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世纪老人杨延修拜访记
2015-04-09陈国庆
□陈国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市分公司
保险业世纪老人杨延修拜访记
□陈国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市分公司
近日,笔者因工作关系造访上海市保险学会,承蒙学会介绍得知上海有一位快一百零五岁的老寿星,也是目前上海最早从事保险业的老保险人——杨延修。怀着敬仰和尊敬的心,笔者专程拜谒了杨公。
早晨的一抹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斑驳的光影洒在这位百岁有余的老寿星身上。随着杨公简洁的叙述,那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
烽火岁月 救亡图存 投身革命
杨延修,又名连生、再之,1911年1月31日(农历辛亥年正月初一)出生于江苏泰州。因家境贫苦,他7岁便离家来沪,投靠做皮匠的叔父,并在上海联义善会义务小学就读,三年后回江苏泰州读完初小(小学四年级),因无力升学,后辍学跟二哥学皮匠手艺。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则先后在景林堂夜校、青年会夜校、民治夜校学习。
14岁时(1925年),杨公就到英商信纳洋行保险部经纪人金嗣云处做练习生,后转入法商保太保险公司当职员,不久担任水险部华员经理,后来转入江南银行任保险部经理,还与人合办永平保险总行,并担任总经理。杨公一边工作,一边不断求学,并积极参加学生会的活动,曾担任民治夜校学生会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杨公立即加入上海商会社会童子军团,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抗日宣传、募捐等工作,还曾担任中队长等职务,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等的爱国活动。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在上海不断挑起事端,28日晚,日军突然向驻守闸北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和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反击,淞沪战役爆发。1月29日清晨,社会童子军团大部分团员来到团部,坚决要求投身到抗敌御侮的战斗中去。团员们带领红十字会难民军、医务军到战区内外抢救难民,运送伤兵。在民族危机前,他们从以往的“自我修养”转变为“自助助长、自救救国”。参加战地服务就意味着生命危险,须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血气方刚的杨延修等100多名团员毅然在宣誓志愿书上签名,组建了服务队,并于当晚在九江路红十字会救护大队报到,编排成四人一组的小队,随同卡车分批出发去抢救难民。为了支援前线救护伤兵,经与南翔十九路军军部联系后,卢绪章、杨延修、张平等28名团员组成担架队,编入七十八师军医处,随一五六旅在前线从事救护伤员和其他服务工作。1932年5月5日,淞沪战役停战协议签订,5月8日,社会童子军团担架队撤回上海。在十里洋场的南京路上,在军乐队的引导之下,一支充满浩然之气的社会童子军团队伍走来了。旗手杨延修,戴着黑边眼镜,斯文帅气的脸上面色凝重,他和大家一样,戴着船形帽,穿着土黄色夹克军服,胸前挂着铜质军哨,腰垮瑞士军刀,颈部系一方蓝白相间的三角围巾,沉稳的性格使他显现出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成熟。翌日,上海各大报纷纷刊登图片新闻,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十九路军七十八师被杨延修等团员们为国牺牲的精神和支援前线的敬业服务所感动,专门给上海市商会写了感谢信。
为了抗敌御侮谋求活动经费,卢绪章、杨延修等五位青年集资300大洋,在沪成立“广大华行”。刚开始,这只是一家经营西药、医疗器械邮售业务的“皮包”公司,租借在上海天潼路怡如里29号一间大亭子里,分隔成内外两间,里面一小间作为杨延修和朱学明的结婚新房,外间作为广大华行的办公室。办公场所没有挂招牌,白天也无人办公,只由朱学明协助照应。五位合伙人只有早晚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才到办公室里处理业务,杨延修和张平协助内部事务和邮包装箱、寄发等工作。大家也不领取薪水,只享有一顿晚餐和一些车费津贴,所有开支都精打细算,尽量节省。广大华行成立初期,每月营业额只有数百元,但因开支很少,仍能有所盈余。后来营业额逐步上升,每月增加到一两千元,甚至数千元,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经营范围和规模才进一步扩大。
“九一八”事变点燃了大批洋行华员抗日救国的激情。他们响应上海各界抗日救国会的号召,发起组织上海洋行华员抗日救国会,喊出了“鉴于亡国之前车,愿为先驱,共赴国难,歼此暴敌,以雪国耻”的口号。1936年10月,“上海洋行华员联谊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到会600余人。后来,会员发展到1900多人,活动十分踊跃。受场地限制,一些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经常与同时期成立的上海银钱业业余联谊会联合举行。从一定意义上说,“洋联”已是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各界职业进步团体举行集会,统一步调,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支持,加强配合。杨延修代表“洋联”经常参加这项活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夕,杨延修匆匆离开上海去汉口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洋联”原有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处于停顿状态。为适应全面抗战的新形势,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推动下,“洋联”战时服务团连同上海各界战时服务团积极投入支援前线的抗战服务活动。
1938年4月,经卢绪章介绍,杨延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洋联”成员很快取得共识,决定在已有组织的基础上,筹划成立新的公开合法的社会团体。卢绪章、杨延修、舒自清、张平等人组成的十人核心小组,成为筹备新社团的核心力量,并约定每周日轮流在各人家中(主要在卢绪章和杨延修家中)以聚餐会、茶话会等形式聚集在一起,商量新组织的筹备工作,研究如何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和如何深入到外商企业发动基层华员群众等问题。同时,杨延修积极筹备成立有公开合法地位的群众性团体“华联同乐会”,并积极参加由中共驻上海代表刘少文领导的“星一聚餐会”,广泛接触各界进步人士。1938年4月,“华联同乐会”成立,广泛开展文化教育、文娱体育、会员福利等服务活动,并以此为掩护,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党的秘密工作。从此,杨延修深刻地认识到,对敌斗争的每一步胜利都是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
