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语用学与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

2015-04-09叶慧君黄永亮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词义短语语境

叶慧君,黄永亮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词汇语用学与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

叶慧君,黄永亮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西方语言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基于词汇语用学理论框架,本文首先对当前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在阐明词汇语用意识的概念及现实必要性之后重点探讨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思路,并通过英汉词义收缩现象的例证对比分析指出,在词汇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不同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只能在使用中产生对等效应的理念,才有利于学习者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学习者词汇语用能力的提高。

词汇语用学;词汇教学;词汇语用意识;语用等效

1.0 引言

维特根斯坦曾在《哲学研究》中提醒过人们:“当哲学家使用一个词——‘知识’、‘存在’、‘对象’、‘我’、‘命题’、‘名称’——并且试图把握事物的本质时,我们必须经常这样问问自己:这些词在作为它们的发源地的语言中是否真的这样使用?——”(2012:64)我们不妨模仿维特根斯坦的语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自认为已经精通一门外语,在两种语码中“自

如”切换,想当然地认为某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相当于某个词的时候,也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这种语言中的这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真是以这种方式来使用吗?它们完全对等吗?如果不是,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关系,如何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从而在语言运用中达到真正的语用等效?出于对上述问题及当前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现状的思考,本文在词汇语用学理论指导下,提出词汇语用意识培养的现实必要性及培养思路,并以英语短语为例,通过词义语用收缩现象的英汉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述词汇意义语用等效认识与词汇语用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①。

2.0 词汇语用学简介

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西方语言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涉及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词汇语义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之间的跨面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多维度的研究视角。

2.1 学科概念的提出和研究范畴

Blutner(1998)首先使用该术语并将词汇语用学界定为“试图系统解释关涉词项未完全表述意义之语用现象的一个研究领域”。自2000年第7届国际语用学大会以后,词汇语用学被明确称为“一门新的语言学科”。Wilson(2004a)也指出“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中一个迅速发展的分支”,其目的在于“探究词的字面意义在使用中的调整过程”。在随后十几年中,词汇语用学在国际语言学界迅速发展起来。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词汇语用学试图解决词汇语义学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迄今为止,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形容词的语用属性、语用畸形、词汇阻遏现象、词义调整、词缀的语用特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语用与词汇内部意义之间的关系,等等(陈新仁,2005)。

2.2 代表性成果和主要观点

目前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主要有Blutner(2002;2004)、Wilson(2004a;2004b)、Carston (2002;2010)、冉永平(2005;2008;2012)、曾衍桃(2005)、曾衍桃等(2009)。Wilson&Carston (2007)认为词汇理解通常涉及特指概念建构过程,该过程或者是词汇编码意义的收缩或者是扩大。其中,词义的收缩是指交际中某一词语所编码的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所指,即词汇编码意义因具体语境的作用在所指范围或含意上缩小了;词义的扩大是一个建构在字面义和隐喻义之间的连续统,话语理解中的词语意义除了有可能和字面义重叠以外,还有近似、类别延伸、夸张或者是离字面义最远的隐喻义等各种可能性。关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建构或语用充实,学者们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都认为主要有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大两种基本类型(Wilson,2004b;Carston,2010;冉永平,2005,2012;董成如,2007)。詹全旺(2009)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零调整、语用叠加和语用转移。叶慧君(2013)则以汉语话语理解中的词语为研究主体,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标准下对词义的语用变化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由此提出在不同视角下,词义的语境语用变化可以发生在义项间、义项内和义项外。李宗宏、李发睿(2014)对词汇语用学与语用意义研究之间的互补性、语义语用凸显倾向及话语词项共现的词汇语用理据关联进行了探讨。此外,Wilson也曾在期刊文章或大会主旨发言中多次提到过应从广义的角度去关注词汇语用学,使其议题延伸到词义习得、词义的语用化处理以及词汇语用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曾衍桃(2005)也认为词汇语用学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和词汇习得研究等领域。但目前将词汇语用学应用到外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多见,黄希敏(2011)的专著《英语词汇语用策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上述成果和观点为我们在词汇语用学框架下探讨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3.0 词汇语用意识培养的现实必要性及思路

尽管词汇语用学对母语词汇教学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本文主要针对外语教学中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问题并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展开讨论。

