产业”。这次经历尽管有趣,但绝非新鲜事。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淘宝,传统商场+互联网=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支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世纪佳缘,传统出租车+互联网=滴滴打车……

但“互联网+”带来的实际效果绝不是简单地相加。相比少数几个受到彻底颠覆的行业,传统产业得到更多的是高水平的升级。通信领域、交通领域、零售领域、金融领域,一开始对互联网的“入侵”都如临大敌,但在适应形势之后也纷纷自我变革主动升级,有的提升服务质量,有的“触电入网”,有的则几经演变形成新业态。

正如马化腾所言,“它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作为“互联网+”概念的原创者,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将其解读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新领域和新生态被赋予“风口”猜想。所谓“风口”就是把同样的资源摆对了地方,风就给吹上天了。下一个风口在哪?经济学家、企业家都在寻找答案。把自己的产品搬到网上,做个公众号,搞一场网络拍卖,这充其量是互联网思维擦出的零星火花,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小实体收入。中国对“互联网+”战略期望颇高:“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其核心都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在中国,这个制造业战略也正在实施。

于是有人分析,“风口”会出现在汽车物流、医疗、农业、本地生活服务等等行业,然而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时,我们并非在谈论哲学或宗教。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追求的,无非是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更低廉的价格。“风口”无法被计算,只能去体验,行业春芽也无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寻觅,只会诞生于市场。如果说“互联网+”真能带来一个个风口,也离不开吃苦精神和创新精神。

吃苦是新平台的通行证。那些互联网大咖们在推广自己看不见摸不到的产品时被当成疯子或骗子的故事不用多讲,一个新平台是如何用数千人的地面部队逐渐累积起来的案例也不必多说,“互联网+”不会改变实打实的生产制造,不会改变精工制造的“工匠精神”,它带来的颠覆或革新是为了更好的生产。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各取所需,对于能吃苦的中国人而言,创新似乎更为紧迫。看“+”前的部分,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并未产生过真正的创新。我们把youtube改造成youku,把twitter改造成微博,用微信取代facebook,用阿里巴巴取代eBay、亚马逊,在娱乐互联网向消费互联网转变的这些年,这些改头换面带来了一个个令人津津乐道的风口。未来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就迫在眉睫了。

而看“+”后的部分,似乎任何行业乘以13亿人口的市场规模,都能成为一个风口。如果风口没出现,那原因只会有两个:也许是没有刻苦生产,也许是没有用心创造。

猜你喜欢

风口领域互联网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领域·对峙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