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破仑发动战争与近代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5-04-09宛凤英

史志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拿破仑战争统一

宛凤英

(安徽师范大学 图书馆,安徽 芜湖 241000)

拿破仑发动战争,从1799年拿破仑上台开始[1]本文所使用的“拿破仑战争”这一概念,是从1796年拿破仑独立指挥意大利战役开始算起。,到1815年滑铁卢之战结束,前后10多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与地区,甚至包括一些殖民地都被卷入其中,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欧洲战争,甚或是较早的“世界大战”。从反法同盟的角度来说,拿破仑战争以第二次反法同盟为开端,历经随后的五次反法同盟战争,虽然每次战争的参加者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战争的一方是法国及其附庸国,另一方是以英国为核心的反法同盟,包括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当然,这些国家并不是参加了每一次的反法同盟战争,它们甚至在《提尔西特和约》之后被迫参加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并对英国宣战)。拿破仑战争的性质较为复杂,多数学者认为,1802年《亚眠条约》签订之前,主要是自卫性质的,其后则逐渐变为争霸战争和侵略战争。拿破仑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百万人命丧沙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被征服地区遭到了大肆的掠夺,这些都无可否认,但拿破仑战争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拿破仑战争与改革是如何改变欧洲的面貌、是如何促进了建立在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理念的基础上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一、旧制度的崩溃与新欧洲的诞生

拿破仑发动战争与之前的各种争霸战争或征服战争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拿破仑是以法国大革命继承人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伴随着隆隆的炮声,这位“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积极向外输出法国革命,将大革命的原则与理念输往欧洲广大地区,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虽然拿破仑的国内政策越来越保守和专制,但总体上来说,他在被征服地区实行了革命的政策,将法国革命所创建的制度推广到旧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大陆。

在拿破仑战争之前,除法国、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欧洲大陆基本上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天下。政治上,以专制君主为首的王公贵族执掌国家政权,并享有各种封建特权,他们横征暴敛,欺压百姓,过着腐朽寄生的生活。经济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封建领主庄园制是主要的所有制模式,俄罗斯、德意志各邦国甚至仍然实行农奴制。宗教上,没有信仰自由,除德意志北部地区以外,罗马天主教在中西欧地区处于独占地位,东欧人则大多信仰东正教;教会与世俗政权相勾结,不仅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世界,而且通过征收什一税等手段聚敛了大量钱财,占有庞大的地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专制主义和神权是套在人民身上的两把枷锁,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上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大都愚昧落后,知识分子虽然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并欢呼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但他们在政治上无权无势,无力改变现状。

拿破仑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在长达20年的战争中,拿破仑大军的铁蹄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动摇了欧洲的旧制度;拿破仑主导了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改革,重塑了欧洲的政治面貌,锻造出一个资本主义的新欧洲。

拿破仑在所征服之地都迅速颁布法令,废除贵族的封建特权和僧侣的教会特权,取消各种徭役、封建贡赋和教会的什一税,废除农奴制,并宣布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经济自由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如在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提尔西特和约》之后新组建的、由拿破仑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任国王),从建国初始,它就实行了全面改革,不仅迅速实施《拿破仑法典》,而且全面引进法国的一整套行政、政治、经济、司法和社会制度;各种封建特权、农奴制和行会制度被摧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念建立起来了,各种职业和职位向一切有才能的人开放,人们开始凭自己的才能而不是靠出身门第沿着社会的阶梯向上攀升;王国大多数居民是新教徒,因而只有教务监理会和修道院等天主教会的财产被没收并予以公开拍卖,犹太人的信仰自由得到保障[1]Stuart Woolf:Napoleon's Integration of Europe,London and New York,1991.(P211)。