3.1 词汇语用学引发的词汇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Nation(2003:1-2)认为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把词汇看作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无论是接受性(听、读)还是产出性(说、写)技能,足够的词汇量都是最基本的保证。20世纪70年代以后,词汇教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都关注的重点内容,词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这方面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过从相关文献来看,词汇教学研究总的来说都还是在词的本体范围内进行。比如,如何扩大词汇量,如何记忆单词;利用构词法,即单词的前缀、词根、组合形式和后缀,包括对单词词形构成的了解、单词词根和词缀知识的学习与使用(Nation,2003:160-174)。蒋永国(1998)指出要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成效,一定要运用构词法扩展、记忆单词,通过扩展激活帮助学生建立语义网等具体策略。还有观点认为要有效扩充词汇量,必须将了解该语言的历史、找出词根、应用语境线索和使用工具书有机地结合起来(Chin,2004:3-45)。近年来其他有关词汇教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如Gairns&Redman(2009)、Nation(2010)、濮建忠(2003)、王家义(2012)和黄永亮、景晓玉(2013)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然而,无论词汇教学理论研究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严重脱节。目前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外语教学,真正能够做到用先进的词汇教学理论来指导外语课堂词汇教学的实践还比较少。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方法,只重视单词的读音、拼写和汉语意思,即便是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性,也多举句级语境例证。而且在这几种要素中,学习者往往最关心的又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某个英语单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哪个词。一些书店为了促销,整日不停地滚动播放着“apple,app le,是苹果;peach,peach,是桃子”这些快板儿式英语学习光盘,听来真是既让人感到刺耳又非常痛心。许多幼儿园小朋友就是在这种单调、乏味的重复声中慢慢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将“(英语)单词乙=(母语)词甲”的固定模式牢牢印刻在记忆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严重者会对英语词汇、甚至英语学习丧失信心,更谈不上对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这种严重违背外语学习规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致使学英语半途而废、无果而终的人不计其数,又有多少原本带着一颗充满好奇和求知之心去认识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人在痛苦的单词记忆过程中,兴趣和热情就这样慢慢地被“扼杀”掉了。错误的词汇教学方法从一开始的先入为主,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断强化,再到最后关于两种语言中存在词汇对等关系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深蒂固,可谓是让无数希望学好英语的人吃尽了苦头。即便是最终在英语方面学有所成甚至造诣很深的人,也难免因为这个错误的开始而多走了许多弯路,不少人都是在日后持续的语言运用和翻译实践甚至是不断出错中才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逐渐修正自己对不同语言之间词汇关系的认识。

3.2 词汇语用意识及培养思路

目前词汇语用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其固有意义要受到各种不同层级语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产生丰富的交际义或临时变异现象。鉴于上节所谈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以词汇语用学观点指导词汇教学实践,即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词汇语用意识,是去除词汇机械对等关系这一误区的有效途径。词汇语用意识是指除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核心内容,包括词的形式、语音和意义等词汇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之外,学习者还需了解词汇使用的语境

变异特性,特别是通过接触大量话语实例认识语言中的词到底是什么,这些词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和如何起这些作用,了解母语词汇和所学外语词汇大概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能在使用中灵活、自如、准确地找到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词汇语用意识的养成是一个伴随学习者终身的渐进开放过程。

众所周知,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背诵是比较传统、到现在也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通过背诵单词来储备较大的词汇量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关键是怎样背,如何去看待一个词以及词的认知过程。当人们发现孤立地背诵单词很容易背了就忘的时候,便开始提倡在语篇中背单词。比如,Bahrick的认知词汇层次论主张把词汇放在整个句子中去观察,分析其作用和搭配,这是深层次的认知,也就是说,在语言性语境中习得词汇,记忆效果最佳(吴世雄,1996)。然而,过于强调记忆的词汇教学理念始终脱不了一词一义(或多义)再加上语音、拼写的窠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对两种语言词汇意义关系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如果不考虑语境,不考虑使用状态,具体到脱离上下文的孤立单词,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完全对等关系的情况很少。我们认为应当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词汇语用意识,而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词的语音、拼写以及词义。这也对从教者有了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即教师首先必须有很好的理论素养和词汇语用意识,这样才能将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试想,如果教师就认为两种语言词汇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其所教学生对词汇会有怎样的认识和习惯似乎不难想象了。尤其是面对儿童学习者的时候,更不能在他们尚处于懵懂无知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类似于“apple=苹果”的等式。虽然在儿童词汇教学中还不能运用过于深奥的理论,但是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了解,英语“apple”不仅仅只是相当于汉语“苹果”,它至少还有“苹果树”的意思,而且加上“爱”,就可以变成“西红柿”(love apple),和“眼睛”在一起,又成了“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说清楚英语中的一个词绝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汉语中的某个词,这并不困难。反过来也是一样,加一个反方向的例子更有助于理解,比如,汉语中的“爱”就一定是“love”吗?当然不是。“爱哭”里的“爱”就不是,“爱闹病”、“爱来不来”里的“爱”则更不是。其实,这些都是词汇语用现象,但完全可以避开专业的术语而通过实例把问题说清楚。

