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审美现代性及其批判

2015-04-09马文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艺术化现代性武术

马文友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96)

现代性(modernity)一词源于西方,是一个与传统相对的概念,它不强调永恒性而推崇“昙现性”;另外,由于受到现代科技手段的影响,它更倾向于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审美现代性(aesthetic modernity)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批判和超越,它通过审美将人的主体性和感性因素予以提升,体现出一种新的审美文化范式。波德莱尔认为,审美领域的现代性是一种与传统审美价值、传统审美理想相异,甚至与传统审美文化相断裂的新美学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以现代媒介(电视、电影、互联网)为支撑的“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审美心理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继而出现了这种审美文化的新范式,即“现代媒介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没有现代媒介便没有审美现代性”[1]。

现代性或审美现代性的提出为研究当下许多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或审美现代性一度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焦点、热点,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指美学、艺术学的研究)均与现代性或审美现代性有关。21世纪以来武术审美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恰恰与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密切相关。为了正确解读当代武术审美文化现象以及勾勒未来武术发展的时空图形,笔者拟对武术现代性的显著变化以及为何会发生此种变化进行分析,以丰富武术理论。

1 武术审美现代性

1.1 武术现代性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2]可见,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现代性是对这一过程的反映和表现。20世纪,“土洋体育之争”后,武术有了现代化的启蒙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术进入了现代化的征程。确切地说,武术现代化的表现(现代性)是从改革开放后真正凸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门洞开,引进大量西学,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武术领域,传统武术被“洗心革面”,现代武术美学思想也渐入人心,武术便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之旅。

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术,人们对其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范式。它的技击美、实用美人为地被凸显;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武术从军事舞台的退出以及现代西方体育思想的强势介入,使得武术由实用技击向艺术化竞技转变。对于这种现代性的转变,有些学者还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武术的现代化演进,改变了武术的技击本质”[3],“武术现代化是由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转型的过程”[4],“武术现代性表现为与传统武术的全面断裂”[5]。对此,许多民间拳师或老武术家也发出了他们的反对声音,认为武术变了,变得“非驴非马”,其实这些乃是武术现代性的结果。受到现代消费社会、商业化理念的冲击,一部分武术感性化、艺术化、审美浅表化也不足为怪了。正如有研究者所说,“现代性带来的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加快了中国武术精神的消亡与失效”[6];受到现代商业社会的冲击,千年古刹、武林圣地“少林寺堕落了”[7]。

诚然,武术的现代性对传统武术生存境遇的改变,造成了传统武术审美文化的认同危机,出现了审美过分追求娱乐化、平面化,缺乏内蕴和独立个性等趋势;但与此同时,它也无形中加速了武术审美现代性的进程。

1.2 武术审美现代性上文提到,武术的现代性改变了传统审美观念,表现出与武术传统审美范式的截然不同:“技击”让位于“艺术”。武术的审美现代性并不像西方那样完全是批判和否定,它也是促进武术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力量。有学者已经指出:由于国情不同、语境不同,生存基点与现实目标不同,形成了西方“反叛的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参助的审美现代性”2种不同状态[8]。应该说,武术审美现代性呼唤并推动了武术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性转向。具体表现为:①在武术现代化转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这种审美形态最大限度地挖掘武术中具有的艺术元素,充分利用为形式载体,演绎时尚武术,以实现武术传统文化内质的现代艺术化表达。最显著的样式有功夫舞台剧、武术类创意节目等。②在彰显“感性美”的视觉文化时代,在审美现代性所呈现出的生活“泛艺术化”时代,艺术化的武术因为具有另类审美文化空间,符合大众审美需求,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彰显了自身内蕴的消费属性,如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晚会上武术节目的有偿演出等。

武术审美现代性打破了武术以往的文化惯性与审美传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化与消费化现象。

2 武术审美现代性表征

韦伯认为,西方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哈贝马斯视“分化”为文化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事物“理性化”的一个结果。受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影响,武术逐渐“分化”,传统武术“艺、体、用”三位一体之功开始解构。由于审美现代性突出审美的感性化、解放个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武术的艺术化生产,以符合客观社会发展之需。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看,当代武术的艺术化就是其审美现代性的表征。

2.1 武术艺术化现象体现了武术审美现代性

2.1.1 武术艺术化是武术审美现代性的真实反映众所周知,武术具有多元价值功能,武术的技击功能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过去逐渐弱化;随着视觉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异军突起,武术艺术化凸显出来,譬如武术影视剧、武术动漫剧、功夫舞台剧、大型武术演出、竞技武术套路等。从长远目标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实践印证。另外,从深层次看,随着“生活艺术化”时代的到来,生活和艺术变得密不可分。日常生活给武术提供了多样的文化空间,而艺术武术又是大众日常生活的强烈诉求。在现实中,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便开始追求精神富有,关于武术,其保身护命的实用价值退居次要地位后,艺术审美价值提上日程也在情理之中。

简言之,武术艺术化是武术发展的时代选择,也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需要,更是反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追求感性的武术审美现代性的真实反映。