上海沦陷后,杨延修奉命赴西南开拓业务。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商机把握的敏锐感觉,杨延修出任广大华行公司运输部经理,他利用在保太保险公司工作时与法籍经理的关系,打通了法国在越南(法属印度支那)海防的海关,抓住昆明交通中转的优势,大力开展货物运输及保险业务,占领了上海经香港、越南海防到国内贵阳、昆明、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地,一直通往新疆过境到苏联的运输线,取得了丰厚利润,还寻找到不少商机。这些商业运输线同时又成为党的秘密交通线。广大华行还在有关城市成立了分支机构,既扩大了业务,又扩大了秘密活动的范围。杨延修还同时在永平、保太等保险公司担任领导职务,他尽管收入较高,但生活节俭,还将省下来的钱款支援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和捐助给“华联同乐会”,并义务参与有关工作。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上海形势恶化,杨延修奉上级党组织指示撤出“华联同乐会”,由广大华行派至昆明任分行经理,开拓大后方业务。他在昆明参加了以推动当地职业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主的“昆明业余联谊社”,并曾担任代理主席和昆明中共党支部委员。
杨延修与昆明工商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广交朋友,开展经贸工作,同时和国民党某些党、政、军、团及特务组织的上层人物结识,以合资办企业和做生意等形式作保护伞,掩护党组织的地下活动,坚持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机智巧妙的斗争。这中间经历了一幕幕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和防不胜防的惊险场景,杨延修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智慧一一化解。
昆明业余联谊社(以下简称“昆联社”)成立于1938年,至1940年结束。昆联社设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理事会、监事会,开始由徐庚敖担任理事长。1940年春,杨延修代理昆联社主席后,在当年初夏举行了第二届“征求社友”活动。为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昆联社聘请当时的昆明市市长裴存藩担任征求队名誉总队长,王齐兴、钟韵琴为名誉总干事,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子龙绳曾、中国银行昆明分行行长王振芳、云南省政府军医处处长周晋熙等20名市政要人和社会名人担任名誉队长。龙云还兴致勃勃地为《昆联社特刊》题写刊名,裴存藩题词“敬业乐群”四个字。杨延修在昆联社开展党组织活动,主要通过读书会进行,读书会以党员为主体,吸收一些党外进步人士。在读书会上阅读进步书刊,讨论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和分工。会后大家分头到各部门和基层发动和组织广大社员参加活动。杨延修以昆联社和广大华行为基地,与昆明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工商界人士建立了广泛联系。
1940年,广大华行改为中共中央国民党统治区的特殊秘密工作机构,由周恩来副主席和南方局在重庆亲自领导。杨延修以广大华行总经理及昆明分行经理等身份,在昆明广交朋友,积极参与上层社团的经济合作活动,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会名声和地位,使公司经营的各项业务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又以此为据点,掩护党的秘密活动,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杨延修在与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宪、特等各方的周旋中,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其间,杨延修曾两次去重庆,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阅读文件,受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领导人的接见。
1940年下半年,接到南方局指示,杨延修退出昆联社的领导工作,在昆明配合广大华行重庆总行积极开展经济业务活动,并做好掩护党组织的秘密工作。因此,杨延修在昆联社原有统战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广大华行,进一步同国民党上层和工商界人士联络交往,其中争取到的重要对象有国民党云南省党支部书记陇体要、滇黔绥靖公署总参谋长刘耀扬、云南省缉私处处长严家浩、昆明航检所所长严实、中国航空公司经理刘安平等,可以说包罗了昆明市国民党的党、政、军和金融、工商、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重要人物。1940年年底,随着各项工作逐渐萎缩停顿,昆联社逐渐解散。
1940年,改组后的广大华行由卢绪章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组书记,杨延修及张平等人任副总经理。作为党中央在国统区的秘密经济联络机构,广大华行在重庆由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指导。周恩来副主席指示广大华行要在商言商,广交朋友,努力成为党在国统区的秘密掩护体和经济支柱;要和国民党人士打交道,深入到国民党内部去,做这些重要人物的工作,不管他是党政军要员、特务,还是官僚资本家,都要搞好关系,而且要与他们合作,要争取参加社会上的社团活动,提高广大华行的社会地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掩护自己,保护自己,要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关系作掩护,使这个机构长期保存下去。1942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广大华行的资金积累与业务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因此广大华行做了许多提供与调剂党的经费的工作。杨延修等人同工商界人士合办了一些企业,如昆明的中和药房、贵阳的广和药房等,还与苏联粮食出口协会签订协议,独家代理苏联鹿茸精、碘化钾等药品,从中也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并发展成为一家颇有规模的国际贸易集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上级党组织提出,作为一个大机构,广大华行做情报工作太危险,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企业。作为第三线的绝密机构,广大华行就不再直接做运输和情报工作,而是由党的一般地下机构转为隐蔽最深的地下经济组织和秘密机构,专做经济工作,努力发展党的地下经济事业,为党组织提供和调剂经费。
