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

2015-04-09沈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0

实事求是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特色

沈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 河南 洛阳47100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

沈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河南 洛阳471000)

中国近代历史证明,“中国梦”的实现是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立,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之下,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 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理想追求的高度概括和形象比喻。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中国梦”的实现是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梦”的实现也同样无从谈起。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前提。在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中,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

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农民阶级先后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不是在悲壮中走向失败,就是在遗憾中功败垂成。这些前赴后继的伟大斗争,书写了近代中国先进的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探寻国家和民族出路的不朽篇章。但是,正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1]因此,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山穷水尽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登上历史舞台、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已成为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

1921年7月,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碰撞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P42)中共二大的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正式完成,也表明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肩负起了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此后28年的曲折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经历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两次严重挫折和失败,克服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准确掌握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和新理论;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战胜强大敌人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创建了一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的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下,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而这两重革命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3](P651)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正式完成,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在走向富强的曲折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P651)新中国建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借鉴苏联的经验,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赎买的政策,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设想成功地变成了现实,使资本主义经济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在避免社会震荡的前提下,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而在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P10)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建设规律和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曲折。但是,取得的成就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在仅仅10年多时间中,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还成功地研制了“两弹一星”,确立了核大国的地位,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世界有影响的大国。更重要的是,我党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极大的勇气和魂力“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P11)“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P12)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接任伊始就向全国各族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

在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和考验,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困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从1978年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 645亿元,增长到56.8845万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 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1]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P228)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不懂得这一点,犯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右倾和“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党内“左”、右倾错误思想和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中,通过艰苦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认识和宝贵的思想成果。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发生严重偏差,党和国家工作发生了严重的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

其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其二,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其三,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也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结晶;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的创立与形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苏、东剧变、国内严重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我国主权安全的一系列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提供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事实深刻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理论武器,也是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旗帜。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力量核心,四分五裂、各霸一方面的局面就结束了”。[7](P267)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尽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挫折,但并没有动摇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也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错综复杂、困难与挑战重重的条件下,如何调动和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广大群众智慧,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力量”的凝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第一,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开创和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制度,着力解决从制度上建党;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从严治党,把反腐败与改革开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8](P379)提出了“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指导方针。

其二,在20世纪90年代,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其三,进入新世纪后,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其四,党的十八大后,以转变党的作风建设为重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集中解决党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等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党的作风建设与促进工作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推进,有效地消除和预防了党内种种消极不良现象,巩固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本色,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使党成为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路线是我党不断走向强大的传家宝,也是我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团结和依靠群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保证和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告诫全党:“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7](PP144~145)1979年11月,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7](P230)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8](P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还提出了要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他提出:“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的良好风尚。”[9](PP98~99)同时,他也强调:“我们还要结合建设和改革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9](P100)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也一再强调把紧紧团结和依靠群众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兴国的根本。2003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0](P19)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的结果。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8](P382)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P373)并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8](P370)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11](P27)“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11](P4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十八大报告中也一再强调了同样的思想。他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2](P5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4](P51)提出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也深刻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真正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他与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记者见面会上又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

正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使中国在3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战胜了重重困难与挑战,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宽广无私胸怀、远大理想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政党去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确立和形成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的神圣责任,也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期待。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11-07-01.

[2]姚曙光.陈正群.世纪脉络——从“一大”到“十五大”[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在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EB/ OL].新华网,2012-11-1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史读物出版社,2009.

[1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哈丽云

D610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3.02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