2.1.2 武术艺术化是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变的具体体现 当下,由于传播界域的变迁、意识形态的挤压、大众娱乐的多元化、传统观众的分流等,已使得传统武术无奈地被沦为一种边缘化的弱势文化形态。艺术化的武术对武术本体的传承与传播功不可没,它使当代武术审美文化呈现出潜在而巨大的生命力。如春节联欢晚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都是将武术动作与现代媒体技术——灯光、音乐、背景、特效等结合,演绎表演性武术以满足大众需求。从审美角度讲,它远远超过竞技武术套路和武术大众健身项目的审美价值,并使其成为新一轮的时尚(几乎大型文艺节目必不可少的视听盛宴);另外,武术走上电视这种视觉文化平台,展现了娱乐、竞技相融合的巨大魅力和无限潜力。通过《武林风》《武林大会》这类舞台表演形式的武术类节目,最大限度地向受众宣扬了武术文化与常识,培养了大量懂武德、知门派的“武迷”。

为了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欲望及审美趣味,近年来还诞生了诸如功夫舞台剧、武术动漫[9]以及“快太极”(竞技武术套路的一种)等艺术化表现样式。这些武术新样式的不断出现,打破了武术传统审美文化“大一统”的发展格局和审美趣味较单一的价值取向,使武术“别样之美”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使武术从少数人自娱自乐的精英文化转向了以视觉文化为载体的全球共享文化。

一言以蔽之,包括竞技武术在内的各类武术形式都相对地发生了艺术化转向,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是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变的具体体现。

2.2 武术消费理念反映了武术审美现代性21世纪伊始,“视觉文化”的全覆盖促进了消费时代的悄然降临,并为社会从生产模式向消费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得天独厚之条件。武术即借助视觉文化的“魅力展现”培育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并使其消费理念(异于传统的“义利”观)逐渐深入人心,出现了武术审美现代性的表征。

2.2.1 散打比赛商业化 自1994年诞生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以来,散打比赛从未停止其商业化的探索。2000年,随着北京“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上演,也正式开始了中国散打最有力度的商业化征程。该届比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根据迈克尔·沃尔夫提出的“娱乐经济”[10]理念,大胆引进娱乐化概念,强调灯光、音效等视听元素,将武术竞技的惊险刺激与视听享受巧妙地融为一体,大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而且,比赛中间不仅效仿娱乐节目由主持人介绍比赛盛况,还通过网络世界即时互动,全民参与其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创意之举,它充分反映了中国武术的“审美现代性”。

另外,受商业艺术化与艺术商业化的双重夹击,现代散打比赛有别于传统的擂台比武,它给人以直观视觉刺激为主。比赛时,通过多种艺术化手法吸引眼球,通过慢镜头渲染和视频剪辑整合出重击和血腥的动作呈现给观众;为了强调紧张刺激、血腥打斗的技击过程(可能与商业运作有关),比赛中多选用高鞭腿、侧踹甚至腾空后摆动作来“炫耀”技术,一般鲜用传统武术比较隐蔽的低腿法、短拳等能尽快解决战斗的技法。其目的无外乎是想增强视觉刺激和延长打斗时间,借以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武术的审美文化必然发生改变。

2.2.2 武术审美消费现象 美国文化理论家杰姆逊认为,消费社会、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被打破,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十分在意观众的审美需求[11]。的确如此,商业化的电影艺术为了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表现性逐渐向感官享受倾斜,已然变成一场活脱脱“视觉盛宴”。譬如,张艺谋的当代商业武侠大片《英雄》,就是源于消费时代大众对商业化电影的特殊要求——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不惜斥巨资打造,营造氛围,刻意显露,吸引观众,以增收益。根据西方学者洛文塔尔提出的“消费偶像”概念,武术现代化以来,人们开始注意生产和培育武术的“消费偶像”,陆续“生产”了诸多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武术“消费偶像”。此外,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校也逐渐培育出了一个“群体性”的“消费偶像”,他们经常参与各种大型演出,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还常以演职人员身份参与各种大型原创舞剧的演出工作,如《风中少林》等,大大促进了武术审美的消费现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人们的认识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武术审美转向世俗消费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武术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必经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审美文化总体上表现出由超迈向随俗的转变,由超越性追求向日常生活的转变”[12]。视觉文化时代,原来高高在上的精英式审美被大众审美所取代,武术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竞技武术、功夫舞台剧、武侠影视剧、武术类节目、武侠网络游戏等等将大众带入审美的殿堂,成为其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审美成了一场视听的感官盛宴,刻意包装,融入多种时尚元素以满足大众的耳目愉悦,武术变得日益世俗化、商品化、消费化。

3 武术审美现代性批判

由于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一定要对武术的审美现代性进行自律和反省,以期修正武术现代性的不良后果。武术现代性过程中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绝然对立,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表现,也是一极端的行为。武术应将自己放到“文化”的高度,借助科技手段呈现武术的人文精神,而不应将武术审美的人文教化价值遮蔽。