积蓄力量 创办民安保险公司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在国民党统治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广大华行党组织从需求出发,提出创办保险公司的设想,认为凭借保险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可以扩大同各行各业的业务往来,增强广大华行的经济活力和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为党的秘密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个想法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肯定。以卢绪章、杨延修等为代表的广大华行与以卢作孚为代表的民生实业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股权问题上达成一致。双方各筹资一半,共同投资法币1000万元,于1943年成立民安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安保险”)。“民安”,代表以保障人民物资和产业为公司宗旨。广大华行方面,卢绪章、杨延修、张平等认购了一定股份后,杨延修加紧筹集资金,很快在昆明征集到一批投资合作对象,其中包括云南商会理事长严燮成、昆明市商会会长周润苍、昆明市银行行长李澄宇,以及昆明市市长裴存藩、昆明市市政府秘书长刘志寰等商界政界要人。以民主人士卢作孚为董事长的民安保险公司董事会自此成立,并推举卢绪章、杨延修等人为常务董事。
在民安保险创办初期,广大华行和民生公司各派骨干充任关键职务,为各自投资方的利益把守要律。民生公司的投资额在公司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而且民安保险和民生公司有密切的利益关系。民安保险凭借民生公司几十艘轮船的相关保险,很快成为保险业界的后起之秀(1948年,其内地业务结束时,尚有美元10万元、港币20万元,以及投资资产港币20万元)。1949年,民安保险香港分公司改制为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未几,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旗下的财产保险公司。截至今天,民安保险已经连续经营了70多年,由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始终坚持“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它没有辜负当时中国地下党组织创办并直接领导唯一一家保险公司时所寄予的期望,“历史彰显价值,专业成就未来”。
民安保险的成立,是广大华行党组织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证明了受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企业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跻身国统战区金融实业界的行列。
企业的社会层次提高了,经营活动的领域扩大了,卢绪章与杨延修等人通过与上层社会人士及实业界人士合办企业,结识了更多的党外新朋友。在复杂多变的旧上海,杨延修等人能准确掌握市场规律、把握市场机会,这正是广大华行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重庆和上海,杨延修协助卢绪章在民安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可以说,他们是中共党内最早熟悉市场经济的商业人才,是地地道道的“红色资本家”。
打好经济战 出淤泥而不染 机智潜伏第三线
1943年,在重庆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人接见了杨延修。周副主席以热情真挚的态度同在场的每个人谈话,杨延修和其他人时时发出会意的笑声,离开时,周恩来又同他亲切握手,勉励他更好地为党的特殊战线工作,还说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他。
在这段时间里,卢绪章介绍杨延修与蒋介石侍从室专员施猛华交上了朋友。不久,杨延修通过国民党军委会防毒处处长杨昌龄买到了国民党“上校参议”的身份,这对杨延修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特殊时期,广大华行能秘密而有效地为党掌管好“钱袋子”,这使杨延修等人在苦闷的同时,感到特别欣慰。抗战时期,广大华行还担负了为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提供和调剂经费的任务。当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党调剂经费。因“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而名传天下的八路军,有时却得不到国民政府应发的军费,党中央就要广大华行想办法给八路军提供,时常要临时调头寸。另外,一些海外团体也有援助中国共产党、援助八路军的款项,这些资金都由广大华行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安全调剂。
“出淤泥而不染”,这其实是一种高尚人格的写照,也正是周恩来对卢绪章、杨延修他们的一再叮咛。为了在社会上撑起广大华行的面子和地位,卢绪章、杨延修他们的生活起居都按公开的社会身份安排,隔三差五地宴请宾客,应付特务、官僚等各色人等。在这种灯红酒绿的奢华表象下,如何保持共产党人朴实无华、“拒腐蚀永不沾”的本色,是杨延修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大考验,为此他们明确了一系列的“规矩”和原则。当时,生意兴隆的广大华行拥有三辆汽车,那些官僚“关系户”时不时地来借用一下,杨延修他们一般都有求必应,而内部用车却十分节俭。杨延修社交应酬能力很强,酒量很好,一次喝一瓶茅台不在话下。党组织因此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在公开应酬场合,要帮助上级应对敬酒和拼酒,避免醉酒误事。在社交圈子里,杨延修成了人人皆知的“酒林好汉”。解放后,当再也不需要这种“烟酒不分家”的应酬时,杨延修立马戒烟,酒也没有再豪饮过。