专门的英语词汇教学,应该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才会有的课程,但实际上词汇学习是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无论将英语课程细化成精读还是泛读,还是听力、口语或者写作等等,随时都会碰到词汇问题。所以,我们的思路和建议是,只要是英语老师,无论承担什么性质的课程,无论面对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只要涉及到词汇问题,就必须时时刻刻想办法淡化学习者大脑中一词一义的概念以及和母语词汇那种所谓一一对等的关系,引导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去认识、感知每一个词的真实面目,进而从词汇的视角去体悟词义的语用变化给语言带来的无穷魅力。也许有人会认为,面对数量庞大的英语词汇,记住一个词的一个意思(义项)负担已经很重,再多记几个,不是记得多忘得更快,成了“贪多嚼不烂”了吗?的确,改变人们对外语词汇学习的固有观念和做法,让大家相信在运用中去了解某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搭配义、临时义等语用交际意义,是学习一个词至少是记住一个词的某个义项的最好办法,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再好的办法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决心,需要坚持,可惜很多人坚持不到最后,等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来就已经放弃了。让我们来打个比方:假定你要从北京去上海,在飞机票的售票窗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大约需要等2个小时才能买到机票,而在火车票的售票窗口碰巧一个人也没有,去了立刻就能买到车票,排长队买票的确是一件很消磨耐心的事情,于是你买了火车票,感觉非常痛快,因为不用等。结果坐火车去上海需要12个小时,而坐飞机去上海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哪一种选择更省时高效,道理不言而喻。在运用中了解单词(我们尽量避免用“记单词”或“背单词”这些传统的说法),多了解搭配意义,多了解不同义

项,就相当于排长队买飞机票,看起来费时费力,但是最终效果却会好很多。如果面对的是已经具备了较强认知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成人学习者,比如高中生或大学生,就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揭示词汇本质属性的概念,比如处于贮存状态中的静止词义和使用状态中的动态词义,并通过丰富实例来说明词语会因不同搭配而产生非常丰富的语境意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改变学习者早期可能已经形成的关于两种语言词汇对等的思维定势。即使不能将每一个词的每一种意义都放到较大语篇中让学习者去体会,至少可以利用短语或句子的语境功能来说明问题。

3.3 词义的语用收缩及其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等效

本节我们将分析两组短语例子,从英汉对比角度阐明词汇语用学关注的词义语用收缩现象以及何谓词汇意义的语用等效,以进一步论述词汇意义语用等效认识与词汇语用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

第一组:

1.fresh shirt 2.fresh vegetables 3.fresh fish 4.fresh sheets 5.fresh water

6.fresh bread 7.fresh air 8.fresh outlook 9.fresh assistant 10.fresh idea

(Wilson&Carston,2007)

