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5-04-09

社科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化

韩 洁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做出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历史时期,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是我国长期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的结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早探索者和探索的倡导者。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开始的,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基础,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战时经济转向平时经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尽快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摆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毛泽东通过对“一五”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和“二五”计划制定中所反映问题的了解,以及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借鉴,在1956年4月写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思想,并在以后一段时期的不同场合以过这一思想多次加以阐述。

1.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新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底子薄,起点低,经济文化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民生活极为贫困,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所提供的粮食原料、市场、资金的数量极为有限,制约了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1](P360)他充分阐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一,农业关系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丰收,人心就稳定。人口众多的中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旧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极为低下,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只有1035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10公斤。不抓粮食,天下可能大乱。第二,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第三,农村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第四,农产品是主要的出口物资。第五,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让农业积累多,才能为工业积累更多。

2.社会主义工业化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了迅速实现我国的工业化,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毛泽东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1953年9月,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当时有些同志没有看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片面强调中国经过了22年战争,人民生活亟待改善,应该多搞些轻工业。毛泽东把这种思想称为“小仁政”,他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1](P105)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中国国情和重工业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1954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种情况下,不优先发展重工业,怎么能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态,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差距。更何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特别是美国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增强国防力量,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我国基础工业薄弱,工业结构畸形发展的状况。

优先发展重工业也是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认真比较了苏联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优劣而提出的。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发展,用了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实现工业化。而苏联从重工业起步,只用了10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一五”期间,我们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取得了连续8年平均增长24.3%的发展速度,其工业化成就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年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工业部门。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建成,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一些新的工业区也正在形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以轻为主的局面,重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这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为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毛泽东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体现了历史首创精神。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着重发展能源、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国家能否实现工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

3.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被视为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但这是一条靠牺牲轻工业和农业,片面追求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出现了“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1](P268)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市场商品匮乏,货币贬值等严重经济问题。毛泽东认为,决不能再走苏联和东欧的老路。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针上,毛泽东提出了区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他提出了正确处理重、轻、农关系的思想,并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问题,列为十大关系之首。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已经是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1](P26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重工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些农业和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些农业和轻工业。前一种方法片面强调对重工业投资,表面上看是重视重工业的,但对农业和轻工业投资少,会造成市场物资紧张,物价和货币不稳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从长远观点看,重工业不是发展得多些、快些,而是少些和慢些。后一种方法注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和货币稳定,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初期实践在优先发展重工业上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基本相同,但毛泽东比较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正确地处理好农、轻、重三者关系,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比较协调地发展。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又说“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1](P400),说这是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使我国农业和轻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纠正这一阶段的错误,毛泽东提出了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主张重工业要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60年代初,在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以后,毛泽东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这是他对以往思想的新概括。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果。有些已付诸于实践,有些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付诸于实践,但其思想的先导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为我国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下半年,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方针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在实践上也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现实和理论出现了严重的背离,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远没有应该达到的那样巨大。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目的是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热切期盼。正是在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不但对当时的工业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其他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和经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做到择善而从。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注重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同时重视学习和借鉴前苏联、东欧国家及一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走出我国自己的工业化建设道路,毛泽东这些做法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对今天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中国工业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且不平衡、社会经济具有明显二元结构特征的农业国,这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就决定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必然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对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工业化成果,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一基本国情,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充分体现了重视农业,重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农村建设的思想。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满足农民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满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中考虑,把农村繁荣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考虑,把农民放到国民收入分配中通盘考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规模化程度低、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能加强。从2004年起,我国陆续实施了许多让农民增收的政策,给农民以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开通了农产品绿色通道,这些都体现国家实行多予少取的方针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促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而有利于全面小康的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重要战略举措。

3.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强调要在综合平衡中推进我国工业化建设,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围绕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基本方针,从十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把握的十大关系,包括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等,他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2](P149)只有把这些矛盾协调处理好,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利益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区域间的矛盾、城乡间的矛盾、行业间的矛盾和群体间的矛盾。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诸如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就业矛盾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紧迫问题。在推进各项社会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领域改革和经济领域改革相协调,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协调,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党和政府从各方面努力积极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通过解决“三农”问题,进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举措的实施,使各种矛盾趋于缓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毛泽东一直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他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必须把经济增长指标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指标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工业化推动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体现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是工业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是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基本上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我党宝贵的思想财富。尽管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77.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化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