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教育困境,要改变政绩观

2015-04-09张志勇

商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政绩观孩子教育

张志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问题有许多亮点,对我来讲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还是教育的投入。一个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教育强国,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今年报告当中总结了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绩。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很大,财政减收因素很多,民生保障的压力很大,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投入仍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概是2.5万亿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最大的民生支出。

山东在财政支出总盘子里教育的投入不低于20%,这三年基本在21%左右,去年大概是1500亿元用于教育的支出,这也是我们山东最大的民生,其中基础教育支出肯定超过了50%。包括教师的工资、供应经费、校舍建设、各种学生的资助,包括外来务工教育的保障,包括留守儿童的补助、困难儿童的补助,都在这样一个总盘子里。

从2012年以来,我一直在提一个建议:推动教育财政预算和决算的公开。希望我们的教育财政从中央到省到市、县可以很清晰,教育投入总量的来源是什么?钱从哪里来的?钱到哪里去?钱花在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比例如何?公开之后我们可以推动它的结构优化、效益的提高。

教育不科学加重负担:文化课学习时间太长

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30多年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我们的义务教育普及在世界9个过亿的人口大国中,贫困或发展中国家中是第一,去年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及率是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7%。教育首先解决了老百姓有学上的问题,在各个教育层面上应该说基本满足。

但我们的教育仍有很多问题,包括教育的活力问题、体制问题、教师职业素养问题,当然也包括孩子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以及片面追求考试和升学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老百姓也跟着重,甚至觉得教育成为了很焦虑的话题。

这里面有我们传统文化的原因,要做人上人,要光宗耀祖,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孩子现在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到山东团听取一位老师发言,总理问:你们在做素质教育,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吗?你是教数学的,孩子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吗?前几年有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这个问题先回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问题,孩子为什么学习没有兴趣,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今天的学生学习苦得没道理没价值,苦不是判断一个事物正确不正确的标准,苦是一个现象。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学生的时间要过得有意义,这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文化体育课交替安排?是让孩子大脑协调运转。为什么上午和下午的课要安排的不一样?就是要使大脑保持有效的运用状态。现在学生的负担很多是教育本身不科学带来的,或者说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现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已经长到无法承受的地步,或者说学生这个年龄不应该有这么长的学习时间。第二,由于过分单调的文化课学习,带来了孩子的左脑使用过度,学习兴趣下降。第三,因为孩子在校内校外学的东西都一样,都是为了考试,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德育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都被边缘化了,导致孩子不能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自身怎么能快乐呢?身心都是分裂的。

美国现在很多孩子也很苦,学习时间也很长,他想考一个一流大学,也是晚上睡得很晚,这是他自己主动认同的一种学习、一种追求,没有简单地说我要改变命运。再看看东亚文化圈里的韩国、日本。日本的课业负担比我们轻得多。在经合组织的测试当中上海很好,但日本也不差,不过要知道日本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比我们少得多。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孩子的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课程结构是有问题的,教育内容是有问题的,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

两种较量:培养人还是培养人才?

孩子的课业负担是谁造成的?当然这不是他自己想承受的,家长和学校统一化强制性的教育,让孩子学习的主体l生丧失,而孩子对学习的意义是迷茫的。当一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但必须天天学习的时候,他能快乐吗?

我觉得对学生的学习苦也好负担过重也好,一些观念还是要澄清一下,比如说历史上所谓的有勤奋苦学的传统,我们常常拿头悬梁锥刺股说事,但要知道把头发甩到梁上是他自己甩的,锥大腿也是他自己锥的,他自己想吃苦。而现在的苦是强制的、被迫的,这给孩子的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太大了。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说我们中国有勤奋的传统,但是勤奋至上还是效率为上?当我们勤劳却没有效率甚至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时,勤劳没有任何意义。

教育本身有问题,但教育外部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比如各行业劳动收入差距太大,而差距过大老百姓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压力也会增大。这是教育外部需要解决的问题。回到教育的本身,今天的教育本不应这么沉重。教育是让孩子过幸福生活,让他们健康成长。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拼命拿一个文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老师说你考不上大学就吃不了馒头穿不了皮鞋,今天还有哪些孩子说我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我们的社会已经不是30年前的状况,我们也已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奋斗的时候,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来讲,中国应该调整了,应该是一个为了成长健康、幸福生活而学习的时代。

前不久我们到芬兰考察,再次感受芬兰的教育。芬兰的校长教师说我们的孩子只要幸福就好,他学什么不学什么,这都不是目的。我觉得这种价值观是我们要学习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那么教育培养什么?是要把人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能量释放出来。但现在我们颠倒了。过去提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知识”是什么?西方讲的知识跟我们讲的知识一样吗?恐怕不一样,他们强调的更多是能力,而我们讲的是课本知识。现在有一种论调也在说“教育无用论”、“知识无力感”。

我们现在有两派的斗争和较量。搞教育的希望教育回归培养人的本质,德行、理想人格、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但作为家长,因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为了去竞争各种就业岗位,家长们会把孩子专门往某个方向去培养。但其实两个方向不是对立矛盾的,但也不能为了培养所谓的拔尖人才而忘了我们培养人的前提。

走出政绩观:不能再用考试升学绑架学生

顶层制度设计关键在什么地方?走出中国教育的困境,最主要的是政绩观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GDP至上,现在全社会发展的政绩观在转变,经济发展为了什么?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教育同样如此,现在我们的各级政府不能再用考试、升学来绑架学校绑架孩子了,应该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来评价教育的质量。从顶层制度设计来讲这是最关键的,一旦转变政绩观,这把标尺科学了全面了系统了完整了,我想我们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大环境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兴趣,学习负担学习任务很重,学习材料很多不是他想读的,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当然一个人兴趣的养成有很多环节,老师的赏识很重要。一个人兴趣的养成有很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的兴趣。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把志向和兴趣统一起来。从老师角度来讲,我希望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孩子主动有兴趣地去学习。

猜你喜欢

政绩观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题解教育『三问』
树立正确政绩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