在《新英汉词典》②中,“fresh”作为形容词一共有10个义项,其中第二个义项“新鲜的”是一般英语教材中最常见的释义之一,所以,学过这个英语单词的人将“fresh”与“新鲜的”划等号的较多。但在上述10个短语中,每一个“fresh”的短语语境意义都不一样,如果翻译成汉语,有些虽然从译文字面上看共用一个词,但实际传达的意义还是有细微差别,比如说,“鲜菜”、“鲜鱼”虽共用一个“鲜”字(词),但两个“鲜”的实际含意并不相同,这从与它们各自具有相反意义的短语中就可以看出,“fresh vegetables”的反义短语是“rotten vegetables”(烂菜),“fresh fish”的反义短语是“frozen fish”(冻鱼)。可见,与汉语“新鲜”意义对应的“fresh”的反义并不是“不新鲜”这样一个否定结构就能全部概括。所以有时候利用反义组合鉴别词义倒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往往无须多费口舌就能让同一个词在不同搭配中的语境意义差别一目了然。以下是Wilson&Carston(2007)给出的“fresh”一词在10个短语中的反义词(其中只有例6与“不新鲜”之义接近对等):

1.dirty(脏的)2.rotten(腐烂的)3.frozen(冷冻的)

4.recently slept in(睡过的)5.dirty/salt(脏的/咸的)

6.stale(不新鲜的)7.polluted(污染了的)8.tired(疲惫的)

9.experienced(有经验的)10.old(陈旧的)

通过以上这些用来修饰同一个中心名词的反义词的意义就很容易理解每个短语中“fresh”的实际语境意义了。它们分别是:1.洗过的、干净的;2.新鲜的、未腐烂的;3.新鲜的、未经冷冻的;4.洗过的、尚未用过的;5.清水(和“脏水”相对)/淡水(和“海水”相对);6.新鲜的、未变质的;7.干净的、未经污染的;8.气色好的、精神饱满的;9.新(手)、没有经验的;10.独创的、有新意的。

再看第二组:

1.play basketball/volleyball/tennis/table tennis/badminton/baseball

2.play soccer/football 3.play the flute/the violin/the accordion/the piano

4.play France 5.p lay cards 6.p lay chess 7.play the role/part of Othello

8.play a joke 9.play games 10.play the game

从与汉语的对应关系来看,第二组短语中的“play”情况更复杂一些。首先,在例1和例2

的所有短语里,“play”都表示“进行(球类运动)”,这是单词“play”在与所列几种球类运动搭配时共有的概括意义,因而对每一个短语的理解本身都需要经过语内的语用收缩加工过程③,因为每一种球类的活动方式彼此不同。因此,“play”在短语中的意义要比其概括意义“进行(球类运动)”范畴更小、更具体,若转换成汉语来传递这些具体意义的话,按照汉语的搭配习惯,例1的“play”应该是“打(球)”,例2中的“play”应该是“踢(球)”。同样,例3中的“play”在与所列几种乐器搭配时的共有概括意义是“演奏(乐器)”。由于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方式,理解每个短语中的“play”也存在意义的语用收缩过程,按照汉语的使用习惯应分别转换成“吹(笛子)”、“拉(小提琴/手风琴)”、“弹(钢琴)”。“play”在其余短语中的实际意义若想通过地道的汉语来传达的话,应该分别是4.和(法国队)比赛;5.打(牌);6.下(棋);7.扮演(角色);8.开(玩笑);9.敷衍;10.遵守(规则)。可以想象,如果记忆中只有一个“play”就是“玩儿”这样简单的等式,是无法理解这众多的实际语义变化的。

以上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只能在使用中产生对等效应。有了这种语用等效认识,才能建立起在使用中了解词义以及正确认识不同语言之间词汇关系的词汇语用意识并逐渐提高词汇语用能力。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坚持对学习者进行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不仅符合语言运用特别是词汇运用的客观规律,也是词汇学习的现实需求。同时,由于词汇学习渗透在外语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强化词汇语用意识具有非常便利的平台和操作空间。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习者不仅能够实现积累单词、扩大词汇量的初级“背单词”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在运用中把握词义,知道如何尽可能地全面认识每一个词,灵活对待它们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搭配义和临时交际意义,并最终牢固树立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只能在语用中产生对等效应的观念,才不会在看到“play the piano”这样的短语时会认为英语国家的人把“弹钢琴”说成“玩儿钢琴”。因为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把“play”与“piano”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时,就和汉语为母语的人把“弹”的演奏行为与“钢琴”联系起来时产生的认知心理感受是一样的。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并不仅限于纯粹的词汇教学),这样的例子几乎时时都能碰到,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有没有这种意识,能否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习者进行词汇语用观念的渗透,培养他们遵循词汇事实的良好学习习惯。

