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手写我心VS适当加工

2015-04-09新作文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手写真话升华

新作文

“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作家韩寒的这一言论曾引起过很多人的争论。近来,对虚假作文的讨伐声浪又高了起来,不久前《人民日报》记者张贺在《作文为啥不写真话》这篇文章中坦言:“最近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我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总体而言,这批作文有个普遍的问题:假——写的是假事,抒的是假情,发的是假议论……”

在写作文时,老师都教过我们要“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但不少同学也都曾听老师说过:在记叙一个事件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叙事件本身,而是要提炼出该事件背后的某种意义,进而抒发自己从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或启发——这就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升华。那么,对作文技巧与真情实感之间的取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教师言论

刻意“主题升华”是对真情实感的扭曲

◎伍福常

对于刻意升华主题,我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作文是写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率真表达。作者能够运用准确的文字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刻意升华主题则是对真情实感的一种扭曲。

对于写作,我们强调“我手写我心”——就是文章要贴近作者自身独特的生活、思想、情感等,而不能是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和人云亦云的套话。作文最重要的是要顺乎作者之心,顺乎作者之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中情感的自然真切。若是在文末不大发议论,而是给作者留有思考的空间,由作者自己去品味,这无疑要比所谓的主题升华更为简洁,也更富有韵味。

不要单纯为了追求技巧而作文

◎邹仕泽

我认为,“主题升华”就是在文章(主要指叙事性的文章)的结尾对所叙事件蕴含的意义进行提炼、加工,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提升事件的意义等。

因此,准确的“主题升华”不仅可以使文章有效避免就事论事、主旨和内容过于简单,而且还可延展文章的内涵,自然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是这样结尾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就不仅是对全文内容的凝练概括,同时也延展了文章的内涵,使文中的“个别”事件上升到了一种“普遍”的高度。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把文中由紫藤萝花带给“我”的感受做了最深刻的总结,把文章内涵拓展到了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新的高度,文章的立意因此显得更加高远,主旨也更显深刻了。

“主题升华”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很多作者都比较重视。但这种技法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是否升华主题,必须考虑文章本身的需要。比如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如果故事本身就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那么如果再在结尾来个“主题升华”,就有画蛇添足之感了。

谁教会了孩子写“撒谎作文”?

◎朱铁志

我想起自己中学时的作文经历,那时因为善于“挖掘”和“升华”,我的作文常常成为班级的范文,被老师当堂朗读,赞誉有加,为此很得意过一阵。当时从未觉得自己是在撒谎,而是在“调动内在积累”。我的“内在”究竟“积累”了多少货色,自己也不甚了了。

写作需要“挖掘”和“升华”,这是老师教我们的。但“挖掘”和“升华”与“撒谎”和“作假”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老师没教我们。在不少孩子心目中,“挖掘”和“升华”就是瞎编,谁会编谁就能得到老师喜欢,谁就能得高分,谁将来就可能扬名立万。

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我越来越厌倦那种盲目拔高,愣说假话的作文,越来越无法从“翻卷的浪花中想到革命的洪流”,越来越不能“在困难的时候眼前浮现出几位英雄人物”。我为自己的卑微感到惭愧,也为自己的真实感到骄傲。我常想,即使做不到“修辞立其诚”,起码也应该把写作文变成自己心灵表达和拓展的渠道,做不到全说真话,起码不说或少说假话。

学子心声

阿吉:说实在话,写真话写出好作文比写标准化的议论文要难多了。

初中生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闭着眼都能想出来,真话就是今天作业好多睡得好晚啊,今天数学小测验好心烦啊,今天隔壁班上打球的那个男生还挺帅的诸如此类。你要我写这种真话我都不敢写啊,这种无法拓展的大实话能凑足字数么?能及格么?

刘宇:想想每年寒暑假,老师布置的多少多少篇日记、影评、观后感,都是在临到开学前的一两天,甚至是前一天夜里匆匆赶制完毕。这不仅对我的写作水平没有任何提高,还让我对写作产生了厌烦心理。一到放假,我都是睡到快中午起来,打开电视,开始观看电视台给小朋友准备的假期节目。听到楼下有其他小朋友的叫喊声,就下楼加入进去。玩的无非是打沙包,跟着大孩子瞎胡闹。晚上父母下班回家,也该回家吃饭了。第一天这样,写进日记还可以,问题是,天天都是这么过,没有电脑,看电影自己又没钱,父母叮嘱过不能随便跑出小区去远的地方,所以过得很无聊,实在没有东西可写。

李洁:我们知道了解时政,去读甘地、曼德拉的人生,每次写作文用上他们我的心中都含有崇敬之意。我们知道孔子在乱世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气魄,周游列国在古代是怎样的勇气?每次写作文我用这个材料也不是说假话,我是真的崇敬。

阿龙:考场作文就是标准化的议论文,强调的是逻辑性和思辨能力,这和是否说真话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连题目都看不懂,那么即使作文里全都是“真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观点直击

作文的“真实”等于真事儿吗?

◎小城说雨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研究作文的人或是语文老师,都会强调一个训练作文的观点——写真实。我也是这个观点的推崇者,所以我倡导学生要坚持“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见”。于是,有些善于动脑筋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作文中的“真实”等于真事儿吗?endprint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作文里的“真实”,是既真实,又虚假。

站在作文角度说,“真实”,不是指事件的“真实”,而是指情和理的“真实”。情,指感情;理,指逻辑。因此,我们评价作文情节的“真实”与否,总是以“合情合理”作为评判标准的。

记叙文的“真实”,应该是文学的真实,是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而绝不应该等同于真实的生活。也就是说,记叙文,它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绝不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部相机!原因在于:虽然记叙文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品味、感悟生活,但这只强调了记叙文的一种特性——生活的真实性;而没有强调记叙文的另一种特性——文学性。记叙文的文学性,意味着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可以进行文学的提炼、剪裁、拼接、修补、加工、润色等处理的。这样处理,尽管使原本的生活素材面目全非,可是,只有这样做,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我们作文就应该注意:真事,可以进行合理的加工。我们说“加工”,就是作文时,对原始素材进行不可或缺的选择、提炼、剪接、润色等,使之鲜活生动而具备可读性。即使是纪实性通讯,也需要这些文学的处理手段,一篇干巴巴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去浪费时间阅读的。

加工的作文也是要体现真实的。而要给人以真实之感,就要格外注意细节刻画的翔实牢靠,要注意推敲文章每个细节的合理性。合理性是指:一,要合乎情,即合乎上下文、场合氛围、人物心路历程、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真情;要合乎理,即合乎日常事理、生活原理。二,要合乎逻辑,包括层次、次序、因果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结语

在叙事时适当增添一些技巧,无疑是深化或拓展文章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往往能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这一类的文章一多,又不能让人不为之忧虑: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们给人一种模式化的感觉,显得颇为僵化。其次,从内容上看,虚情假意文字往往千篇一律,让人过目即忘。

其实孔子早已教明白我们应怎么写好文章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写东西之前首先要找到你自己的“度”,无过无不及,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就很好。我们应知,不是每篇文章都非得要“加工”和“升华”,而且在我们准备雕琢作文时,应思考:你的“加工”与“升华”是不是出自真情实感?其次,你的“加工”与“升华”是不是对文章本身有帮助?再次,你的“加工”与“升华”是否是人云亦云的套话?哪怕你所写的文章确实需要一个“升华”,而且你确实是出自真情实感,但是如果角度和语言都是老套的,你的文章也不会因此而生色,反而会适得其反。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写真话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