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体现
2015-04-09周海华
周 海 华
(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7)
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体现
周 海 华
(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7)
通过对山区公路新理念设计进行总结,从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节约资源、质量第一、创新思维等方面着手,全面阐述了项目设计中如何结合项目特点灵活运用公路设计新理念,为同类地区的公路设计项目提供借鉴。
公路设计,新理念,山区公路
1 概述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公路设计新理念已成为公路设计的重要方面。山区公路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导致其设计明显有别于平原地区公路。如何根据山区公路的特点,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标准,将新理念融入公路设计中,迫切需要进行研究。通过对国道G205线东源柳城至骆湖段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总结,全面阐述了项目设计中如何结合项目特点灵活运用公路设计新理念,为同类地区的公路设计项目提供借鉴。
2 旧路概况
国道G205线东源柳城至骆湖段位于广东河源尖峰山地区,目前是国道G205线广东境内唯一的一段二级以下路段,项目所处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旧路全长30.78 km,公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公路,路基宽8.5 m,路面宽7 m。
从旧路平纵线形拟合结果及旧路调查情况看,由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旧路平纵面采用了较多的极限指标,总体线形较差。同时存在平曲线不规则、曲线间直线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回旋线长度不够或没有,超高、平曲线内侧加宽不够或没有,平纵组合差,视距不良等现象。
旧路部分排水沟、边沟的沟体淤积、坍塌,需要清理或重建;部分结构完整、排水满足设计要求的排水沟、边沟可加以利用。旧路边坡坡体较为稳定,植被较为茂盛,少数路段边坡存在裸露情况。
3 公路设计新理念的体现
国道G205线东源柳城至骆湖段改建工程为交通运输部干线公路改造示范工程,根据部示范工程的要求、标准结合G205线河源段山区公路的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体现在设计文件中,具体为: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运用运行速度理念,从实际行驶状态出发,针对不同车辆,通过降低相邻路段的容许速度级差,达到线型协调、消除安全隐患。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设计,在路线沿溪临崖侧均设置完善的护栏设施。为提高示范路的安全水平,本项目护栏型式采用防撞等级稍高的SB级混凝土护栏。在本项目最危险的地段——石古大王段,除了设置防撞等级高的护栏外还设置一系列安保设施以确保该路段的行车安全,如设置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从视觉上提醒司机控制车速,在护栏上设置反光等级较高的栏式轮廓标及线性诱导标志,确保夜间行车安全。全线设置了5段爬坡车道,设置了8处紧急停车带以增加交通安全。
对2处重要的平交口进行分道渠化设计,良好的渠化能够规范车辆行驶轨迹、固定交通冲突点、降低交通冲突的严重程度,明显提升交叉口的安全水平。
在路堑路段,设置加泄水盖板的矩形边沟,可增加路基有效宽度,消除深边沟给行车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本路段为山区公路,公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整体路域环境较好。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把拟建公路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重视景观设计。对于碎落台与老路余宽部位采用喷播植草和栽植灌木、藤本植物相结合;普通高边坡采用混凝土框架梁、拱形护坡等工程防护以及喷播植草等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方式;较陡岩石边坡分级种植攀缘植物,对路肩挡土墙或路堑矮墙设绿化种植槽;对下边坡外缘,种植耐水灌木和乔木。所有绿化物种均就地取材和选种。
设计过程中对沿线路域环境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违法非公路标志、垃圾堆放点等,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设计过程中,能因地制宜,结合山区公路特点,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和环境特点,严格执行节约用地的有关要求,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做到公路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a.充分利用旧路,集约节约各类资源。
本项目路线全长29.676 km,大部分为旧路利用路段,旧路利用长度25.736 km,旧路利用率为86.72%。其余一部分旧路转为沿线厂区道路,一部分用于建设紧急停车带或绿化平台。
b.避免大填大挖。
路线选线时依据地形,力争做到平纵指标均衡,尽最大努力避免大填大挖。全线路堤最高填土高度为20 m,挖深超过30 m的路段只有一段,最大中心挖深32 m。
c.力求挖填方平衡,减少废方。
设计过程中,坚持各专业相互协调,逐桩精细化设计和梳理式互动优化。全线计价土石方101.25万m3,平均每千米计价土石方数量为3.41万m3。全线弃方37.59万m3,弃方中的石方可以选择其中质量好的用于砌筑排水防护设施,达到土石方的有效利用。
4)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精心设计、科学管理、技术创新、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针对设计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项目达到最高质量水平。
a.强化现场调查分析,充分的现场调查是优秀设计成果的前提,通过了解现状,使得设计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以后大量的设计变更,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b.设计严格按照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
c.设计成果严格执行“二校三审”制,即自校、他校和项目组、业务部门、公司三级审查,彻底消灭设计文件的质量问题。
在勘察设计各阶段中,广泛听取项目沿线群众的意见,使公路设计既满足技术要求,又能满足社会公众需要。
5)坚持合理选用标准,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灵活运用设计标准,不片面追求高指标。针对项目特殊地质地形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一味追求裁弯取直,坚持因地制宜,随弯就弯,灵活运用,合理掌握。路线平面线型以曲线为主,充分运用对称或非对称基本形、S形、卵形等各种线型对虚拟中线进行精确拟合,以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同时,为最大限度的避免工程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平面设计中对曲线间直线长度、回旋线长度及超高渐变率等次要技术指标适当进行了降低。纵面线型设计中,根据桥梁、平面交叉布置,尽量利用老路,力求“零弃方”。同时通过设置爬坡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实施高标准安全保障工程,通过限速、增加警示标志标线、加强路侧护栏等综合措施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及安全水平。
6)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勘察设计过程中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坚持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利用好每一分建设资金。
设计中对鱼塘、湿地进行了换填处理,对耕地进行了填前夯实处理,对填方大于12 m的路段进行了冲击压实处理,以避免路基处理不到位,导致养护维修费用增加,平整度下降,服务水平降低;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荷载以及广东省山区国省道的建设经验,采用26 cm C40水泥混凝土面层+20 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 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路面结构,以减少后期养护的费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高边坡采用混凝土框架梁、拱形护坡等工程防护以及喷播植草等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兼顾了防止边坡失稳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的问题。
4 结语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使用者对公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国道G205线东源柳城至骆湖段改建工程勘察设计中如何结合项目特点灵活运用公路设计新理念,为同类地区的公路设计项目提供借鉴,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服务水平的需要。
[1]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Embodiment of new design concept in mountainous highway design
Zhou Haihua
(GuangdongHighway&BridgePlanningCenter,Guangzhou510507,China)
Through summarizing new mountainous highway design concept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human orientation, respecting nature, saving resources, quality first and creating concept,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how to flexibly applying new highway design concept by combining with project feature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similar mountainous highway design project.
highway design, new concept, mountainous highway
2015-03-06
周海华(1982- ),男,硕士,工程师
1009-6825(2015)14-0142-02
U412.3
A