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施工的绿色与伪绿色因素分析
2015-04-09张小源
张 小 源
(陕建集团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绿色环保·建筑节能·
基于项目施工的绿色与伪绿色因素分析
张 小 源
(陕建集团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介绍绿色施工的内涵和基本知识,结合工程实践分析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的伪绿色的因素,总结了实施绿色施工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索建立绿色施工的发展模式,以发挥绿色施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绿色施工,伪绿色因素,施工技术,环境保护
0 引言
绿色施工的基本概念[1]:根据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为实现途径,以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以施工过程的污染排放最小和资源有效利用为特点。强调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的以人为本思想。
1 工程施工中伪绿色因素分析探讨
在我国[2]建筑能耗总量占27%~30%,耗能巨大,城市中的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资源消耗及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排放约50%是由建筑产生的。实施绿色施工具有极其迫切的必要性。当前,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既有绿色施工也大量存在着不绿色即伪绿色因素,它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损害,能源及材料的极大浪费,而且违背绿色发展的理念。本节就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伪绿色因素加以剖析。
1.1 工程项目各分部工程施工共同的伪绿色因素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时候不进行绿色施工策划,不贯彻“四节一保”要求和措施;在施工前没有对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交底。分部分项或检验批施工质量不合格和施工材料不达标造成返工返修应是最不“绿色”的伪绿色因素,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场地生活区和结构施工工程施工场地临时设施布置未统筹考虑在整个施工期内搭拆数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地临时化粪池不及时清理或未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造成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生活区的操作间未设置排水沟、食堂污水排放未设置隔油池或不及时清理、食堂外未设置封闭式泔水桶造成土壤及环境的污染等等也是重要的伪绿色因素。由于这些具有共同性,以下不再赘述。
1.2 现以地基与基础工程伪绿色因素分析为例做具体剖析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涉及的施工要素有: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物质材料、机具设备等。如土石方施工、土钉墙、锚杆、混凝土支撑、排桩及钢支撑等基坑支护以及混凝土桩基及基础施工等。包括土石方的挖、填、运输及压实;锚杆、钢支撑、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SMW工法、混凝土板桩、钢板桩、土钉墙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等。
1.2.1 从环境保护的环节分析伪绿色因素
1)土方施工和地基处理施工前,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生物及地下管线布设情况进行调查,施工时,造成地表以下设施、文物及周边环境的破坏。
2)运输车辆泥土存在装载过高过满,运输过程中“滴、洒、漏”现象,车辆未严格执行冲洗制度。
3)在施工降水时随意排放地下水,并造成现场场地及道路的积水。
4)夜晚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开启强光作业时无措施,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光污染等不利影响。
5)打桩机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混凝土支撑体系拆除时产生的扬尘污染和噪声。
6)桩基、土钉、锚杆及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时会产生泥浆污染,污染施工现场。
7)现场用氧气、乙炔、油漆在存储和施工过程中的不当而造成的现场污染。
8)施工现场随意焚烧土工布和包装袋等。
9)砌砌和装饰装修工序仍采用现场拌制的砂浆,其材料在加工和拌制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废气物,同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
1.2.2 从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节分析伪绿色因素
1)建筑拆除废弃物和工业废料、渣土等能利用却没有有效利用直接运送到城市垃圾消纳场。
2)在使用钢管桩时没有进行保护而产生锈蚀;SMW桩在支护施工完成后,没有对其中的型钢板进行回收。
3)边坡所采用塑料布没有回收。
4)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导致的断层断桩现象。
5)结构施工采用普通的木模板普通钢管脚手架体系。
1.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环节分析伪绿色因素
1)城市高层和超高层越来越高而基坑也越来越深,基坑降水亦成为城市高层和超高层施工不可缺少的项目,大多数基坑施工时,降水是无任何措施的用水泵连续抽排,少则3个月,多则1年多,造成了地下水的巨大浪费。
2)未有效利用基坑降水、冲洗车辆用水等。
3)在施工现场产生生产、生活用水没有进行任何处理或者是处理达不到相关环保标准即排除出场外或夜里排出去。
1.2.4 从节能与能源利用环节分析伪绿色因素
1)施工现场施工机械选型未根据施工方案及实际作业条件考虑经济及功效负荷运转情况,导致费用增加、功效降低。
2)现场施工机械未做优化,造成机械闲置时间过长,利用率低下。
3)未做现场土方工程平衡计算,造成大量土方从施工现场运出后按垃圾处理,而后又买土运回回填。
1.2.5 从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环节分析伪绿色因素
1)施工总平面布置随意布置未考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现场服务。
2)施工时野蛮操作,造成原地形地貌或文物损坏或破坏或场地长期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2 绿色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1)工程项目实施绿色施工应结合日常工作中伪绿色因素分析,依据“四节一环保”的内容并可根据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周围场地情况,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2)地基与基础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