3.1 武术艺术化倾向不应以牺牲人文价值为代价随着生活的艺术化,当代武术也进入了艺术化发展的时代。艺术化的武术不应丧失自己的灵魂,须知“艺术的本质在于使人进入神圣的澄明之境”[13]。现在,武术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把感性美、声色之美当成美的核心。如:武侠影视剧十分在意对观众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竞技武术比赛时极度张扬运动员的声音、表情。武术美的核心是其内在美,它有别于浅表的声色之美,含蓄浸润,能荡涤心灵,使人慢慢回归到自然本态。它体现的是武术的深层人文价值,是通过武术审美使人体悟到的一种教化理念。

武术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都是旨在净化人的灵魂,使之悦情悦志。艺术化的武术应强调武术的核心价值观,至于形式修饰可在此基础上为之。譬如:武侠影视剧要在宣扬武德情怀的基础上打造绚丽的感性美;竞技武术要在弘扬“武”之灵魂的基础上展现“舞”美等。

真正的艺术是超越物欲上的“庸俗”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它能给人一种“超功利”性的审美愉悦。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武术审美偏向于感性、注重外显美的包装与打造,应该说这种“艺术化”变化虽是时代使然,符合“消费型”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人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积极营造武术感性美、形式美的同时,也要延续武术审美的传统命脉,保持武术审美的鲜明个性,要力争将武术的人文价值与艺术化表现形式有机结合,使武术之美既悦耳悦目,又悦心悦意。

当今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武术的艺术属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随处可见的“图像文化”像一股热浪席卷人们的眼球,武术的外在美被高度展现。这并不能作为武术人文价值流失的借口,人们应另辟蹊径找到展示武术审美核心价值的途径或窗口。

3.2 武术消费应保持应有的价值理性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武术审美变得日益感性化、消费化、商品化。从“理性”中心到“感性”主义,从理想的“乌托邦”到纯粹的“世俗化”,从“美人”之美到“美女”之美,在现代性思潮引领下,完全不借鉴西方审美现代性所带来的后果,工具理性可能导致“单面人”的窘境,武术审美现代性的天平开始倾斜——价值理性缺失。这样不利于武术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武术的生态稳定。

西方的审美消费主义将意义和精神消解而将欲望和本能张扬,弃精神家园于不顾而热衷于物质的沉醉之中,最终导致物质“过剩”而精神“缺乏”。在武术审美消费过程中要严防形成西方式的审美消费主义。诚然,在社会现代性的冲击下,在武术商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享乐价值苗头,低级趣味趋向;但是不能将武术降格为一种简单的“身体消费”美学,只图感官享受而失去应有的价值理性。须知,“任何一个系统要保持活力,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调节机制。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子系统,它的调节机制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批评上。[14]”

当代武术审美消费要保持批判精神而不是随波逐流。武术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所以要“综合考量”,要防止为消费而消费的不良倾向(不管消费内容只注意消费行为的一种现象)。虽说武术的审美消费现象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在此过程中过分的物欲化要及时给予批判。审美现代性的消费理念除了给武术发展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武术发展带来了障碍。例如,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一些商家利用武术招揽生意,追“新”求“异”,将武术包装成不伦不类的“招财猫”,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武术低俗、庸俗、艳俗的“三俗”化现象。还有极度商业化的现代武校,招生不分良莠,学员素质参差不齐,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传统的武德文化常常缺失。

上述事实表明,在武术现代性过程中的消费理念不可避免地对武术的价值理性造成冲击。应纠正武术审美现代性,使武术消费现象在合理范围内发展,保持武术应有的价值理性,并最终超越现代性向着更高的审美层次迈进。

4 结束语

自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以来,武术一直在“快车道”高速前行,“艺、体、用”三位一体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分化发展需求,开始“土崩瓦解”。同时,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深入,随着技击属性的隐退,武术的艺术属性凸显出来,并为其发展带来了新格局。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武术也加入了审美消费的行列,这为艰难前行的武术开拓了道路,为武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曙光。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武术的艺术化、消费化也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工具理性遮蔽了应有的价值理性,出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及审美“三俗化”等现象。鉴于此,应加强自律,寻求深层的精神诉求,在不失武术感性美的同时,注重凝炼武术的内蕴美,充分发挥武术的人文价值,保持武术内外美的适度张力,力争使武术充满中国特色并傲立于世界体育之巅。

[1] 王一川.大众媒介与审美现代性的生成[J].学术论坛,2004(2):121-125

[2]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0

[3] 杨建营,谢恩杰,王常龙.武术的现代化演进对其本质和定义的影响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181-185

[4] 王岗,郭海洲.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1-6

[5] 戴国斌.武术现代性的断裂[J].体育文化导刊,2004(2):35-38

[6] 陆小黑,王岗.“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35-37

[7] 王晓.少林:商业时代仍是武林至尊[J].VISTA看天下,2010(10):67.

[8]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11-12(3)

[9] 马文友,邱丕相.论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51-53

[10] 凯尔纳.媒体奇观[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11] 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2):29-35

[12] 黄凯锋.审美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92

[13] 张世英.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神圣性[J].文艺研究,2010(11):5-13

[14]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01

猜你喜欢

艺术化现代性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武术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