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恋

2015-04-09俞磊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芥末馄饨馒头

俞磊

★【老师讲义】

你会吃吗?你会写“吃”吗?你写的“吃”好吃吗?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大作家笔下的美食更是让人心向往之,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食之本身,更是一种饮食态度,一种可以将人之食性扩大至淋漓尽致的生活的人生态度。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胃口也越来越好,一天三顿痴痴地等,等来了美味,是不是也等来了人生的智慧呢?让我们执笔而谈吃,做一回“写食主义者”,去奔赴一场与美食的约会吧。

★【老师下水】

南湖菱

费佳

我参与了你的前世,也愿守候你的今生。

前世,你是南湖碧波中的精灵,我是烟雨楼前无言的杨柳。

“陛下,现正值中秋前后,禾城百姓进贡南湖菱一碟。”就这样,皮色翠绿,娇嫩欲滴的你被摆放在精致的青花瓷盘中,献给了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噢?这菱角甚是可爱,朕倒要尝它一尝。”也许是命中注定,你将在那一年的烟雨蒙蒙中遇见他,然后从此改变你的一生。此时,我看见他拿起了你,在他手中的你,竟显得如此青涩,宛如一位邻家女孩初见世界时的张皇失措。从此,你一朝扬名,卸下尖锐的两角,露出圆润丰腴的双颊。从此,你是南湖里最美的精灵。

今生,你是遗世独立的仙子,我是烟雨楼前沉默的杨柳。

“妈,这菱没有角,好像一位含苞待放的姑娘呀!”小女孩用手温柔地捧着你,笑靥晕染开来。朴素的你,一袭绿衣依旧,靠近柄的那块绿色显得有些深沉,但是到了菱肚就慢慢褪成嫩绿,甚至还带点儿微微的鹅黄。你少了几许羞涩,更添几分风韵。轻轻掀开外衣,你露出了如水润滑的藕色菱肉,那种淡淡的胭脂红,璀璨了你一世的孤寂。再凑近嗅一嗅,一股莫名的馨香,历久弥香,仿佛经过长久的尘封后重新被释放,迫不及待地要让人欣赏。放入口中,用舌尖细细探寻你的曲线,卸下双角之后的光滑,那富有张力的弧度,都在诠释你的生命力。咬下去,脆生生,甜津津,满口的幽香萦绕在齿间,是深情的眷恋吗?我想,每一个被你温柔对待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种亲昵的感觉。

我是与你为邻的杨柳,熟谙你的前世,守着你今生的刹那芳华。

“新鲜的南湖菱,又甜又爽口咯……”远远地传来菱翁的吆喝声,一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没有华美的遣词,却如此富有韵味。静静听,卖菱翁的吆喝声,由远及近,一声一声,弥漫开去,声声唱着你的传奇。卖菱翁谙熟你的脾性,知道你不愿做戏台上万众瞩目的青衣,你只是素雅的邻家女孩,从骨子里生出水灵来,然后静静等待生命中的有缘人。前世你未被盛名拖累,今生只把自己交给菱翁,默许他唱出你绝尘出世的美。

又是夕阳,游人们轻轻地走了,带走了你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已恋上你的美。那么,等下一个夕阳,当河畔的金柳成了孤独的新郎,请你一定成为我最美的新娘。

★【学生佳作】

八年级  金婧

鳖,俗称甲鱼,与龟似,大补。因其大补,人们竞相捉之,如今野生甚少。我一向对补物嗤之以鼻,却因身体欠佳,野生鳖近年时常出现在自家餐桌上。

它生活在山中小溪里,养成了些野性,故置于水桶中,不安分。它似乎明白自己远离了家园,便没日没夜地用它尖利的爪子敲击着桶壁。这反倒催生了人们杀它的念头。不过见其甲背上深邃的两个孔洞,我又怜悯起它来了,那是它自由之日的终结象征。优胜劣汰本就是自然法则,对于此,我只能闭眼咬牙了。

转眼那活生生的不断抗争的鳖已成为盘中之物。在历经三个小时的砂锅中的加热、沸腾、蒸煮之后,那种原生的碧色清澈明亮。无杂质的清汤,如清泉一般,浸入心扉。那甲上的斑纹还是那样质朴,那样神秘,好像一个古老的图腾诉说着它生命的历程。壳边胶质的皮,如此剔透,又有几分混沌,轻盈得像徘徊在天上的云朵;入口时像果冻般润滑,叫人不忍咽下。鳖的肉已经绽开了,表皮已无法包住其为人称道的内涵。