a.环境保护。
现场车辆尾气及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噪声排放不得超过相关规定的限值。如执行国家标准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音排放标准,昼间不大于70分贝,夜间不大于50分贝。运输车辆泥土不得装载超高,杜绝运输过程中“滴、洒、漏”现象,严格执行车辆冲洗制度。现场的照明可采用大功率LED投光灯、配置智能定时开关,并设置定型灯罩,夜间电焊作业时采用铁制遮光罩挡光,以免对周围居民的干扰。设置污水或废水沉淀池,对现场设置的化粪池定期清理。现场生活区、办公区设置封闭式垃圾桶或垃圾箱,并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每天派专人进行清运。尽量购买或租赁无声或低噪声振动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楼层内清理时,可利用电梯井、管道井设置专用垃圾管道作为垃圾运输的垂直通道,将垃圾运送至指定地点。
b.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现场采用废旧模板、方木接长、短钢筋再利用等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可多次重复利用工具式设施如防护栏杆、围栏、电梯井防护门、工地大门、作业棚等。优化模板施工方案,使混凝土结构面达到免粉刷效果。优先采用搭设快、专业技能要求低、安全可靠度高的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等管件合一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利用混凝土余、废料制作斜槎砖、盖板、过梁等小型或零星构件。内部办公文件可实行电子化传阅,纸张进行双面使用。在砌砌及粉刷工序中推广采用预拌砂浆或干混砂浆[3]。预拌砂浆和干混砂浆是节能降耗的产品,和自拌砂浆相比,每生产1 t预拌砂浆可节约水泥43 kg、石灰34 kg、砂50 kg、利用粉煤灰85 kg(按平均值计算)按水泥和石灰生产的能耗计算,可节约标煤17.5 kg、减少CO2排放115 kg。
c.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利用基坑降水设置储备池,用于混凝土养护及厕所冲、洗车台用水、道路洒水等。经取样检测,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可用于混凝土拌合用水。选择有利于节水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养护采取薄膜包裹覆盖或喷养护液,杜绝无节水措施混凝土浇水养护及砌块洇水,冲洗泵管废水设置回收系统,废水沉淀后变清再重复利用。
d.节能与能源利用。
严格依据现场的实际条件及工艺要求经济、合理、适用的机械设备,并且合理搭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和施工进度,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执行场地土方平衡技术,合理安排土方开挖与回填。在工地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别安装电表进行计量,每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施工现场能耗大户如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也要装设电表分表计量,每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应尽量集中布置,宜错峰用电,建立施工设备用电、用油计量台账,加强管理,保持机械设备的低耗、高效状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可以利用化粪池及生活垃圾修建沼气池,利用专用沼气燃气设备为职工食堂提供燃气资源。
e.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现场规划可以利用项目的室外总体设计,道路等尽可能与竣工后规划道路重合。对短期裸露的土地上进行铺网覆盖,对长期裸露的土地进行绿化。根据工程项目的地域地点及具体情况合理布置,分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原土体改良作业时与土方开挖及回填作业施工等综合考虑,提高场地利用率。施工材料和设备机具放置在塔吊作业半径范围内,不同材料、设备放置时间顺序统筹管理,使有限的施工场地能够进行效率最大化的周转利用。
3 发展方向
习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给建筑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增加建筑产品的绿色含量,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绿色施工都要纳入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战略中去,摒弃现行的许多很难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传统管理理念,探索和建立绿色施工和低碳建筑的发展模式,建立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机械化装配、信息化管理的全新绿色施工方式,引导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S].
[2] 2012年6月中建协吴涛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国家级工法成果推广应用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观摩会上的讲话时的数据[Z].
[3]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三)》[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green and pseudo green factors based on project construction
Zhang Xiaoyuan
(ShaanxiConstructionGroupCorporation,Xi’an710003,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knowledg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alyzed the pseudo green factors of partial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summariz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mod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construction, so as to play the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of green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pseudo green facto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03-09
张小源(1967- ),男,高级工程师
1009-6825(2015)14-0197-02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