在拿破仑引导下,各附庸国以法国宪法为蓝本制定并颁布了本国的宪法,把自由与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以及法国进行的资本主义改革措施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将法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广到各地,这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根据这些新宪法,各附庸国大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通过选举产生两院制(西班牙为一院制)议会,并建立相应的地方政府与议会机构。如在意大利,以法国共和三年宪法为蓝本的新宪法得到迅速批准与实施,该宪法宣布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措施:公民平等、人身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取消贵族特权、取消教会的世俗权力并将其土地收归国有等。新宪法规定设立两院制的议会,负责讨论法案,甚至可以否决法案;行政机构由议会选举产生,其形式也根据法国的变化而变化——由五人督政府到三人执政府再到总督政府;地方行政划分与法国十分相似,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实行行省制度,省下设县或区,县区下设乡,地方各级政府也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在华沙大公国,拿破仑同样为其制定了一部以法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加强了中央集权。该宪法将天主教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确定其为波兰的国教;赋予犹太人所有的公民权,但他们的婚姻、购买土地都必须经政府的法定认可[2]S.M.Dubnow:History of the Jewsin Russia and Poland,Vol.I,Philadelphia,1916.(P298-305)。在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各地的名流绅贵于1807年11月被召集到巴黎,接受了拿破仑提交的一部宪法。宪法确定了现代国家的各项原则:立宪政府、行政机构的统一、中央集权、三权分立、公民平等、陪审团制度、宗教自由。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由四个部、一个国务秘书厅和一个参政院组成;各郡政府的长官由国王任命,他们有权提名地方政府和治安法官的人选,并负责立法会议的选举;立法会议由100名议员组成,具体分配名额为:土地所有者70人,商人和工厂主15人,自由职业者15人[1](法)乔治·勒费弗尔.中山大学《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拿破仑时代(下卷).商务印书馆,1985.(P228-229)。诚然,这些宪法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如拿破仑任命其家族成员和一些亲信为各附庸国的国君,操纵各地的议会选举,对稍作反抗的附庸国进行恐吓与惩罚,甚至把那些公然违抗命令的附庸国直接合并到帝国,但是,在这些长期实行封建统治的地区能够颁布实施现代资本主义宪法,这一事件本身就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对彻底摧毁旧制度、建立和巩固新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改革之外,拿破仑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经济改革。在意大利王国,无条件地取消什一税和封建租税,采用法国的征税制度,全国的税收由1805年的8200万法郎增至1812年的1.44亿法郎;并根据1805年宪法条例,于1806年在意大利王国实施《拿破仑法典》,这为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全面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对意大利风俗民情的演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商务印书馆,1978.(P215)。在那不勒斯王国,约瑟夫、缪拉两位国王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法国式的税收制度,以土地税和工业税取代过去的各种租税,成立了国家银行,偿付了政府的债务(大部分由出售教会财产来偿付),废止了国内的关税,建设重大的公共工程,全面实施《拿破仑法典》,从而推动和加快了那不勒斯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在威斯特伐利亚,废除一切内部通行税,取而代之的是法国税制,如土地税、人身税、营业税、间接税、印花税等,统一度量衡,修建道路和运河,建立公证制度和抵押机构[3]D.G.Wright:Napoleon and Europ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84.(P69-70)。拿破仑所推行的经济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取消行会制度和封建特许权制度,改革封建庄园制经济,实行以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欧洲大陆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取消各地区内部的关卡,统一税收,统一度量衡;在各地积极推行《拿破仑法典》,将法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推广到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促进了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欧洲大陆第一次广泛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社会的旧秩序,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拿破仑在各地所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以及其影响下的普鲁士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是法国大革命在欧洲的延伸。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在法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中,法国人掠夺过和侵占过他国领土,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这些战争的根本历史意义,因为这些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整个农奴制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4]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2.(P280)通过战争与改革的两手,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与理念在欧洲大陆得到广泛传播,法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在欧洲大陆得到了推广,于是一个崭新的欧洲诞生了。总之,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是欧洲大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是欧洲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起点。

二、欧洲各国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拿破仑在欧洲各地处处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不仅大肆掠夺战败国的金钱、艺术品等资源,而且任意处置他们的领土:有的领土被并入法兰西帝国,有的领土被当作奖品赏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的同盟者,其结果是造成欧洲领土一次空前的大变动。这样的领土变动固然是由拿破仑巧取豪夺的强盗行为所造成的,但其客观效果却是积极的,促进了欧洲各地区内部的统一进程,这在意大利和德意志表现得尤为明显。