轻轻一嗅,没有一丝腥味,却泛着水草的香气。淡淡的气息回转于鼻腔之中,那种烈性在清炖之后早已消失殆尽,只留无边的温存。那热气已不大旺了,让这寒性之物更显清冷。不需要什么调料,只需少许的盐,不愧是昂贵之物。我优雅地舀一口汤汁,含在口中,那独特的山林之味潜伏在舌的深处,不消什么力气,那滋味已在腹中回荡。

比起母亲的清炖,父亲的红烧在我看来显然沦于粗俗。虽然那鳖肉也许更有滋味,可火焰的气息,似乎喧宾夺主。母亲清炖的鳖肉已美到难以言说,让人只觉得时间已将所有都融化了,只留下鳖的精华与神韵。就只那么随意地剁成几块,散落在碗中,似乎只有那样才能做出最自然的原味。

原味,似乎人们早已丢弃了它,各种的调料、添加剂抹去了食物天造地设的灵气,而带给人们虚假的享受。充斥着人们胃的仅仅是些化学合成物罢了,那种真实、质朴、原生态的成分在我们的血液中越来越少。原味,我欣赏这样本质的东西,无论人们的口味如何随潮流改变,它都是永恒的。它所蕴藏着的丰富、细腻、独特的内涵和它本质的永恒的光彩是永远品不尽赏不完的。无论事物昂贵与否,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除去表面的美化,所有真实的原汁原味都值得人们肃然起敬。

★评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它允许纯粹的东西成为经典。

本文从鳖的野性入笔,然后浓墨重彩地描摹了清炖鳖肉的美好,无不在为下文诠释的主旨做铺垫——越单纯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越值得人们肃然起敬。食材如此,生活亦然。

作者语言老到,对鳖色、香、味、形的描写到位,颇具画面感。

芥末

八年级   姜津津

芥末的味道并不好,这是我还没有吃过芥末的时候就听很多人多次提到的。

第一次接触芥末源于我第一次吃西餐。昏暗的西餐厅里,我第一次看到切成薄片的生鱼片就这么优雅地躺在白瓷盘中,整齐地排列。不知道是用了多薄的刀,才能切出如此薄如蝉翼的鱼片。endprint

芥末似乎永远只是个配角,它被挤在小小的味碟中,向四周散发着青草般的颜色。这样纯粹的绿色,并不显得单一乏味,它只是静静地待在碟子里,随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或浅或深地变换着,随着服务生在碟中倒入一些酱油,芥末渐渐地向上漂浮,漂挂在黑红的酱油上。酱油仿佛一汪墨池,轻漾着黑而深沉的色泽,倒了芥末,就成了细细雕琢的青玉,苍翠的颜料,沾染着些许的淡墨,画面呼之欲出。但那丝毫不显招摇的绿色,将芥末点染得恬静而澄澈。

将鼻子凑近那碟子,因为对芥末的惧怕,我只是轻轻地嗅了一下。入鼻的气味不像想象中那样强烈,是淡而清新的,就如同芥末的颜色一样,泛着青草的味道。这样温暖的味道,竟将我的思绪牵扯到了遥远的春天的草原——迷蒙的视线中一片绿色,几个影子在辽阔的苍穹中驰骋,转瞬即逝;空气中是,干净清爽的新生青草味无拘无束地扑鼻而来。

回过神来,明晃晃的红色打破了眼前的一片幽静,主角是生鱼片,可它却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我迫切地想知道有着如此好闻气味的芥末会是怎样的味道,于是夹起鱼片往芥末上一沾,将那层混合着黑色的绿色轻点在鱼片的一角。入嘴,入嘴的一瞬间,嘴巴没有任何感觉,鼻子却是首先有了反应,那刺激强烈的辛辣,毫无阻拦地冲击向嗅觉,又通过神经中枢涌向视觉,涌向大脑,蛮不讲理地搅乱了我的视线和思想,硬是让我在冷气十足的餐厅里冒出一层层热汗,流出一串串泪珠。这时,味觉才开始有了反应,我接受着芥末更大的刺激,此时它远不如刚入口那般强横,只剩下波澜起伏的麻木。我满嘴只有芥末的味道,仿佛一个个味蕾都变成了苍绿色的芥末。