在长期的秘密工作中,广大华行内的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一心为党工作,遇到任何困难都想方设法克服,保证党的事业不受损失,党的机构不受破坏。在敌特严密侦查和破坏面前,他们能做到不畏强暴,沉着应战。在“应酬”“交朋友”等费用开支方面,坚持该花的花,能少花的少花,不该花的不花,做到“花小钱,钓大鱼”,绝不假公济私。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重庆广大华行总行决定迁回上海,特派杨延修紧急赶回上海,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他设法弄到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卫生局接收员的身份后,抢先回到上海,在外滩一号英商亚细亚大楼选定总行新址,并与各地的分支机构和美国分公司等取得联系,积极开展进口西药、化工原料、五金料等各类业务。1946年,杨延修创办了上海广大药房,并担任经理。后又参加广大华行与陈果夫合作创办的“中心制药厂”的工作。从此陈果夫成为广大华行的公开靠山。
1948年7月,因为曾与广大华行做秘密联系工作的一位地下党干部突然被捕,杨延修接党组织紧急通知撤离上海,转台湾会同张平一起前往香港。那时广大华行总行已全部搬至香港。杨延修兼任该行投资的广业置业公司经理,并参加了党内学习和整风运动。
1949年3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他离开香港去北平,向中共社会部报到,而后在天津参加了由刘少奇领导的接管天津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杨延修在上海、昆明、重庆以及香港等地从事经济工作时,不但认真学习经营之道,研究市场信息,提高聚财理财水平,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与国民党各类显要人物建立联系,通过合办企业、联手经营等方式,来掩护党的秘密机构,完成党的特殊使命。他往返于昆、渝、沪等地开展经营活动,在复杂尖锐的斗争环境中,坚贞不渝、临危不惧、从容应变、克敌制胜,圆满完成了党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嘉勉。
1949年,广大华行根据中央指示并入华润公司,杨延修按照规定将个人在广大华行的股份、红利全部上缴给党组织,还主动把在民安、民孚等企业的个人投资股权和酬金红利也全部上缴给党组织,获得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
时隔六七十年,如今当人们重新审视广大华行时,不由地对当时杨延修等共产党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肃然起敬,同时也感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生动形象的范本。
新中国 新气象 新使命 新起点
自1949年5月上海解放到1958年,杨延修先后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商处副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党委成员,市政府财经委员会委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党组副书记、书记,市商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市第二商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十人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在此期间,在陈毅市长和潘汉年、曹荻秋副市长及许涤新部长等人的领导下,杨延修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守职尽责,在稳定市场、保障供给、发展国营商业、贯彻对私改造政策和搞好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8年整风反右派运动中,杨延修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1959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后,他曾任上海南汇县老港公社副主任、农场副场长,1961年8月,任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副经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广大华行专案”调查牵连,杨延修被隔离审查两年半,之后下放到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所属水产批发市场、加工场、冷冻厂和水产商店等基层单位劳动。在二十多年的坎坷逆境中,尽管受到了种种折磨和屈辱,但他坚信党的领导,坚守革命信念,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始终热爱党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对杨延修错划“右派”问题做出改正结论,恢复其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恢复原行政级别待遇。1979年,他随上海工商界经济代表团访问香港,与包玉刚等久别重逢,共话合作。之后曾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党组书记。他参与刘靖基等工商业者筹建内地改革开放后首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1979年9月,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成立后,他担任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杨延修重新工作后,还分别担任了以下职务:上海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第五届副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成员;中华全国工商联第四届、第五届常委。1988年离休后,杨延修继续担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副董事长(代理董事长),从1992年起又任上海爱建特种基金会副理事长,1999年,杨延修还担任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顾问。2008年起,他担任爱建特种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笔者望着眼前这位年逾百岁的老寿星,肃然起敬。他从一个救亡图存的热血爱国青年,成长为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革命理想的革命者。对这位1980年珠江电影制片厂《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主人公张公甫的人物原型之一,这位经历曲折、离奇且在高寿之年还大放异彩的保险业界老前辈(他说他是从保险业起家和踏上社会的),笔者只有一个心愿:祝杨公身体健康,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