拿破仑战争结束了意大利半岛长期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整个半岛长期处于拿破仑一人治下,自查理曼帝国以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此时,意大利的政治版图得到简化,结束了诸侯割据、小国林立的封闭状态,半岛上的土地基本上分为三大块:意大利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和并入法国的领土。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改革的影响下,意大利民族主义悄然兴起,民族意识得到了加强,各个地方的人都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了。虽然拿破仑根本不希望看到意大利的统一,并有意识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但是拿破仑的所作所为客观上却揭开了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序幕,由此开始了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第一个阶段。一位历史学家评论说,在此之前,“意大利的统一,尽管从文化层面上来说从未停止过,但从政治层面来说,它只是一种记忆,而不是希望。”[1]René Albrecht-Carrié:Italy from Napoleon to Mussolini,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66.(P25)拿破仑的征服,动摇了意大利旧的社会结构,改变了其分裂状况,为意大利的最终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对此所作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当十八世纪之末年,拿破仑蹂躏意大利。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铁鞭一击,合而为三,置之法政府督治之下。虽然,意大利此后之独立,实拿破仑之赐也。拿破仑废其小朝廷,锄其家族,将封建积弊,一廓而扫之。以法国民法之自由精神,施行于其地。于是意人心目中,始知有所谓自由、有所谓统一。且对外反动,而知有所谓独立。拿破仑实意大利之第一恩人也。”[2]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饮冰室合集(专集第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拿破仑战争也同样极大地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进程。拿破仑战争不仅使德意志地区邦国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战前的300多个小邦变为战后的30多个大邦,而且打破了德意志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唤醒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他们不再视自己为某一地区的居民,而把自己看作是德意志人,这一切为民族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拿破仑战争的刺激下,普鲁士君主奋发图强,厉行改革,国力大增,不但成为德意志民族的经济中心,而且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政治中心和精神中心,各地的仁人志士纷纷汇聚普鲁士,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与振兴出谋划策。这样,拿破仑战争在客观上造就了未来德意志统一运动的领导者——普鲁士。恩格斯曾高度赞扬拿破仑对德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统一所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3]恩格斯.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色,1995(P635-636)拿破仑战争横扫欧洲大陆,打破各国内部的各种壁垒;拿破仑的改革,取消各地内部的关卡,统一货币与度量衡;在反对拿破仑征服的斗争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各地兴起,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施泰因在致一名闵斯特伯爵的信中这样写道:“很遗憾阁下把我当成一个普鲁士人而把您自己看成是一个汉诺威人。我只有一个祖国,那就是德意志,并且因为根据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则我只属于德意志而不属于她的任何部分。我并不为此时的王朝与家族所动,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工具而已。我惟愿德意志伟大与强盛,跻身于法国和俄国之间,重获其自治、独立和强国地位。”[1]R.伊贝肯.普鲁士,1807—1813.转引自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P95)正是由于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的影响,欧洲大陆各国内部的统一进程大大加快,而各民族国家内部的统一正是整个欧洲实现持久统一的必要前提之一。英国学者波拉德认为,经济一体化在现代具有超国家的含义,但它最初意味着民族国家内部经济生活的一体化:在18、19世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彼此相互加强。”[2]Sidney Pollard:The Integration of European Economy Since 1815,George Allen&Unwin Ltd,London,1981.(P18-19)由此可见,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改革加快了欧洲各国和各地区内部统一,对整个欧洲的统一进程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积极的影响。

三、欧洲共性的加强

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除了加快各地区内部的统一之外,它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巨大推进作用还表现为促进了欧洲共性的加强。所谓欧洲共性,或称欧洲同一性,是指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拿破仑之前,欧洲已存在不少共性,如基督教是共同的信仰,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封建庄园制是中世纪欧洲普遍的经济体制,欧洲特别是中西欧地区大都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和殖民扩张的历史发展阶段。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的法国与封建主义的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产生了制度上的分歧与对立,欧洲的共性削弱了,差异性扩大了。然而,拿破仑战争及其改革扭转了这一趋势,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被征服地区,欧洲大陆处处闪耀着法国大革命原则与理念的光辉,欧洲的共性重新得到加强。

从政治上来说,欧洲共性的加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封建主义旧制度的基础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贵族和僧侣的特权被废除,封建贡赋和徭役被取消;第二,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再受到压制,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地方割据势力受到遏制,各国国内的统一进程逐步加快;第四,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欧洲大陆的时代潮流。

从经济方面来看,欧洲共性也有明显的加强:第一,行会等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被取消,建立起以经济自由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二,《拿破仑法典》在各地得到广泛实施,法国一整套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措施和制度被推广到欧洲各地,于是就形成了以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核心的“欧洲共性”;第三,由于拿破仑强制推行大陆封锁政策,欧洲大陆的制造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了其不可逆转的进程,从而赋予欧洲共性以新的特点和内容:工业化和市场化。

在思想文化方面,欧洲原来就有较多的共性,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洗礼,这方面的共性进一步增强了:首先,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成为欧洲的主流思潮;其次,法国大革命中所形成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大革命的原则与理念深入人心;再次,法国文化当时在欧洲占有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拿破仑战争统一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被风吹“偏”的战争
统一数量再比较
拿破仑美言惑敌
他们的战争
通识少年·拿破仑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