只是十几秒的时间,一切又回归到原来那种平淡,似乎刚才那场轩然大波并不存在,但我的口中、鼻中、脑中仿佛都是劫后余生的战场。忽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才发现泪水早已糊了满脸,是芥末,刺激出了如此强烈的情感。

当机器制作的现代情感已经泛滥,我们对那些或大或小的煽情也都司空见惯,麻木便成了我们情感的主色调。我们再难有感动,再难被打动,有时候心里有着些许的伤感,却也是因为要强、要自尊,不会轻易地释放,那么,来一管芥末吧!让它来帮你解开心结。当你泪水潸然而下的时候,就可以笑着解释说:“呵呵,真的辛辣!”这十几秒的激情涌动,让你挣脱麻木,感觉最透明的心情,拥抱最真挚的生活。

流动的绿色,在喧嚣的城市里,化成一道炽烈的风景。

★评语:

“是芥末,刺激出了如此强烈的情感。”多么精辟的句子。

芥末是一味调料,选择它来入文,可见作者的别致。作者感情细腻,描写如工笔画般秋毫毕现,几个比喻也很贴切、动人,使我们对芥末有了一份莫名的向往。其独辟蹊径的思考,也令人惊艳。

馄饨

八年级   刘梦琦

温州可谓中国的美食之都。夜晚,我喜欢逛街,顺便在路边的小摊上来一碗温州的小吃,而馄饨是我的最爱。

馄饨其实并不纯属于温州的特色小吃,其他地方也有,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不就在长安城里二度吃馄饨吗?然而,北方的馄饨皮太厚,简直能与饺子皮相媲美,温州的馄饨才真正称得上馄饨。

来上一碗馄饨,未端到眼前便闻到一股清淡的独特的香味。这香气总让我想到那位面貌娇好、不施粉黛的唐晓芙,空灵、脱俗,绝非长相另类、打扮妖艳的鲍小姐可比。置馄饨于眼前,只见在清汤中几根青青的空心菜簇拥着那一个个白里泛着淡黄又夹着嫩红的馄饨,不禁让人想起清秀却不失华美的出水芙蓉,更给人雨后山中的清新神怡之感。这一个个浮于水面的馄饨又似乎是披着轻纱的瓯剧演员,正款款述说着这古老典雅的瓯越文化。

这如同瓯绣、瓯塑般精致的馄饨实在让人不忍心就这样入腹,但小吃还是得吃的,不吃倒是对此艺术品的一种亵渎。我用青瓷调羹轻轻地捞起一个馄饨,又慢慢地放到嘴边轻轻地咬上一口,啊,那口感就像德芙巧克力广告里说的,“如丝般滑润”。在细细品味的同时,分明让人觉得似乎正领略楠溪的水色与风光。吃这么一碗馄饨,真让我大饱眼福、口福及鼻福,受益匪浅啊!

然而,我喜欢馄饨并不单单只喜欢它那清淡的香味、华美的外表、爽滑的口感,更对它贩卖的特有方式情有独钟。夜晚时分,差不多在老人和小孩入睡时,从天的一方隐约传来“笃、笃、笃”的敲竹声——一副馄饨担飘然而至。这有节奏的敲竹声很容易让人想到儿时玩耍的竹筒,我们放在手中左敲一下右敲两下,嘴里还口齿不清,上气难接下气地哼着儿歌。馄饨担的声声敲竹不仅让人怀旧,还有安眠的作用——当你无法入睡时,只要这如同露天摇篮曲的敲竹声一响,保你睡得口水三千尺,这可比空数着绵羊或是猛吃脑白金强多了。因此,我喜欢这敲竹声,更喜欢在这敲竹声中做着童年的梦安然入睡。

馄饨,确是温州最好吃、最动人的小吃食。也许,温州这薄如蝉翼的馄饨皮、清如春水的馄饨汤正从另一个角度诉说着温州悠远而迷人的文化吧!