4.0 结语

传统的外语词汇教学核心内容是词的形式、语音及相应的汉语意义,突破这一局限,认识到学习者词汇语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初步界定了词汇语用意识的概念,提倡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始终贯彻不同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只能在使用中产生对等效应的理念,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词汇语用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学习者词汇语用能力的提高。本文只是在现有词汇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启示下对外语词汇教学的一个笼统探讨,随着词汇语用学本身的不断发展,它与外语学习不同阶段词汇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还会有更多的结合空间,也必然会给后者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注释:

①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外语词汇教学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本文认为词汇语用意识和能力是任何阶段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因而不作刻意区分。本文所反思的外语词汇教学现状涉及各个阶段,所提出的词汇语用意识培养思路亦适用于各个阶段。

②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英汉词典(世纪版),2000.

③此处的“语内”是指在一种语言内部,还未涉及到两种语言形式之间意义的转换和理解问题。

[1]Blutner,R.Lexical pragmatics[J].Journal of Semantics,1998,(15):115-162.

[2]Blutner,R.Lexical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J].Linguistische Berichte,2002,(10):27-58.

[3]Blutner,R.Pragmatics and the lexicon[A].In L.Horn&G.Ward(eds.).Handbook of Pragmatics[C].Oxford:Blackwell,2004.488-514.

[4]Carston,R.Metaphor,ad hoc concepts and word meaning—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J].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2,(14):83-105.

[5]Carston,R.Lexical pragmatics,ad hoc concepts and metaphor:A Relevance Theory perspective[J].It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10,(1):153-180.

[6]Chin,B.A.How to Build a Super Vocabulary[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4.

[7]Gairns,R.&S.Redman.Working with Words: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8]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9]Nation,I.S.P.Helping learners take control of their vocabulary learning[A].Learning and Teaching Vocabulary:Collected Writings[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110-126.

[10]Wilson,D.Relevance,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J].Modern Foreign Languages,2004a,(1):1-13.

[11]Wilson,D.Relevance and lexical pragmatics[J].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2004b,(16):343-360.

[12]Wilson,D.&R.Carston.A unitary approach to lexical pragmatics:Relevance,inference and ad hoc concepts[A].In N.Burton-Roberts(ed.).Pragmatics[C].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230-259.

[13]陈新仁.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05,(5):5-9.

[14]董成如.词汇语用学的认知视角——话语中词义缩小和扩大的图式范畴化阐释[J].现代外语,2007,(3):231-238.

[15]黄希敏.英语词汇语用策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16]黄永亮,景晓玉.基于构词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17.

[17]蒋永国.试论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8,(2):9-12.

[18]李宗宏,李发睿.词汇语用学与语言的语用意义之研究[J].外语教学,2014,(3):25-29.

[19]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438-445.

[20]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343-350.

[21]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08,(1):1-9:.

[22]冉永平.词汇语用探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3]王家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教学:理据与应用[J].外语学刊,2012,(4):127-134.

[24]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5]吴世雄.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J].外语教学,1996,(3):35-39.

[26]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7]曾衍桃.词汇语用学概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4):3-10.

[28]曾衍桃,何晓勤,陈开举.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73-79.

[29]詹全旺.词汇语用过程新解[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Lexical Pragmatics and Lexico-pragmatic Awareness Cultivation

YE Hui-jun,HUANG Yong-li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

Lexical pragmatics,established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West,is a new branch of linguistics.Under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s,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flections o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It puts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xico-pragmatic awareness as well as its realistic necessity.Via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exical narrow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paper stresses that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only by holding the concept that the equivalent effect of lexical mean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s stems only from the words in use,can the teaching favor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ers’lexico-pragmatic awareness and further facilita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lexico-pragmatic competence.

lexical pragmatics;vocabulary teaching;lexico-pragmatic awareness;pragmatic equivalence

H319

A

1002-2643(2015)03-0057-07

10.16482/j.sdwy37-1026.2015-03-007

2014-07-0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英语词汇学的实践教学转向研究”(批准号:SD132028)。

叶慧君(1969-),女,安徽黄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语用学、汉语词汇学。黄永亮(1978-),男,河北沧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词汇学。

猜你喜欢

词义短语语境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健民短语》一则
跟踪导练(三)2
字意与词义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