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国企转型的关键一招
2015-04-09
园区国企转型的关键一招
推行的“解包还原”,可以被看作推动园区国企转型的关键一招和基础之举
在变化面前,旧的发展模式最终会走到尽头。曾经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开发类国有企业,今日面临转型的方向选择。
这尚无可供复制的答案。
开发类国企作为园区开发主体,一般在地方财政没有投入的情况下,承担政府指令,身负开发重任。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到招商引资、管理运营,国企身影无一不在。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园区行政权和国企开发权合二为一,且两者结合得越紧,园区开发速度越快,成效亦越显著。但这样的开发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政企不分。
苏州工业园区的国企转型探索值得关注。在开发前期,其曾有意探索一条新路,以中外合资,且外方控股的开发企业作为开发主体,但运行只有6年之后,面对速度与效率的冲突,重新走上传统之路,两者相辅相存一直持续至今。
但这6年时间并非虚度,新方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与追求效益的理念,也成为园区宝贵遗产,这也成为园区管理层今天推动园区国企转型的重要认知前提。
其中推行的“解包还原”,可以被看作推动园区国企转型的关键一招和基础之举。从2014年开始,园区国资办将20余家国企因执行政府指令形成的本息债务一一核实,财政认可后分期买单。园区高层希望借此一举,彻底切割政府与企业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关系,清晰双方边际,还企业市场独立地位,使得企业可以轻装上阵,产生应有的资本回报上缴财政,增强财政解包还原的支付能力,从而与财政形成良性循环能力。解包还原完成后,工业园区国资办与财政局将共同对企业出具认定书,并承诺根据财力在当年或未来年度逐一解决。
此外,如未来企业仍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再次需要财政承担负债,则需要经过联合审批。
苏州方面希望通过这种努力,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更稳定的法律契约关系,企业由此形成明晰的商业模式。
长期以来,园区开发类国企肩负超前投资及政府职能,普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由此导致企业经营市场化能力低下、经营业绩不佳、资产收益率低和经营性现金流紧张。在这种困境面前,推动此类企业市场化转型,往往沦为空论。
因此,苏州立足问题,改革奔着问题去,采取壮士断腕的果断措施,值得点赞。这也为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当然,园区开发类企业要实现市场化转型远非一个“解包还原”就能解决,由于长期依赖政策,其市场化理念、机制以及能力的形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在解包还原之后,地方国企与地方政府真能一劳永逸恪守各自本分仍然是一个考验。但园区国资转型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对苏州工业园区走出的这一大步,有理由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