★评语:

薄如蝉翼的馄饨,宛如面容姣好的江南女子,美好得让人舍不得吃。试想,胡同小弄间,一副馄饨担,一声吆喝,一碗馄饨,即使碰不见那位结着哀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足以使人销魂。

此文胜在联想的丰富,从钱锺书笔下的唐晓芙,到瓯剧、瓯绣、瓯塑,再到楠溪水色、童年的馄饨担,佐以细致的描写,真挚的抒情,共同成就了这碗美妙动人的馄饨。

馒头

八年级   徐畅

它是一千多年前就有的食物了。

它是最纯朴的食物。

因为它只有很普通很普通的外貌、口感、内在,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平凡、简单、廉价,就是它恒久的生命。

淡淡的清晨,走在能看见炊烟的街巷里,找到个能落脚的地方,叫上碗清粥再配个馒头,馒头那股混合着热气溢出的淡香,是从竹篾铺的蒸笼里蒸出来的吧。在我看来,朴素的馒头里唯一雅致之处便是在那热气蒸笼中晕染上的丝丝竹意。馒头的气味,清淡得像是白开水一般,泛着热气的微波。笼着这份淡泊中的清雅,它的味道真的平淡得谈不上是香气,只是一种最最平凡的气息,没有如花香甜的装裱,没有酥爽腻人的华丽。那种朴实的味道,不比任何一种麦香、奶香来得诱人、饱满,只能说那是只属于平凡馒头的素净淡雅。深呼吸,在那个清晨,我闻见的不是宁静致远的深沉,而是它干净透彻的豁达。

馒头的气质也许就是那种看得见的透明。

看见街角的馒头摊时,脑中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浮想出古人买到馒头时的情景:一个不大的土褐色纸袋,装着两三个热乎乎的馒头,买者满心欢喜地捧在怀里,胸前的衣袖上充盈着满满的热气。纸袋几乎是被捏捧得变了形,但袋里丰润的馒头依然是那样可爱,像是稚嫩的孩子白胖的脸儿,未经雕琢,却有着浑然天成的简单之美。馒头像是满满怀揣着最纯粹的幸福,充盈地饱和着,只是很圆滑的表面,却让人饱尝到最简洁的韵美。馒头有不完美的底部,那或整齐或零乱的印痕仅仅是为它的诞生而刻下的烙印。自然,不复杂,因为那只是不经意间在凹凸不平的竹篾上烙下的印迹。饱满的隆起,圆润的弧线,有着天生胎记的底儿,一个简笔画就能勾勒出馒头的形状,简简单单。

馒头的可爱也许就是那傻傻的模样。

妈妈说,最好的馒头是带点米黄色的,可是我吃的都是白色的馒头。但是无论什么颜色,它总是不加任何修饰,永远是那么纯粹的一种色调,单纯得让我觉得它在矜持沉稳之外,还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馒头不被色彩所点缀,它只要平凡就好。没有莹润的色调,只有熹微的光泽,它纯粹只是为普通人的需要而存在。

馒头的颜色也许就是平凡的色调。

当你沉浸在对奢靡与个性的追求时,当你怀念平凡与普通时,吃一口馒头吧,它总是平淡中夹杂着充实的感觉。咬下一口,使劲地嚼吧!它的味道不及麦饼粗旷,不及蛋糕细腻,没有酸甜,没有苦辣,它只是很耐嚼、很平和。也许馒头是食物里的白开水吧,没有姿色,没有酷味,但它真的有一种比画不出的味道。那是什么?也许就是平淡生活的味道吧!

馒头的味道也许就是一种生活的味道。

如果平凡也是一种味道。

★评语:

最简单的食物往往是最难以描摹的,而本文作者却能轻巧地勾勒出一个馒头的万般滋味,实为难得。

作者对馒头憨厚的体态与印记的细致捕捉,颜色气味丰盈的渲染,以及对古人怀揣馒头的幸福的联想,让我们轻易地触及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简单的感动。而最后作者对生活独具匠心的回归也更让我们咀嚼到了生活最淳朴平实的味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芥末馄饨馒头
法国人餐桌离不开芥末酱
学包馄饨
说说生鱼片的伴侣——芥末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馒头办”没了吧?
明星编辑秀
最后一碗馄饨
半个馒头
让芥末调戏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